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周七年级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对2)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列一元
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
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
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有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指导:有理数。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3)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一、解下列方程(每题6分,共30分)1、6751413-=--y y2、246231x x x -=+--3、22836x x -=+4、126231-=+--x x x5、33-a 2211与--a 互为相反数,求a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每题10分,共40分)1、某班组每天需生产50个零件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实际上该班组每天比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规定时间提前3天并超额生产了120个零件,求该班组原计划完成的零件任务是多少个?2、某人从家骑自行车到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行15千米,那么可以比火车开车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如果每小时行9千米,则要比开车时间晚15分钟到达;则这个人的家到火车站的距离为多少千米?3、一辆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3小时后,一辆快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比慢车晚20分钟到达乙地,已知慢车速度为20千米/时,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3倍,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4、要加工200个零件。
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
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二、工程方面的练习(每题10分,共30分)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8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9天完成,甲做3天后,乙来支援,再经过多少天完成工程的43。
2、某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小时,乙单独做要6小时,甲先做30分,然后甲、乙共同做,问甲、乙共同做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工作?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
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及答案一元一次方程大练列一次方程(组)或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审、设、列、解、答。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情形:1.和、差、倍、分问题,即两数和等于较大的数加上较小的数,较大的数等于较小的数乘以倍数加上增(或减)数;2.行程类问题,即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3.工程问题,即工作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4.浓度问题,即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浓度;5.分配问题,即调配前后总量不变,调配后双方有新的倍比关系;6.等积问题,即变形前后的质量(或体积)不变;7.数字问题,即若个位上数字为a,十位上的数字为b,百位上的数字为c,则这三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等等;8.经济问题,即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期数;本息和等于本金加上利息等于本金加上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期数;税后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期数乘以(1减利息税率);商品的利润等于商品的售价减去商品的进价;商品的利润率等于商品的利润除以商品的进价乘以100%等等。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1.商品利润等于商品售价减去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等于商品利润除以商品成本价乘以100%;商品销售额等于商品销售价乘以商品销售量;商品的销售利润等于(销售价减成本价)乘以销售量;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价的80%出售。
下面是几道应用题:1.某商店开张,为了吸引顾客,所有商品一律按八折优惠出售。
已知某种皮鞋进价60元一双,八折出售后商家获利润率为40%,问这种皮鞋标价是多少元?优惠价是多少元?2.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3.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x元,那么所列方程为:A。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和、差、倍、分问题:1、一群老人去赶集,集上买了一堆梨,一人1个多一个,一人2个少2个,几位老人几个梨?2、七年级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3、一群割草人要把两片草地的草割完.两片草地一大一小,大的比小的大一倍,大家都先在大片草地上割了半天,午后分成两组,一半人继续在大片草地上割,到下午收工时恰好割完;另一半人到小片草地上割,到收工时还剩下一小块,这一小块次日由一个人去割,恰好需要一天工夫.问:这群割草者共有多少人?4、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种规格的若干件商品,商品买来后,甲、乙分别比丙多拿了7、11件商品,最后结算时,甲付给丙14元,那么,乙应付给丙 元。
(二)等积变形问题:1. 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0毫米,高为100毫米,圆锥的底面直径是120毫米,且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一半,求圆锥的高是多少?2、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正确的方程.小乌鸦,你飞到装有相同水量的小量筒,就可以喝到水了! x 58老乌鸦,我喝不到大量筒中的x3、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块图,由6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组成,设最小的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求这个矩形块图的面积。
(三)调配问题:1、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7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8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2、七年级三班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原来每组8人,后来根据需要重新编组,每组14人,这样比原来减少3组。
问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3、某“希望学校”修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6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3道门(两道大小相同的正门和一道侧门). 安全检查中,对这3道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400名学生,若一道正门平均每分钟比一道侧门可多通过40名学生.(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降低20%. 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3道门安全撤离. 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3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为什么?4、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其中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已知甲、乙、丙每小时分别能植树8棵,6棵,10棵.若乙在A地植树10小时后立即转到B 地,则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若要两块地同时开始,但A地比B地早9小时完成,则乙应在A地植树小时后立即转到B地.(四)行程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二)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6;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1?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为﹣5,B点在A点右边,电子蚂蚁甲、乙在B分别以2个单位/秒、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电子蚂蚁丙在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1)若电子蚂蚁丙经过5秒运动到C点,求C点表示的数;(2)若B点表示的数为15,它们同时出发,请问丙遇到甲后多长时间遇到乙?;(3)在(2)的条件下,设它们同时出发的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的值,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a是最大的负整数,a、b、c满足|a+b|+(c﹣5)2=0.(1)填空:a=,b=,c=;(2)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是x,当P在线段AC上,且PA+PB+PC=7时,求x 的值.(3)若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运动,点P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点Q 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当点P运动到C后迅速以原速返回A;点Q运动至B点后停止运动,同时P点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P,Q的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8和4,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若规定: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3倍时,我们就称点P是关于A→B的“好点”.(1)若点P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B的距离时,求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2)①若点P运动到原点O时,此时点P关于A→B的“好点”(填是或者不是);②若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开始向右运动,当点P是关于A→B的“好点”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3)若点P在原点的左边(即点P对应的数为负数),且点P,A,B中,其中有一个点是关于其它任意两个点的“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表示的数.5.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3cm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9cm到达C点,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把点C到点A的距离记为CA,则CA=cm.(3)若点B沿数轴以每秒3cm匀速向右运动,经过秒后点B到点C的距离为3cm.(4)若点B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6.对于数轴上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点A在数轴上移动,沿负方向移动a个单位长度(a 是正数)后所在位置点表示的数是x,沿正方向移动2a个单位长度(a是正数)后所在位置点表示的数是y,x与y这两个数叫做“点A的a关联数”,记作G(A,a)={x,y},其中x<y.例如:原点O表示0,原点O的1关联数是G(0,1)={﹣1,+2}.(1)若点A表示﹣3,a=3,直接写出点A的3关联数.(2)①若点A表示﹣1,G(A,a)={﹣5,y},求y的值.②若G(A,a)={﹣2,7},求a的值和点A表示的数.(3)已知G(A,3)={x,y},G(B,2)={m,n},若点A、点B从原点同时同向出发,且点A的速度是点B速度的3倍.当|y﹣m|=6时,直接写出点A表示的数.7.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D,其中点A与点B之间距离为3,点B与点C之间距离为2,点C与点D之间距离为1.设点A,B,C,D所对应数的和为w.(1)若点C为数轴的原点.请你写出点A、B、D所对应的数,并计算w的值;(2)若点C与数轴原点的距离为2020时,求w的值;(3)若点C与数轴原点的距离为a(a>0)时,求w的值.8.在数学课上探索得到:如果点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a、b,那么|a﹣b|表示A、B两点间距离.小明说:|x﹣3|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和3的两个点的距离;小华动动脑筋说:|x+3|表示什么呢?老师:|x+3|可以化为|x﹣(﹣3)|,即|x+3|可以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和﹣3的两个点的距离;请同学们利用以上知识或你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6的点相距个单位;(2)①若|x﹣5|=3,|y+2|=1,且数x、y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分别是点A、点B,求A、B两点间的距离.②若|x+4|+|x﹣6|=12,写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9.阅读材料,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3,点B对应的数是﹣4,同学们都知道,|3﹣(﹣4)|表示3与﹣4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数轴上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3﹣(﹣4)|=7,我们就说数轴上点A到B的距离为7.尝试探索: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为﹣2,8,P为数轴上一点.(1)AB=(2)若数轴上点P对应的数为x,PA可表示为,若PA=5,点P对应的数为.(3)若点P到A,B的距离之和为20,点P对应的数为(4)若点P点表示4,点M以每秒钟5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钟1个单位的速度从B点向左运动,t秒后有PM=PN,直接写出符合的时间t的值:.10.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1)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示出﹣5、﹣3、﹣2、1、4(2)数轴上表示﹣2和4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若数轴画在纸面上,折叠纸面①若1表示的点和表示﹣1的点重合,则2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3表示的点和﹣1表示的点重合,则5表示的点和数表示的点重合;这时如果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是.(4)若|x+1|=4,则x=.若|x+1|+|x﹣2|=3,则x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1.解:(1)点B表示的数是﹣1+6=5;点C表示的数是﹣1+6×=1.故答案为:5,1;(2)点P与点Q相遇前,2t+t=6﹣2,解得t=;点P与点Q相遇后,2t+t=6+2,解得t=.故当t为或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3)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2﹣2t,QB=t,∵PC﹣QB=1,∴2﹣2t﹣t=1,解得t=.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当点P在点C右侧时,PC=2t﹣2,QB=t,∵PC﹣QB=1,∴2t﹣2﹣t=1,解得t=3.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6=5.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1,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或5.2.解:(1)由题知:C:﹣5+3×5=10 即C点表示的数为10;(2)B到A的距离为|15+5|,点B在点A的右边,故|15+5|=15+5=20,由题得:﹣=1,即丙遇到甲后1s遇到乙;(3)①在电子蚂蚁丙与甲相遇前,2(20﹣3t﹣2t)=20﹣3t﹣t,此时t=(s);②在电子蚂蚁丙与甲相遇后,2×(3t+2t﹣20)=20﹣3t﹣t,此时t=(s);③在电子蚂蚁丙与甲、乙相遇后,2×(3t+2t﹣20)=3t+t﹣20,此时t=(s)(不符,舍去).综上所述,当t=s或t=s时,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2倍.3.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a+b|+(c﹣5)2=0,|a+b|≥0,(c﹣5)2≥0,∴a+b=0,c﹣5=0,∴b=﹣a=﹣(﹣1)=1,c=5.故答案为:﹣1,1,5;(2)∵PA+PB+PC=7,∴|x+1|+|x﹣1|+|x﹣5|=7,①当点P在线段AB上,即当﹣1≤x<1时,x+1+1﹣x+5﹣x=7,解得:x=0;②当点P在线段BC上,即当1≤x≤5时,x+1+x﹣1+5﹣x=7,解得:x=2.综上所述,x的值是0或2.(3)设运动时间为t,①当P、Q第一次相遇时,有:3t+t=5﹣(﹣1),解得:t=1.5,此时,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1.5=3.5;②当P到达C点返回追上Q时,有:3t﹣t=5﹣(﹣1)解得:t=3,此时,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3=2.∴在此运动过程中P,Q的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5或2.4.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8和4,∴AB=4﹣(﹣8)=12,∵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AB=6,∴点P表示的数是﹣2;(2)①当点P运动到原点O时,PA=8,PB=4,∵PA≠3PB,∴点P不是关于A→B的“好点”;故答案为:不是;②根据题意可知: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PA=t+8,PB=|4﹣t|,∴t+8=3|4﹣t|,解得t=1或t=10,所以点P的运动时间为1秒或10秒;(3)根据题意可知:设点P表示的数为n,PA=n+8或﹣n﹣8,PB=4﹣n,AB=12,分五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A是关于P→B的“好点”时,|PA|=3|AB|,即﹣n﹣8=36,解得n=﹣44;②当点A是关于B→P的“好点”时,|AB|=3|AP|,即3(﹣n﹣8)=12,解得n=﹣12;或3(n+8)=12,解得n=﹣4;③当点P是关于A→B的“好点”时,|PA|=3|PB|,即﹣n﹣8=3(4﹣n)或n+8=3(4﹣n),解得n=10或1(不符合题意,舍去);④当点P是关于B→A的“好点”时,|PB|=3|AP|,即4﹣n=3(n+8),解得n=﹣5;或4﹣n=3(﹣n﹣8),解得n=﹣14;⑤当点B是关于P→A的“好点”时,|PB|=3|AB|,即4﹣n=36,解得n=﹣32.综上所述: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表示的数是:﹣4,﹣5,﹣12,﹣14,﹣32,﹣44.5.解:(1)如图所示:(2)CA=4﹣(﹣2)=4+2=6(cm),故答案为6;(3)点B到点C的距离为3cm时,B移动的距离为6cm或12cm,6÷3=2(秒),12÷3=4(秒),所以,经过2或4秒后点B到点C的距离为3cm,故答案为2或4.(4)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CA=(4+4t)﹣(﹣2+t)=6+3t,AB=(﹣2+t)﹣(﹣5﹣2t)=3+3t,∴CA﹣AB=(6+3t)﹣(3+3t)=3,∴CA﹣AB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6.解:(1)A(﹣3,3)={﹣6,3};(2)①A表示﹣1,x=﹣5,则a=﹣1﹣(﹣5)=4,所以y=7;②点A的a关联数的定义有y﹣x=3a,所以7﹣(﹣2)=3a,解得a=3,所以A表示的数为:7﹣2×3=1;(3)假设A点的位置是3s,因为点A的速度是点B速度的3倍,所以B点的位置是s.此时,根据A点的位置3s,可以算出x=3s﹣3,y=3s+6.根据B点的位置s,可以算出m=s﹣2,n=s+4.代|y﹣m|=6中,得到|3s+6﹣(s﹣2)|=6,化简得到:|2s+8|=6.①当2s+8=6时,s=﹣1;②当2s+8=﹣6时,s=﹣7,因此,符合要求的点A表示的数是﹣3或﹣21.7.解:(1)若点C为数轴的原点,即C点表示的数为0,∵点C与点D之间距离为1,∴D点对应的数为1,∵点B与点C之间距离为2,∴B点对应的数为﹣2,∵点A与点B之间距离为3,∴A点表示的数为﹣5,∴w=﹣5+(﹣2)+1=﹣6;(2)点C与数轴原点的距离为2020时,即C点对应的数为2020或﹣2020,当C点对应的数为2020,∴D点表示的数为2020+1=2021,B点对应的数为2020﹣2=2018,A点表示的数为2018﹣3=2015,∴w=2021+2018+2020+2015=8074;当C点对应的数为﹣2020,∴D点表示的数为﹣2020+1=﹣2019,B点对应的数为﹣2020﹣2=﹣2022,A点表示的数为﹣2022﹣3=﹣2025,∴w=﹣2025﹣2022﹣2020﹣2025=﹣8086;即w的值为8074或﹣8086;(3)若点C与数轴原点的距离为a(a>0),即C点对应的数为a或﹣a,当C点对应的数为a,∴D点表示的数为a+1,B点对应的数为a﹣2,A点表示的数为a﹣2﹣3=a﹣5,∴w=a﹣5+a﹣2+a+a+1=4a﹣6;当C点对应的数为﹣a,∴D点表示的数为﹣a+1,B点对应的数为﹣a﹣2,A点表示的数为﹣a﹣2﹣3=﹣a﹣5,∴w=﹣a﹣5﹣a﹣2﹣a﹣a+1=﹣4a﹣6;即w的值为﹣4a﹣6或4a﹣6.8.解:(1)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6的点的距离为|﹣4﹣6|=|﹣10|=10,故答案为:10;(2)①|x﹣5|=3,说明数轴上表示数x和5的点的距离为3,∴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或2;∵|y+2|=|y﹣(﹣2)|=1,说明数轴上表示数y和﹣2的点的距离为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3或﹣1;当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3,两点间的距离是:|8﹣(﹣3)|=|8+3|=11;当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两点间的距离是:|8﹣(﹣1)|=|8+1|=9;当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3,两点间的距离是:|2﹣(﹣3)|=|2+3|=5;当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两点间的距离是:|2﹣(﹣1)|=|2+1|=3.∴A、B两点间的距离为11或9或5或3.②∵|x+4|+|x﹣6|=12,∴|x﹣(﹣4)|+|x﹣6|=12,即数x到﹣4和6的距离之和为12.当x<﹣4,即数x在数﹣4的左边时,﹣4﹣x+6﹣x=12,解得:x=﹣5;当﹣4≤x≤6,即数x在﹣4和6之间时,x+4+6﹣x=10<12,不符合题意;当x>6,即数x在数6的右边时,x+4+x﹣6=12,解得:x=7.综上,符合条件的x的值是﹣5或7.9.解:(1)AB=|﹣2﹣8|=10,故答案为10.(2)PA=|x+2|,由题意|x+2|=5,解得x=3或﹣7,故答案为:|x﹣2|,3或﹣7.(3)由题意:|x+2|+|x﹣8|=20,当x<﹣2时,﹣x﹣2+8﹣x=20,解得x=﹣7,当﹣2≤x<8时,x+2+8﹣x=20,无解,当x≥8时,x+2+x﹣8=20,解得x=13,故答案为﹣7或13.(4)由题意:6﹣5t=4﹣t或5t+t=10时,PM=PN,解得t=或,故答案为或.10.解:(1)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示为;(2)﹣2与4之间的距离是:6.故答案是:6;(3)①若1表示的点和表示﹣1的点重合,则对称点是原点,则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②若3表示的点和﹣1表示的点重合,则对称点是1,则5表示的点和数﹣3表示的点重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是﹣2或4;(4)|x+1|=4,则x+1=±4,则x=3或﹣5;|x+1|+|x﹣2|=3表示到﹣1与2的距离的和是3的点,则﹣1≤x≤2.故答案是:3或﹣5;﹣1≤x≤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二)

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二)1.如图,点A和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和b,且(a+2)2+|b﹣8|=0 (1)线段AB的长为.(2)点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为x,且x是方程x﹣1=x+1的解,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D.使AD+BD=CD?若存在,请求出点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线段AD和BC分别以6个单位长度/秒和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点M为线段AD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若MN=5,求t的值.2.已知多项式2x4y2﹣3x2y﹣x﹣4,次数是b,3a与b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1)数轴上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设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CA|+|CB|=12时,直接写出x的值.(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了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3)若小蚂蚁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小蚂蚁乙从点B处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一同学观察两只小蚂蚁运动,在它们刚开始运动时,在原点O处放置一颗饭粒,乙在碰到饭粒后立即背着饭粒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甲、乙两只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所对应的时间t.3.数轴是我们进入七年级后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不但让我们在数轴上表示所有的有理数,让数变得具体而形象,还帮助我们理解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当然,数轴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华家,小明家,学校在一条东西的大街上,小华家在学校的东面距学校500米,小明家在学校的西面距学校300米.(1)画出如图的数轴(学校为原点,小华家为A点,小明家为B点),数轴的单位长度为实际的米.(2)列算式表示小华与小明家之间的距离.(3)周末小明自西向东,小华自东向西出去玩,他们每分钟都走80米,问几分钟后两人相遇?相遇地点在学校的哪边?在数轴上用点C表示出来.4.在多项式3x+xy﹣20y2+5y﹣34x3﹣9中,a表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b表示这个多项式中三次项的系数.在数轴上点A与点B所表示的数恰好可以用a与b分别表示.有一个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a=,b=,线段AB=个单位长度;(2)点P所表示数是(用含t的多项式表示);(3)求当t为多少时,线段PA的长度恰好是线段PB长度的三倍?5.【阅读理解】若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则有①A、B两点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当b>a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b﹣a.【解决问题】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且满足|a+2|+(b﹣8)2020=0(1)求出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2)点D从原点O点出发向右运动,经过2秒后点D到A点的距离是点D到C点距离的2倍,求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多少个单位长度?【数学思考】(3)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出发向右运动,同时,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1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P、Q分别为ME、ON的中点.思考:在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三点,点O为原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 =12.(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6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M为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 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求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当M、B、N三个点中的其中一个点是另两点构成的线段的中点的时候,求t的值.7.如图1,在一条可以折叠的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9和4.(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如图2,如果以点C为折点,将这条数轴向右对折,此时点A落在点B的右边1个单位长度处,则点C表示的数是(3)如图1,若点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沿数轴向右运动,那么经过多少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8.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2)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PC=.(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9.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3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表示数a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和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4|+|a﹣2|=.(3)是否存在数a,使代数式|a+3|+|a﹣2|+|a﹣4|的值最小?如果存在,请写出数a =,此时代数式|a+3|+|a﹣2|+|a﹣4|的最小值是.10.如图,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其中AC=2BC,a、b满足|a+6|+(b﹣12)2=0.(1)则a=,b=,c=.(2)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到达B点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返回到A点,设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P点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t为何值时,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18个单位?参考答案1.解:(1)∵(a+2)2+|b﹣8|=0∴a+2=0,b﹣8=0∴a=﹣2,b=8∴线段AB的长为8﹣(﹣2)=10故答案为:10;(2)在线段AB上存在点D.使AD+BD=CD.理由如下:∵x﹣1=x+1∴解得x=14,即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4∵点D在线段AB上∴AD+BD=AB=10∵AD+BD=CD∴CD=10∴CD=12∴14﹣12=2即点D对应的数为2故答案为:2;(3)∵点M为线段AD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M对应的数是=0,N对应的数是=11即M、N初始位置对应的数分别为0,11又∵M在AD上,N在BC上∴可知M在0处向右,速度为6个单位/秒,N在11处向右,速度为5个单位/秒运动t秒后,M对应的数为:6t,N对应的数为:11+5t∵MN=5∴|(11+5t)﹣6t|=5解得:t=6或16.∴t的值为6或16.2.解:(1)由多项式的次数是6可知b=6,又3a和b互为相反数,故a=﹣2.①当C在A左侧时,∵|CA|+|CB|=12,∴﹣2﹣x+6﹣x=12,x=﹣4;②C在A和B之间时,∵|CA|+|CB|=|AB|=8≠12,∴点C不存在;③点C在B点右侧时,∵|CA|+|CB|=12,∴x+2+x﹣6=12,∴x=8;故答案为:﹣4或8.(2)依题意得:﹣2﹣1+2﹣3+4﹣5+6﹣7+……+2018﹣2019=﹣2+1009﹣2019=﹣1012.∴点P对应的有理数为﹣1012.(3)①甲、乙两小蚂蚁均向左运动,即0≤t≤3时,此时OA1=2+t,OB1=6﹣2t,∵OA1=OB1,∴2+t=6﹣2t解得,t=;②甲向左运动,乙向右运动时,即t>3时,此时OA1=2+t,OB1=2t﹣6,依题意得,2+t=2t﹣6,解得,t=8.答:甲、乙两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是秒或8秒.3.解:(1)数轴的单位长度为实际的100米,故答案为:100;(2)5﹣(﹣3)=5+3=8,8×100=800(米),答:小华与小明家之间的距离为800米;(3)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由题意得:80x+80x=800,解得:x=5,500﹣5×80=100,相遇地点在学校右边100米处,在数轴上表示为:.4.解:(1)∵在多项式3x+xy﹣20y2+5y﹣34x3﹣9中,a表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b 表示这个多项式中三次项的系数,∴a=6,b=﹣34,∴AB=6﹣(﹣34)=40.故答案为:6;﹣34;40.(2)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6﹣2t.故答案为:(6﹣2t).(3)∵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34,点P表示的数为6﹣2t,∴PA=6﹣(6﹣2t)=2t,PB=|6﹣2t﹣(﹣34)|=|40﹣2t|.∵PA=3PB,∴2t=3×|40﹣2t|,即2t=3×(40﹣2t)或2t=3×(2t﹣40),解得:x=15或x=30.答:当t为15秒或30秒时,线段PA的长度恰好是线段PB长度的三倍.5.解:(1)∵|a+2|+(b﹣8)2020=0∴a=﹣2,b=8,∴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是:;(2)设点D的运动速度为v,①当点D运动到点C左边时:由题意,有2v﹣(﹣2)=2(3﹣2v),解之得;②当点D运动到点C右边时:由题意,有2v﹣(﹣2)=2(2v﹣3),解之得v=4;∴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或每秒4个单位长度;(3)设运动时间为t,则点E对应的数是t,点M对应的数是﹣2﹣7t,点N对应的数是8+10t.∵P是ME的中点,∴P点对应的数是,又∵Q是ON的中点,∴Q点对应的数是,∴MN=(8+10t)﹣(﹣2﹣7t)=10+17t,OE=tPQ=(4+5t)﹣(﹣1﹣3t)=5+8t,∴(定值).6.解:(1)点A表示﹣10,点B表示2;(2)①由题意得:AP=6t,CQ=3t,如图1所示:由M为AP中点,得AM=AP=3t,点M表示的数是﹣10+3t,∵点N在CQ上,CN=CQ,∴CN=t,点N表示的数是6+t.②由题意得,分三种情况:i)当点M在点B的左侧时,点B为MN中点:∵MB=12﹣3t,BN=4+t,∴12﹣3t=4+t,解得t=2;ii)当点M在点B的右侧,点N的左侧时,点M为BN中点:∵MB=﹣12+3t,MN=16﹣2t,∴﹣12+3t=16﹣2t,解得t=;iii)当点M在点N的右侧,点N为BM中点:∵NB=4+t,MN=﹣16+2t,∴4+t=﹣16+2t,解得t=20,综上所述,当t为2秒或秒或20秒时,M、B、N三个点中的其中一个点是其他两点构成的线段的中点.7.解:(1)4﹣(﹣9)=13.故答案为:13.(2)设点C表示的数为x,则AC=x﹣(﹣9),BC=4﹣x,依题意,得:x﹣(﹣9)=4﹣x+1,解得:x=﹣2.故答案为:﹣2.(3)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3t﹣9,点B表示的数为2t+4.∵AB=4,∴3t﹣9﹣(2t+4)=4或2t+4﹣(3t﹣9)=4,解得:t=9或t=17.答:经过9秒或17秒时,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8.解:(1)如图,点A表示的数为﹣24,点B表示的数为﹣12,点C表示的数为12.故答案是:﹣24,﹣12,12.(2)由题意知,PA=2t,PC=36﹣2t.故答案是:2t,36﹣2t.(3)设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时,点Q的运动时间为m秒,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2+2m.①当m≤9时,m秒时点Q表示的数是﹣24+4m,则PQ=﹣24+4m﹣(﹣12+2m)=2,解得m=5或7,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2或2;②当m>9时,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12﹣4(m﹣9),则PQ=12﹣4(m﹣9)﹣(﹣12+2m)=2,解得或,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或.综上,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时,此时点P表示的数可以是﹣2,2,,.9.解:(1)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表示﹣3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表示数a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4或2;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和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b|;(2)根据题意得:﹣4<a<2,即a+4>0,a﹣2<0,则原式=a+4+2﹣a=6;|a+3|+|a﹣2|+|a﹣4|(3)①a≤﹣3时,原式=﹣a﹣3+2﹣a+4﹣a=3﹣3a,则a=﹣3;②﹣3≤a≤2时,原式=a+3+2﹣a+4﹣a=9﹣a,则a=2;③2≤a≤4时,原式=a+3+a﹣2+4﹣a=a+5,则a=2;③a>4时,原式=a+3+a﹣2+a﹣4=3a﹣3>9,综上所述,当a=2时,原式有最小值7.故答案为:(1)3,5,2或﹣4,|a﹣b|;(2)6;(3)2,7.10.解:(1)∵|a+6|+(b﹣12)2=0,∴a+6=0,b﹣12=0,∴a=﹣6,b=12.∵AC=2BC,∴c﹣(﹣6)=2×(12﹣c),∴c=6.故答案为:﹣6;12;6.(2)①AB=12﹣(﹣6)=18,18÷2=9(秒),18÷3=6(秒),9+6=15(秒).当0≤t≤9时,点P表示的数为2t﹣6;当9<t≤15时,点P表示的数为12﹣3(t﹣9)=39﹣3t.故答案为:.②(方法一)当0≤t≤9时,PA=|2t﹣6﹣(﹣6)|=2t,PB=|2t﹣6﹣12|=18﹣2t,PC=|2t﹣6﹣6|=|2t﹣12|,∵PA+PB+PC=18,∴2t+18﹣2t+|2t﹣12|=18,解得:t=6;当9<t≤15时,PA=|39﹣3t﹣(﹣6)|=45﹣3t,PB=|39﹣3t﹣12|=3t﹣27,PC =|39﹣3t﹣6|=|33﹣3t|,∵PA+PB+PC=18,∴45﹣3t+3t﹣27+|33﹣3t|=18,解得:t=11.答:当t为6秒或11秒时,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18个单位.(方法二)∵PA+PB=18,PA+PB+PC=18,∴PC=0,即点P与点C重合.[6﹣(﹣6)]÷2=6(秒),9+(12﹣6)÷3=11(秒).答:当t为6秒或11秒时,点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18个单位.。
一元一次方程50道题七年级

一元一次方程50道题七年级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七年级学生提供50道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解方程能力。
练习题在下面的练习题中,每道题都有一个未知数x,需要求解出x的值。
1.2x = 102.3x - 5 = 163.4x + 6 = 224.5x - 3 = 175.6x + 4 = 346.7x - 2 = 237.8x + 7 = 398.9x - 8 = 259.10x + 3 = 5310.11x - 1 = 4411.12x + 5 = 6512.13x - 4 = 4913.14x + 9 = 7914.15x - 6 = 6915.16x + 2 = 8216.17x - 3 = 7617.18x + 4 = 9418.19x - 7 = 8719.20x + 1 = 10220.21x - 2 = 9721.22x + 6 = 12022.23x - 5 = 11523.24x + 3 = 13224.25x - 1 = 12425.26x + 9 = 15126.27x - 8 = 14327.28x + 2 = 16228.29x - 3 = 15929.30x + 4 = 18030.31x - 6 = 17731.32x + 5 = 20232.33x - 2 = 19933.34x + 7 = 22834.35x - 4 = 22335.36x + 1 = 25236.37x - 9 = 24737.38x + 3 = 27838.39x - 7 = 27339.40x + 8 = 30840.41x - 5 = 30341.42x + 1 = 34242.43x - 4 = 33743.44x + 6 = 38044.45x - 3 = 37545.46x + 5 = 42046.47x - 1 = 41547.48x + 2 = 46248.49x - 6 = 45749.50x + 3 = 50850.51x - 2 = 503 解答下面是练习题的解答:1.x = 52.x = 73.x = 44.x = 45.x = 56.x = 57.x = 48.x = 39.x = 510.x = 411.x = 512.x = 513.x = 514.x = 515.x = 516.x = 517.x = 518.x = 619.x = 520.x = 521.x = 622.x = 523.x = 524.x = 525.x = 526.x = 727.x = 528.x = 629.x = 630.x = 631.x = 732.x = 633.x = 634.x = 735.x = 736.x = 637.x = 738.x = 739.x = 740.x = 841.x = 842.x = 843.x = 844.x = 845.x = 946.x = 947.x = 948.x = 949.x = 950.x = 10结论通过解答以上50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常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专项经典练习(含解析)(2)

一、解答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为参加学校运动会,七年级一班和七年级二班准备购买运动服. 下面是某服装厂给出的运动服价格表:已知两班共有学生67人(每班学生人数都不超过60人),如果两班单独购买服装,每人只买一套,那么一共应付3650元. 问七年级一班和七年级二班各有学生多少人?解析:七年级一班有37人,七年级二班有30人;或者七年级一班有30人,七年级二班有37人.【分析】首先根据题中表格数据得出有一个班的人数大于35人,接着设大于35人的班有学生x 人,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67604020⨯=40203650>∴所以一定有一个班的人数大于35人.设大于35人的班有学生x人,则另一班有学生(67-x)人,依题意得5060(67)3650x x+-=6730x-=答:七年级一班有37人,七年级二班有30人;或者七年级一班有30人,七年级二班有37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解方程:2x13+=x24+-1.解析:x=-2.【分析】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去分母得:4(2x+1)=3(x+2)-12,去括号得:8x+4=3x+6-12,移项得:8x-3x=6-12-4,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为1得:x=-2.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3.江南生态食品加工厂收购了一批质量为10000kg 的某种山货,根据市场需求对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已知精加的这种山货质量比粗加工的质量的3倍还多2000kg ,求粗加工的这种山货的质量. 解析:2000kg . 【详解】解:设粗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为x kg , 根据题意,得()3200010000x x ++=, 解得2000x =.答:粗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为2000kg . 4.解下列方程: (1)2(x -1)=6; (2)4-x =3(2-x); (3)5(x +1)=3(3x +1)解析:(1)x =4;(2)x =1;(3)x =12【分析】(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2)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3)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详解】(1)去括号, 得2x -2=6. 移项,得2x =8. 系数化为1,得x =4. (2)去括号,得4-x =6-3x. 移项,得-x +3x =6-4. 合并同类项,得2x =2. 系数化为1,得x =1. (3)去括号,得5x +5=9x +3. 移项,得5x -9x =3-5. 合并同类项,得-4x =-2. 系数化为1,得x =12.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括号,移项合并,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5.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x =2x -6; (2)2+x =2x +1; (3)35x -8=-25x +1. 解析:(1)x =-6;(2)x =1;(3)x =9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减2x ,可得答案;(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减x ,化简后方程的两边都减1,可得答案. (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加25x ,化简后方程的两边都加8,可得答案. 【详解】(1)两边减2x ,得3x -2x =2x -6-2x . 所以x =-6.(2)两边减x ,得2+x -x =2x +1-x . 化简,得2=x +1. 两边减1,得2-1=x +1-1 所以x =1. (3)两边加25x , 得35x -8+25x =-25x +1+25x . 化简,得x -8=1.两边加8,得x -8+8=1+8. 所以x =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6.已知16y x =-,227y x =+,解析下列问题: (1)当122y y =时,求x 的值; (2)当x 取何值时,1y 比2y 小3-. 解析:(1)215x =;(2)18x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2)根据题意得到213y y -=-,然后代入x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得:62(27)x x -=+ 解得215x =215x ∴=. (2)由题意得:27(6)3x x +--=- 解得18x18x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是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的法则,细心求解即可.7.设a ,b ,c ,d 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ad bc c d=-,那么当35727x -=时,x 的值是多少?解析:x =-2【分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得到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21 - 2(5 - x )=7 即21-10+2x =7 x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8.王叔叔十月份的工资为8000元,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交3%的个人所得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温故知新】
1、若关于x的方程3x+a=0的解与方程2x-4=0的解相同,则a=__ __.
2.下列变形:①如果a=b,则ac2=bc2;②如果ac2=bc2,则a=b;③如果a=b,则3a-1=3b
-1;④如果a
c2=b
c2,则a=b.其中正确的有____.(填序号)
【本周授新】
知识点一:打折销售
1.利润=售价-___________________.
2.利润率=利润
成本价
×100%.
3.售价=成本价+________=成本价(1+_________).
4.售价=标价×_______(打n折).
5.售价-进价>0,则盈利,否则为不盈利.
例1、一件衬衫进货价60元,提高50%标价为_______,八折优惠价为________,利润为______;
例2、某商店将彩电按成本价提高5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成本价是___________。
例3(2014·枣庄)某商场购进一批服装,每件进价为200元,由于换季滞销,商场决定将这种服装按标价的六折销售,若打折后每件服装仍能获利20%,则该服装标价是()
A.350元B.400元
C.450元D.500元
例4、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共500元,商店老板为获取利润,决定将甲服装按50%的利润定价,乙服装按40%的利润定价.在实际出售时,应顾客要求,两件服装均按9折出售,这样商店共获利157元,求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针对练习】
1、某商店一套服装的进价为200元,若按标价的80%销售可获利72元,则该服装的标价为______
2、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再打8折(标价的80%)销售,售价为240元.设这种商品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x·40%×80%=20
B.x(1+40%)×80%=240
C.240×40%×80%=x
D.x·40%=240×80%
3、某文化商场同时卖出两台电子琴,每台均卖960元。
以成本计算,第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本
20%,则本次出售中,商场()
A、不赚不赔
B、赚160元
C、赚80元
D、赔80元
4、某商店开张,为了吸引顾客,所有商品一律按8折优惠出售,已知某种皮鞋进价为60元一双,8
折出售后商家所获利润率为40%,问这种皮鞋标价是多少?优惠价是多少?
知识点二:分配问题
1.由“和”“差”“倍”“分”“大”“小”“快”“慢”等关键词切入某些基本公式,从变化的关系中寻求不变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2.当问题中的未知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如:比例调配问题.3.总量等于各分量的____.
例4、某班分两组去两处植树,第一组22人,第二组26人.现第一组在植树中遇到困难,需第二组支援.问第二组调多少人去第一组才能使第一组的人数是第二组的2倍?设抽调x人,则可列方程( )
A.22+x=2(26-x) B.22+x=2×26
C.2(22+x)=26-x D.22=2(26-x)
【针对练习】
5.父亲今年40岁,儿子今年12岁,再过____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
6.光明中学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甲、乙两班共捐款425元,已知甲班有50人,乙班比甲班少5人,而乙班比甲班平均每人多捐1元,则乙班平均每人捐款____元.
1.相遇问题:甲、乙两人自A ,B 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有:甲走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及问题:甲、乙两人自A ,B 两地同向而行,甲追上乙时:甲走路程-__________=A ,B 两地的距离.
3.航行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
(1)顺水船速=静水船速+_______;
(2)逆水船速=静水船速-_______;
(3)顺水航程=___________.
4.注意时间、路程、速度单位要统一.
例5、甲、乙两人从相距56 km 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步行、乙骑自行车,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5倍,2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6、父子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走到工厂需用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需20分钟,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动身,儿子追上父亲需要的时间为( )
A .5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20分钟
例7、一架飞机在两城市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针对练习】
7、某公路的干线上有相距108公里的A ,B 两个车站,某日16点整,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45公里/时,乙车速度为36公里/时,则两车相遇的时间是( )
A .16时20分
B .17时20分
C .17时30分
D .16时50分
8、已知环形跑道长400米,乙的速度为80米/分,甲的速度是乙的54
倍,且甲在乙前100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9、一艘轮船航行在A,B两个码头之间,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12 km,轮船顺水航行需用6 h,逆水航行需用10 h,求水流速度和A,B两码头间的航程.
思维拓展
甲、乙两列火车的长分别为144米和180米,甲车比乙车每秒多行4米.
(1)两列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完全错开需9秒,问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若同向而行,甲车的车头从乙车的车尾追到甲车到完全超过乙车,需要多少秒?
1、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从A地驶向B地,乙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B地驶向A地,若两车同时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40千米?
2、某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件服装仍获利208元,求每件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
3、我市某企业向玉树地震灾区捐助价值26万元的甲、乙两种帐篷共300顶.已知甲种帐篷每顶800
元,乙种帐篷每顶1000元,问甲、乙两种帐篷各多少顶?
4、某商店有一套运动服,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元,已知这套运动服的成本价为100元,问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多少元?
5、小亮买了80分和2元邮票共16枚,花了18元8角.若他买了80分的邮票x张,则可列方程( ) A.80x+2(16-x)=18.8
B.8x+2(16-x)=188
C.0.8x+2(16-x)=18.8
D.80x+2(16-x)=188
6、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平路和一段下坡路.假设他始终保持平路每分钟走60 m,下坡路每分钟走80 m,上坡路每分钟走40 m,从家里到学校需10 min,从学校到家里需15 min.请问小华家离学校多远?
7、某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甲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乙平均每分钟跑290米,现在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两人才能再次相遇?
8、一艘轮船航行在A,B两个码头之间,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12 km,轮船顺水航行需用6 h,逆水航行需用10 h,求水流速度和A,B两码头间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