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2)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六 最后一课 (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六 最后一课 (2)
2.其他师友组倾听、不插话
——不认真倾听者,视情况扣除师友组相应分数
涵咏品味成批注 家国情怀入我心——
最 后 一 课 (法) 都德
学习目标
1.勾画批注小弗朗士人物描写语句, 分析人物形象,体味家国情怀(知识)
2.学习阅读批注的方法,了解批注的 角度(方法)
一、情境激趣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的 “最后一课”吗?当时的你有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波动?对自己、对老师、对同 学……
二、研读品析
任务一:“最后一课”前和“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心情、 态度有什么变化?
“最后一课”前 “最后一课”中 对学习 对老师 对敌人 对祖国
回答模板:小弗朗士“最后一课前/中”对学习的态度是______, 原文语句是_____(有感情的朗读)
方法: 1.定位写小弗朗士的内容位置; 2.请用_______勾画出相关语句;用△△△标示描写小 弗朗士心理的词; 3.在勾画的词句旁,概括小弗朗士对学习、老师、敌 人、祖国的态度。
让我们一起做“知识大富翁”!
单次回答问题师友组可得 1-5分,
得分最高的前5名师友组有
神秘礼物!
“师友互助”上课规则
一、思考问题时: 先独立思考,然后互助交流(学友先说,学师补充指导) 二、回答问题时: 1.学友先说,给出问题答案,
学师评价学友答案,并补充
——两个人共同完成的答案决定师友组所得分数
三、拓展迁移
任务三: 经历了“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并且这种改变是持久的,请问“最后一课”为什 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这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
方法: 1.思考改变原因; 2.结合现实,谈启示感悟。
方法点拨: 批注,即在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

《最后一课》2__吴小进

《最后一课》2__吴小进
执教:东台市富安镇富东中学 吴小进
1
最 后一 课
都德
执教:东台市富安镇富东中学 吴小进
2
泛读悟意 自读展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3、这篇小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品读悟情 《最后一课》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 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爱国主义” 这一主题的?
7
作 业: 继续研读全文,分析作者塑造韩麦尔先生 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
8

4
研读悟人 (一)你喜欢小弗郎士这个孩子吗?为什么? (二)研读课文,你发现作者是如何刻画小弗郎士
这一人物形象的?
5
研读悟人 (三)小组讨论: 作家都德为什么要把“小弗郎士”塑造成一个 “贪玩、不爱学习,但又能管住自己”这样的孩子呢?
6
仿写句子: 请你模仿韩麦尔先生赞美法语的话, 仿写一句话来赞美我们的母语——汉语。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 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 了它,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 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最后一课教案[2]

最后一课教案[2]

《最后一课》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初中刘子请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介绍:百度文库搜索_最后一课课件《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踱(duó)督学(dū)郝叟(hǎo )( sǒu)摊(tān)懊悔(ào)(huǐ) chéng fá(惩)(罚)钥匙(yào)(shí)磨损(sǔn) qídăo (祈 )(祷)哽(gěng)宛转(w ǎn)(zhuǎn)2 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

5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课后服务口才课程

5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课后服务口才课程

小学班会教案5: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小学四年级课后服务口才课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的剧情理解和角色分析;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练习;3. 学生进行集体排练和表演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的剧情和角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二、角色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扮演角色;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确定每个角色的表演方式和台词。

三、表演练习1.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演指导,如声音的表达、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动作的协调等;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集体排练1.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进行集体排练;2. 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表演。

五、表演展示1. 教师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观看学生的表演展示;2. 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3. 观众给予学生热烈的掌声和鼓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2. 收集学生的表演视频和照片,进行记录和展示;3.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情景剧《三年二班的最后一课2》的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戏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表演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课题: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初一语文备课组谢晖勤教材分析:《最后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是一篇高度精练的范例的短篇小说,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人物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能通过阅读课文区分归纳人物描写的种类。

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对于人物描写对人物内心世界、故事情节发展和文章内涵的作用了解不透彻,运用人物描写独立分析小说的深层含义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本文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七年级的学生不太容易体会人物的悲愤与沉痛。

同时,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教学目标:A层 1.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3.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B层 1.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C 层1. 概括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基本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人物描写对表达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优秀5篇)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优秀5篇)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优秀5篇)《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篇一韩麦尔先生已经宣布下课了,但大家都只是静静的坐在位上,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离开。

空气似乎凝固在了一起,教室里只有急促的呼吸声。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不反抗呐,难道我们就这样认命吗?韩麦尔先生,回答我呀!”一个孩子站起来打破了这可怕的沉寂,用带着一点哭腔的声音诉说着他的不满。

“噢,孩子,你不明白,我——我——”他的话哽住了,想要辩解可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大家又一致的沉默,气氛又僵了下来。

“大家,都回去吧。

不要拒绝。

”韩麦尔先生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随后正了正脸色,“孩子们,阿尔萨斯的未来需要你们!”不再多说,韩麦尔先生缓缓的走出了门。

我望着韩麦尔先生落魄的背影,鼻子一阵楚酸,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只是垂下头低语着:“阿尔萨斯的未来需要我们!”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篇二他依然在发呆,脑中一片空白,在钟声中,他的妹妹走到了他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声:该走了。

她也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安慰自己的痛苦之至的哥哥,此时空气仿佛已经凝滞,韩麦尔先生只是低着头。

窗边的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个正在流泪的身影,这身影悄悄地出现,又静静地消失了,丝毫没有被人察觉。

一阵死寂,韩麦尔先生转过头,看了一眼教室,叹了一口气,对妹妹轻轻地说了一声:走吧!路过树林时,只见小弗郎士红着眼睛正站在路旁,一见到韩麦尔先生,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十分激动地迎了过去,一把将韩麦尔先生拉住,带着他往树林里飞奔,韩麦尔先生的妹妹只好跟了过去。

跑了一会儿,韩麦尔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在这如茵般的草地上铺着一层地毯,这地毯上坐着许多人,有附近的居民,从前的学生,他们的手上都捧着一本法语书看着眼前那一片俱是激动、仇恨的眼神,韩麦尔先生顿时明白了,他走到地毯前的小凳子边,坐在上面,开始讲课,讲历史,讲分词,忘情地教,倾其所有地教,从此,每个清晨,无论刮风下雨,走进森林里的人们,都会隐约听到法语声,一缕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法语声。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长春版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继续品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指导朗读: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示例:“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

“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军理最后一课2

军理最后一课2

军理最后一课安全环境一、判断环境安全的理论分析(一)威胁的要素1.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实力超过了国家的防御需要,他就有力量、有可能对他国构成威胁。

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欧亚大陆,南亚和中亚的枢纽,处于两大战略区的交接处。

中国在世界地缘战略结构中所处的这种独特的位置,使中国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大战略力量。

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角逐的态势与结局。

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到两大战略区强国的侵略和压迫,也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国防法规一、兵役法概述(一)兵役、兵役法和兵役义务兵役,是国家的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的形式。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活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兵役义务,是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或在军队之外承担有关军事方面的责任。

(三)兵役制度的特点(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

志愿兵役制是公民自愿服兵役的制度。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a.无产阶级战争观(最高层次内容)b.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灵魂)c.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的保证)d.人民战争(核心内容)e.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落脚点)f.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点:实事求是。

无产阶级战争观一、战争观定义战争观:是指人们对待战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毛泽东对战争的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人民军队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二、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一、人民战争概述1.人民战争的定义人民战争就是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
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流程:
一、交流展示(预习作业):(二人互查订正朗读掌握)
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
踱()督学()郝叟()()摊( )懊悔()( )
chéng fá()()钥匙()()磨损()qídăo ( )( ) 哽()宛转()()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
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3.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
懊悔:
哽咽:
宛转: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D.戒尺溜冰
6. 本文的作者是__ _国作家__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最后一课”指的是
二、合作探究
1、默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到“”。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
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和弗郎士的,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到“”。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第三部分,从“”到小说结尾。

写。

四、互动提升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环境描写对表现课文主题的作用。

二、交流展示(预习作业):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提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举例分析。

三、合作探究
1.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四、互动提升
1.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提示: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谈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2.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