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绿卡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5min)
【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
【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
【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北大绿卡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3节 电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电阻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学案导学知识点一:电阻1.电阻:观察家庭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数是铜做的,为什么不用更加便宜的铁呢?如下图所示:把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比较可知,接入铜丝时小灯泡较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较大,接入镍铬合金丝时小灯泡较暗,说明通过它的电流较小。
两次实验的电源电压相同,为什么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还有阻碍作用,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在上述实验中,铜丝的电阻小,镍铬合金丝的电阻较大。
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其单位为欧姆,简称欧。
普通的白炽灯的灯丝电阻约为几百欧,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约为欧到十几欧。
电阻的单位还有比欧大的千欧(kΩ)和兆欧(MΩ)1 kΩ = 1 000 Ω= 103 Ω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2.电阻器在电子技术中,常用到一些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这种元件叫做电阻器。
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一定越小C.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D. 只有导体才能用做电工材料【答案】C【解析】A. 绝缘体与导体都有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导体的温度,与所加的电压和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B错,C对。
像陶瓷也可以做材料。
【针对训练】如图所示,将导体接到电路A、B之间时,导体与灯泡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的。
如果将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灯泡越暗,说明接入导体的电阻越________;用灯泡的亮度来推测接入导体的电阻,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选填“等效法”或“转化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16.3电阻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电阻
所以,不管是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
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的概念的建立。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贵的
1、电阻: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导体的
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电路图中用符号
在教师的带领下,
的粗细有关
2所示的装置做下面三组
,通过分析灯泡的亮度变化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变化,进而判断电阻的大小。
铜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实验,通过分析灯泡的亮度变化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变化,进而判断电阻的大小。
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
同理,导体越长、
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
阻变大
导体的电阻受材料、长度、横截
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决定,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
的电阻
.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
c
图6-20。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16章第3节电阻

-设想四:通过具体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学会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设想五: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电路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电阻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16章第3节电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了解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并能够正确使用。
2.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并通过实验探究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3.理解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掌握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电阻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
-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5.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
-你在学习电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对你理解电路有哪些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以及串并联电阻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电阻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电阻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激发学习兴趣。
-设想一: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电阻现象,如电器发热、电线过热导致保险丝熔断等,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本质和作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3节 电阻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电阻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认清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说教法、学法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呢?从而引出新课——《电阻》。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而电流发生变化是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教案 (新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的知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实验的能力,但是电阻的概念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在理解电阻的概念上会有一些困难,另外虽然前面已经做过一些探究实验,但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尤其在设计实验的环节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的概念,然后分组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为学习下一节变阻器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欧姆定律(揭示电流、电压及电阻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其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能更好地掌握控制变量这个科学探究的方法。由于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学生通过实验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电阻》
课题
§16~3电阻
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引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种编排既有利于学生弄清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也有利于教学。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答:A街道菜市场受到的阻碍大。
同理:对于不同的金属导体,当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也会受到阻碍,而且阻碍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受到阻碍大的导致电流就小。
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观察、
思考、交流
观察、交流、
回答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不同导体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6.3 电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3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具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师: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那里是绝缘体?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指出: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电阻(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演示实验:P14图6.3-1引出电流不同.设问: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有没有办法知道呢?按右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师问:看到什么现象?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电流大.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指出: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师: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5,知道下述内容.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O )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能够准确读取电阻值。
2.学习并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3.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串联和并联电阻计算。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4.通过学习电阻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电阻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为本节电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解电阻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未能完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较为抵触。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电阻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5.能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电阻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
通过比较可知,接入铜丝时小灯泡较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较大,接入镍铬合金丝时小灯泡较暗,说明通过它的电流较
两次实验的电源电压相同,为什么电流不同呢?原来,导
【典型例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一定越小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两根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不同,细的电阻大,粗的电阻小,所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同种材料的导体,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总结: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与电压、电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