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合集下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一)兴起阶段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

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

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

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14 第十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4 第十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4.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比较。 5.改造主义教育思潮述评。 6.概述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三、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4.梅伊曼的思想VS拉伊的思想
共识点
பைடு நூலகம்分歧点
1.以思辨为主,脱离实际 1.拉伊反对梅伊曼将实验教育 学与“系统的教育学”对立起 来的做法
2.都认为实验教育学是以 2.拉伊认为教育研究不同于自 科学实验为基础来研究 然科学研究 教育问题的独立学科
3.都认为实验教育学必须 3. 拉伊强调行动在教育过程中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进步教育运动
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C.W.Washburne)
1)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2)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使个性发展和社会意识发 展相联系。 3)将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技能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前者 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的进行个别辅导,以 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分小组开展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程 序,不需要参加考试。
二、进步教育运动
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W.H,Kilpatrick) 1)四种方式 A.生产者的设计;B.消费者的设计; C.问题的设计;D.练习的设计。 2)四个步骤 A.决定目的;B.制定计划; C.实施计划;D.评判结果。
二、进步教育运动 (三)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 2.对世界的影响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经验自然主义 2.工具主义 3.社会政治观和机能心理学
(二)教育本质论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生长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

欧洲新教育运动

欧洲新教育运动


(Abbotsholme School)

英国教育家雷迪(Cecil Reddie,1858~1932)

1889 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

“新学校”(the new school)

乡村寄宿学校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

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 办学模式:

寄 宿(boarding) 日 校(day)
三、 新教育运动的特征和影响
• (一)特 征

1.设在乡村或郊区,办学条件优良师生融洽,享有自治权;

3.重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活动与学习,侧
重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重视活动和经验,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

5.招收对象范围狭窄,学校规模小,学费昂贵,独

仿照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模
• 教育目的:式

养成学生强壮之身体、诚实之道德

、 独立之精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
• 学校性质:男人子寄宿中学
• 学校设备:一流完善
• 组织形式:师生组成和谐社会团体——“小家庭”
(四)德可乐利的隐修学校(生活学校)
•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Ovide Decroly,1871~1932)
(1)梅伊曼(Ernst Meumann,1862~1915)

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

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1901年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概念
1908年《实验教育学讲义》
• 主要观点:

重视将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1.主要代表人物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

外国教育史39

外国教育史39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总之,这一时期在欧洲出现的新教育运动和 新学校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促使 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新 教育家们改革的重点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 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 矛盾。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 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 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 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 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
形式教育革新运动
前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 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 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 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 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 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 (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 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 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 (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 —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 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 和智力的发展。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 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 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 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 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欧洲新教育运动

欧洲新教育运动
养社会精英
新学校的教育内容
• 新教育家们共同强调新学校应该以传授现 代社会需要的知识为主。
国际专题研讨会共召开七次。
• 1922 年正式颁布联谊会章程,提出新教育 的 7 项基本原则。

新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
1. 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 力量;
2.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只有解放内在的精神力量 才能实现;
3. 学习和训练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 4. 学校的纪律训练应当是由儿童自己在教师的协助下进
新教育运动的理论
• 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 1932)的“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的理论;
• 梅依曼(Emst Meumann,1862—1915)和拉伊 (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的实验教 育学;
• 比纳(Alired Binet,1857—1911)的智力测验; • 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的自由教育
生活; – 第三,反对旧教育的僵化; – 第四,反对旧教育中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教育
研究方法。
新教育的基本宗旨
• 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 “新人”
• 但具体地说到这种“新人”所应具备的素 养和所承担的责任等,新教育家们的见解 并不尽相同。
• 两种类型:
– 凯兴斯泰纳:培养公民 – 其他教育家(蒙台梭利、怀特海、罗素):培
– 儿童的人格是神圣的,儿童的需要是任何良好教育制 度的基础;
– 儿童享有适当的衣食住权利,应是国家财政的首要开 支;
– 应对每个儿童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和治疗; – 一切儿童应有接触本国知识和智慧宝藏的平等机会; – 应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全日制的学校教育; – 应对全体儿童进行宗教教育。

西方教育运动

西方教育运动

爱伦· 凯: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重视家庭教育,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教师以谈话的方式测
验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 1.理论基础:受到卢梭的教育思想和自然科学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2.教育主张: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重视环境的作用,将班级分为能力小组,实施主动的、个别化的的学校课程 3.课程论思想:以“兴趣中心”为主要特征,四种主要的兴趣中心:食物、躲避自然灾害、防御敌人、劳动和相互依 赖,把课程分为关于个人的知识和关于环境的知识两大类 4.教学方法:观察、联想、表达
劳作学校理论
• 将“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 机构的关系,以职业教育为人的教育的途径,强调造就对国家有用的人 • 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1.职业陶冶的预备,这是基本任务 2.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3.团体的伦理化 • 性格陶冶从三方面开展:1.必须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 2.改革传统科目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公民 和社会技能
二、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3
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 教育思想流派,其产生和形成受到实验心理学的直接影响,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重视 实验,并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的途径和方法
德国的实验教育学: (一)梅伊曼 (二)拉伊 霍尔、桑代克
实验教育学
智力测验:
(一)比纳的智力测验
(二)智力测对 儿童个体的制约作用2.儿童身体的发 育过程3.儿童常见疾病4.儿童的心理5. 异常儿童
4
凯兴斯泰纳
公民教育理论
• 公民的品质:1.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 2.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3.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 的品质 • 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主张设立农业补习学校以进行技术、政治和艺术的教育,同时要求14 岁以后的女子的教育必须与男孩子一视同仁

新学校运动名词解释

新学校运动名词解释

新学校运动名词解释新教育运动就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

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新的经济与政治状况需要有首创精神和有能力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人才,那种只重书本知识、纵人骄奢怠惰的贵族式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1889年,英国的C.雷迪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即艾伯茨霍姆学校。

拓展知识:一、形成与发展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它最初建立于英国(始于雷迪),后遍及欧洲。

它在教育内容、目的、方法上反对传统学校教育,因此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

1921年在法国的加雷市建立了“新教育联谊会”,他们以《新时期的教育》这本杂志为阵地宣传新教育理论。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世界教育联谊会在后期的思想违背了新教育的初衷,最终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终结。

二、著名实验在新教育运动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实验。

1.英国的雷迪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在这所学校中主要招收11-18岁的男生,主要是把学生培养成各领导阶层的人。

那如何去培养呢?雷迪认为应该让学生们去学习艺术、文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而学生们学习的这些内容需要与生活相联系。

2.巴德利在英国南部创办了贝达尔斯学校,他也赞同雷迪的主张,但是他认为男女应该合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民主的培养。

3.德国的利茨参观完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后,认为德国也应该学习雷迪的思想,先后建立了三所相互衔接的家庭式乡村寄宿学校,这三所学校分别是伊尔森保学校、豪宾达学校和比伯尔史泰因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

4.法国的德莫林也拥护雷迪的做法,于是在法国创办了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他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家庭式的亲密关系,应该开设各种正规课程,还应该重视体力劳动尤其是体育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主义运动:19世纪末在美国兴 起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 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也 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 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 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需要。 其理论根源来自卢梭、裴斯泰 洛奇和福禄倍尔等人的教育思 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 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德国的实验教育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 伊曼,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其产生受到实 验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实验心理学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科 学的基础和实验方法。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重视实验,并并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 法是实验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 凯兴斯特纳;公民教育理论和劳作学校理论
• 杜威:儿童、经验、 活动的三个中心论 • 教育的本质:教教育 即生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
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 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 为其特征,一战后,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推广的基础上, 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逐渐走向衰落。
蒙台梭利
• 创办了:“儿童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