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夔州郭》_杜甫的诗词

合集下载

杜甫客居云阳诗作

杜甫客居云阳诗作

杜甫客居云阳诗作公元765年秋,杜甫自忠州携家乘船东下,因严重肺病复发滞留云安(今云阳县),客居于县令严君在城东的寓所水阁养病,翌年五月离云安赴夔州。

杜甫抱病水阁居住大半年,虽贫病交加,境遇凄凉,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此间共作诗四十余首。

在此把其中的三十三篇四十二首挂在空间,供每一个关心云阳,热爱云阳的同志共飨。

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客居客居所居堂,前江后山根.下堑万寻岸,苍涛郁飞翻。

葱青众木梢,邪竖杂石痕。

子规昼夜蹄,壮士敛精魂.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

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今又降元戎,已闻动行轩。

舟子候利涉,亦凭节制尊.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论。

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

短畦带碧草,帐望思王孙。

凤随其凰去,篱雀暮喧繁.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日暮归几翼,北林空自昏。

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儒生老元成,臣子忧四番.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客堂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舍舟复深山,窈窕一林麓。

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廿载来,哀年得无足。

死为殊方鬼,头白免短促。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

石暄蕨芽紫,清秀芦笋绿。

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

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

台朗选才俊,自顾亦已极.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

上公有记者,累秦资薄禄。

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

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形赅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全诗】《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山郭:山城,指夔州。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②信宿: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宿,这里指长期在水上生活的渔人。

泛泛:即天天行船之意。

③匡衡:西汉人,元帝时因上疏议论政事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刘向:西汉宣帝时受命传授《五经》,后任命为典校内府五经秘书。

功名簿、心事违:这里反衬自己因上疏救房琯遭贬斥,自己出身于世代儒家却不如匡衡、刘向。

④同学少年:指自己同辈人。

不贱:有了地位。

当时富豪人家都居于此。

轻肥:轻裘肥马,官宦富贵人家生活。

【译文】千户人家的山城在晨曦里多么宁静,每天江楼都拥坐着山气的青翠。

度过两夜的渔人还在江上泛舟飘泊,清秋时节的燕子仍旧翩翩地飞。

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

少年时的同学多是纨袴子弟,在五陵地区他们自是裘轻马肥。

【鉴赏】第三首通过夔州的朝景写诗人对身世遭遇的感慨,首联起句,直承前首结句,暗示一夜已过,另一天的清晨又到,诗就从眼前的朝景写起。

千家山郭,秋气清明,江色宁静,朝晖万千。

照理,清晖愉人,诗人应感到高兴才是,然而,光阴迅速,宏愿屡空,诗人身在江楼,面对青山,暮也坐,朝也坐,实在有点心烦意乱。

颔联继续写枯坐江楼所见到的景象:昨晚系舟江上、寄宿苇丛的渔人,一清早又轻舟泛水、携家啸歌、逍遥自在了,而自己仍羁旅江滨,坐困江楼,实在是大大不如,羡慕之余,不免有点妒恨了;清秋燕子,不解人意,故在眼前,上下翻飞,搅得诗人心烦意乱,恼恨不堪。

“还”字“故”字,下得极好,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复杂的情怀。

前人曾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上两联,诗人通过乐景来反衬自己烦闷的心情,更增强了烦闷的程度,是运用得非常成功的。

《杜甫诗选逃难》(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逃难》(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逃难》(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逃难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逃难【原文】五十白头翁1,南北逃世难2。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3。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4。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5,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注释】1白头翁:诗人于至德元年(756)开始逃难,当时四十五岁,次年由安史乱军中逃归,头发已经尽白了。

2南北:从南到北,指所漂泊地方之多。

最初在北方,由奉先逃往白水,后由白水逃往鄜州,他自己又从已经沦陷的长安逃归到凤翔,后来才由华州经秦州、同谷逃到了四川(即南方)。

但在四川又赶上了段子璋、徐知道和崔旰之乱,不得不继续自己的逃难生涯,而今在湖南又遇到了臧玠之乱,还要逃祸,因此说「南北逃世难」。

3涂炭:即烂泥和炭火。

一涂炭:是说所有的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有例外。

4畔:边际。

这句是说乾坤如此之大,竟然无法找到一席安身之地。

5莽:即莽莽然,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安史之乱后,洛阳附近数百里内都成为了废墟,诗人的家正在这一地区之内。

【译文】五十岁竟变成白头老翁,流浪南北,到处逃难。

破旧衣衫穿在瘦弱的身上,长途奔走寒苦不暖。

老衰引来疾病,四面八方全都坠入涂炭。

广宽万里的天地,完全没有容身的地面。

妻子儿女又来跟随着我,回想起来大家都感到悲叹。

故乡变成了草木丛生的废墟,邻居各自东西分散。

归家的道路已经迷失方向,我的眼泪洒尽湘江两岸。

【赏析】根据末句,这首诗大概作于大历五年(770),也就是他死的这一年避臧玠之乱的时候。

这是杜甫为自己一生的逃难做了一个总结。

此诗有人疑为伪作,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小船的古诗 -回复

关于小船的古诗 -回复

关于小船的古诗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6.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舟过安仁》7.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8.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李煜《望江梅·闲梦远》9.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10.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11.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12.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旅宿》1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14.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15.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张旭《桃花溪》16.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秦观《秋日三首》17.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张籍《春别曲》18.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野老歌》19.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20.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21.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

——王维《送贺遂员外外甥》22.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23.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

——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24.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杜甫《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25.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三)赏析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三)赏析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三)赏析《夔州歌十绝句》杜甫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诗名《夔州歌十绝句》,唐朝的“夔州”,其辖境相当于今“重庆市”的“奉节”,“云阳”,“巫山”,“巫溪”等县地。

杜甫766年来到夔州,夔州都督“柏bai3茂林”多有帮助,于第二年迁居“夔西”,经营那里的四十亩柑橘园,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雇人耕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

同时进入创作的一个丰收期,在夔州近两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多首。

这是他为夔州所写的歌,一共十首七言绝句。

好,我们来看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字词典故“中巴”:【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赏析杜甫说,中巴的东面是莽莽巴东山,滚滚江水如巨斧一般,从大巴群山中,开辟出了一条路,并自由地流淌于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字词典故“三峡”:【“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

】“镇”:【军事重镇。

】“百牢关”:【原名“白马关”,后改名“百牢关”。

在今陕西省“勉县”西南。

】赏析杜甫说,白帝山如此高峻,历来为三峡之军事重镇。

瞿塘峡之险要,完全盖过之百牢关。

为什么老杜用“百牢关”来与“瞿塘峡”对比呢?事实,这个“百牢关”有很多名字,而且经常改,说原名“白马关”,经过一番查找,它应该还叫“阳安关”,北宋以后改名“阳平关”,沿用至今。

而在三国的时候,它其实还叫“关头”,“关城”。

在《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中有:“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

”至此我们终于搞懂了,为什么老杜要用“百牢关”来做比较了。

“鱼复”就是“奉节”的古县名,而“关头”就是“百牢关”,这两个地方实际上是川蜀的两大门户。

老杜认为“瞿塘峡”比“百牢关”险多了,是啊,这里的山根本就没办法攀爬,水又如此激流,很难攻进来的。

船下夔州郭宿赏析

船下夔州郭宿赏析

• “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 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增加诗歌的形象性、 生动性。最典型的例子是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 风光好》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 春意闹”,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里盛赞其“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把视觉 上杏花盛开的姿态描绘成了听觉上的音响感受, 充分表现出了春天的意境。又如杜甫《船下夔州 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中“晨钟 云外湿”一句,说的是由于天气阴雨,传出的钟 声瓮声瓮气,不仅听起来不那么清脆、响亮,而 且有些潮湿(视觉)或湿润(触觉)的感觉。钟 声本是诉诸听觉的,因杜甫在阴雨天气的环境中, 钟声就从听觉通向视觉甚至触觉,这就写出了对 于钟声的独特感受,避免了一般化。
• 娟娟:明媚的样子。 • 石濑: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
此诗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自云安(今重庆云 阳)移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时所 作。“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船 下:船开往。郭:城外。宿:过夜。判官:官名。隋使府 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 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 • 题很清楚:船开往夔州于夜宿云安城外,雨湿无法下船, 于王十二判官道别。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舸船:方 言,大船;此处指作者所乘之船。石濑月娟娟:说文“水 流沙石上曰濑。”楚辞“石濑兮浅浅。”鲍照玩月诗“娟 娟似蛾眉。”客船依沙滩宿,望处但见水过沙石晓月明媚。 •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春风忽起,灯影飘摇, 雨落江鸣,势如悬瀑,蔡邕霖雨赋有“悬长雨之霖霖。” 此处作者交待了所处时令。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此 两句为一虚一实,前句为虚景,作者听到了云外传来的钟 声,雨后江面的湿气显得远处传来的钟声亦湿辘辘的,后 句应为实景,江总侍“名山极历览,胜地殊流连。”烟, 江雾。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此前句仍为虚景,作者 听见了远处的摇浆声及鸥鸟的鸣叫声所生之景。以平和的心迎接高考——三模试卷讲评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诗词赏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夔州歌十绝句唐代: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瞿塘一作:“夔州”)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以前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注释⑴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⑵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⑶白帝:白帝城。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

城扼瞿塘峡口,足资*,故曰高为三峡镇。

⑷夔州险过百牢关: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持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

⑸白帝夔州各异城:故白帝城在夔州城东。

⑹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⑺物情:人心归向。

⑻问:一作“向”,一作“间”。

⑼赤甲白盐:二山名。

俱刺天:都很高。

⑽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

缭绕:盘旋。

⑾枫林橘树丹青合: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⑿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

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⒀趁:《字书》:趁,逐也。

⒁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州歌十绝句(其一)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塘峡。

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

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

“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

“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

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

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

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

“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

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

在湍急的塘峡江心,旧时有滟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

“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州的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

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

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

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居夔州郭》_杜甫的诗词
移居夔州郭
[唐]杜甫
:夔
①张溍注:因灞桥赠别故事,遂用春柳催别,但“春知”、“江与”二语,后人用之,易涉于纤。

宋之问诗:春迟柳暗催。

②常建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为殷璠首推,不知出于少陵也。

《杜臆》:见鸟情,属人。

悦鸟性,属鸟。

③《左传》:
“见河洛者,思禹功。

”《水经注》:广谿峡,乃三峡之首,盖自夏禹疏凿以通江者。

④王洙注:沿峡皆因开凿而成,故少平土,惟夔州稍平耳。

黄庭坚曰: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

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观子美到夔州后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

《朱子语录》:人多说子美夔州诗好,此不可晓。

夔州却说得郑重烦絮,不如前此有一节诗好。

今人只见鲁直说好,
说”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
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