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李如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李如松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李如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如松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

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

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

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宜令讨贼。

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

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

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

水侵北关,城崩。

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

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

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

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

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

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

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

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

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

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慰遣之。

六日,次平壤。

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

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

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伏西南。

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

倭炮矢如雨,军少却。

如松斩先退者以徇。

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军自小西门先登.火器并发,烟焰蔽空.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

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著名画家麦克唐纳还根据基姆的描述,画出了万户飞天的插图。

②因此这次实验,被6个世纪以后的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试图利用火箭升空的首次壮举。

③由于万户想象得太简单,风筝和椅子也不符合飞行原理,飞行试验最终失败是情理之中的。

④基姆在《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引用这条史料后,引起了欧美各国火箭学者的注意。

⑤但万户这种大胆而天才的技术构思,比后来俄罗斯有“火箭之父”称号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提出的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的设想早了几百年。

A.①③②④⑤B.③⑤②④①C.①④⑤②③D.③⑤④②①3.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沉缅.(miǎn)惊骇.(hái)陨.落(yǔn)摇曳.多姿(yè)B.雏.形(chú)惬.意(qiè)拮据.(jū)面面相觑.(qù)C.玄.虚(xuán)慰藉.(jí)炽.痛(zhì)戛.然而止(jiá)D.绮.丽(yǐ)蓦.然(mò)哂.笑(shěn)义愤填膺.(yīng)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020年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路向暖于艳丽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出来,红紫色的淤血让人触目惊心。

她“啊”地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

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了好久了。

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

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

无论如何必须回去一趟了。

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

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

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

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

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

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一个人竟然会像掐死一只蚊子一样,害人!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

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

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

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力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才慌乱起来。

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

福建省泉州市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作家内在形象被唤醒并活动时,文思泉涌,势不可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王勃写《滕王阁序》,李白“斗酒诗百篇”,都属即兴创作。

有时,即兴表现为“我不觅诗诗觅我”的紧急状态。

一连串的形象、意念、词句以及主要脉络的情节如排山倒海般自动涌现,写都写不及,作家只能抓住轮廓匆忙记下,过后再补充和完善。

司汤达53天写出《巴马修道院》,巴尔扎克于1831年写出75种作品,都属此类。

即兴作品大都有首尾贯通,情感炽热,有一气呵成之势。

但即兴不是没有酝酿而凭空出现的。

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王勃铺排大量典故,李白诗歌中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都是长期积累和有意储备的。

任何酣畅淋漓的即兴创作,都是作家调集平生的记忆信息,厚积薄发形成的。

其次,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

即兴的刹那似乎容易,实际上兴会的来临极难。

没有气氛和契机,即兴无由发生。

王勃拥被而卧,李白饮酒,巴尔扎克喝黑咖啡,便都是借此来制造某种刺激情境,以待兴会到来。

第三,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期酝酿的产物。

司汤达写《巴马修道院》虽53天,但其准备和酝酿却花了6年。

最后,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它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如果说即兴表现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过程跋涉的艰难。

李频“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复活》中马丝洛娃的初次登台亮相的一个场景,托尔斯泰花费了10年时间,修改达23处之多。

2020年深圳市公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公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公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

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

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

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

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

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

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

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

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

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

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

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

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

2020年临朐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临朐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临朐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

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在《周书》《诗经》等相关典籍中,“德”字频频显见。

探究分析可知,重德思想在周代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认可的政治管理理念。

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孔孟及其后学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德”之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有道君子的人格特质,“崇徳立本”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从两汉至近代,崇徳、重德思想更是成为经济、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城的重要价值理念。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智慧是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

在中华传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对“德”观念的自觉採讨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的。

古圣先贤对于“德”观念的认识与深讨经过了由“行”到“性”、由“外”至“内”的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人德处于不断的升格过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人之主体性、能动性、实践理性的不断觉醒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先哲认为人之“仁与义”之德足能与天道之“阴与阳”、地道之“柔与刚”并列而论,但人之所为在于仿照天之“健”而“自不息”、效法地之“坤”而“厚德载物”,在于“与天地合其德”。

在中国先贤看来,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此,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即通过尽己之性、成己之德而助天道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并不是无限扩张人欲而征服自然。

先哲之所以强调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就是因为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这是盂子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是张载所讲的“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其间虽有“敬德”“仁德”“诚德”“礼德”之侧重点的不同,但先哲修德正已、敬天法道的宗旨是从未政变的。

这种高度弘扬人德而又始终对天德葆有畏之心的天人和谐思想,既是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有特质,更是中华文化历经变故却延续不衰的根源所在。

2020届崇明县向化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崇明县向化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崇明县向化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刘立勤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到县中门口遛遛。

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

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

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

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

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

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

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

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

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

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

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

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

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

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

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

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上三五本书。

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

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

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

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李如松》
李如松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

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

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

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

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

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宜令讨贼。

六月抵宁夏。

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

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

如松至,攻益力。

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

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

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

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

水侵北关,城崩。

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

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

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

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

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

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

”如松以为然。

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

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

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

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慰遣之。

六日,次平壤。

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

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

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伏西南。

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

倭炮矢如雨,军少却。

如松斩先退者以徇。

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

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军自小西门先登。

火器并发,烟焰蔽空。

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

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

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中旨特用如松。

如松感帝知,气益奋。

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

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

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参政王学书却之
却,退却
B.
语不相下,几攘臂
攘,捋。

C.
帝为两夺其俸
夺,剥夺。

D.
诏如松克期东征
克,限定。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松行事“骄横”的一组是(3分)
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

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

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甲胄庭谒,出易冠带
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松,多次委以重任。

哱拜反宁夏时,经由梅国桢推荐,重用如松兄弟;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
李如松骁勇善战,从小跟随父亲李成梁熟谙兵法,在平壤战役中,他的战马被炮打死,自己身负重伤,但他换了匹马,仍然奋呼督战。

C.
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

平壤一役中,在箭矢如雨的情况下,官兵稍有退却,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D.李如松为报皇帝知遇之恩,最后战死沙场。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

”如松以为然。

4.A 却,使……退却,使……下去。

5.
C(分别从正面侧面表面李如松行事“骄横”如松以为惟敬有投敌之心而斥责他,并非骄横之举是说正常拜见的惯例,不属于具体行为。


6. B(原文中是“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而并非李如松。


7.李如松等佯装攻打北关诱惑敌人,而暗中派精兵袭击南关;攻克了宁夏之后,哱拜自己杀死叛党刘东旸,请求免去死罪。

(“佯”“潜”“贷”三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2分。


参谋李应试说:“藉助沈惟敬欺骗倭寇说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条妙计呀。

”李如松认为他说的对。

(“藉”“绐”“然”三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

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

吹:通“炊”。

8、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一路跨马山行时所见景色,简析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5分)
9、颈联和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1)运用叠词用“薄薄轻轻”写雾的虚无飘渺,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续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

(2分)
(2)采用动静结合(或者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的手法)一个“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纬缦,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一个“放”字,仿佛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态般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两者相生相映,构成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

(3分)
9.(1)诗人描绘了一幅早春秀美的山村画面。

(2分)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垂直升起,绿绸般的溪水从小桥下弯弯流过,林间的百鸟迎着诗人欢呼歌唱,(2分)(2)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到郊野散步时)轻松和愉快的心情。

(2分)
10.(1)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3)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