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物理第十三章_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案导学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

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二氧化氮玻璃板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实验现像:实验结论: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1)扩散:指(2)扩散现象说明:A:B: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作用现象分析:(1)用力拉绳子,观察到绳子不易断裂。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的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咋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导学案编号:13.1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题:§ 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不计达标检测: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 。

物体的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扩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 的缘故。

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 。

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5.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6.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7.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 .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 .分子有一定大小 D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8.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 .美酒飘香歌声飞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D .亲戚远来香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0.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11.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最新分子热运动——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最新分子热运动——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有答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解释扩散现象4.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重点分子热运动难点用分子热运动解释有关现象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物质是由极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分辨不出,但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

通常以________为单位度量分子。

2.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______扩散最快。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

这也是______现象的产生原因4.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泉城四季,风景迥异。

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6.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 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扩散现象7.如图所示,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2个玻璃瓶的四种放置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甲图放置最合理B. 乙图放置最合理C. 丙图放置最合理D. 四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B. 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C. 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 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9.将体积分别为、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_____(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

导学案:第13_1节 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导学案:第13_1节  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第13.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解析版)【学习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第2-第6页,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分子_、_原子_构成的。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如图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一会我们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其原因是酒精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3)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中发生,液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发生;(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6.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7.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微弱,因此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所以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气体大,比固体小,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所以液体具有流动性。

8.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合作探究】分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最后归纳总结:探究一:气体扩散实验多媒体展示气体的扩散实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上面的瓶子里有棕色的二氧化氮。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二氧化氮密度大,放在上面,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不能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本身是运动的。

第13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13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的选取原则;3.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常见的温标。

二、基础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物质在转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与分子的热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子热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三、学习内容1.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粒子,它们在物质内部以高速无规则运动着。

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具有以下特点:•速度的大小:分子的速度大小不同,速度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称为速度分布。

•速度的方向:分子的速度方向无规则,随机改变。

•碰撞:分子之间不断互相碰撞,并且碰撞时会发生能量的转移。

2.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多少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的物理意义有以下几点:•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速度越快。

•温度越高,物体的热膨胀越明显。

•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与环境接触时能否传递热量的物理量。

3. 温度的测量方法要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建立的温标。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建立的温标。

•开氏温标:以绝对零度为0K建立的温标。

4. 温度的单位选取在国际上,温度的单位采用开氏温标,记作K。

开氏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为:K = ℃ + 273.15。

四、思考问题1.为什么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2.为什么国际上采用开氏温标作为温度的单位?五、总结提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性质与规律,以及温度的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对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规律和温度的物理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常见的温度单位选取原则。

下次课前预习内容:第13章第2节热的传递—2020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导学案1. 引入分子热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本节课将要学习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和一些常见的性质。

2.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3. 分子热运动的特征3.1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呈现出无规则的运动轨迹。

这是因为分子受到周围分子的作用力,不断地发生碰撞和相互作用,导致分子的运动轨迹难以预测。

3.2 分子的热平衡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在热平衡状态下,其平均动能相等。

这意味着,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

3.3 分子的热运动是有序而不规则的虽然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在宏观上,它们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性。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无序性增加。

4. 分子热运动的性质4.1 分子速率的分布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是不同的,而且分布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描述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

4.2 分子碰撞的弹性分子在运动中发生碰撞时,通常是弹性碰撞,即碰撞前后分子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3 分子的扩散和自由扩散分子在气体中可以通过扩散混合,扩散是气体分子运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由扩散是指分子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的扩散。

5.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温度计原理:利用物体受热膨胀的原理,测量温度的装置。

•扩散现象:空气中的气味通过分子的扩散传播到周围。

•颗粒运动模型:分子运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领域。

6.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热运动是一种无规则但有序的运动,分子速率分布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分子碰撞是弹性碰撞,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行混合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掌握物体温度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了解物体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导引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不断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在物体内不断碰撞,从而产生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状态的度量。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部分分子速度较慢,一部分分子速度较快。

温度高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数量多;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慢的分子数量多。

3.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物体的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同,因此物体的性质也不同。

•物体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取决于分子热运动的紧密程度。

•物体的热导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热导率越高。

•物体的膨胀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物体膨胀越明显。

四、学习要点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

•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有密切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包括物体的状态、热导性和膨胀性等。

五、学习拓展1.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2.深入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研究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如热膨胀性和热容量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学习导学案,请同学们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3.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4.阅读课本P5完成下面表格
课堂探究:
1.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非常小,直径只有10-10m。

2. 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炒菜能闻到香味。

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①气体扩散实验,看课本3页图13.1-2,抽掉玻璃板会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到上面的瓶子里,两瓶气体的颜色逐渐变得一致.此实验说明: .
②液体扩散实验.看课本124页图16.1-2,静放几天后,会看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
明: .
③固体扩散实验.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1mm深,此实验说明: .
④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墨水在中扩散快,此实验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知识点二: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由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我们通过直接感知的扩散现象,推测到了无法直接感知的分子运动,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3.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看课本P4页13.1-4的实验.此实验说明: .
分子之间有间隙,但想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难,这一事实说明: .
知识点三: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检测:
1、“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4.课本P6图13.1-8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3升,这个现象说明。

6.有一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下半部装水,上半部装酒精,密闭后直立静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_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同时,还说明水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
7、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8、“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都可以忽略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10、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1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能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铁丝很难拉断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了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这杯水就变甜了 E.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以看到里面呈现黑色液体 F.烧菜时,老远就闻到了菜的香味,当菜冷却下来后,香味就渐渐的变淡了 G.固体很难被压缩 H.用铅笔能在纸上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