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寻宝记第二课时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骆驼寻宝记》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骆驼寻宝记》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9《骆驼寻宝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认识骆驼形象的意义【快乐】1.作者介绍陈伯吹(1906~1997),现代儿童文学家。

某某省宝山县(今属某某市)人。

16岁开始业余文学创作。

1927年,所作以乡村小学为题材的、具有报告文学色彩的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出版。

1946年,在某某与李楚材等发起组织某某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开展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1949年编选《1948年儿童文学创作选》出版。

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陈伯吹继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有短篇小说集《中国铁木儿》、童话集《幻想X着彩色的翅膀》、诗集《礼花》和散文集《某某工地两少年》等作品出版。

《骆驼寻宝记》与《安琪儿夜游记》、《飞虎队和野猪队》等是新时期以来的作品。

另有儿童文学《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终将一事无成。

作者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社会,写得很有时代特点。

3.关于童话童话是一种用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X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文学体裁。

它以叙事的手法来表现中心、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象征、夸X、比喻等手法,深入浅出地给儿童以教益和启迪。

【体验学习】一、自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加点字注音犀.牛()狼嗥.()斑鸠.()旱獭.()沙獾.()篱笆.()鹌鹑..()..()鹧鸪嫉妒..()偎.依()瘸.拐()瀚.海()饶.舌()踽.踽()温馨.()淙.淙()潺.潺()玛瑙.()琥珀.()呼啸.()惊愕.()芨.芨草()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藤獭峙璧愕滕赖持壁鄂燎塘漕箫嶙潦搪槽萧粼缭糖嘈啸鳞3.解释下列词语跃跃欲试:高瞻远瞩:盘旋:恼羞成怒:兴致勃勃:温馨:刹那间:万紫千红:点缀:玲珑:醒悟:二、整体感悟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3.课文结构第二教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河北省望都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9《骆驼寻宝记》导学案语文版

河北省望都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9《骆驼寻宝记》导学案语文版
骆驼寻宝记
课题
骆驼寻宝记
编写者
张鹏
学习 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熟练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划分文章层次。
3.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4、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
流程
教师导
学生 学
听课
锦囊
导入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它能吃苦,善于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进,是沙漠商队运送物资的重要工具,不过这回,骆驼不是去运商品,而是去寻宝了!它去寻找什么宝贝呢? 请看课文《9、骆驼寻宝记》。
6.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7.小组交流,形成共识,找一同学口头展示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4)
合作交流
学法点拨:本文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文章语言十分朴实平易,但在构思和材料上颇具匠心。谁来说说课文以“骆驼寻宝”为题,实际上写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寄语:积极思考,踊跃参与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法点拨:
1、作者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好字词是理解课 文内容的前提条件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划分文章层次。
教师寄语:激情投入,全力以赴
1、走近作者:陈伯吹(1906—1997)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他是儿童文学的“多面手”。
2、预习自测:
1)辨明字音:
嗥:(háo)牛哞mōu羊咩miē鸡喔wō鸭呷xiā 鹅哦哦ó鸽咕gū 斑鸠(jiū)旱獭tǎ沙獾(huān)鹌鹑(ān chún)鹧鸪(zhègū)嘀咕2)辨明词义,并造句
2细心分析文章的层次划分,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各部分内容。

9.骆驼寻宝记(第2课时)

9.骆驼寻宝记(第2课时)

【课堂小结】
2. 本文写作特色。
A.结构安排匠心独运,
有详有略
,对比强烈。作者对文章内容作了
精心的安排。全文写了三十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
详略有别。
B.运用
象征
手法,使童话内涵丰富。骆驼,那迈着沉稳的步
子,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的骆驼,则是理想的人格和顽强执著、无私奉献精
神的写照,世间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珍珠玛瑙、金钱财富,而是骆驼精神!
【拓展延伸】
结合社会实际和你自己的思想,讨 论:怎样对待分数?如何获取分数?
【课堂小结】
1. 小结主题:
本文记叙了各种动 物 各种动物在寻宝路上的纷纷攘攘而又无功而返 ,衬 托 衬托骆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战胜千
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赞扬了骆
驼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3.骆驼寻到的是什么宝?这些宝有什么用处?
4.骆驼寻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
一瘸一拐、身姿雄伟——高大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2.骆驼的寻宝历程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是怎样闯过这些 艰难险阻的?从中可以看出骆驼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涉冷水滩、趟冰凌湖、穿行热风洞、过夹扁谷。 重点写过‚夹扁谷‛的艰辛。 在夹扁谷骆驼的表现:两山对峙的高山间—— 挤、强行穿过;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不顾 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两里长——边挤边 走、四个钟头。 可以看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C.语言
鲜明、生动、准确 ,富有感染力。比如,作者写动物们
上路寻宝:大象‚他还叫上老伴,好饶有趣味。
【课堂练习】
1.请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描写各种动物叫声的 词 鸡( 喔喔 ) 鸭( 呷呷 ) 鹅( 哦哦 ) 咕咕 嘶 鸽( ) 马( ) 驴鸣 ( ) 哞哞 ) 牛( 咩咩 ) 羊( 吼 狮( 啸 ) 喳喳 嗥 虎( ) 狼( ) 麻雀( )

《骆驼寻宝记》精品教案

《骆驼寻宝记》精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骆驼寻宝记》精品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道德与法治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骆驼寻宝记》,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勇敢、坚持等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3. 合作、勇敢、坚持等品质的培养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骆驼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骆驼的特点。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情境体验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勇敢、坚持等品质。

5. 课后延伸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故事导入:讲述《骆驼寻宝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骆驼。

2. 图片展示:展示骆驼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骆驼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时:1. 回顾故事:让学生复述《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

2. 情境体验: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勇敢、坚持等品质。

3.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了解骆驼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展现出合作、勇敢、坚持等品质。

3. 学生能够关注自然环境,提出环保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骆驼寻宝记》的故事课件。

2. 图片素材:骆驼的生活场景图片。

3. 作业纸:用于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骆驼寻宝记》中的沙漠生存智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漠中骆驼的生存技巧。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探讨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9.骆驼寻宝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9.骆驼寻宝记

9 骆驼寻宝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童话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领会课文主题,认识作品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树立踏实、坚定、坚韧及奉献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它能吃苦,善于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进,是沙漠商队运送物资的重要工具,不过这回,骆驼不是去运商品,而是去寻宝了!它去寻找什么宝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骆驼寻宝记》。

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还记得有关的童话的知识吗?(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走进作者:陈伯吹(1906-1997),现代儿童文学家。

江苏省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

三、预习检测: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狼嗥()牛哞哞()饶舌()翡翠()潺潺()沙獾()瀚海()旱獭()一瘸一拐()踽踽()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合作探究:1、分小组合作探究:(1)有30多种动物加入了寻宝的行列,他们都寻到了宝吗?(2)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形象的?从中体现了骆驼的什么精神?(3)骆驼在寻宝历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是怎样闯过这些艰难险阻的?从中可以看到骆驼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骆驼要了仙女给他的宝物吗?骆驼希望得到的宝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骆驼的什么品质?(5)骆驼最终寻到了什么宝?2、学生自学,讨论。

3、提问学生,叫学生朗读其中重要的语句和段落,然后老师整理、总结。

【K12学习】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程同步《骆驼寻宝记》精读导学案

【K12学习】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程同步《骆驼寻宝记》精读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程同步《骆驼寻宝记》精读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程同步《骆驼寻宝记》精读导学案【引导点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人存在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而就在这个时期,作家陈伯吹为我们创作了这篇童话,旨在对人们进行价值观教育。

这篇童话成功塑造了“骆驼”这一艺术形象,文章也具有突出的特点。

文章作者精心组材,开篇不惜笔墨记叙了寻宝路上众动物的表现——“开小差”。

写麻雀、斑鸠等动物偷偷放弃寻宝,走上回头路,形象、生动;小毛驴拉车——没长劲。

为什么这些动物没能寻到“宝”呢?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它们缺乏吃苦的精神,不能坚持到底。

这样,与骆驼遥相形成对比,把骆驼的形象烘托得更加高大。

寻宝路上作者对骆驼的直接描写精炼而突出,“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还具体描写了骆驼穿过夹扁谷的情形和过程,突出它伤势之重,困难之大,历时之长,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昭然若揭,骆驼的高大形象凸显于我们脑海中。

作品中对骆驼寻到的“宝”的描写更把骆驼之形象推高至极点,绿化沙漠、为民谋福、造福子孙,这也给人们以深深地启迪: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这样,作品的主题并没有停留在骆驼的吃苦耐劳上,而是一峰突起,进一步揭示出它的热爱家乡、造福人民的崇高精神。

【同步训练】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瀚海()潺潺()花团锦簇()高瞻远瞩()淙淙()狼嗥()踽踽独行()一瘸一拐()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处在优裕的环境中,安于享乐。

()(2)形容由狭窄幽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

()(3)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去。

()(4)彼此重新和好。

()3.下面几个句子,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①一阵风夹着沙粒吹来,金丝猴害怕弄脏了身上的金丝袄,赶紧转身往回走。

②第三天正午,天气炎热,又没处喝水。

③孔雀更心疼自己五光十色的金翠线彩屏,也打个盘旋飞回去了。

④金丝猴已经吃光了水蜜桃,现在没力气了。

初一语文下册第9课《骆驼寻宝记》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9课《骆驼寻宝记》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9课《骆驼寻宝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

2.说说故事中描写了哪些主要动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骆驼找到的是真正的宝贝吗?说一说原因。

一、知识链接陈伯吹(1906-1997),现代儿童文学家。

江苏省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

少年时代就喜爱演义小说、诗词、笔记和外国童话、民间故事,16岁当小学教师,并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

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写得很有时代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作者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社会。

二、自主学习1.请用笔在课文中划出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沙獾. 携.手 嫉.妒 嬉.戏 瀚.海 一瘸.一拐 饶.舌 对峙. 狼嗥.( )( ) ( )( )( ) ( ) ( ) ( )( )淙淙. 潺.潺 鄙.夷 高瞻. 远瞩. 踽踽.独行 豁.然开朗 花团锦簇. 养尊处.优 2. 故事可分为两大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一共写了多少种动物参与寻宝?抓住了这些动物的哪些特征?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骆驼在寻宝的路上经历了哪些困难?我的疑惑2.众多动物为什么在路上纷纷退出寻宝的队伍?为什么骆驼能坚持到最后?3.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4.你认为骆驼寻到的是真正的宝贝吗?它是不是很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知识拓展四、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淙淙(cïng)温馨(xīng) 伫立(zhù) 丰腴(yú)B.沙獾(guàn)饶舌(yáo) 枯瘠(jí) 犀利(xī)C.对峙(zhì) 潺潺(chán) 恫吓(dîng hâ) 滂沱(pāng tuï)D.携手(xiã) 嫉妒(jì) 剽悍(pāo hàn) 涓涓(juān)2.下列字词全都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嘻戏瀚海一瘸一拐B.B.苦心孤诣蜿延憩息豁然开朗C.花团绵簇对峙玛瑙高瞻远瞩D.踽踽独行隽逸束缚忍俊不禁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我的收获巩固拓展练习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踽.踽(jǔ) 携.手(xiã) 翡.翠(fěi)B.嫉.妒(jí) 饶.舌(ráo) 对峙.(zhì)C.鄙.夷(bǐ) 禽.兽(qín) 潺.潺(chán)D.旱獭.(tǎ) 瀚.海(hàn) 沙獾.(ɡuān)2.下列每组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骆驼寻宝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
3、归纳文章主旨。
提示、引导
深入到小组中去
和学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
鼓励学生
读文
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带着敬畏的感情美美的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1、为骆驼致颁奖词
2、代替骆驼谈一谈获奖感言
提示
引导
导入新课
通过采访学生什么才是无价之宝,导入本课的学习
创设情境
交流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骆驼寻宝记》的新课学习。
出示目标
定向学习
学习目标:
1.分析骆驼形象,理解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出示教学目标
指名读教学目标
给学生筑起将要攻克的“堡垒”,使学生学起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1、分析骆驼形象,理解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3、感悟骆驼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骆驼形象,理解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骆驼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童话这种文体,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而且童话的语言比较浅显易懂,最适合学生阅读,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融入到小组中去
交流
感悟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收获自信。
激情总结
生活就像一杯奶茶,要想让这杯奶茶香甜可口,就要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真诚的祝福同学们能喝上一杯自己亲手酿制的幸福的生活奶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寻宝记》
第二课时
年级:七科目:语文备课教师:林晓时间:2014. 3.14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实际生活,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领会童话蕴含的道理。

情感目标:学习骆驼不畏艰险,坚忍不拔,胸怀大众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时代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当时许多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一心想发财,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二、依据问题自主探究,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
1.浏览第二部分,划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2.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3.骆驼为什么能寻宝成功?
4.在骆驼眼里什么才是宝?
5.课文题为《骆驼寻宝记》,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其他动物的寻宝?
6.骆驼寻宝的目的和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未解决的问题:
新产生的问题:
三、提升自我,体验收获的快乐:
1.口头作文
寻宝路上骆驼会想些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根据骆驼的行为作合理想象
四、拓展延伸
1.献计献策
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沙尘暴不时侵袭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造成严重危害,而我们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也不时发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以什么实际行动来改变目前这一状况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