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家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案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2.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本国资本家在本国或外国投资兴业,以获取利润。
2. 发展背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机史,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我国失去主权,国内经济凋敝,民生疾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3. 发展阶段:(1)产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海地区兴起,以轻工业为主。
(2)发展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向内地拓展,重工业开始发展。
(3)萎缩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打击。
4. 特点:(1)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家。
(2)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3)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
(4)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发展背景、阶段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上海棉纺织业、武汉钢铁业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民族资本主义定义、发展阶段、特点等方面的课件。
3. 资料:收集有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民族资本主义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2. 讲解发展阶段:阐述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发展和萎缩阶段的特点。
3. 分析影响: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困境。
5. 总结:强调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比较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高三历史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夏秋冬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其所办企业多集中于 东南沿海一带,原因在于
①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②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 ③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 ④清政府重视,贸易政策优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面粉业 纺织业
2、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4. (07·上海)《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 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 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 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 艰的一个因素是( )
2.(07·广东)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 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 它可以用于研究(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07·广东文综)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 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 洋商之名”,或“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 旗” 这反映了( )
• 2008年高考分析: 08年高考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部分的命题 主要体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原因及发展的阻碍 因素等。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 2009年备考方向: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重点,尤其是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在重要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对中国社 会带来的影响。另外中国近代化问题也是应当关注的知 识点,并且要与现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相结合。
江苏南通人,
是民国初期北方实业界
民族资本家

粉 大是大王财王”” 。团、的“棉,纱就只有他从到是们上国建海家国一市副后副主国家市席内长。跻。”
董事长。“福 布斯2005中国 富豪榜”排在
身世界知名企业
第一位
家行列的第一人。
荣毅仁
荣毅仁,1916年5月生,江 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 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 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 合丰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 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 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 理。
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 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哲学家张东荪也曾鼓吹“实业救国”。他认 为,中国既然有贫乏病,那么开发实业就成为唯一的要求;在开发实 业的要求下,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与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趋 势;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增强国力,要增强国力就必须开发
面临萎缩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 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 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精神支柱。
三大改造:民族资本家的命运转折
“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当 中国共产党脱下征衣,以胜利者和领导者的姿态“进京赶考”时,一个 重大的考题迎面而来——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 公有制制度。
发展条件
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江苏主苏义经缫竞丝相厂 对华资本 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18济97,年周为廷民弼创族办)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主义专题

民族资本主义专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它的产生,一方面受洋务运动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扩大了商品市场,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财富,从而客观上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生产方式来看,中国既有封建生产方式,也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开始融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半封建社会形成。
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政治上看,中国产生了资产阶级这一新的政治力量,他们开始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民族资本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多数为一些地主、官僚、士绅、商人、买办投资创办;②这些企业主要限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机器修造及采矿业,而且投资较少,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封建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上海、广州、天津等通商口岸或邻近通商口岸的地方;③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联系。
2.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曲折发展:《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之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1912—1919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此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工业经济。
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其主要特点有: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表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③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发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
高中历史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1)甲午中日战争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2)甲午战败,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
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问题,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许多人认为“创办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
2.初步发展的表现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
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1899年全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比1895年增加近一倍。
不过,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3.初步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想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
(3)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倡导“实业救国”。
二、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
①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
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新时期,中国积极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且实践证明这种经济体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从而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之一。
国家政策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根本性质。
以下文章将着重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具体表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意义民族资本主义是指由特定民族企业家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强调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并将自己的利益与整个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民族资本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当今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民族资本家已经成为了某些产业的主要力量。
相对百姓经济和外来投资而言,民族资本家更侧重于长期的战略投资,能够做好风险管理,更受资本市场关注。
民族资本家的发展使中国经济不仅止步于吸纳国外资本,更加注重利用国内资本走向强大。
这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选择方式,尤其是当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国家政策推动到“双往”。
民族资本家也更容易理解国家政策的战略意图,并遵循合理“双往”方针进行产业布局和投资。
二、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政策的互动关系1. 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国家政策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指导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在政策引导下,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
例如,“9075”政策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此举一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策的制订也是基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可。
实行这样的政策,能够帮助民族资本家解决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为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2. 民族资本主义的创新性能力民族资本主义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民族资本家

•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
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其中的翘楚 张謇通过对中国现状的思考,和对外国列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意 识到:要改变国弱民贫的现状,不在于兵,也不在于商,而在于工农 业和教育的发展,他主张:“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创办纱厂、面 粉厂等多种实业的同时,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 ,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
欢迎和我一起进入:
民族资本家的救国梦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葡萄酒工 业化生产的先驱 ,也是中国葡萄 酒工业史上值得 大书特书的传奇 人物。1892年, 在烟台建立了张 裕葡萄酿酒公司 。开创了我国葡 萄酒工业化生产 之先河 张弼士
二、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发展条件 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 江苏苏经缫丝厂 ( 1897年周廷弼创办) 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阜丰面粉公司(1896孔多森在上 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 海创办) 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荣毅仁
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发展较快
(1927----1936)
有利因素:
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 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 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 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 造了机遇。
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 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凭借国 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 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中 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 行、农业银行)成为官僚资 本聚敛巨额财富的重要工具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1939 1943
1945
1948
=
②原因:(1)美国的经济掠夺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 大米0.002416两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外国资本
合计
8.13
14.74
55.2
100.00
15.16
41.25
36.8
100.0
3.9
思考:这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中国从此会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 强吗?
詹天佑
第一批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二:外商企业出现 变动三:洋务企业出现 变动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变动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成分
年代 地点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 沿海地区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①方举赞,孙德英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占据的中央银行大金库。门上贴 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陈立夫、陈果夫
孔 祥 熙
蒋介石
宋子文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1927—1949)
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1927-1936年 。 ②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和我一起进入: 民族资本家的救国梦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张弼士
中国葡萄酒工
业化生产的先驱 ,也是中国葡萄 酒工业史上值得 大书特书的传奇 人物。1892年, 在烟台建立了张 裕葡萄酿酒公司 。开创了我国葡 萄酒工业化生产 之先河
二、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面临萎缩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巨额财富 陈果夫
蒋家天下陈 家党,宋氏 姐妹孔家财。
孔 祥 熙
蒋介石 典型:四大家族
宋子文 陈立夫
蒋氏家族—最会争权、专政、护权、传权的政教 家族;
宋氏家族—最会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 族;
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最奢侈的豪门 家族;
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
雄厚壮大,宋炜臣也崭露头角,步
入上海新兴实业家的行列。
1897年8月看到时机成熟,宋炜 臣在汉口创立了汉口燮昌火柴厂,
其占地面积达1.7万余平米,工人
最多时达2500余人,日产火柴43万 余盒,月产150大箱,超过上海燮
昌火柴厂,居于全国首位。这些
标志武汉的近代工业进入了一个新
宋
的时期,它对武汉近代工业肇始所
面临萎缩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 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 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精神支柱。
三大改造:民族资本家的命运转折
“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当 中国共产党脱下征衣,以胜利者和领导者的姿态“进京赶考”时,一个 重大的考题迎面而来——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 公有制制度。
(万元)
1868~1894
1.85
18.5
1895~1911
27.一5 战期间我国面粉63出1.口3统计表:
450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抑制3450民00 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抑制民族工业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 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 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 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 造了机遇。
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 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凭借国 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 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中 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 行、农业银行)成为官僚资 本聚敛巨额财富的重要工具 。
著名的实业家:
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张謇的大生纱厂
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是中国创设最早的一家水 泥厂,它不只在旧中国的 水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生发展上也具有很大 的代表性
荣德生、荣宗敬兄弟
荣毅仁
荣智健
毛泽东的评价是,“荣家是中国民族资
旧本中家国有的名首的“户面,中国在“世红色界资本上家”真。 正称中得信泰上富集团
粉 大是大王财王”” 。团、的“棉,纱就只有他从到是们上国建海家国一市副后副主国家市席内长。跻。”
董事长。“福 布斯2005中国 富豪榜”排在
身世界知名企业
第一位
家行列的第一人。
荣毅仁
荣毅仁,1916年5月生,江 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 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 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 合丰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 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 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 理。
1956年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图片来 源:央视网)
1956年,毛泽东 参观上海中新 纺织厂
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
• 1.“实业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
期。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天朝上国”威严扫地,中国跌入半殖民地 的深渊,开始饱尝西方列强的凌辱。爱国思想家魏源愤然而起,编撰 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强调向西方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辱。此后,在十九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 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4.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大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
家振兴实业“要道”五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 、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 规、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 5.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 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 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 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 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 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 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
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
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 (1912—1919)短 暂 春 天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大力倡导、 奖励实业……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他们坚信:发展实业,国家富强 可望!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内“抵制日货, 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
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其中的翘楚 张謇通过对中国现状的思考,和对外国列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意 识到:要改变国弱民贫的现状,不在于兵,也不在于商,而在于工农 业和教育的发展,他主张:“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创办纱厂、面 粉厂等多种实业的同时,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 ,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
海创办)
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 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汉口的头号中国商人”
1890年,叶澄衷在上海创办燮
昌火柴厂,宋炜臣深受叶澄衷信任,
先任协理后任经理,总揽全厂大权。 宋炜臣处事灵活,交际广泛,锐意
进取,燮昌的火柴质量好价格低, 深受市场欢迎,他积极扩充,工厂
1907年7月,宋炜臣创办扬子机器制造厂,迈出了武汉近代民族机器工业的第一
步。
宋炜臣作为时代的先驱人物,领民族实业之先,兴建近代工厂,革新公 用事业,开创了武汉城市的近代化格局,为武汉这座城市的开始崛起 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工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份
年均设厂数 年均新增资本
(家)
• 总的来说,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帝国主义 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 物出现的,其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 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895~1898年 近代第一次投资热潮和1905~1908年第二 次投资热潮,都与实业救国论者的努力分 不开。
炜 臣
起的作用已经永远载入史册。
汉口燮昌火柴厂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与外国资本势力的抗争史,宋炜臣以其爱国御 侮、实业救国的抱负和力任其难的精神,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体现出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强烈的爱国情怀。
1906年7月,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在英租界太平路正式成立,宋炜臣出任公司经理 . 其规模比稍早的租界外商电灯公司大十几倍 .居全国民营电业之冠 .以往暗然 无光的汉口夜色也因万家灯火的渲染而光彩夺目起来
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 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哲学家张东荪也曾鼓吹“实业救国”。他认 为,中国既然有贫乏病,那么开发实业就成为唯一的要求;在开发实 业的要求下,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与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趋 势;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增强国力,要增强国力就必须开发
• 2.“实业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天朝上国”威严扫地,中国跌入半殖民地的 深渊,开始饱尝西方列强的凌辱。爱国思想家魏源愤然而起,编撰了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强调向西方学习 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辱。此后,在十九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 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发展条件
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江苏主苏义经缫竞丝相厂 对华资本 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18济97,年周为廷民弼创族办)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阜丰面粉中公司国(出189现6孔了多森兴在办上 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不 仅向中国出口的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兄弟 看准时机,大力扩充;抓质量、创名牌;还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 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大家竞相购买……
1914—1922年8年间,荣氏面粉厂由1个发展为12个,日产量占 当时全国的29%,纺织厂由1个发展到4个。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 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