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2

合集下载

婴幼儿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婴幼儿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婴幼儿黄疸治疗措施1、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分为中药和西药。

西药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西药以酶诱导素或糖皮质激素为主,中药治疗方法则主要以茵陈蒿汤为主。

2、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只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上升都可以进行光疗,尤其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适合使用光照疗法。

将新生儿卧放在光疗箱中。

记住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

用单面蓝光或双面蓝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等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

3、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贫血。

不过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也会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用时要严格注意掌握指证。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1、注意宝宝大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2、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3d后出现,4—5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 -10d后消失。

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

2、专科情况: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有无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哭声有无异常,及拥抱、吞咽、吸吮反射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及时评估黄染程度变化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性状、量与次数,如发现有大便延迟情况,应给予灌肠,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症状的护理: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与范围,监测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暖箱,往水槽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疗灯管的亮度,并预热暖箱到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遮挡眼睛及会阴部)置于暖箱中,记录光疗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受伤。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育儿网:新生儿黄疸分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婴儿正常黄疸范围

婴儿正常黄疸范围

婴儿正常黄疸范围
一、婴儿正常黄疸范围1. 婴儿正常黄疸范围2. 婴儿黄疸有哪些表现 3. 婴儿黄疸做什么检查二、婴儿黄疸怎么消三、婴儿黄疸的科学治疗
婴儿正常黄疸范围
1、婴儿正常黄疸范围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

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

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

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2、婴儿黄疸有哪些表现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病理性黄疸: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

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

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

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

3、婴儿黄疸做什么检查胆红素检测,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一、定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二、分类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4-5d达高峰,14d消退,(早产儿可诞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特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6mg/dL,多不需治疗。

2、病理性黄疸:1)特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u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2mg/dL)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2)原因:①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②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B.母乳性黄疸: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d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4-12周后降至正常,患儿无其他症状,停止喂母乳3d后黄疸即下降;③胆道闭锁;④其他:遗传性疾病,如G6PD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等。

三、护理1、一般护理:同足月新生儿护理。

2、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

3、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白蛋白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4、严密观察病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重点观察:1)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及程度。

2)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观察患儿R、HR、尿量的变化及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3)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注意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精神反应等,有无抽搐,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四、出院指导1、向患儿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学会黄疸的观察,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就诊。

2024版新生儿黄疸

2024版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引言•新生儿黄疸的类型•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及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家庭指导目录CONTENTS01引言阐述新生儿黄疸的普遍性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强调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性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目的和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保护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重要性02新生儿黄疸的类型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

正常现象出现时间症状表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

宝宝除黄疸外,无其他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良好,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

030201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可能由新生儿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等多种疾病引起。

病因复杂病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加重。

出现时间早宝宝除黄疸外,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吸吮无力、大便颜色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

症状严重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但宝宝一般状态良好。

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可明显减轻或消退。

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等。

随后可出现明显的黄疸,并可能迅速加重。

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新生儿肝炎起病缓慢,常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

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

新生儿肝炎引起的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通常在出生后2周内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病因(一)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

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二)病理性黄疸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

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新生儿黄疸 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 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每个宝宝都是家庭的盼望,家长们都盼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许多的宝宝诞生的时候会消失黄疸的状况!你们知道新生儿黄疸是什么缘由吗,新生儿黄疸症状又是什么呢,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一起和我来了解一下该怎么照看宝宝吧!名目1、小儿黄疸的病因2、病理性黄疸儿相宜哪些食物3、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疗法4、宝宝消失黄疸如何护理5、新生儿黄疸高会引起什么6、新生儿黄疸消退慢怎么办7、怎么降低新生儿黄疸 8、新生儿喝红枣水能治黄疸吗9、新生儿黄疸是预防留意事项小儿黄疸的病因小儿黄疸的高发年龄是新生儿期,所以也叫新生儿黄疸。

那么,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哪些呢?一、小儿黄疸的病因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年轻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

假如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消失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

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逼新生儿的生命。

目前对严峻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抱负的疗效,还必需在发生核黄疸前准时抢救。

家长在观看黄疸程度时,应留意选择自然光线充分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

对黄疸进展快速的新生儿要准时就医。

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

诞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缘由。

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由于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

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汲取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

以上状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3、由于胆管堵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系(部):
学科:儿科学
授课题目:新生儿黄疸(PBL课程)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年月日时至
年月日时止
授课教师:
三、课前准备
PBL课前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准备、病例准备、课上纸质材料准备、组建PBL课程微信群。

1、理论准备:教师在课前复习新生儿黄疸相关理论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在新生儿期,多数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红细胞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后所产生的血红素约占75%,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胆绿素,后者在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胆红素。

1g血红蛋白可产生35mg(600umol)未结合胆红素。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多数与白蛋白结合,以复合物形式转运至肝脏。

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后一般是“无毒的”,即不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的未结合胆红素呈脂溶性,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

某些情况,如低血白蛋白血症、窒息、酸中毒、感染、早产和低血糖等,可显著降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率;游离脂肪酸、静脉用脂肪乳剂和某些药物,如磺胺、头孢类抗生素、利尿剂等也可竞争性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胆红素进入肝脏后被肝细胞的受体蛋白(Y和Z蛋白,一种细胞内的转运蛋白)结合后转运至光面内质网,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催化,每一分子胆红素结合二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胆汁排泄至肠道。

3、课堂纸质材料准备
将病例打印成纸质版,供大家传阅,可配上对比彩图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4、组建PBL课程微信群
可于第一次课前组建微信群,向学生讲解PBL课程的模式及要求,课前的准备。

四、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1、自我介绍(包括老师和学生) 5-10min
2、如果人多可以分成两组,保证一组在10人以内,可安排组长 5min
3、解释PBL课程模式和要求 5min
4、介绍病例1 (第一幕) 5min
5、病情分析及讨论、问题汇总 20min
6、介绍病例2 (第二幕) 5min
7、病情分析及讨论、问题汇总 20min
8、总结及反馈,安排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内容 20min
9、负面反馈可与课后通过微信进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教学难点:①新生儿黄疸发生机制,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