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解析
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IL.6、TNF—a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研究生孙景芝导师刘同宝教授摘要[背景]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近十年来心脏病治疗学中的重大进展之一。
己成为某些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
射频能量可致局部心肌以凝固性坏死为中心,周围伴有出血及急性炎症反应的损害。
炎症反应的存在及发展和射频消融的后效应及一些并发症有关。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接受RFCA治疗的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连续观察其不同时刻炎症反应生化标志物(白细胞介素一6(Interleukin一6,IL一6)及肿瘤坏死因子一缸(tumornecrosisfactor—a,TNF一旺))水平的变化,研究射频消融术导致局部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34例患者,分别于RFCA术前、术后即刻、6小时、24小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TNF—d、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
[结果]34例患者均无并发症。
术前IL一6、TNF—a及cTnI值分别为(6.056±3.468)pg/ml、(2.875--+2.050)ng/ml、(2.964--+2.020)ng/ml,术后E口刻为(8.155±4.341)pg/ml、(5.574-+4.060)ngtmt、(5.516-1-5.288)ng/ml,(p<O,05、p<00t),6小时达高峰水平(10.582-+5.570)pg/ml、(6.424-+3.760)ng/ml、(7.755±4.519)ng/ml(p<O.01),24小时为(8,849-+3.932)pg/ml、(6.104__+4.615)ng/ml,(4.884l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31)ng/ml,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o.0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20例的临床研究

狭 窄 ,又 消 除 了脑 栓 子 的来 源 .2 0 0 5年 1 至 0月 21 0 0年 1 ,昆 明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院血 管 外科 月
对 颈 内动 脉 狭 窄 大 于 7 %的 2 0 0例 病 人 施 行 了
C A,手术效 果 良好 ,现报 道如 下 . E r ,T e1t f ltdHo il Ku mi dcl nv r t, D p.f V sua S rey h s Af i e s t r i a p a o n n Me i i s y f g aU ei
Ku mig Yu n n 6 0 3 n n n a 5 0 2,C ia hn )
回顾分析 2 O例有症状 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 ,手术 治疗 2 0例.结果 1 例患者 良好效果 ,均康复 出院 ,随访 9 4 0月 ,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脑卒 中.患者认 知能力 较术 前有 显著地改善.结论 4
有 效 的手 术 方 法 . [ 键 词 ] 颈 动 脉 内膜 切 除 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预 防 关
[ src] Obe te T td epeeteeet f aodedr rco ( E ) o t k ,ad Abtat jci os yt rvni f c o crt n at et v u h v f i e my C A nsoe n r
s mma i h x e in e . M e h d W e rto p c iey a ay e e 2 a in swi a o i r r tn ss u r et ee p r c s z e to s er s e t l n l z d t 0 p t t t c r t a t y se o i. v h e h d e
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11 临床 资料 本组 3 . 2例患者 中 , 2 男 0例 , l 女 2
例; 年龄 3 8 9~ 3岁。病程 1 ~1 a 周 0 。临床表现为
短暂性 脑 缺血 发作 ( I 2 TA) 5例 ; 脑 梗 死病 史 者 2 有
内进行 C A主要是切除颈 内动脉及分叉部 的内膜 E
和斑块 , 对颈 总动 脉 尤 其胸 腔 内段 的 内膜 及斑 块 尚 无 特 殊 处 理 方 法 。20 07—20 08年 , 院 共 完 成 3 我 2 例 颈动 脉 内膜切 除术 , 中 3例术 中 同时 采 用 环形 其 内膜 切 除 器 行 逆 行 性 颈 总 动 脉 内 膜 及 斑 块 切 除
山东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l 期 09 9 0
逆 行性 颈 总 动脉 内膜切 除术 的 临床 应 用 观察
张士 刚 。 继跃 , 王 张利 勇 。 刘卫东 , 林 凯
( 聊城 市脑科 医院 , 东聊 城 2 2 0 ) 山 5 0 0
[ 摘要 ] 3 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的患者 , 3例术 中同时采用环形 内膜切 除器行逆 行性颈 总动 脉内膜切 除
总 、 内、 颈 颈外及 甲状腺 上 动脉 。静 脉 内注入 肝素 1 mgk , / g然后将 动 脉 分 别 予 以 阻 断 。3 2例 患 者 中 , 4 例行 标准 颈动脉 内膜 切 除术 , 于颈 动脉 前 壁 纵行 即 切开颈 总 、 内动脉 ; 颈 3例行标 准 颈 动脉 内膜切 除并 血管 补 片成 形 术 ;5例 行 外 翻 式 颈 动 脉 内膜 切 除 2 术 。其 中 3例术 中同时采 用环形 颈 动脉 内膜 切除 器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年 第28卷 目次索引

K
抗癫痫药物与骨强度降低相关性的研究……………………… …………………………… 王 洋 石佳琦 王 丹等(522) 抗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抗体滴度分析及临床意义……… …………………………… 于春梅 屈 晓 李 娟等(570) “抗帕颗粒”通过泛素 - 蛋白酶体途径对帕金森小鼠 α-syn 异常聚集的影响………… 颜 静 赵晓晖 王永兵等(692)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为( 3 ~3 0 ) ×1 0 。不 等 , 存 在 于 哺 乳 动 物 肥 大 细 胞 分 泌 的 颗 粒 中, 是临床上应用 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之一_ 5 ] 。肝 素 能 够 与 抗 凝 血酶( AT) 结合 , 催 化 灭 活 凝 血 因 子 Ⅱa 、 X a 、 Ⅸa 、 Ⅺ a和 Ⅻ a , 这
[ 3 ] 代 红源 , 余绍 祖. N S E在 神 经 系 统疾 病 中 的研 究 进 展 [ J ] . 国
外 医学 : 神经 病学 、 神经 外 科学 分册 , 2 0 0 1 , 2 8 ( 6 ) : 4 0 1 — 4 0 4 .
E 4 ] 徐维家 . 血液促凝剂 在采 血试 管 中的应 用及 评价 [ J ] 定 值 无 影 响[ 4 ] 。 能 激 活 血 浆 中 和 血 小 板
中的 部 分 凝 血 因 子 , 促 进 凝 血 活 酶 和 纤 维 蛋 白 凝 块 的 生 成 过 程, 加 速 纤 维 蛋 白凝 块 的 退 缩 , 达到快速分离血清的 目的。 肝 素 是 一 种 从 动 物 体 内得 到 的硫 酸 化 多 糖 , 相 对 分 子 质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 0 1 3年 1 2月 第 1 O卷 第 2 3期 3 讨 论
L a b Me d C l i n , De c e mb e r 2 0 1 3 , Vo 1 . 1 0 , N o . 2 3
标本放置 2 4 h后 , 添 加 抗 凝 剂 和 肝 素 锂 组 标 本 NS E水 平
是 肝 素 抗 凝 作 用 的 主要 机 制 。 本实验结果表 明 , 不 同真 空采 血管 ( 无 添 加 剂、 添 加 促 凝 剂、 添加 肝素锂) 采 集 的标 本 放 置 1 h和 3 h , NS E检 测 结 果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但放置 2 4 h后 , NS E结 果 均 明显 上升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说 明 3种 不 同 真 空 采 血 管收集的标本在 短 时 间( <3 h ) 内对 N S E检 测结 果无 影 响 , 2 4 h 后 检测 则 出 现 明 显 变 化 , 这 种 变 化 可 能 主 要 与 血 小 板 和 红 细胞 中 的 a 7型 烯 醇 化 酶 进 入 血 清 有 关 。 以往 有 报 道 , 真空采 血管分 离胶促 凝剂 对 N S E检 测 结 果 有影 响 , 认 为 使 用 分 离 胶 促 凝 剂 导 致 纤 维 蛋 白收 缩 过 快 , 红 细 胞 受 到挤 压 变 形 易 引 起 轻 度 溶 血 _ 6 ] 。本 实 验 采 用 非 活 性 硅 石 作 为促凝 剂 , 喷涂 于采 血管 壁 , 使纤维 蛋 白收缩 不致 过快 , 对 Ns E检 测 结 果 无 影 响 。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内膜切除术前后CTA定量参数的变化分析

·2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3, Vol.21, No.05 Total No.163【第一作者】许 灿,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脑灌注成像与脑血管动脉CTA相关内容。
E-mail:****************【通讯作者】许 灿Changes of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TA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5月 第21卷 第05期 总第163期完整;获得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经诊断[6]颈动脉血管为轻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颅内动脉瘤,且有破裂风险;有严重手术禁忌症或碘过敏史等;入组前3个月内颅内有出血症状或严重出血倾向;入组前3周内有出现新发脑梗死;同时参与其他项目研究者。
1.4 方法1.4.1 CDUS检查 分别于术前、术后随访时主要使用西门子Acusor oxana3超声诊断系统以频率为3~10MHz行CDUS检查。
嘱病患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充分暴露颈动脉,由下而上扫描,分别观察、测量并记录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情况,重点观察颈内动脉内径长度和内-中膜厚度(0.9~12mm提示增厚)、管腔内有无斑块(血管壁局部是否增厚、隆起,向管腔突出。
若有斑块,记录其位置、形态、长度、厚度及回声特征)、血管阻力指数,以判断血流动力学等。
1.4.2 CTA检查 分别于术前、术后随访时主要使用GE Optima680 64排螺旋CT,飞利浦 Brilliance iCT128排螺旋CT机行CTA检查。
嘱病患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充分暴露颈动脉,同时嘱病患禁吞咽。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侧肘静脉以4.0~4.5mL/s速率注射3.5mg/mL碘海醇60mL-80mL,使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自主动脉弓下1厘米扫描至颅顶部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后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全程由CT后处理软件处理,以获得MPR(多平面重组)、CPR(曲面重组)、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再现)等图像。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等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高血压 ; 颈动脉 内膜 ; 动脉硬化指数
【 中图分 类号】R 4. 【 5 41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63 61 (02 0 — 11 0 17 — 63 21 )2 03 — 3
Cln c l Ob e v to ft i i a s r a i n o he Cha g si he I dia o s o he Ca o i ntm a n e n t n c t r ft r td I i a t ro ce 0 i l h te s wih pe t n i n nd Ar e i s l r ssf r t e Pa int t Hy r e so 0
a te gncidx bodpesr ,lo pd ,r c ( A) n bioe ( I )o ept nswt sa r e i ne ,l rsue bodl is u cai U a df r gn FB frt a et i ho o i i d i n h i h
高 血 压 患 者 颈 动 脉 内膜 与 动 脉 硬 化 指 数 等 相 关 因子 变 化 的 临床 观 察
黄琳 史红 秀 吴永 刚 黄 汉超
探讨高血压患 者颈动 脉 内膜 与动 脉硬化 指数 、 血压 、 血脂 、 尿酸 、 血 血纤 维蛋 白
【 要】 目的 摘 依 据。方法
原等相关 因子 的关系 , 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 的原 因 , 为临床判断高血压 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
p t n s o p t n so , n ai t ri ai t f1 2 a d 3一g a eh p r n in w r e e td a d dv d d i t h e ru s n me e n e r d y e e s e e s lc e n ii e no t r e g o p , a d a t o
沙利度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郭金敏;张林静;何玉惠;王浩;吴春兰【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alidomide on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sinpatientswithcarotidarteryatherosclerosis.Methods80patientsdiagnosedbyColorDopplerultrasound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s and abnorm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 ( IM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each group 4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alidomide 50 mg/d,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enteric-coated Aspirin 75 mg/d with a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um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inter leukin-6(IL-6),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the carotid artery IMT , the plaque score and plaque chang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six months .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n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 the level of TNF-α, IL-6, hs-CRP in treatment group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after six months of treatment ( P <0.05),which situation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carotid IMT and the plaque score ( P <0.05),and 29% of unstable plaques changed into stable plaques .Conclusion Thalidomide o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ir inflammato -ry factors and therefore ameliorat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y all received eversion carotid endarterectomy(eCEA).The levels of serum high sensitive protein.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72 h,1,2,4,8,16 and 32
h、1周、2周请同一位超声科医生检查术侧
颈内动脉,所有患者均未见再狭窄;但是在术后 4周、8周、16周、32周,共6例患者查出术侧颈内动 脉再狭窄,狭窄程度为40%~60%,其中术后4周 发现2例术侧颈动脉分别有60%、50%的狭窄,术 后8周发现1例55%的狭窄(图1),术后16周发现 2例48%、54%狭窄,术后32周发现1例40%的狭窄, 且在随访中未发现进展性狭窄。将出现术后再狭窄 的6例患者列入A组,其余74例患者列为B组。
tomy,CEA)已成为治疗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的主要治疗方法‘1。2I。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颈 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CEA手术,但CEA术后再狭窄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6.03.018
入,逐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存在变质、 渗出和增生等炎性反应的基本特征”J。病变发生发 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乃至 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始终都有各种
seve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carotid stenosi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ir ste—reactive
后24
h、48 h、72
27
rain,平均(14.13±3.1 1)min,所有病例术后头
晕、黑嚎、肢体麻木等症状缓解或消失,神智及语言 功能均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或发作次 数明显减少,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卒中事件及其他严
重并发症的发生。
2.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分组:术后24
48 h、72
h、
artery
molecule.1。monocyte chemokine一1 were
monitored at 24 h,48 h,
weeks,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procedure,and the surgical side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was conducted by the professional ultrasound doctors at the same time points.Six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stenosis were divided.into group A,and oth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B.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l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一1, and monocyte chemokine一1 in group A and B after proced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procedur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t 4,8,16 and 32 weeks after procedure,the above detection indices of group 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roup B.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ees(P<0.01). Conclusions Surgery may result in the increased serum factors.Restenosis after carotid inflammatory endarterectomy may begin to occur from the fourth week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The increased level of se/Mm
of
Neurosurgery,Dalian Municip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stenosi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2015,80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Dali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were
300
生堡煎经处型苤盍!Q!!生!旦筮!!鲞筮!塑堡!垫』堕!!翌!!坚:丛!堕!垫!!:旦!!:!;:丛!:!
.临床论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 变化的临床研究
王先伟 陈东 黄家明 李树芄
【摘要】
方法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t5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
h、1周、2周、4周、8周、16周、
32周)术侧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出现术后再狭窄 的患者列入A组,其余患者为B组。 4.炎性反应因子检测方法:对每例入组患者在 术前1 d及术后几个时相点(术后24
h、48 h、72 h、
1周、2周、4周、8周、16周、32周)进行下述指标检 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 (hs—CR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sICAM- 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l(MCP.1),均由我院检 验科西门子自动化检验系统检测。 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
介导炎性反应因子的白细胞浸润吲。本研究旨在通 过检测CEA术后不同时期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的变 化,以期探讨炎性反应因子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从 而为CE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2015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 重度狭窄患者,随机选取8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 抽取),狭窄程度均为70%一99%,所有病例均经颈 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 血管造影(DSA、CTA或MRA)等确诊。其中男 56例,女24例;年龄52~83岁,平均(66.34± 4.22)岁。人组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 中协会(AHA/AsA)和《美国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2010)》中CEA I级 推荐(A级证据)MJ。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急 慢性感染、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 等影响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因素,而且排除围手术 期发生死亡、卒中事件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由同一 组外科医生施行外翻式CEA。术前1周起终身服 用相同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及降血脂 药物(阿托伐他汀钙)¨1;术后嘱患者低盐、低脂饮 食,已相对控制其他可能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3.分组方法:由超声科医生在相同时间点(术
炎|生反应细胞和大量的炎性反应介质参与H J。这一
病理过程关键的早期事件是动脉内皮细胞的损害及
作者单位:l 16033辽宁,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通信作者:陈东,Email:neuro—chen@163.con
万方数据
主堡控丝处型盘盍垫!!生!旦筮丝鲞箍!塑鱼!也』盟!!塑!垡:丝!堡!垫!!:!!!:!;:盟!:!
13.0
软件。计量数据用i±s表示,各组数据差异显著性 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用x2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图1颈动脉超声检查A,B.术后8周发现术侧颈内动脉狭 窄程度为55%
3。炎性反应因子检测结果:术后A、B二组术后 的血清hs—CRP、slCAM一1、MCP一1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4周、
者,随机选取80例患者,其狭窄程度均为70%~99%,患者均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前、 术后24
h、48 h、72
h、1周、2周、4周、8周、16周、32周分别监测血清中超敏C一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
间黏附分子一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一1的水平,并由专业超声科医生在相同时间点行术侧颈动脉超声检 查,将出现术后再狭窄的的6例患者列入A组,其余患者为B组。结果术后A、B组的血清中超敏 c一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一1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4周、8周、16周、32周时,A组的上述检测指标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可能导致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升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 再狭窄可能从术后第4周开始发生,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的水平升高可能是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反应。3 o。炎陛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到最
血清slCAM一1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有关,有 学者甚至指出高水平的sICAM-l是颈动脉硬化危 险指标之一,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sICAM—l 水平升高u1I;并有研究发现血清sICAM-l水平可 作为动脉硬化发展的分子标志物。1引;甚至有研究
讨 论
介素一6诱导下产生的急性期免疫反应蛋白。既往 认为血清hs—CRP是在炎性级联反应下游没有活 性的标志物。然而,最近的资料提示hs—CRP水平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具有相关性,可能与缺血 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 关性,可能参与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