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皮炎 四中药方剂可帮你治疗
民间良方-脂溢性皮炎外用方

民间良方-脂溢性皮炎外用方
【组方】大黄30g,白鲜皮30g,荆芥25g,防风25g,花椒、白芷、苦参、连翘各15g,75%乙醇450ml。
【方解】方中大黄凉血解毒,泻热逐瘀;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荆芥、防风具有散风止痒、宣毒透疹之功,所含挥发油有解痉作用,能促进头皮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花椒、白芷杀虫止痒,消肿排脓;苦参、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风解毒,凉血润燥。主治脂溢性皮。
【制法用法】上药制成粗粉,装入500ml空瓶中,加入75%乙醇浸泡1周后备用。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特应性皮炎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特应性皮炎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6.001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MedicineSpecialty Committee of Dermatology of WFCMS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
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中医学称为四弯风,也称奶癣、胎疮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
其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全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与遗传、环境、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免疫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AD有一定的优势,不但可以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复发,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本指南将吸纳和整合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借鉴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诊治AD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标准对于促进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运用中医药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加强AD的管理,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属于推荐性标准。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将不断完善,标准也将不断得到修订。
临床实践中,不同患者的病情存在差异,本指南可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参考,具体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在使用本指南时还要兼顾不同级别医院的客观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诊疗措施。
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AD的疾病诊断、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日常防护与管理。
祖传偏方:常见皮肤病特效中药方子

祖传偏方:常见皮肤病特效中药方子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3.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4.面部痤疮,皮疹以结节,囊肿,触之硬:山楂15 炒莱菔10白芥子10 莪术10 紫苏子10当归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玄参10 鱼腥草10 苍术10 连翘1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木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6 白癜风处方,增色汤:百部10 白果6 百合6 黑蚂蚁10 玄参10 黑豆10 黑芝麻10 黑木耳10 制首乌15 女贞子10 旱莲草10 白芷10 自然铜10 覆盆子10 补骨脂10 车前子10 灵芝10 熟地黄107.疥疮外洗方:黄柏25 苦参30 白癣皮15 地肤子15 花椒15 明矾15 苍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8.基本外洗方,多适用于手足癣,汗疱疹,脂溢性皮炎等:丁香6 细辛6 侧柏叶15 皂角刺15 皂荚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9.夏季皮炎,以红斑,丘疹为主,天气炎热痒剧:藿香10 佩兰10荆芥10 防风10 生地黄15 栀子10 黄连3 黄芩10 生石膏15板蓝根15银花10 滑石10甘草510.脂溢性脱发及斑秃,以心肾不交证为主及无家族遗传病史效果最佳:黄连3 莲子心3 栀子10 车前子10 覆盆子10 枸杞子10 女贞子10 菟丝子10 桑椹子10制首乌15 蒲公英10 黄芪15 羌活10 天麻10 木瓜10 防风1011.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10陈皮6 青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12.慢性湿疹,皮肤粗燥,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银花10 赤芍10 川芎10 全虫3 苡米15 黄柏10 地丁 10 夏枯草10 黄连3 黄芩10乌梢蛇10 栀子10 防风10 萆薢10 山楂15 甘草513.神经性皮炎,皮肤干燥,多角性扁平丘疹,肥厚:荆芥10 防风10 制首乌15 白芍10 白蒺藜10 黄芪15 当归10 川芎10 乌梢蛇10 僵蚕10太子参15 山楂15 甘草514.硬皮病,皮肤触之坚硬,寒冷加重,有雷诺现象:莪术10 桃仁10 红花6 太子参15 桂枝5 威灵仙10 鸡血藤10 秦艽10 鹿角霜10 白术10黄芪15 白芥子10 熟地10 丹参10 炒莱菔10 陈皮10 灵芝10 豨笕草1015.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以红斑,浸润明显,斑疹,斑块,其上覆银白色鳞屑:生地黄15 何首乌10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鬼箭羽10 莪术10 栀子10 丹皮10 白茅根15紫草10 玄参10 山楂15 银花10 丹参10 蒲公英1016.玫瑰痤疮,鼻尖部红斑,丘疹,肥厚:生石膏15 知母10 生槐花10 黄芩10 山楂15 夏枯草10 款冬花10 辛夷花10 炙枇叶10丹皮10 当归尾10 川芎10 怀牛膝10 生地黄10 丹参1017.面部扁平疣;板蓝根15 生地黄15 赤芍10 紫草10 木贼草10 马齿苋10柴胡10 牡蛎10丹皮10 土茯苓15 夏枯草10 苡米15 败酱草10 石决明15 川芎10 鱼腥草10 鸡内金10 珍珠母1518.皮肤瘙痒症,伴2型糖尿病:生地黄10 赤芍10 川芎10 玄参10 沙参10 炒谷芽10 炒麦芽10 荆芥10 防风10 刺蒺藜10黄芪15 银花10 丹皮10 威灵仙10 玉竹1019.玫瑰糠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疹,与皮纹长轴走向一致,其上覆糠状鳞屑,伴咽喉痛:玫瑰花10 凌霄花5 生槐花10 当归10 川芎10 蝉蜕3 紫草10 板蓝根15 赤芍10 防风10丹皮10 白茅根15 薄荷6 牛子6生石膏1520急性及亚急性湿疹,痒剧,皮疹多对称,有渗液,丘疹等:荆芥10 防风10 蝉蜕5 生石膏15 生地黄15 苦参10 苍术10 白癣皮10 徐长卿10 滑石10 车前草10 黄连3 黄柏10 黄芩10 栀子10 白茅根15 丹皮10 甘草5。
刘晨波:宝宝特异性皮炎怎么治?5种中药方剂辩证施治效果佳!

刘晨波:宝宝特异性皮炎怎么治?5种中药方剂辩证施治效果佳!一位妈妈带着9岁的孩子来门诊看病,看到孩子的面部、耳垂、四肢出现形状不一的红色皮疹,再一看孩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躁动不安,询问孩子的病史,皮疹反复出现,有过敏性鼻炎史,用了不少外用药膏都不管用。
根据我的经验可以判定,这是特应性皮炎在作怪。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常见于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儿。
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为主,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皮疹经常发生在四肢伸侧和面部等部位,中医也将其称为“四弯风”“奶癣”等。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与遗传、免疫以及过敏体质有关。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失调,后天失养”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先天禀赋失调主要与遗传父母过敏体质有关,再加上出生后的哺养和饮食不当,造成患儿心火偏旺、脾胃虚弱而发病。
另外,特应性皮炎患儿与母亲怀孕和哺乳其间的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如其母在孕期和哺乳期多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造成胎毒遗热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
特应性皮炎的发作期表现为皮疹红、渗液、伴有瘙痒剧烈、烦躁失眠、舌尖红等一派心火亢盛,外泄肌肤、内扰神明之象。
缓解期表现是皮疹不鲜、胃纳呆、舌质淡胖舌苔白,为脾胃虚弱的症状。
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皮疹色暗、干燥、肥厚、苔癣化,是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肌肤失养而致。
特应性皮炎与湿诊很相似,可以说它是具有遗传倾向性的特殊湿疹,但它与湿诊的发病情况有区别。
除了患儿本身曾有过敏性疾病史外,家族遗传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另外,特应性皮炎多发于12岁以下的小儿,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特异性皮炎的治疗:内服和外治相结合我在门诊中对特应性皮炎采用“内服和外治相结合,预防和调护相配合”的治疗原则,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01中药汤剂根据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是心火亢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匮乏的特点,采用清心健脾、益气养血为基本法则,我常使用的方剂是银翘散、导赤散、四君子汤、四物汤。
高如宏教授治疗特异性皮炎经验

高如宏教授治疗特异性皮炎经验摘要:总结高如宏教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经验。
高如宏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脾不运化,内生湿邪,或外感风湿热毒,蕴于肌表,故此成病。
临床上可分湿热内蕴、脾虚湿蕴、血虚风燥、心脾积热几种证型辨证论治。
关键词:特异性皮炎;湿热内蕴;脾虚湿蕴;血虚风燥;心脾积热。
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由幼年时期反复发作的湿疹迁延而成,且高达70%患者家族有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其特征为皮损部位反复瘙痒,病情缠绵难愈,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尤以儿童多见[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条件改善,该病发病率日益升高,此病常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恩师高如宏主任医师在宁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8年,对特异性皮炎的发病、发展、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现将恩师高如宏主任医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辨证思路经验进行总结。
1.病因病机特异性皮炎常与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血管及血管药物反应异常以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有资料研究表明,60%-90%患者受季节因素影响,由于日照时间缩短或天气寒冷,衣物摩擦等均可能成为特异性皮炎的诱发因素。
瘙痒和摩擦会导致瘙痒-搔抓-发疹-瘙痒的循环。
从中医理论看,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化生内湿,此为发病之基础,患者常因外受风湿热邪侵袭,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内外合邪,阻滞肌肤与气血搏结,浸淫肌肤病而发病。
高如宏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将该病的发生主要归结于脾、胃、肝和肺。
其发病可由外感风湿之邪、情志不遂、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等引起。
其病机可概括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及心脾积热证。
现将各证型分诉如下。
1.1湿热内蕴湿热邪气常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
湿邪为长夏的主气,湿邪侵袭人体,为重浊粘滞之邪,往往起病缓慢,缠绵难愈。
青年人气血充沛,阳热有余,外感湿邪,湿热之邪熏蒸于肌肤,不得宣泄,而发为本病。
皮炎汤”治诸种皮炎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

皮炎汤”治诸种皮炎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
克,知
皮炎汤” 治诸种皮炎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营凉血、泄热化毒。
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油彩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此症缘由内中药毒,毒热入营,血热沸腾,外走肌肤而致肌肤赤肿。
毒热上蒸则面部赤肿。
故应投以清营凉血,解毒化斑之剂。
本方即为此而设也。
若热重,舌苔黄厚者,加用黄芩10克、马尾连10克,加强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湿重、皮损渗出者,加用茯苓10克、泽泻10克;阴部有皮损者,可以导赤散意加用木通6克;如浮肿者,同时行水消肿,可加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 克。
#快问中医超能团#。
中医方子治疗皮炎的方子

中医方子治疗皮炎的方子
中医治疗皮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药方治疗是中医治疗皮炎的一种
常见方式。
中医治疗皮炎的方子通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定制,
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
医治疗皮炎的方子:
1. 清热解毒方:适用于皮炎伴有红肿、瘙痒、热痛等症状。
常用药材
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的
功效。
2. 祛湿止痒方:适用于湿邪引起的皮炎,症状表现为皮肤湿痒、起水
疱等。
常用的药材有苍术、黄柏、地肤子等,这些药材能够祛湿止痒、清热利湿。
3. 养血润燥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炎,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
常用的药材有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这些药材能够养血润燥、滋阴清热。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皮炎伴有瘀血阻络的症状,如皮肤色暗、疼痛等。
常用的药材有红花、川芎、桃仁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的作用。
5. 扶正固本方:适用于慢性皮炎,体质虚弱的患者。
常用的药材有黄芪、党参、白术等,这些药材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
在使用这些方子时,患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咨询专业的
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中医治疗皮炎的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
饮食调理,避免接触过敏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
复。
此外,中医治疗皮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皮肤过敏的中药方剂推荐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皮肤过敏的中药方剂推荐皮肤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包括皮肤发红、瘙痒、肿胀、起疹子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具有治疗皮肤过敏的有效性,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方剂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供大家参考。
1. 黄连汤适应症:湿热病邪引起的皮肤过敏,如湿热型荨麻疹、湿热型湿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天服用2次,可酌情增减剂量。
可煎汤或煎剂口服。
2. 空香散适应症:风湿湿热引起的皮肤过敏,如风湿湿疹、风湿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天3次。
可煎汤或煎剂口服。
3. 白虎汤适应症:湿热病邪入络引起的皮肤过敏,如湿热型接触性皮炎、湿热型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天3次。
可煎汤或煎剂口服。
4. 三黄疗毒汤适应症:湿毒引起的皮肤过敏,如湿毒荨麻疹、湿毒湿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天3次。
可煎汤或煎剂口服。
5. 板蓝根颗粒适应症:火毒引起的皮肤过敏,如火毒湿疹、火毒型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药方剂只是一些常用的治疗皮肤过敏的中药方剂,并不代表所有中药的使用情况。
在选择中药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另外,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方剂有不同的反应。
如果发现过敏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就医。
在服用中药时,还需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不要过量使用中药,服用剂量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其次,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
此外,对于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
最后,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中药方剂在治疗皮肤过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同时要求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剂量、注意观察身体反应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但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特异性皮炎四中药方剂可帮你治疗
导语:说起皮炎这种病症,临床上人们常提到的特异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那么,特异性皮炎该选择哪些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呢?方一:蒲公英、野
说起皮炎这种病症,临床上人们常提到的特异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那么,特异性皮炎该选择哪些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呢?
方一:
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
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
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四五层厚)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
如果湿疹面积大,也可以采用药浴方法。
方二:
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
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相当不错的。
方三:
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
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
具体功效:解毒祛湿,消疹退斑。
方四:
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