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散文阅读策略

散文阅读策略散文阅读注重考查与文本知识的衍接,其考查内容都能在文本中寻出影子,考生解答此类型题目时,应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主旨,进行归纳概括,并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表达。
1.策略之一:整体阅读文章,把握主旨考试散文阅读题的设置与平时语文教学是一致的,强调事例阅读。
解题时,首先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示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晓每一段、每一句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主旨是一篇文章的举目之“纲”,其主题思想往往是散文的灵魂所在,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感受到了文章的沉思深意。
这样考生在答题时不致于偏离原本的文意,不使答案散形离神了。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散神聚”,抓住了散文的主旨大意就是抓住了散文的“神”。
2.策略之二:依据题目信息,抓散文的筋骨散文鉴赏是一种整体训练,所以文后的题目不是孤立命制而是相互联系的。
考生读题时一定要整体研读,把各题干之间的暗示信息利用起来,而不应看一道题做一道。
现在的命题趋势是主观性表达简答题增多,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题目的设制层层相扣,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往往逐层加深,这就需要考生在留意试卷题目时予以特别注意。
考生在看到题目时不要急着去做题,在接触题目之前,先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同学们应当一字一句重点研读。
另外散文创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叙述描写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是它的筋骨,所以鉴赏分析散文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妨用笔画一画以方便回头寻找。
这样有重点的圈画,便于再读时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更可节省时间去认真细致地答题。
3.策略之三:依据提供题目,潜心领悟精彩语句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和理解上。
总结散文文章主旨

总结散文文章主旨导言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各种题材的思考和感悟。
每篇散文作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主旨,这个主题或主旨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总结散文文章的主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追寻真善美的主旨散文作品中常常有一种在生活的琐碎中追寻真善美的主旨,这种主旨与人们共同的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作者试图唤起读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
例如,散文作者以“家”为主题,通过对于家庭的描写,传达家庭温暖、亲情和幸福的主旨。
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出家庭中的温馨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带来的情感寄托。
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的主旨散文作品还经常涉及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的主旨。
通过对生活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人际关系的纠葛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种主旨常常是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体悟,通过文字的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散文作者以“人生的选择”为主题,通过对于自己或他人在人生十字路口所做的选择的描述和思考,告诉读者人生中的选择不仅仅是关乎个人,还关系到周围人和整个社会,引发读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探索自我与追求真实的主旨散文作品还常常探索自我与追求真实的主旨。
通过对心灵、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反思,探究人类的情感、欲望、恐惧等。
这种主旨试图唤起读者对于自我成长、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例如,散文作者以“内心的声音”为主题,通过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写,传达人类内心声音的存在和重要性。
作者试图通过对自我内心的思考和探索,引导读者勇敢追求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受外界的束缚和干扰。
化解困境与积极面对的主旨散文作品还常常包含化解困境与积极面对的主旨。
通过对生活中的困境、挫折和痛苦的描写和分析,通过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努力,作者试图告诉读者面对挑战时,应该学会勇敢面对,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_散文阅读——把握内容概括主题(共55张PPT)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一般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 点到为止,引发出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
散文的主题: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
中考散文阅读的命题方向
•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等。 • 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考点一:内容提取与概括 [常考题型]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第×段) 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事 (什么景)?请简要概括。 3.作者写了 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依据文章内 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考点一:内容提取与概括
[方法总结]
找准关键词句,归纳概括
在通读文章,明确中心的基础上,找出与 问题有关的关键词句,对词句进行筛选,归纳 概括,得出答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和常考题型。 2.学会提取与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 主旨的方法。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 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 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写景状物的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借此表明某 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
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 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 ③先人文魂的引领。 注意答出关键词“教化”“熏 陶”“引领”,三个要点三分。
注意:看赋分,配答案。 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练 习:
给母亲梳头发(2019河南)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 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 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 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 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 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 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 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 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 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4】人间草绿(湖南省邵阳市,8分)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概括散文主旨

概括散文主旨
摘要:
1.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2.散文的主旨
3.如何概括散文的主旨
正文: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散文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生活感受和思考的文学体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它与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相辅相成,共同丰富了文学的百花园。
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自由: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较为灵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个性和才华。
2.主观性强:散文多以第一人称叙述,直接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3.表现力丰富:散文可以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表现力十分丰富。
二、散文的主旨
散文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散文的主旨往往体现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上,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启示性。
三、如何概括散文的主旨
概括散文的主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文章标题:标题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对概括散文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2.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3.关注作者情感:散文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形式,作者的情感态度往往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
4.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通过对文章的细节、象征和隐喻等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文章的内涵,从而概括出散文的主旨。
总之,概括散文的主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散文阅读命题方向】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
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因此找到贯穿“形”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 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2.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 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 术效果?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 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 主旨概括的格式:
通过……表现了(赞美 了)……抒发了……
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表达方 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可写人写事写景。
“神聚”,指它的内在实质、内在精神是
集中的,是固定的。
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
1、抓文题法
例: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2008年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2008四川卷《我爱水》 2007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2006海南卷《阳光的香味》
主旨:文章通过对左公柳、民勤人、胡杨 林等的顽强生命力的描写,表现了大西北的精 神风貌,抒发了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与崇敬之 情,并表达了号召人们去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呼 唤。
看题做题
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 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 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故都的秋(节选)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 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 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 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 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
“形” “旨”
以“形”探“旨”
形象 特点 主旨
点
面
爬山虎
爬山虎、柿子树、梧 桐、娑罗树等秋景
“绿”“黄”“赤”色彩丰富,活泼可爱, “深红”“浅红” 温暖,令人喜爱和愉快
等
对秋色之美的喜爱与赞叹,并认为古人 之所以“悲秋”是与其自身的生活、情 感有关系的。
看题做题
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 “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 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
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
②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 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1、抓文题法 2、抓“文眼”法 3、抓关键词、句、段法 4、以“形”探“旨”法
2007广东卷《泥泞》 第3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可以制造一种 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 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2007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 第4题:文章最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 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06海南、宁夏、全国1《阳光的香味》 第4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特征
写法
“旨”
飞鸽、日光、 以动衬静
清
牵牛花
静
无声无味,微 听、视、味、
细柔软
触觉
悲
衰弱、残
听觉
凉
2、对人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外在特征,把握 人物形象的意义。
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如语言、行动、 肖像、细节、心理等描写以及如侧面描写、环 境描写,其他人物形象的映照,对比,衬托等。
左 公 主旨 柳
戈壁石
胡 衬托
杨
南方天地
林
以“形”探“旨”
“形” 特征
写法
左公柳 倒而不死,长势好,
长得美;
比喻
民勤人 胡杨林 戈壁石
肯吃苦、敢闯荡、 内心充满渴望;
死而不倒,死而 不屈。
美丽和呼唤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比喻、拟人 对比、想象
比喻
“旨”
主旨概括的格式:通过……表现了(赞美 了)……抒发了……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 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 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 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 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 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 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 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 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 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 家里的家虫。
《故都的秋》中“形”与“旨”的联系
“形”
清晨的院子 槐树的落蕊 秋蝉的残声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对文章进—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能力为C级。 归纳是对阅读材料概括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 它有几层意思。 概括,是指阅读材料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说 明它有几个要点。
考题的内容: 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答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 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方法指导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要讲究答题技巧: 1.抽取关键信息。(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2)抓 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句、总结句 与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复句知识来领会关 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容;(4)捕捉关键的指代性 语言,理解所指代的内容;(5)借助关联词来探求 文段内容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要有整 体性。(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通 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
2005年江苏卷 16题: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 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 而电视排斥思考。
2005年浙江卷 21题: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 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6分)
关键段—独语段、过渡段等
4、以“形”探“旨” 法
• 形(形象)——人、景、物 • 旨(主旨)——情、理、志
形(人、景、物)
旨(情、理、志)
如何以“形”探“旨”?(本节课着重学习)
。 1、对景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1)分析其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 彩、气味等。 (2)掌握表现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包括 象征、联想、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3)把握其内在品质,包括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 情感或思想。
2、抓“文眼”法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 或句子。
例:《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那句“这 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 下文写荷塘的宁静,正是与心绪的不宁静相对照。
3、抓关键词、句、段法 ((关12关12) )、、键键内 在句体表词涵全现现丰文作文富 结者章, 构主立耐 上题场人 起思观寻 重味要想点的作的的警用词词句的语语。句子。 (33)、结反构映复深杂层、次理含解义困难的的词句语子。
例: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
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
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
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照应、 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行的辅助办法找到归纳中心 思想的途径:(1)明确文体特点;(2)洞悉标题含 义;(3)了解写作背景;(4)理解材料特点;(5)抓 住作者思路;(6)捕捉关键句段。 4.如果是主观题,要认真组织好表述的语言,
要做到言简意赅,可采取摘录法、浓缩法、拼接
用意: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达作者 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强烈 的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 早日成熟。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 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
“形” 特征 写法
“旨”
父亲
“黑布小 外貌描写
帽”等
“走”“ 探”
“攀”“ 缩”等
动作描写
“我走了” 语言描写
等
通过细致地描写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 场面,突出了父亲对 儿子的伟大的爱,表 达了对父亲的崇敬之 情。
《总想为你唱支歌》
大西北
整体把握
民勤人
法、改写法、综合法等。
散文主旨把握 之
“以‘形’探‘旨’法”
①学会通过散文的形象去把握散文的 主旨。
②在把握散文主旨的基础上做题。
近年高考真题
2009年江苏《上善若水》14题: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 “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