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大小及细胞数目的关系

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有切身感受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联系,去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繁琐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Leabharlann C A B D分析:如图所示,
(1)站在10m位置相当于增加了放大倍数(因为站得近则看的事物变大),这时视野AB﹤CD,即视野变小,那看到的树的数目就减少,即细胞数目减少;
(2)站在20m位置相当于减小了放大倍数(因为站得远则看的事物变小),这时视野CD﹥AB,即视野变大,那看到的树的数目就增加,即细胞数目增多;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大小及细胞数目的关系
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放大倍数、视野大小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学生容易把关系弄混,因此我给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情景进行提问,如下:
情境:假设在你的正前方有一片森林,树木是均匀分布的,间距相等,你站在距离森林10米和20米的地方分别进行观察(假设人的视角是60度),试比较视野的大小及树的数目的变化。
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公式

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公式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有时需要在低倍镜下进行初步观察,然后切换到高倍镜进行更详细的观察。
当我们在低倍镜下计数细胞数量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估算在高倍镜下的细胞数目。
要计算高倍镜下的细胞数目,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几个参数:1. 低倍镜下的细胞数目(Low-power field cell count):这是在低倍镜下的一个已知的细胞数目。
2. 低倍镜视场面积(Low-power field area):这是低倍镜视场的面积,通常以平方毫米(mm^2)为单位。
3. 高倍镜视场面积(High-power field area):这是高倍镜视场的面积,通常也以平方毫米为单位。
4. 高倍镜放大倍数(High-power magnification):这是高倍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显微镜镜筒上标明。
假设我们已知以上参数,下面是计算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公式:高倍镜细胞数目=(低倍镜细胞数目*高倍镜视场面积)/低倍镜视场面积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在低倍镜下使用显微镜计数器或目视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
在低倍镜的一个已知的视场面积内进行计数,并记录下细胞数目。
2.确定低倍镜视场面积。
可以通过显微镜的标尺或使用特定的标准目镜测量低倍镜视场的直径,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低倍镜视场面积=π*(低倍镜视场直径/2)^2其中,π取值为3.143.接下来,确定高倍镜视场面积。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来计算高倍镜视场的面积,也可以使用特定的高倍镜目镜测量高倍镜视场的直径并计算面积。
同时,确保高倍镜视场的面积和低倍镜视场的面积都使用相同的单位。
4.最后,使用上述公式计算高倍镜下的细胞数目。
将低倍镜细胞数目乘以高倍镜视场面积,然后除以低倍镜视场面积。
最后结果就是高倍镜下的细胞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的结果是一个估计值,因为在不同的视场中细胞的分布可能存在异质性。
同时,在计算细胞数目时,应当进行多次计数,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 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 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 )
2.如下图所示,abcd为物镜和目镜长度,ef为观察时物镜与 标本其切片距离大小。 如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 其正确组合是( ) A.ace B.bdf C.bce D.bde
1.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 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2.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 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这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有关显微镜放大倍数的问题:
(1).放大的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放大的倍数是该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 积或者体积
※※若观察视野中一行细胞,则该行
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若观察整个视野的细胞,则该行细胞数目与放大
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 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 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 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 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 .4个 C.16个 D.32个
倒立放大的虚像(上下左右均颠倒,相 显微镜成像: 当于观察物水平选转180。)
专题0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学母题题源解密(原卷版)

专题0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考向1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黑龙江卷【母题题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A.转换器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答案】D【试题解析】A.转动转换器能调换物镜,A不符合题意。
B.遮光器上的每个光圈都可以对正通光孔,通过大小不等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B不符合题意。
C.粗准焦螺旋能粗略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能精细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命题意图】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命题方向】本考点为必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显微镜某一结构的功能,建议掌握。
【得分要点】1.结构2.功能①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②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③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④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⑤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⑥转换器:更换物镜。
考向2 练习使用显微镜【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陕西卷【母题题文】小秦惯用右手写字,下面是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取镜B.对光C.观察D.辨认细胞核【答案】C【试题解析】A.取显微镜时,应该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A错误。
B.对光步骤: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而不是图中的高倍物镜(40×),B错误。
C.小秦惯用右手写字,故要用左眼观察显微镜视野,右眼睁开,方便绘图,C正确。
D.辨认细胞的细胞核时,为了方面观察,应对细胞染色并把被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命题意图】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操作顺序、符合要求、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得分要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动)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显微镜的使用

如图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 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 与玻片的距离,获得最大物像时正 确的组合为
A、①③⑤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②③⑤
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 能观察的被测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既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 本范围就越小。 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 亮暗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 越大,视野越暗。
3、在观察视野左上方时发现一海桐叶的保卫细胞, 若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移向(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筒
倾斜 关节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集光器 通光孔 压片夹 反光镜 底座
显微镜的结构
1.镜筒 2.镜头转换器
机 械 部 分
3.粗准焦螺旋
4.细准焦螺旋 5.镜座
光 学 部 分
1.目镜
2.物镜
3.反光镜 4.聚光器
6.镜柱
7.镜臂 8.倾斜关节
9.载物台
注:1、显徽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 镜的倍数 2、光线不足时用凹面反光镜 3、聚光器 是由凹透镜组成的,能集中反光镜 投射来的光线,可用聚光器调节螺旋调节升降, 下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 4、简单的显微镜无聚光器装有遮光器,遮光 器呈圆盘状,光圈对准通光孔时,可以调节光 线的强弱
11、用毕送还前,必须检查物镜镜头上是否沾有水或试剂,如 有则要擦拭干净,并且要把载物台擦拭干净,然后将显微镜放 人箱内,并注意锁箱。
讨论
1、要观察的物象(细胞)位于视野上方时, 如何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想一想,这说明 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调到高倍镜?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会有什么影响? 3、为什么要用盖玻片盖着标本,才能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要在显微镜下看到更多的细胞,应该选择哪一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A.10×10B.10×40C.5×10D.15×40【答案】C【解析】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应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目镜和物镜.A、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放大倍数不是最小。
B、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放大倍数不是最小。
C、放大倍数为:5×10═50,放大倍数最小。
D、放大倍数为:15×40═600,放大倍数最大。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B. B.p C.q D.D.【答案】D【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3.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答案】A【解析】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4.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当物像偏上、偏左,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 )。
A.往上、往左移B.往上、往右移C.往下、往右移D.往下、往左移【答案】A【解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偏上、偏左,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偏上、偏左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5.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教案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3.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讲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4.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6.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总结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7. 通过问答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回答学生疑问。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基本构造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关系理解的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教案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2)掌握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3)能够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探讨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的关系;(2)运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2)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胞样本、计数器。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物台、光源、放大倍数调节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2. 讲解:(1)介绍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解释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2)讲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3)介绍实验原理和方法。
3. 实验操作:(1)将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2)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并记录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胞数目;(3)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 数据分析:(1)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胞数目;(2)探讨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的关系,得出结论。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显微镜进行生物学研究。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2.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个 B.4个 C.2个
D.8个
谢谢大家!
(B )
①目镜15× 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 物镜25×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下 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 “40×”,那么在一大倍数与 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
兰州市城关区二营学校 李莎莎
放大倍数:125倍 放大倍数:200倍
总结: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
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 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 数目越多。
巩固练习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能在视野中看
到细胞数目最多和最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