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阅读“标点的正确使用”
衡水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试题(附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
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埋(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
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ào dǎo)有利。
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道路的!”(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写出下面词语中的近义词。
埋怨________ 灵敏________ 干忧________ 烦恼________(3)失聪的孩子成了美术家,失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他俩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中的”亮”在这里指________。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成为________,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成为________。
(5)这两个孩子开始有什么怨恨?(6)仔细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老人说的话,在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1)hǎo;dì;mái;dǎo(2)怨恨;敏捷;打扰;苦恼(3)失聪的孩子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精力高度集中。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
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
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麻雀的果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
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轰。
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
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
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踢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
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
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溢成灾。
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
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
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自投罗网:________ 泛滥成灾:________(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4)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麻雀的特点→________→麻雀对于人类的功过。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5)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6)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可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麻雀》(2)自己送死投入网中;文中指毛虫太多造成灾难。
文中的序号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文中的序号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正确使用序号与标点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序号的词语后,应该用逗号(,),而不能用顿号(、)。
如:“首先,我们应该……。
”而不能写成:“首先、我们应该……。
”2.“一”、“二”、“三”等序号后应该用顿号(、)。
3.“1”、“2”、“3”和“A”、“B”、“C”等序号后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 .),而不能用顿号(、)。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后面不再加标点符号。
如,“(1)如何如何”。
不能写成“(1)、如何如何”。
5.文章的层次顺序应依次是:一、二、三、(一)(二)(三)1.2.3. (1) (2) (3) 。
二、正确使用文中的“括号”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也叫六角括号),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或英文中使用的“【】”。
如,“粤教办字〔2005〕5号”,而不能写成“粤教办字[2005]5号”。
三、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不使“—”或“──”。
如:2005年9月~10月,不能写成:2005年9月-10月。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
四、正确使用年份中的“零”1.成文时间应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〇”。
如“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
不能写作“二0一0年四月一日”或“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2.各类通知、告示、奖牌、证书等日期的书写,要做到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不混用。
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五、正确使用相邻的两个数字间的顿号1. 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概数,要用汉字数码,中间也不要加顿号。
例如:两三个五六天二十七八岁六七点钟(正确)2、3个5、6天27、8岁 6、7点钟(错误)2.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顿号。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题(附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融雪(节选)范泽木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
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
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
世界忽然一片光亮。
山峦、田地、树木,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
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
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
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
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
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
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
累了,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
人还未坐定,山腰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
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
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边大块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
一时间,远远近近的落雪声响成一片。
山腰上细雪飞舞。
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
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于是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
棒子一落在树上,雪块就纷纷坠落。
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迸出无数的雪花。
那些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
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霎时间,大树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
(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修饰词语填空。
________的棉被 ________地睡觉________的雪水 ________地滑落(2)“探头探脑“的意思是________。
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在两个画线句中,“横飞的子弹“指的是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一枚枚炸弹”指的是________,这样比喻是因为________。
(4)在选文中,孩子们是怎样享受融雪的乐趣的?(5)你和你的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写一写吧。
【答案】(1)厚厚;安稳;细细;悄悄(2)伸着头向左右张望。
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一、引言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标点符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其中引号则是最常使用的标点符号之一。
正确地使用引号对于表达完整意思、突出特定内容以及防止歧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并通过实例解释如何正确运用。
二、什么是引号1. 定义引导材料:引号是书写中用来标记语句或它所包围内容的要素。
它能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并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2. 引用直接语:当我们想要描绘别人的原始话语时,可以使用直接引语。
比如:- 他说道:“我爱你。
”- 她问道:“你今晚会来吗?”在这些例子中,双引号指示出了直接描绘别人话语的内容。
三、单/双引号的区别1. 单引号:单引号(‘’)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描述一个长篇作品中独立部分,例如某首诗歌。
例如:《最后一个舞会》这首诗歌让我深感震撼:“某某行人,某某夜晚。
”- 引用别人的内部引用。
例如:她告诉我他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 强调一些特定的词汇或短语。
例如:我昨天读到了一篇文章中的一个‘有趣’概念。
2. 双引号:双引号(“”)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引用直接语。
- 指示出一些专业术语、俚语或陈述其字面意义以外含义的词汇。
例如:这个科学项目涉及研究“黑洞”的性质。
三、为什么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引号很重要1. 突出关键词汇:通过适当使用引号,我们能够突出关键词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传达的意思。
例如:错误使用:他告诉大家信任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
正确使用:他告诉大家信任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
2. 防止歧义和误解:无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和引号可能导致句子意思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通过正确地放置引号,我们能够确保读者对句子的解读没有误差。
例如:错误使用:她说:“他没事。
”正确使用:她说:“他没‘事’。
”3. 引用来源:标点符号引号在描绘别人话语或引用来源时是不可替代的。
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和引号格式规则,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要引用的内容。
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

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小学生认识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准确表达文意,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都有积极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01.句号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02.问号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03.感叹号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04.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05.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06.分号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07.冒号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08.引号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09.括号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10.破折号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 ─中央大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
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
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
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刮风下雨()能粘住许多飞虫。
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
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
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对孔雀说听了蚕的介绍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________ 谨小慎微——________兴致勃勃——________ 光秃秃——________(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答案】(1)蚕和蜘蛛(2)即使;也;虽然;但是(3),:“,。
”(4)五光十色;一丝不苟;兴高采烈;光溜溜(5)因为蚕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6)蚕【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即使……也……”②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题课内外(及答案)(1)

一、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我的油布伞飘飘洒洒的雨丝,(飘、织、网)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小巷深处(涌、撑、冒)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伴、枕、听)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
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
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
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在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摘抄在下面。
(3)用“‖”将短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xx说:“ 。”
2、提示语在后
如 “ 。” xx说。
3、提示语在中间 4、无提示语
如 “ ,” xx说,“ 。
如
“ 。”
疑问号的一般用法: 1、加强语气; 2、提出问题,引起注 意,启发思考; 3、提出询问,以解处 自己的疑惑;
破折号的一般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或补充 2、表示话题的转变 3、表示话语的中断 4、表示声音的延长
第一讲
标点的正确使用
书面上用于表明 句读(dò u)和语气的符号
··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 )种
点号:句末(句号、问号、叹号) 句中(逗号、顿号、分号、 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 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 _)、间隔号、书名号、专名 号
人物对话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种形式。
1、提示语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