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下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成立教案新人教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成立【教学目标】一、把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成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的重农方法及新开运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成立、民族融合的进展的大体史实。
二、通过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重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成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民族融合进展的表现。
【教学进程】导入:叫学生谈谈腾格尔的《蒙前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形: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板书)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那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那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相互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址,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相互杀伐。
”成吉思汗确实是生活在如此的骚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试探: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什么缘故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面对如此的逆境,铁木真是如何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快乐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样轻巧;在敞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顽强的忍耐力。
”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考验了他的意志。
通过量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
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成立元朝1、元朝的成立时刻:1271年都城:多数建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说明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成心义,名垂青史。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贵的气节。
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教案(人教版七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龙集初中钱永轼一、教材分析1、课题: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3、课程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5、难点:行省制度、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学、自学指导、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五步教学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简单课件适时点拨,使学生视觉与听觉结合,旧知与新知联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
民族融合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记忆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上课后课件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忽必烈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自主学习(一)、蒙古的兴起1、阅读教材67页的动脑筋: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局面?(找出相关的词句)谁改变了这种局面?2、上网查阅有关铁木真的成长故事,。
3、成吉思汗在蒙古语里是什么意思?4、归纳出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
(二)元朝的建立阅读教材67-68页思考:1、如果你是当时蒙古的军事统帅,在统一全国战略中,你会怎样部署呢?2、元朝统一过程中,遭受到谁的顽强抵抗?在他身上有什么精神或品质值得我们敬佩?3、元朝建立及统一全国的时间。
4、为了巩固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归纳,找出关键词)(三)、民族融合的发展1、促进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民族的融合有什么作用?3、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民族?三、课堂练习(一)、历史小诊所以下哪些场景你认为可能会出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图景一:在松江看到很多人在用棉花纺布。
()图景二:在大都看到女真人在学说汉话。
( )图景三:在云南看到蒙古将领把土地全部变为牧场。
( )图景四:在草原看到蒙古牧民阅读小说《水浒传》。
( )图景五:在甘肃结交了一个回族好朋友。
()(二)选择题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A.元朝 B.隋朝C.唐朝 D.宋朝2.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A.羌族 B.蒙古族C.回族 D.鲜卑族3.元朝漕运、海运的交汇处是()A.杭州 B.刘家港C.大都 D.直沽4.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A.秦朝B. 隋朝C.元朝D.宋朝5、一首《青藏高原》引起了无数人对西藏的向往,你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什么时候成为我国行政区的吗()A、元朝B、明朝C、唐朝D、汉朝6、“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D、民族融合发展7.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由《敕勒歌》导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让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自主学习】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
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作牧场。
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5、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6、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7、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________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
预习导学:
一 异军突起的元朝
(一) 铁木真戎马一生
1 结合铁木真幼年遭遇,当时的蒙古处于什么状态?
2 这种局面如何改变?
3 为什么蒙古人民称其为成吉思汗?
(二)忽必烈入主中原
4 说出元朝统一的过程。
二 励精图治的元朝
1 元朝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2 元朝疆域与秦朝疆域相比有何不同?
3 元朝与秦朝对疆域的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4 元的行政区划和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何相似?这说明了什么? 三 绚烂缤纷的元朝
1 你身边有那些反映民族融和的现象?
“鲜卑少年的故事”
北魏时期,有一位皇族成员名叫拓跋涛。
在孝文帝即位后不久,他举家迁到了洛阳,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变。
他改名叫元涛,说汉语,穿上了汉族宽大的服装,并且开始阅读汉族诗书,学习汉族礼仪,成年以后他娶了一名汉族姑娘为妻。
若干年后,他生活的已不像他的鲜卑祖先了 ,而是逐渐汉化。
2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
3 结合这个故事和课文内容,找出元朝民族融和有哪些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无答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气节。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为什么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谈谈你的理解。
2、元朝名称的来历。
3、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领导抗元斗争,不幸兵败被俘,面对威逼利诱,他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表明对南宋的情怀;最后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
请有感情地朗读《过零丁洋》一诗,并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从文天祥身上学习哪些精神?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5、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元朝时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了解现在)1今天的.湖北在元朝时属于哪一行省?2、回族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当堂达标(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唐太宗D.宋太祖2、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蒙古政权B.建立南宋政权C.建立西夏D.建立元朝政权3、建立一支强大的部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A.铁木真B.元昊C.阿骨打D.阿保机4、元朝建立的者是()A.阿骨打B.阿保机C.成吉思汗D.忽必烈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诗()A.岳飞B.韩世忠C.文天祥D.寇准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唐朝 B 辽国 C 元朝 D 清朝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北宋C.南宋 D.元朝8、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

课 题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导学目标
1、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水陆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实际。
2、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概括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3、探讨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学生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师要进行重点强调板书设计
蒙古族的居地和生活
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政权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的建立 南宋的灭亡
文天祥抗元
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
教学反思
重 点
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 点
行省制度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 期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预习
展示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总结归纳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教师讲授
1、蒙古的兴起
2、统一蒙古
3、蒙古政权建立
学生倾听
看《成吉思汗》像,了解其人,知道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使学生明确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说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作用。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反馈
独立完成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见学案
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监测与运用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新课导入】你知道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是谁吗?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这个民族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与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何不同?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写的?你能说说他的事迹吗?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
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历史,感受一下蒙古族的兴衰及其为中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70页内容完成学案题目,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时间:,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蒙古国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即汗位,定国号为,次年定都。
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不久被俘,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他悲愤的写下流传千古的《》一诗,表达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又写了浩气长存的《》。
3、忽必烈统治元朝的措施: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上分析。
元世祖重视发展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还开辟了元朝商业,既是,又是1)经济上: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来华居住写的《》描述了大度的繁华景象。
2)政治上:元朝地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成为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作用:【合作探索】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2.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领导抗元斗争,不幸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程导入】
你知道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是谁吗?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这个民族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与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何不同?
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写的?你能说说他的事迹吗?
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
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历史,感受一下蒙古族的兴衰及其为中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2.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领导抗元斗争,不幸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
请有感情地朗读《过零丁洋》一诗,并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从文天祥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二、读图题
(1)此图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2)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资料下载】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
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先后灭了金和西夏,为忽必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确实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三次西征中,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大片区域,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却只是一个依靠军事力量来维系的政治联合体。
境内被征服的民族繁多而庞杂,其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对于征服者而言,蒙古人作为管理者显得经验不足。
不久,蒙古帝国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大部分地区也纷纷独立。
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
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较之城内更众。
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
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
……
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