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试题6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试题6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试题6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口算题(共 12分 )

105-5×2+3= (105-5)×2+3= 52+25-52+25=

105-5×(2+3)= 105-(5×2+3)= 100+100×0=

50+90÷(2×3)=(50+90)÷2×3=50+90÷2×3=

(50+90÷2)×3=72÷9×48÷8=64÷64×7=

二、填空(5+8=13分)

1、下面是小红各科考试成绩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语文( )分、数学( )分、外语( )分.

(2).数学比外语高( )分.

(3).三科平均( )分.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在括号中划“×”并改正)(9分)

1.720÷(15-3×2) 2.3889-(108-931)×5 3.(800+200÷50)×3

=720÷(12×2) =3889-149×5 =(100÷50)×3

=720÷24 =3889-745 =20×3

=30=3144=60

() () ()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 3分共 18分 )

19×96-962÷7410000-(59+

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12520÷8×(121÷11)

(2010-906)×(65+15)

五、文字题(每道小题 6分共 18分 )

1. 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

2. 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 差是多少?

3. 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第1小题 5分, 共 30分)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

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 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

方法计算)

3. 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

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4. 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

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5. 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 用8辆大车4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6. 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

一、填空。(每空1.5分,共18分)

1、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再算(),最后算()法。

2、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5人4小时做了80朵纸花,平均每人4小时做()朵纸花,平均每人每小时做()朵纸花。

5、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等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

)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后算

()。

6、甲数是乙数的52倍。

(1)、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2)、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

二、判断,(8分)

1、

25×25÷25×25=1(

2、比90少2的数的2倍是

176 ()

3、21、26、13的平均数是

20 ()4、185乘97与53的差,积是多少?列式是:185×97-53()

三、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18分)

3774÷37×(65+35) 540-(148+47)÷13(308—308÷28)×11(10+120÷24)×5

(238+7560÷90)÷1421×(230-192÷4)

四、列式计算,(9分)

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25,商是多少?

2、1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

3、16乘以12的积加上68,再除以4,得多少?

五、四年级爬杆比赛前5名的成绩如下表(9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WORD文档 1、125+25 ×6 26、21×(230 -192 ÷4) 2、120 -60÷5×5 27、19×96-962 ÷74 3、1024 ÷16×3 28、10000 -(59+66)×64 4、(135+415)÷5+16 29、5940 ÷45×(798 -616) 5、164-13 ×5+85 30、(315 ×40-364) ÷7 6、330 ÷(65-50) 31、735×(700-400 ÷25) 7、128 -6×8÷16 32、1520 -(1070 +28×2) 8、64×(12+65÷13) 33、9405-2940 ÷28×21 9、5940 ÷45×(798 -616) 34、920-1680 ÷40÷7 10、(315 ×40-364) ÷7 35、690+47 ×52-398 11、(2010 -906) ×(65+15) 36、148+3328 ÷64-75 12、(20+120÷24)×8 37、360×24÷32+730 13、40×20-200 38、2100-94+48 ×54 14、288÷[(26-14)×8] 39、51+(2304-2042 )×23 15、500×6-(50 ×2-80) 40、4215+ (4361-716 )÷81 16、(105×12-635)÷25 41、(247+18 )×27÷25 17、(845-15×3)÷16 42、36-720 ÷(360 ÷18) 18、95÷(64-45 )43、1080 ÷(63-54 )×80 19、178-145 ÷5×6+42 44、(528+912 )×5-6178 20、(58+37 )÷(64-9 ×5)45、(10+120 ÷24)×5 21、106×9-76×9 46、2800 ÷100 +789 22、117÷13+37×(65+35 )47、(947 -599 )+7×64 23、540-(148+47 )÷13 48、(93+25×21)×9 24、(308—308 ÷28)×11 49、50、723 -(521 +504) ÷25 25、(238+7560 ÷90)÷14 50、(39-21)×(396 ÷6)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集2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13)、8×1、125+25664 ×(12+65 ×9、5940÷45(798-616)×-2、12060÷55 740-364)÷×10、(315310243、÷16×415×(65+15)-)÷5+1611 、(2010906)+、(4135 5+85164-135、×12、(20+8)×120÷24 20-200×4013、-(65÷、633050) 8])×14-26([÷288、14 16÷8×6-128、7. )÷1354023、-(50015、×6-(50×2-80)148+47 )×1124、(308—)÷×、(10512-63525308 ÷2816 9025、()÷-17、(84515×316238+7560÷)÷14 ×()4230-192÷26、219518、÷(64-45) ÷962746+42 ×27、1996-×÷、19178-1455 、(2058+3766)1000028、-(59+×64)×64-9)÷(5 ×616)(798-45×76-×106、2199 594029、÷7÷364)-40×(315、30)65+35×(37+13÷117、22. 、39×(31、735700-400÷25)51+(2304-2042)×2381 4361-716×2))÷40、4215+(281520-32、(1070+25×、339405-2940÷282141、(247+18)×27÷ ÷(、36-7203607920-168034、÷40÷÷18)42 ÷(63-54)×804352-398690+4735、×、1080 528+912)×5-6178、(4464-75148+332836、÷ 5÷10 32+730÷24360、37×+12024)×、(45 789+100÷2800、46 54× 2100-94+48、38. 3][(17-8)55、16、(47947-599)+7×64×÷÷32)、5628×23)(1548、36×-276÷(5+96 )×57、81÷92549、(93+×21)×[(72-549] ×、5712-560÷3558÷+-50、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 100+789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题600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题600题

用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25+25×6 (135+75)÷(14×5)120-60÷5×5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720-720÷15 (360-144)÷24×3 240+480÷30×(6+13)(120×2+120)÷9 164-13×5+85 330÷(65-50) 128-6×8÷16 64×(12+65÷13)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 (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17÷13+37×(65+35)540-(148+47)÷13 (308—308÷28)×11

(238+7560÷90)÷14 21×(230-192÷4)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735×(700-400÷25)1520-(1070+28×2)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10+120÷24)×5 2800÷100+789 (947-599)+7×64 36×(15-276÷2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 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道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 32、1520-(1070+28×2)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120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20个)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 2、动物园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8天预计可以接待多少人? 3、班级图书角有图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有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爸爸妈妈和玲玲去公园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6、5名学生去参观,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共花了多少钱? 7、上衣4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裙子比裤子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李华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9、路口通过公共汽车98辆,小汽车703辆,货车594辆,这个路口共通过多少 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 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李明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他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12、学校需要运送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3、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1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1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6、一个长方形的长15米,宽9米,周长多少米? 17、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18、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19、四一班借29本,四二班借了38本,四三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 34本,四三班借书多少本? 20、商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2、一根电缆,用去3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3倍还多15米,这根电缆一共多长?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题(整理版)

125+25×6(135+75)÷(14×5) 120-60÷5×51024÷16×3 (135+415)÷5+16 1200-20×720-720÷15(360-144)÷24×3 240+480÷30×(6+13)(120×2+120)÷9 164-13×5+85330÷(65-50) 128-6×8÷1664×(12+65÷13) 19×96-962÷7410000-(59+66)×64 5940÷45×(798-616)(315×40-364)÷7 12520÷8×(121÷11)(-906)×(65+15) (20+120÷24)×8106×9-76×9

117÷13+37×(65+35)540-(148+47)÷13(308—308÷28)×11(238+7560÷90)÷14 21×(230-192÷4)19×96-962÷74 10000-(59+66)×645940÷45×(798-616) (315×40-364)÷7735×(700-400÷25)1520-(1070+28×2)9405-2940÷28×21 920-1680÷40÷7690+47×52-398 148+3328÷64-75360×24÷32+730 2100-94+48×54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247+18)×27÷25

36-720÷(360÷18)1080÷(63-54)×80(528+912)×5-6178(10+120÷24)×5 2800÷100+789(947-599)+7×64 36×(15-276÷23)(93+25×21)×9 723-(521+504)÷25(39-21)×(396÷6) 507÷13×63+498384÷12+3×31 37—(7+6)×3016×(17-8)÷3 28×(5+96÷32)81÷(72-69)×9 57×12-560÷35848-640÷16×12 960÷(1500-32×45)192-(54+38)×1 (12+24+80)×5032×(25+12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页做一做答案 345 246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一答案 1、(1)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2)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3)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4)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2、(竖排)350-147=203 350-203=147 67-12=55 12+55=67 611+239=850 850-611=239 3、120+56=176 792-483=309 4、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 273 5、530 551 488 257(验算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页做一做答案 36 1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答案 1、略 2、13936÷208=67 13936÷67-208 1125÷45=25 25×45 =1125 1008÷21=48 21×48=1008 3、356÷89=4 774÷18=43 672÷24-28 20×35=700 4、10 15 420 36 5、1296 8670 26 12(验算略) 6、12×6+3=75(个) 7、24 0 0 0 70 504 0 0 8、36 7 156 16 9、①×②√③√④× 10、(1)(△一口)×(▲+■)=◇

(2)△×口-▲÷■=◇ 思考题 分析:由14+82-●=87可得●=14+82-87=9, 由□×6+10=58可得□=(58-10)÷6=8. 解答:密码是989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页做一做答案 运算顺序:360÷(70-4×16)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最后算除法; 158-[(27+54)÷9]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减法。 360÷(704×16) =60 158-[(27+54)÷9]=14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三答案 1、(说出运算顺序略) 70 330 215 4700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 . 海宴镇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70分钟) 成绩: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5分)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25×12×4=25×4×12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 )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 ) 5、三角形两个内角和是130度,则第三个角是60度。 ( )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对的答案代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0不可以做( )。 A 、被除数 B 、除数 C 、减数 2、0.15的计数单位是( ) A 、 0.1 B 、0.01 C 、.001 3、3.200化简后是( )。 A 、3.02 B 、3.2 C 、3.20 4、3.25中的“2”表示( )。 A 、2个0.1 B 、2个0.01 C 、2个0.001 5、(30+25)×4=30×4+25×4,这里应用了( )。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计算72+6x(35-27)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 是( )。 2、A+B=( )+( ); (a + b) xc =( ) x ( ) + ( ) x ( ) 3、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 )… 4、1.09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0.7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92里面有( )0.01。 6、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4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把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8、2.103读作( ); 三十点零零一写作( )。 9、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于第三边。 10、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有( )只,兔有( )只。 四、观察后回答(共3分) 五、操作题(4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164+18×85)+985 330÷(65-50) 827+169×28÷2 64×(17+169÷13) 825+525×16 826-600÷15×5 1024÷16×32 (135+415)÷5+1269

5940÷45×(798-616) (315×40-364)÷7 (2010-906)×(65+15) (20+120÷24)×8 748×27-367 288÷[(26-14)×8] 359×6-(58×2-80) (105×12-635)÷25

(845-15×3)÷16 95÷(64-45) 5783-145÷5×67+42 (58+37)÷(64-9×5)106×79-76×9 117÷13+37×(65+35)540-(148+47)÷13 (385—308÷28)×17

(238+7560÷90)÷14 21×(230-192÷4)12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735×(700-400÷25)1520-(1070+28×2)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8+47×52-398 2148+3328÷64-575 360×24÷32+739 2100-94+48×54 3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1080÷(63-54)×80 (528+912)×5-6178 (10+120÷24)×5 2800÷100+789 (947-599)+7×64 36×(155-276÷23) (93+25×21)×9 723-(521+50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