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作文宜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_高中高三作文500字

一气呵成
多年以前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到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回报。
我想到最后我的心情是将近崩溃的。
以前的时候我总是兢兢业业的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在告诉自己那些属于自己的职责,只要是进了全新去做好就能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可是后来才发现,原来太多的人都不只是想着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好高骛远,想的那些东西往往都是和自己不沾边的,但是却极尽功利。
我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到底走到哪里才是尽头,正好比当年我们想着上刀山下火海,只是为了忠于某一个人。
不是后来又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姑娘对我说,我们没有必要对一个组织或者对一个人绝对忠诚,因为我们在这一路上行走,都只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大道理,都是我自己不知道的。
我曾经傻傻的以为,原来这一切都是我的生活,我能够忍受的这些心酸和苦痛,到最后都会变成美好的回报。
可实际上,如果要变的话,他们早就能变了,不至于等那么多年都还在苦苦的等待之中。
所以后来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些所有的光剑都不止是在我们的梦想之中。
也许我们每一次说出来,每一句话都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运气。
只不过所有的等待都是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反复修改

一气呵成,反复修改
宗文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诗人艾青曾经说过,有的人写诗像“挤浓血”。
其实,我们很多同学作文也是这样,咬着笔杆想一句写一句,写了上句再冥想苦想下一句,这样,作文怎么写得好呢?写文章要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才会有气势。
这种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
古人讲究“腹稿”,强调“成竹在胸”。
这就是说,动笔前要酝酿成熟,不仅要谋划全篇的轮廓,有时甚至要把关键的段、句也考虑得很周到。
略加思索就挥毫的人,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宗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
【相关文献】
1.小议文章的"一气呵成"与反复修改
2.品质,在反复修改中提升——高中作文反复修改升格方法之我见
3.品质,在反复修改中提升——高中作文反复修改升格方法之我见
4.对项目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思考
5.反复推敲出佳作——如何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的作文

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的作文写作文这事儿,有时候就像一场战斗,咱得速战速决,一气呵成,绝不拖
泥带水!
你想想,要是写个作文磨磨蹭蹭,一会儿咬咬笔头,一会儿挠挠脑袋,半
天憋不出一个字来,那得多难受啊!就像走路一脚深一脚浅,磕磕绊绊的,啥
时候才能走到终点?
一气呵成地写作文,那感觉,就一个字——爽!思路像开了闸的洪水,哗
啦啦地往外涌。
笔在纸上唰唰唰地跑,文字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你就是文字的指挥官,让它们排好队,组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比如说写记叙文,咱把事情的经过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按
照时间顺序或者重要程度,迅速地把关键情节写下来。
别纠结这个词用得好不好,那个句子通不通顺,先把故事讲完整了再说。
写议论文也是一样,观点一亮出来,马上就给出证据,一条一条清清楚楚,逻辑紧密得像铁链子,让别人想反驳都找不到缝儿。
要是写着写着卡壳了咋办?别慌!深吸一口气,重新捋捋思路,或者跳过
这一段,先写后面的,说不定写着写着灵感就回来了。
写作文就得有那股子干脆利落的劲儿,别拖拖拉拉,要像大侠出招,快、准、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才带劲,自己也觉得有成就感。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练就一气呵成写作文的功夫,在文字的世界里风驰电掣,潇洒走一回!。
形容起草文稿的成语

形容起草文稿的成语
1. 笔耕不辍:指持续写作,不因任何中断而停止。
这个成语强调了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写作精神。
2.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它强调了作者的文思敏捷和表达流畅。
3.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它强调了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能够用文字创造出美妙的作品。
4. 奋笔疾书: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它表达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和动力。
5. 才高八斗:形容人极有才华。
这个成语突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这些成语都形容了起草文稿时的不同特点和品质,包括勤奋、敏捷、才华、热情和博学等。
它们展示了优秀写作所具备的要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杰出文稿的赞赏和钦佩。
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公⽂写作的基本步骤公⽂写作的基本步骤 作为公职⼈员,会写⽂字材料是⾮常必要的⼀种技能,⼀些年轻⼈不愿意吃苦,认写作为公⽂写作很难,其实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简单,那么公⽂写作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酝酿准备阶段:要胸有成⽵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就像盖房⼦⼀样,公⽂写作动笔之前,也要对其有⼀个完整、可靠的规划和准备。
事先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以后写作的进度和质量。
公⽂写作的准备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要通过充分的酝酿准备,达到对整篇公⽂胸有成⽵。
具体来说,公⽂写作的准备应从以下⼏⽅⾯着⼿。
(⼀)明确"为什么写"--主旨⽬的要明。
公⽂是公务活动中传情办事的⼯具。
每⼀篇公⽂的发出,都有其特定的作⽤,也就是公⽂所要达到的⽬的。
写⼀篇公⽂,⾸先要明确这篇公⽂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的。
⽐如:是要解决全局问题,还是要解决局部问题;是要对⽅了解、认识到某些问题,还是要求对⽅采取⾏动、措施等等。
要根据公⽂的写作⽬的和达到这⼀⽬的的根据,确定公⽂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主张,即公⽂的主题。
如果是领导交办的写作任务,起草者应就这些问题向领导进⾏仔细询问,认真研究,很好地领会个中含义,切不可不懂装懂,⾃由发挥。
(⼆)把握"写什么"--材料搜集要全。
"巧妇难为⽆⽶之炊",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和参考资料,对于⼀篇公⽂的成败,起着⼗分重要的作⽤。
搜集材料要在"全"字上下功夫。
要找全需要运⽤和参考的有关内容⽅⾯的资料。
既要有⾯上的情况,⼜要有点上的情况;既要有正⾯的事例,⼜要有反⾯的事例;既要有新近的事实,⼜要有历史的事实;既要有上头的精神,⼜要有下⾯的反映。
全⽅位地掌握了解资料后,思想观点就会更加客观,⽅法步骤就会切实可⾏,写作起来便游刃有余,写出的公⽂也就丰满充实。
(三)确定"怎样写"--谋篇布局要细。
如何起草公文

公文起草的程序特点决定方法,规律决定程序。
公文起草,自有其特定的程序,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公文起草是一种奉命行事的行为。
接受起草公文的指令后,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提高公文起草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政策性很强的公文,准备工作要更充分。
具体来说,公文起草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5项:①明确发文目的和要求;②认真领会领导意图;③围绕公文主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材料;④系统地整理材料和精选材料;⑤对公文中提出的新政策、新措施进行科学论证。
二、构思阶段构思,主要是指作者对尚未形成文稿的酝酿、思虑、斟酌、筹划,也就是“想一想”的过程,好比婴儿出生前的“十月怀胎”。
清代李渔“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的论断,恰好揭示了下笔前严密构思的重要性。
在这一环节,应该泼墨般地用时间,投精力,费思量。
对于较为简单的文稿,可构思细密,步步为营,了然胸中,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此即为腹稿。
许多文秘人员文如锦绣,挥洒自如,常常得益于这种构思方法。
对于文字量大的文稿,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构思方法,即先用发散性思维,不受拘束,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在此基础上,适时转入收束性思维,由热烈而冷静,由奔放而条理。
三、立纲阶段编列提纲,是为公文建构框架。
构思,主要表现为作者的思维活动,百思千虑;起草,主要表现为作者的笔走龙蛇,成就初稿。
编列提纲,亦称搭架子,是构思阶段与起草阶段的桥梁。
对高楼大厦而言,在平地起之前必备好工程设计图;立纲,则是为完成文稿而设计蓝图的工作。
图美则文美,图败则文败。
一般说来,短篇公文、程序性公文,作者在构思之后,无需列纲就可直接进入起草阶段。
而中长篇公文、复杂程度较高的公文,则必须编列提纲。
立纲的目的,一为条理作者思维,在“想一想”的过程中,构思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有的位序不合,有的浓淡失调,而一经立纲,即可逻辑化、条理化;二为巩固思维成果,眉头一皱,思索联翩,常常表现为海阔天空,纵横驰骋,忽而佳想迭出,忽而闪念划过,这就需要追踪构思,把根留住。
执笔建议稿初稿起草

执笔建议稿初稿起草起草初稿要按照提纲结构写,又要发挥创造性。
要用具体的材料、科学的论述和连贯成篇的语言去展开提纲上的要点。
从论文的整体看,导论导出正论,正论必须根据导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岔开,结论是论证的结果。
一、起草初稿的意义起草初稿是论文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起草初稿的方法起草初稿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
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
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
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
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已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由于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各部分内容的成熟程度有先有后,要一口气全部写好不大可能,可以打破提纲顺序,分段完成。
作者的论述是逐步展开的,论文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写出来的,完全可以成熟一块写一块,哪部分成熟先写哪部分。
最后连接起来,就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够集中精力写好每一部分,有利于保证论文质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写法可以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更容易把握些。
采取分段分块写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分阶段写作计划,既要保持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证全文的完整统一性。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进度,以免将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影响整个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完成。
三、起草初稿应注意的事项(一)一气呵成我们在经过艰苦的较长时间的构思和拟制提纲的脑力劳动以后,思路贯通,材料成熟,整个脑力、脑中储存的信息和原有的理论根基都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出现一种特有的写作能力和热情。
这是起草的最好时机。
要抓住这个时机,集中时间,快写、连续写,一直写下去。
公文知识园地6

公文知识园地(第六期)撰写工作总结怎样做到快速成文?【解答】主要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找出规律,突出重点总结的目的,在于立足当前,面前未来,以便对今后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为此,就必须通过总结找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既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和指导价值的东西,所以,写“总结”应切忌“流水账”。
所谓“流水账”,即不分主次,不讲轻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端”。
克服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具体地说,就是工作中的基本经验。
主要做法以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的成功之处,指导工作开展的得力之法,推动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等总结提炼出来。
只有这样的“总结”才是积累智慧的“宝库”,达到认识彼岸的“桥梁”,那种“千年模样一个样”的“通用总结”(即每到年底,把上一年的“总结”找出来,改改日子,换换数字,开头增加点新的提法,以此应付上级机关)理应加以杜绝。
二、功夫下在平时写“总结”最根本的一条是丰富的占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写“总结”时才去现翻材料,现给下级打电话要数字、要例子是不行的,而是要把材料积累的功夫真正下到平时。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我们正式接受撰写“总结”任务之后,不可急于求成,立刻铺纸操笔,匆忙动手。
而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行思维加工,将零散的、感性的材料,通过归纳,分析,使其上升到系统、理性的高度,明确结论,确立观念。
然后列个提纲,做个书面“设计”。
待上述准备完结后,再下笔写作。
从时间上看,好像这样占去了不少时间,不太划算,不如接到任务后马上动笔来得快,其实不然。
前者由于经过较为充分的思考,材料选的精、观点确立准、结构思路清,这样写出的“总结”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返工;后者由于匆忙上阵,缺乏充分思考,不但写起来“缺胳膊少腿”,而且由于“怀胎”月份不够是个“早产儿”,所以常会出现大返工,被领导推倒重来,事倍功半,反倒耽误了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草作文宜一气呵成
李弗不
如果把作文比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作文的起草就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
作文的起草是在构思完成的基础上动笔行文,写出初稿的过程。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觉得作文的起草宜于一气呵成。
就是“鸿篇巨制”,也应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章一节一段的起草。
作文起草过程虽说是个子系统,但它同样有很多因素:灵感触发、构思成熟、注意力集中表象活动活跃、情感丰富等等。
当这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各因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处于最佳状态时,一气呵成的起草就会加强各因素的运转和联系,作文的思路就会清晰流畅,作文的整体就会在和谐的运转中行云流水般地自然完成。
对于初学作文的同学来说,整体的成功必然会增强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相反,在各因素的运转中,不从整体出发,不注意发挥起草各因素之间最佳状态、最佳结构的功能,只注重局部的精雕细刻,零打碎敲,就容易造成思路中断,以后再来寻求起草各因素的和谐运转,就并非易事了。
从起草所得的书面成果这个子系统看,由于一气呵成的起草是着眼于整体功能的,注意思维的连贯和感性的轨迹,一般来说,这样的作文就会脉络清楚,文气贯通,和谐
感强。
如果在起草的过程中,一步九回头,字斟句酌,往往会阻滞活跃的思路,作文的各部分就容易脱节。
部分的功能是在整体的和谐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机械之和。
每段都写得十分精彩华丽,但各部分如果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和谐的韵味,这样的作文就缺乏整体的功能。
相反,如果作文整体上有一种和谐的韵味,还可以掩饰局部的某些瑕疵。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我们求的是大的方面,是从作文整体上着眼的。
所以,鲁迅先生告诫我们:“立定格局之后,应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
”我们再从起草和修改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看,修改无非是从语言、结构、主题、材料方面着手的,而它的着眼点还是在作文整体的和谐性上。
如果我们作文还没写完,就在途中改改停停,停停改改,这样的修改从作文整体的和谐角度看就是盲目的。
我曾读过《郭沫若传》,知道郭老写诗的特点,那就是一气呵成。
比如曾选为初中课文的《天上的街市》,郭老说他是一气呵成的,几乎没作什么修改。
再如他的新诗开山之作《女神》,其中有很多篇章是郭老灵感触发,一挥而就的。
最突出的要算《凤凰涅槃》了,郭老说他半夜里被灵感激荡,全身发抖,无法平静,有不吐不快之感,于是他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后只稍微做了些润色,就成就了这篇名作。
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真不少,除了郭老外,巴尔扎克要
算其中最突出者之一了。
据说,巴尔扎克写浩繁的《人间喜剧》,同时铺开10多部小说进行写作,8点钟写这部,9点钟写那部,10点钟又写另一部,11点钟又写另外一部,12点……因为他的很多小说,都是事先构思好了,所以才快速成文的。
总之,起草一气呵成是有其特殊效果的。
我们初学作文的人更应该学习此法,因为我们的一个灵感,一种想法,很容易一下子就消失掉,再想回忆起来那就非常的难了。
何不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最佳构思或灵感一气呵成草稿再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