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分析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数学建模论文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共享单车在城市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城市交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便快捷,可解决短距离出行的问题。

但是,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比如车辆损坏、秩序混乱、不良行为等。

因此,对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研究,对于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满足人们对出行需求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概述服务质量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所有特征,包括质量、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对于公共自行车这种服务业来说,服务质量的核心是要以用户满意度为导向。

用户需求多样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而言,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包括车辆的质量和数量、租借流程的便利性、车辆的维修和故障处理、支付方式的灵活性、骑行环境的安全性等等。

二、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车辆质量和数量、服务流程的便利性及用户体验,车辆的维修和故障处理。

1. 车辆质量和数量的评价公共自行车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车辆的数量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且保持数量的适度增加。

车辆的质量应该是经济实用的,包括车身结构、轮胎大小、制动效果、车座设计、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方面。

车辆的外观也要保持清洁、整洁,体现公共自行车的文明形象。

2. 服务流程的便利性及用户体验的评价服务流程的便利性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很重要。

比如用户能否顺利办理租借、归还、充值等,这些流程是否及时、方便。

智能化、无人化也可以提高服务体验。

同时,公共自行车的用户体验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车辆使用时的舒适度、车载设备的功能、App的界面等等。

这些体验因素能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对于公共自行车的顺利推广也有一定的帮助。

3. 车辆的维修和故障处理失效或损坏的车辆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维修和故障处理能力是评定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综合评价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综合评价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综合评价关键词 :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统计分析模糊聚类分析 SPASSMATLAB EXCEL摘要:本文针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某20天借车和还车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得出各站点借车、还车的累积分布情况,并统计出各站点借车、还车时长分布以及各站点借、还车的高峰时段。

通过对供求情况的分析,对自行车站点位置的设置及锁桩数量安排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针对问题一,由于实验的随机性导致样本数据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状况,由于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与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我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残差方法,运用MATLAB、EXCEL等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对于整体偏离较大的数据进行剔除,保证后期建立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问题二,结合问题一所得剔除后的数据,对不同的人类干扰,过牧区、轮牧区、开垦区对生态退化的影响程度的分析,通过建立相对偏差矩阵,结合变异系数法求得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不同时间段内不同植物因子下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啮齿动物捕获率对不同干扰下生态退化的促进程度,得出过牧区对生态退化程度促进作用更大,其次是开垦区,而轮牧区对生态退化程度促进作用最小的结论。

针对问题三,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当前荒漠区生态退化的标准,结合荒漠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植被的高度、盖度、密度以及植物的生物量,动物的生物量等因素,建立荒漠区生态恢复模型。

结合所得荒漠区生态退化的标准以及荒漠区生态恢复模型建立生态稳定性水平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出通过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可以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或者增加人工植被的方式解决的结论,并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措施。

本文后续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基于问题三中微分方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限制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改进。

同时,本文综合评价了模型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模型的改进并做一、背景知识1.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建立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站点,这些自行车租赁点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并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自行车。

《基于FPCA的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FPCA的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FPCA的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绿色出行的追求,公共自行车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公共自行车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对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CA(功能主成分分析)的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方法,旨在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FPCA技术概述FPCA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提取数据中的主成分,揭示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中,FPCA可以用于分析自行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车架、轮胎、刹车系统等,以及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自行车的健康状况。

三、评估方法设计1. 数据收集:首先收集公共自行车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包括车况、使用时长、维修记录等。

这些数据应涵盖尽可能多的自行车,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FPCA分析。

3. FPCA分析:运用FPCA技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反映自行车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这些主成分可以反映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局部性能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 评估模型构建:根据FPCA分析结果,构建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模型。

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自行车的各项性能指标、使用时长、维修记录等因素,对自行车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 评估结果输出:将评估模型应用于实际数据,得到各辆自行车的健康状况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自行车健康状况越好;反之,则表示自行车需要维修或更换。

四、实证分析以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运用基于FPCA的公共自行车健康状况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收集该系统内自行车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和使用记录,然后运用FPCA技术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自行车的车况、使用时长和维修记录等因素对自行车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评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探讨提升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一、背景分析: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使用体验和交通效率。

然而,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车辆损坏率高、停车桩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和使用效果。

二、评价指标:为了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1.车辆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2.车辆损坏率和维修速度;3.停车桩的数量和覆盖面积;4.充电设施的配备情况;5.用户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的优势和不足。

三、方法和措施:为了提升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1.增加投入:城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投入,提高车辆和设施的配备水平,以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2.制定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定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标准,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确保车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扩大覆盖面积:增加停车桩的数量和分布,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城市区域,方便市民使用和停放自行车。

4.加强维修和保养: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力度,及时修复损坏的车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5.推广宣传: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认知和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四、现状分析: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市居民对公共自行车的满意度较高。

然而,一些中小城市在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车辆不足、不合理的停放布局等。

因此,各城市应该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杜吉梁;张克功;赵贵荣;刘晨亮【摘要】利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共20天借车和还车的原始数据,从统计角度定义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两站点之间的距离,给出了计算两站点之间距离的算法。

建立了基于站点优化率及锁桩配置合理程度的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评价和优化。

%In this paper,we use 20 days’original data from Public Bicycle Management Center of Lucheng Dis-trict,Wenzhou City,Zhejiang Province to define the statistical distance between two sites,and offer the calculation algorithms of distance between two sites.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odel of bicycle servic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reasonable site optimization rate and lock pile.Moreover,this paper uses the model in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public bicycle service system.【期刊名称】《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站点优化;锁桩配置【作者】杜吉梁;张克功;赵贵荣;刘晨亮【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甘肃兰州 730060;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甘肃兰州 730060;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甘肃白银 730090;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甘肃兰州7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25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核心问题。

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在城市中,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已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其服务质量的评价对于提升城市交通体系以及提供更好的居民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服务质量评价。

1.服务可靠性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服务可靠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

一方面,系统应确保自行车数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避免出现无法借用自行车的情况。

另一方面,系统应保证站点的充电设施以及车辆的运维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只有在确保自行车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用户才能够信赖该系统,并愿意使用。

2.用户界面设计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便捷性。

系统应提供简洁明了的界面,方便用户查询站点的自行车数量、位置以及租借归还流程等。

此外,系统应具备易于操作的APP或网页端,以方便用户进行预约、租借和归还自行车的操作。

通过合理的用户界面设计,能够提高用户在系统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停车便利性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应提供足够的停车点,确保用户在其停车需求时能够轻松找到空闲的车位。

此外,停车点的布局应科学合理,尽量靠近用户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减少用户在寻找停车点时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通过提供便利的停车条件,能够增强用户对该系统的满意度和促进其使用的积极性。

4.支付方式多样性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支付方式应当多样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此外,系统还应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能够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系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用户反馈与问题解决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应建立起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并及时回应用户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系统能够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用户反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该系统的忠诚度。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

然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对于其发展和运营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服务供给方面的评价1. 安全性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安全性是其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性评价可以从交通设施的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以及用户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衡量。

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包括自行车道的数量、布局是否合理等因素;车辆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自行车的质量和维修情况;用户的安全性则涉及到自行车停车点的设置、夜间照明等。

2. 舒适性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舒适性主要包括车辆的乘坐感受、车辆的可调节性以及骑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等方面。

车辆的乘坐感受可以通过座椅的舒适程度、车把的高度等来评价;车辆的可调节性则涉及到骑行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骑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则与道路的平整程度、交通状况等有关。

二、服务需求方面的评价1. 利用率评价利用率是衡量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收益和运营成本。

利用率评价可以从用户注册数量、日均用户使用频率以及换车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

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利用率。

2. 用户满意度评价用户满意度是衡量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

用户满意度评价可以通过用户参与度的调查、用户投诉问题的解决效率以及用户对系统运营方案的反馈等来进行。

重视用户需求,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质量。

三、服务管理方面的评价1. 运营管理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管理直接影响着其服务质量。

运营管理评价可以从计费机制、车辆维修情况、自行车停车点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合理的计费机制能够保障系统的经济可持续性;车辆维修情况良好,保证车辆的使用寿命和质量;自行车停车点的布局合理,方便用户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统计分析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评价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首先对所给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相关统计模型,运用SPSS20.0、matlab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应用关联度分析法对系统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问题一:在已处理好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了频率与频数、用车时长的统计模型,利用SPSS软件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及还车频次,得到每天和累计的借车和还车频次(见表五和表六);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和还车频次排序(见表七和表八);对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画出其分布图(见图一和图二),由图可知:每天用车时长分布形状非常相似且近似服从2 分布。

针对问题二:在已处理好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了使用公用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数量的统计模型,利用SPSS统计20天中每天使用不同借车卡数量,其中最大的为第20天的19885;统计了每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图(见图三),对图形分析可得:借车次数在10次以的占54.86%,借车次数在10至30次占35.88%,借车次数在30至50次占7.51%,借车次数在50以上占1.75%,最大借车次数高达182次。

针对问题三:根据问题一的分析,已给站点累计所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是第20天。

对于第一小问:利用第20天数据,运用floyd算法求得两站点间最短时间,将站与站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站间的最短时间与自行车速度之积,同时考虑到了速度和时间的随机误差影响;利用距离的定义,通过matlab计算得两站点最长距离为:675,最短距离为:0.08。

利用问题一中的频数模型,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得借车频次表(见表十一)和用车时间分布图(见图四)。

对于第二小问:根据问题一的统计,第20天的借车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为42(街心公园)和56(五马美食林),利用SPSS统计出两站点借、还车时刻和用车时长的分布图(见图五,图六,图七),由图形分析可知:借还车的高峰期与人们上下班的时间非常吻合,在借还车时间上大体都在一小时以。

第三小问:将第20天数据从6点到22点每半小时作为一时段,分别统计各站点各时段借还车频数,利用matlab编程求出借还车高峰时段(见表十二),并对具有借车高峰时段与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进行归类。

(见表十四)针对问题四:根据前三个问题的统计结果,结合公共自行车服务指南,确定评价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的主要指标有:借车频数、还车频数、可借比例、可还比例、锁桩数目,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的公共自行车服务评价模型,得到评价结果:180个站点分成有优劣之分的三个类(见表十五)。

针对问题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公共自行车的其他运行规律主要是借还车时间有限制,用车时间集中在短时间等。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统计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

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自行车租赁的站点位置及各站点自行车锁桩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1.2问题提出了解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和使用规则的基础上,根据附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以下问题:1. 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

另外,试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2. 试统计20天中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即借车人)数量,并统计数据中出现过的每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情况。

3. 找出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并讨论以下问题:(1)请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

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选择借车频次最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分析其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归类。

4. 请说明上述统计结果携带了哪些有用的信息,由此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5. 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其他运行规律,提出改进建议。

二、问题分析题目提供了20天公共自行车借车和还车等原始数据,本文的关键就是通过分析处理所给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并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评级及提出改进建议。

2.1问题一分析要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和累计的借车和还车频次,查阅资料知[]1,频数为频率和频数,对于借车与还车频数,可引入0-1变量表示各站第i天借车和还车在j次记录中出现的频数,各站每天和累计的借车频数就是借出车站号在每天出现的次数和总天数的借车频数和,各站每天的借车频率是借出车站号在每天出现的次数与每天的有效数据,累计的借车频率是累计借车的频数比上总有效数据,对于借车每天及累计的频数类似,从而可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可统计出各站点20天中每天和累计的借车和还车频次,进而可对所有站点累计的借车和还车频次排序。

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可运用相关软件将分布情况作出。

2.2问题二分析要统计20天每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的数量,对于各天的借车人数相当多,为此先用相关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即将重复的借车卡,累计到不同借车卡的一行中,可得到没有重复的不同借车卡数据,引入0-1变量表示第i卡第j个数据中出现的情况,累计求和,就可得到各天不同借车卡的数量,即得相应统计模型,再运用相关软件分析每借车卡累计次数的分布情况。

2.3问题三分析(1)由于站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很难得到,且城市里人流量较大,自行车行驶速度不可能很大,应比较均匀,所以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物理中距离与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定义距离,其中时间的获取可通过数据中所给的站与站之间的用时加以处理后得到。

该定义的距离会应不同的骑车速度和时间,导致两站点距离不同,因此速度和时间需要引进误差,且将两相同站点的距离定义为0,为此可得到距离的定义。

对于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用时一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直接利用SPSS进行统计即可得出相应结果。

(2)根据问题一得到结果,可找到所有站点使用自行车次数最大一天,借车频次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根据相应站点的数据,可应用相关软件将各站点的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求出。

(3)题中给出数据的借车还车时间段为6:0021:00,要求各站点借车还车的高峰时段,可对总的时间段进行划分,考虑到数据量以及统计的精确度,可采用一定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段,分别统计各个站点在每个事件段的借车频数以及还车频数,则最高借还车频数对应的时间段即为高峰时段,进而能得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此处统计工作量可能较大。

再对其整体分析,即能得到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的归类情况2.4问题四分析要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要根据前几问统计的数据,找出相应的指标,根据问题一,可让借车频数和还车频数作为其中指标,从数据的初步分析来看,借车、与还车频数可能大,说明车流量比较多,从这方面,也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站点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各个站台的得可借比例(可借车位比上总车位)和可还比例(可借车位比上总车位),作为其中指标, 对于数量的配置,根据各站锁桩的数量等作为其中指标,为此可得到相应指标对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各个站点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可再用SPSS 聚类分析分成三类,求出每一类的均值,从而进一步确定出类别间的优劣。

2.5问题五分析要找出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其他运行规律并提出改进意见,要先对问题中所有数据的一个时间分布情况、借车高峰、还车高峰、以及站点中桩位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改进。

而改进的方法可能从现有数据和系统流程不能解决,因此可通过查找其他服务系统中号的服务规则进行改进。

三、符号说明()1181i y i = 第i 个站的频数(1,220)k N k = 第k 天数据记录的有效总数(剔除后的数据)ij Z 第i t 个时间在第j 次记录中的出现次数i H 第i 卡出现的频数ij d 第i 个站到第j 个站的距离ij t 第i 个站到第j 个站的所用最短时间1ξ 时间合成误差2ξ 速度随机误差i p 第i 个站点的频率k Z 第k 天借记卡总数()21811,2k n k C = 第i 个站到第j 个站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v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ij t ' 第i 个站到第j 个站的时间集中数据ji t ' 第个j 站到第i 个站的时间集中数据,A B 测量数据时的不确定度四、模型假设1、以自行车车站号做为借车车站的唯一标识2、附件中所给的数据能准确描述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与运营状况3、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以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不会停留4、异常数据的剔除,不影响数据的整体性五、数据预处理观察整个数据发现有许多异常数据,对任意一天的数据统计发现共提供了181个站点,但是108号站点是空缺值。

根据用车时间、用车方式、换车锁桩号、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指南等信息剔除一些不合理数据。

剔除部分用车时间在02分钟:对于数据中用车时间0的,借车者从用一车站借出、同一车站还回,而且借还车桩号基本相同,其可能原因是车辆发现自行车有问题就立即还回和在借车成功后20秒自行车未推出,则20秒后自动锁上(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指南),这样的情况自行车都属于没有使用;对于数据用车时间1和2的,可剔除同一车站提出同一车站还回,可能原因为车有问题立即还回,车是没有使用的,系统有计算出了该类车的用车时间,因此可以剔除这样的情况的数据,但该数据中有借还车地点不一样不能剔除,因为可能两站之间距离很小能在12分钟左右完成。

以下表(表一)为例:表一:用车时间为02的数据剔除部分用车时间在35分钟:根据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指南无法借、还车处理办法第四条,即借车时听到语音提示“通讯故障暂停使用”,请等待35分钟后,换桩借车。

可以知道在同一车站提出同一车站还回借还车桩一样的,且用车时间在35分钟这样的数据,自行车可能是无法使用,但系统又在计算用车计时,对于这样的数据可以剔除。

以下表(表二)为例:表二:用车时间为35的数据⏹剔除还车桩桩号为0的数据:数据中有极少数的车桩号为0,而且车桩号为0的同时,用车时间也为0,该原因可能为借车者没有还车而导致或该桩号的车被盗,这样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理应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