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王之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王之波

最后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课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讲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感情。

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自学质疑:1、围绕目标1、2、3质疑,并把相应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预设问题:(1)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2、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归类,比北方、3、小组为单位,选择质疑对象,准备释疑。

三、互动释疑1、小组讨论在自学环节中出现的有价值问题。

2、小组展示自学情况:学生答疑,老师点拨。

(1)分析第一阶段。

——幼稚、怕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可看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课教案[2]

最后一课教案[2]

《最后一课》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初中刘子请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介绍:百度文库搜索_最后一课课件《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踱(duó)督学(dū)郝叟(hǎo )( sǒu)摊(tān)懊悔(ào)(huǐ) chéng fá(惩)(罚)钥匙(yào)(shí)磨损(sǔn) qídăo (祈 )(祷)哽(gěng)宛转(w ǎn)(zhuǎn)2 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指 导 教 学 书总第 课时 主备: 审核: 复审: 时间: 月 日课题7.最后一课(都德) 第 2 课时 1、通过体验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韩麦尔先生的情感爆发来感知小说的主题。

2、感悟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领会小说“以小见大”的巧妙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感悟作品揭示的爱国思想。

1、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4、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课堂教学激励表、信息沟通牌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一、互阅作业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感情调节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情节,初步感受了这最后一课与往常情形的不一样,为何有这种不一样?小弗朗士看到这些情形,正在诧异的时候,韩麦尔先生柔和而又严肃地道出了原因:(幻灯片)“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段话是小弗朗士思想的转折点。

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说说变化的原因。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三、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自学提示(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学提示一:细腻感受——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说说变化的原因。

【自学指导】圈画富含感情的关键标点、词语、句子并批注。

【流程】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明确【知者加速】《同步练习册》P17疑难初探1、人物形象互帮释疑明确: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

最后一课2

最后一课2

“从来没有
这么高大!”
不懂事的子
崇敬老师,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 管住自己。
(2)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 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3)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 《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 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朗 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1)贪玩不爱学习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留恋并敬爱老师
(2)怕老师
(3)幼稚不懂事
热爱祖国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人物和情节:小弗朗士
“别上学了”
看士兵操练
“再不能学法语了”
“全都懂,挺容易”
“该不会强迫鸽子
“有趣得多”
“那些坏家伙”
用德语唱歌吧!”
“怕人”“很怕 韩麦尔先 生…… ”
“可怜的人”“忘 了他给我的惩罚”
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 言——最明白、最精确”; 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 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 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 国感情。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 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表现怎样?
(1)对背不出分词用法,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 起来
(2)小弗郎士觉得今天听讲,全都懂。觉得自己从 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3)听到郝叟老头古怪的念书声,又想笑,又难过。 (4)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军理最后一课2

军理最后一课2

军理最后一课安全环境一、判断环境安全的理论分析(一)威胁的要素1.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实力超过了国家的防御需要,他就有力量、有可能对他国构成威胁。

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欧亚大陆,南亚和中亚的枢纽,处于两大战略区的交接处。

中国在世界地缘战略结构中所处的这种独特的位置,使中国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大战略力量。

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角逐的态势与结局。

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到两大战略区强国的侵略和压迫,也使得今天的我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国防法规一、兵役法概述(一)兵役、兵役法和兵役义务兵役,是国家的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的形式。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活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兵役义务,是公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或在军队之外承担有关军事方面的责任。

(三)兵役制度的特点(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

志愿兵役制是公民自愿服兵役的制度。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a.无产阶级战争观(最高层次内容)b.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灵魂)c.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的保证)d.人民战争(核心内容)e.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落脚点)f.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点:实事求是。

无产阶级战争观一、战争观定义战争观:是指人们对待战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毛泽东对战争的的定义: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人民军队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二、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一、人民战争概述1.人民战争的定义人民战争就是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7 最后一课(使用2)

7 最后一课(使用2)

自然
环境
天气晴朗、暖和
画眉宛转地唱歌
普鲁士士兵操练 布告牌传坏消息 最后一堂课气氛
风和 日丽 战争 沦陷
环境
社会 环境
爱国
2、根据以上分析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这篇小说的 1、这篇小说环境描写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请 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从文中分别找出这些环境描写,然后,逐点概括。
BACK
爱国,首先学好你的母语。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 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 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 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 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 知识。
美点追踪 疑点解析
细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节 环幻灯片 36境 对幻灯片 39比 写写人的几种方法 人
à o
yà oshi
需要掌握的 ng (nì )宁可 多音多义字: 宁 ní ng

)安宁
qiăng ( )强迫 帖(tiě)请帖 强( ng)强劲 qiá ng (jià )倔强 tiē)妥帖 (
(tiè )字帖
这篇文章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 清情节 开端
上学路上
发展
上课之前上课之中
高潮(结局)
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 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 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 (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 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BACK
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 常
平 时 最后一课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 气氛 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 听到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 学生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7.最后一课2集体备课卡

7.最后一课2集体备课卡
④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2、理解: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3、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二、课文探究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分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三、课堂作业神态:结尾部分“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3、你打算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学好语文。
板书

后记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2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2 苏教版

3.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 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 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 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 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 法描写小弗郎士?你 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心理描写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分析韩麦尔先生 (分组讨论)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开 端
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 上学路上 常的情景 (1——6) (7——10) 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小弗郎士 上课 纪念 发 (7——23) (11——16) 展 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 下课 (24——29) 景 高潮和结局 (17——23)
从文中画出能表明小弗朗士感 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谈一 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
(1)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 老师;(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重点语句的理解
• “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
这两个词写出了小弗朗士怎样的心理 活动,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描述一下当 时的情景。
整体感知: 1.“最后一课”是一堂 什么课?这堂课的特 殊含义是什么?有何 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请同学们复述课文,并按照小说的三要 素,找出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环 境描写。
• 人物——韩麦尔、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都 德(法)
制作人:李军
1 2020/12/30
一、学习目标:
最后一课
1、积累词语
2、学习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法
2 2020/12/30
二、检查预习:
最后一课
1、《最后一课》作者是 法 国作家 都德 , 这篇小说以 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于 1873 年, 课文表现了法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的
7 2020/12/30
四、拓展训练:
最后一课
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 称
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
8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2/30
最后一课
课堂小结
9 2020/12/30
10 2020/12/30
11 2020/12/30
爱国主义 精神。
2、给下列词语注音并积累: 惩罚 chénɡ fá祈祷 qídǎo 哽咽 ɡěnɡ yè 郝叟 hǎo sǒu 诧异 chà yì 踱步 duó bù
3 2020/12/30
4 2020/12/30
三、课文感知:
最后一课
1、默读课文,标出有关描写 韩麦尔先生的文段。
5 2020/12/30
最后一课
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有哪些言行? 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段落品读,并思考作者 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是怎样的?为 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
(2)韩麦尔先生是怎样赞美法语的? 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
6 2020/12/30
最后一课
3、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看到 了什么, 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在 课堂上小弗郎士注意到了什么,他感 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