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中国数学之父华罗庚

人物故事 由于家里很穷,初中就辍( chuò )学的华罗庚,在爷 爷的小杂货铺里做生意,但他仍然酷( kù )爱数学,虽不 能上学,却向老师借书,一天要看十几个小时的数学书,一 边看店,一边读书。华罗庚就凭( pí ng )着刻苦学习的精 神,谱写了永久的辉煌,为我国数学教育,数学普及,数学 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 gòng )献。
毛主席和华罗庚罗庚爷爷一 样,勤奋好学!加油四(4)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 金坛市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 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 gòng )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 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 之一”。
华罗庚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

华罗庚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东亚第一数学家”。
他的成长历程中,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于数学事业的坚定信念。
下面就让我们来讲述华罗庚的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然而,华罗庚从小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对于数学的兴趣。
然而,华罗庚的家庭经济状况使他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于是他决定退学,在家自学数学。
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阅读各种数学书籍和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他的自学之路并不容易,但他从未放弃,坚信只要自己有恒心和毅力,一定能够掌握数学这门学科。
华罗庚的自学之路得到了他家庭的大力支持。
他的父母为了帮助他谋生,开了一家小商店,让他能够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同时,他的姐姐也经常给他寄送书籍和文具用品。
这些支持和帮助使华罗庚能够专心致志地自学数学。
在华罗庚的努力下,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他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数学论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一直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希望能够在国际数学界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罗庚决定去英国留学。
然而,他的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担留学费用。
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竞赛的冠军,并以此为契机,获得了留学的机会。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获得了许多国际数学家的认可和赞赏。
华罗庚的留学经历不仅提高了他的学术水平,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他回国后,积极推动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还倡导将数学应用到工业和科技领域,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除了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华罗庚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担任过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和领导职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科研人才。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研究了多 复变函数的积分表示和全纯域的性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的成果。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贡献包括:全纯域的几何理论、 积分表示、全纯映射等,这些成果对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在几何学领域的贡献
深远的影响。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学生包括陈景润、王元等一
批杰出的数学家。
对华罗庚的纪念和评价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华罗庚的卓越贡献,中国数 学会举办了华罗庚数学奖,该奖项是 中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评价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他的数学成就和贡献被国际数学界广泛 认可,他的一生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缩 影。
3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致力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还非常注重 培养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华罗庚的师德风范
关爱学生
华罗庚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常为学生 答疑解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言传身教
华罗庚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培养良好学风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贡献
推动普及教育
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普及教育,他通过撰写通俗易懂的小 册子和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向广大民众普及数学知识。
改革教材
华罗庚亲自参与编写教材,他主张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思 想来改造传统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培养师资力量
华罗庚不仅注重学生的培养,还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他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为中国数学教育界培养了一 大批优秀的教师。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
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
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
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5月12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人,对华罗庚的数学才华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华罗庚自幼聪颖好学,对数学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在读小学时,他就已经学完了中学数学课程。
后来,他考入了苏州中学,师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开始了他在数学领域的深造之路。
1937年,华罗庚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数学。
在法国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数论和代数几何,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1949年,华罗庚回国,投身于中国的数学事业。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中国数学会,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他的学术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提出了华罗庚猜想,解决了中国数学界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被誉为中国数学的一座丰碑。
他还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5年,华罗庚因病逝世,享年75岁。
他一生坚持“数学是一种美”的信念,把数学视为一门艺术,用心灵去感悟数学的美。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数学的真理,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的一代宗师,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子。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数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他的一生是中国数学的一部分历史,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数学的发展史册上。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
世界着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1.人物生平成长经历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求学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着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数学,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科学家”。
华罗庚被芝加哥大学列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欢迎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1: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

学术著作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 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 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 《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 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 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 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 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 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 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堆垒素数论》
• 堆垒数论,又称为加性 数论,全书共分十二章, 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 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 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 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 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 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 先地位,是20世纪经典 数论著作之一
华氏不等式
• 华氏不等式(1938)命N 为一个正整数,f(x)为一 个k次整系数多项式,则对于任何ε>0及1≤j≤k 时皆有T(a)=∑x=1Ne(af(x))
华氏不等式的应用
• 华氏不等式的直接应用为不定方程 N =f1(x1)+...+fs(xs), 由圆法来处理方程,则首先需将方程的解数表示成(0,1), 上的一个积分 ,然后将(0,1)分成互不相交的优孤与劣孤 之并, 优孤上的积分给出不定方程的解数的主项,需证明 劣孤上的积分是一个低阶项 ,从而可以忽略不计,这样 就得到了解数渐近公式。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 华罗庚(1910.11.12— 1985.6.12), 出生于江 苏常州金坛区。他是中国 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 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 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 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 研成果有“华氏定理”、 “华氏不等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中文凭打天下
• ,当初初中毕业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正奋发前进时,家里 遭了火灾。华罗庚的父亲叫华瑞栋(字祥发),人称“华老 祥”。华老祥13岁当学徒,学做生意,非常精明能干,后来自 己开小店,规模渐大,扩展到几间门面,却不幸遭了火灾,烧 个干净。他收拾残局,在金坛“清河桥”东侧开了个号为“乾 生泰”的小店,主要是代卖棉花,从中拿点佣金,顺便卖点棉 线、火柴、蜡烛、香烟之类日用杂货。 • 这场大火烧掉了华老祥的生意场,也破灭了华罗庚的求学梦。 华罗庚辍学回家后,成天在那间小店里协助父亲忙进忙出。已 经爱上数学的他告诫自己:“绝不能这样沉沦下去!”于是, 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学数学,白天数铜钱,晚上算习题,抱着 王老师留下的几本数学书,入迷如痴,有时怠慢了顾客,有时 忘记了记账、收钱。有一次他终于把父亲惹火了,老头子把那 一大堆演算稿和书籍撕的撕、烧的烧,急得华罗庚抱着破书和 残稿满屋子团团转。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的个人简介
•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江苏 省常州市金坛市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 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 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 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 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 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 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 “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 “华—王方法”等。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 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 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1985年6 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 逝。
谢谢观看!
华罗庚的学生————陈景润
•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 年教师的来信。 •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你写的《堆垒素数论》,觉得这 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 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 望您能更正。 •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 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他很 有才华。” •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 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 成了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 才。
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
•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 《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 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 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 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 •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 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 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 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 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 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 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 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教育家————华罗庚
•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 像王元、陈景润、杨乐等一大批卓越的 数学家。 • 为培养青年一代,他还为中学生编写了 一些课外读物。 •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 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爱的数学研 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热爱的金钱名 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
青年时期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贡献
工 作 中 的 华 罗著:《堆垒素数论》、 《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 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 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 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 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 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 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 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 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 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 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
• 有一次,他被叫去看卖棉花的铺子,这时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 正在演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问:“一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 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 “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 那妇女便买下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演算时,才发现 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他便 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车师傅见了,便让他坐车追,后来终于追 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 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 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 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 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演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