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
总结
第一单元: 万有引力
- 万有引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
-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
- 重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远近
- 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第二单元: 电流电压
-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流的强弱由电荷的多少和流动的速度决定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 电流可以使电器工作
- 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 电源可以提供电压
第三单元: 声音与光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硬度等- 光是一种电磁波
-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光的速度很快,约为30万千米/秒
第四单元: 纯净水的制备
- 水可以通过蒸发和凝结得到纯净水
-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 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纯净水可以用来饮用、洗澡等
第五单元: 流体的压强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力的大小和作用的面积- 海底的压强比陆地上的压强大
- 流体中的液体和气体可以传输压力
第六单元: 种子的发芽
-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 种子吸收水分后膨胀变大
-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出根和茎
- 发芽后的种子可以生长成植物
以上是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的重点知识总结。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修改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修改版)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2、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第一章:磁铁的性质1.1 磁铁的极性让学生了解磁铁有两个极:N极和S极。
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吸引和排斥物体的情况。
1.2 磁铁的磁场解释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并通过实验演示。
让学生观察磁铁在不同角度放置时对磁场的影响。
第二章:电磁感应2.1 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2.2 发电机的原理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第三章:电路的组成3.1 电路的基本元素介绍电路的基本元素: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让学生通过实验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
3.2 电路的类型解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并进行实验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电路的特点。
第四章:光的传播与反射4.1 光的传播解释光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2 光的反射解释光的反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是如何反射的。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反射面上的反射情况。
第五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1 声音的产生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进行实验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5.2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六章:地球的运动6.1 地球的自转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
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
6.2 地球的公转解释地球公转的概念和产生的现象,如四季变化。
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第七章:天体的构成7.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和行星等。
进行观察或使用模型,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7.2 地球的卫星介绍地球的卫星——月球,并解释月球的循环。
进行观察或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的特性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第一单元:多样的光1.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2.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4.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第二单元:生命在变化中1.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2.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3.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第三单元:筑巢的艺术1.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2.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1.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2.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3.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第五单元:水资源的利用1.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2.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3. 节约用水:减少漏水、减少浪费、不乱倒废水。
(新湘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1.人的肤色_、脸型、五官长相、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
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
2.菊花繁殖的后代还是菊花,猫生的后代还是猫,这种现象叫作遗传3.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有区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作变异。
4.我国很早就利用嫁接方法改良果树品种,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5.距今约15000年前,人们发明了弓箭,狩猎本领提高了。
随后,人类又发明了织网捕捉动物,这样就能捕捉到活的动物。
6.人们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动物后代,继续一代一代繁殖下去。
由于人类长期的驯养,保留那些体态、习性有了变化的个体,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家畜7.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
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8在距今6000~67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下领骨水平部边缘弯曲,与现在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
9.从1856年开始,孟德尔历经8 年时间,用杂交的方法对一代又一代豌豆植株的高矮花色等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并提出假说: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
10.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叫基因11.水稻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球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_,为人类提供了40% 的热能。
12.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和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
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天然杂交稻启发了袁隆平:用人工杂交的办法获得这一遗传优势,能够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1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1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当同时设计对照实验第二单元化石1.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化石,向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2.渡渡鸟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体形庞大,双腿粗壮体重可达23 千克。
喙长23 厘米左右,前端有弯钩。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2.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
2.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
(有条件的可以在网 1。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
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包括哺乳
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的特点和生
活性。
同时还涉及一些常见的动物保护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包括种子
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一些有关植物生
长的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和天文知识,包括地球的
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不同地带的生活条件等。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天文现象和宇宙知识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
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见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和
实验安全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同
时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实践技巧。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
提问、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
和实践技巧。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单元一: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珠、胚芽
-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水传、动物传
- 种子的发芽条件:水分、适宜温度、适宜气体
单元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 物质可以在不同存在形态之间转化
- 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压力变化
单元三:能量的变化
- 能量的传递过程:辐射、传导、对流
- 热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 能量的保存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被转化
单元四: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 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否有脊椎、是否有羽毛等
- 植物分类的依据:是否开花、是否有种子等
单元五:机械的结构和使用
- 杠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 机械传动的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滑轮传动
- 机械的简单机构:滑块、滑轮、杠杆等
单元六:生活中的日常化学
- 饮用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杀菌
- 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 可可粉的制作过程:发酵、破壁、烘焙
单元七: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 宇宙的组成:星球、星系、星云等
单元八:电的变化
- 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感应、化学反应
- 电的传导方式: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 电路中的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灯泡
以上是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
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
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2、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
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
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
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
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
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
1、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
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左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
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0C,表面温度约为6000 0C。
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万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3、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
4、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5、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小行星。
6、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7、迄今2300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
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
9、金星比地球略小,自转一周要243天,公转一周225天,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0C。
10、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启明星,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太白星。
第二课:浩瀚宇宙
1、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在1000亿颗以上,它的直径约10万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河外星系,已发现约10亿个河外星系。
4、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
5、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7、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古星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8、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第三课:灿烂星空
1、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狮子星座
3、我国的古书《鹖(h†)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就叫做“观象授时”。
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
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
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
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
5、通过观察,天空中除北极星之外,星星都逐日西移。
第四课:宇宙畅想曲
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3、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年多的飞行,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
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35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科学的历程
1、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利用石器等工具。
2、进入农业社会,铁的发现,镰和犁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4、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
5、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7、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8、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