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作文课教案

五年级作文课教案

五年级作文课教案五年级作文课教案【篇一:完整五年级作文教案】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第一讲回味无穷——忆中写一、习作指导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

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

”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

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

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

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

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了,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盛夏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

下午回家时,我已是酷热难忍,大汗淋漓了。

脑子里想的只是冰棍,便急匆匆地奔向冰箱。

打开冰箱,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冰棍。

“嗯,这是什么?”我惊奇地脱口而出。

在冰棍旁边,一个硬邦邦,上面带着白霜,皮红红的,既不是橘子,也不是苹果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急忙把它拿了出来,关上了冰箱门。

我拿着这个硬邦邦的东西问:“妈妈,这个硬东西是什么呀?能吃吗?”妈妈看了看我手中拿的东西说:“这个是柿子,能吃。

但得化了才能吃。

”“怎么化呀?”我又问。

“放在碗里过几个小时就化了。

然后用勺子把皮捅开,刮里面的汤吃。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一:写人物事迹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物事迹的写作要点;2. 能够根据所给素材撰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事迹作文;3.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使作文通顺、准确、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事迹的写作要点;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优秀的人物事迹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素材图片;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作文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素材图片,并请学生围绕图中人物进行联想和猜测。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特点和所处背景,引发学生对人物事迹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人物事迹的写作要点(10分钟)1. 教师提供范文,并逐句解释范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人物事迹,并总结出写作要点。

步骤三:创作一篇人物事迹作文(20分钟)1. 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组素材,例如:“李峰,一个平凡的小学生,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

2. 学生根据给定的素材,运用所学的写作要点和技巧,撰写一篇人物事迹作文。

步骤四:互评与修改(10分钟)1. 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进行评价。

评价的角度可以包括:行文通顺、内容生动、语句表达准确等。

2. 学生根据互评结果进行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作文。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5分钟)1.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分享与交流。

2. 教师积极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并给予必要的修改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物事迹的写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素材和范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展示与分享环节积极点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水平。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背景小学五年级学生即将学习第三单元《水的力量》,此单元的主题是关于水的力量以及水的应用,学生将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水的知识。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力量”主题的作文,通过写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单元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方法以及作文的结构;2.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3.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语言、表达、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在学习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定义以及作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意义和写作目的。

2. 作文结构讲解介绍作文的结构,例如引言、正文和。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结构来作文,以使作文更为完整和连贯。

3. 主题选择让学生从这个单元中选择一个主题,例如“水的力量”、“水的应用”等,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4.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关于主题的想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综合思考主题,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 采用类比的思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水的力量和其他力量,例如火的力量、电的力量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表达和创作能力。

6. 写作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完成作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7. 检查和修改完成作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修改,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的目的,让他们知道如何在检查和修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8. 分享和反馈让每个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和感受,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风格这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表达、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价在学习作文过程中,教师应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与讲评教案

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与讲评教案

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与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要点和结构。

(2)运用讨论、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3)注重写作实践,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乐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事物的兴趣。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学主题:五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与讲评。

3. 教学要点:(1)审题与立意:明确作文要求,确立写作方向。

(2)选材与构思:积累素材,巧妙构思,突出主题。

(3)表达与语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4)修改与润色:自我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讲解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3)结合实例,指导学生选材与构思。

3. 课堂实践:(1)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写作。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积累写作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找出优点和不足。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预案,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授课教案1范文例讲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吹在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语文课开始了,我们老师把批好的测验试卷发了下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到“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地一跳,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弄掉了地上。

同桌的试卷发了下来,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的心不由地打鼓,紧张地要命,怕自己考砸。

试卷终于落到了我的桌面,它反躺着,静默着。

我心里不停地叨念到“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玩,考试前一天晚上还趁着父母不在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就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

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看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嘲笑声。

我是多么地懊悔,多么地伤心呀!2作文指导(理论认识,整体把握)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的重要手段,而中小学生最难驾驭的恰恰是心理描写,要么以单调的“我想……”贯穿全篇,要么以空洞的议论取而代之,使入读后,感觉乏味,枯燥。

下面介绍几种基本方法:一、倾诉式由作品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思想活动。

这种方法是把读者当“知音”,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欲望和思想直露给读者,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例: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最后一课》)二、独白式就是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小学五年级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写作指导教案一、引言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本教案将从写作准备、写作步骤、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指导。

二、写作准备1. 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经历、观察等方面选择合适的主题。

例如:我的假期、我最喜欢的食物、我最喜欢的运动等。

2. 素材收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读书、听取他人的经历等途径收集写作所需的素材,并进行分类整理。

三、写作步骤1. 计划思考学生在动笔之前,要先进行思考和计划。

可以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将自己的思路先进行整理。

2. 写作起承转合写作中,学生需要注意起承转合的逻辑。

首先明确文章的开头,如使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展开文章的内容,通过逐步发展的方式进行叙述;在文章的高潮部分进行转折或突出重点的描述;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技巧1. 描述技巧在文章中,学生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物的美好。

可以运用五感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感受。

2. 对比技巧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对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景等。

3. 连词技巧使用适当的连词可以让文章更加流畅,提升段落间的衔接。

例如:首先、其次、最后、然而、因此等。

五、写作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进行以下训练活动:1. 模仿写作:让学生模仿名家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格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感觉和表达能力。

2. 主题写作: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主题,让他们进行写作训练,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指导和训练,相信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法。

2.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3. 观察、思考、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4. 作文题目:我的家人、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2. 难点:观察、思考、想象的运用,丰富作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文结构和词汇句式。

2. 示例法: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模仿和借鉴。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指导修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作文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法。

2. 第二课时:讲解词汇和句式,形容词、副词、连词的运用。

3. 第三课时:培养观察力,以“我的家人”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4. 第四课时:培养思考力,以“我的学校”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5. 第五课时:培养想象力,以“我的朋友”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内容1. 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详细的语言进行描述。

2. 情感与表达:培养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修改与润色:教授学生如何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与描述,情感与表达。

2. 难点:修改与润色,提高作文质量。

八、教学方法1. 引导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示范法:教师示范修改和润色作文的过程。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材,引导学生观察季节特点,用详细的语言进行描述。

2. 第七课时:以“我最喜欢的活动”为题材,让学生表达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的作文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的作文指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的作文指导一、引言作文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作文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语文技巧,因此在作文指导上,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

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写作题材,例如描写自然风光、叙述亲身经历、写一封信或日记等。

通过提供不同的主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三、开展写作技巧的培养1. 让学生多进行头脑风暴在写作之前,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地想出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观点和想法。

通过集思广益,可以帮助学生扩宽思路,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这些手法可以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文采。

四、注重写作能力的评价与反馈1. 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在作文指导中,老师需要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写作目标和要求。

例如,可以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段落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思路的连贯性等。

2. 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批改作文、口头评价或者写评语等方式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写作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五、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提倡学生自主思考与创作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

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作文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长期坚持,因此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第一讲回味无穷——忆中写一、习作指导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

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

”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

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

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

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

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

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

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

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

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

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二、佳作欣赏一个冻柿子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了,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盛夏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

下午回家时,我已是酷热难忍,大汗淋漓了。

脑子里想的只是冰棍,便急匆匆地奔向冰箱。

打开冰箱,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冰棍。

“嗯,这是什么?”我惊奇地脱口而出。

在冰棍旁边,一个硬邦邦,上面带着白霜,皮红红的,既不是橘子,也不是苹果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急忙把它拿了出来,关上了冰箱门。

我拿着这个硬邦邦的东西问:“妈妈,这个硬东西是什么呀?能吃吗?”妈妈看了看我手中拿的东西说:“这个是柿子,能吃。

但得化了才能吃。

”“怎么化呀?”我又问。

“放在碗里过几个小时就化了。

然后用勺子把皮捅开,刮里面的汤吃。

”妈妈慢条斯理地说。

“啊,要那么长时间,我可等不了!”我嚷道。

“唰——”一个想法从我脑里闪过:我何不把柿子泡在开水中?这样不就化得快了吗?对!就这么干!我在一个洗菜盆里倒上了暖瓶里的开水,放在地上,再把这个硬邦邦的柿子扔进水盆中。

我喝了口凉开水,就出去玩了,等我回家想起柿子的时候,才慌忙跑进厨房,凝视着这个柿子:摸一摸,比刚才软多了,闻一闻,有股怪味,我想柿子这玩意儿可能就这味吧,它的皮还红红的。

哈!柿子化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柿子从水盆里拿出来,用水冲了冲,放进碗里。

我捧着碗,跑到妈妈面前问:“妈妈,能吃了吗?”“行,能吃了!”妈妈说。

我“扑哧”一勺子捅进了红扑扑的柿子。

“哎呀!”我惊叫起来,“妈!这柿子心儿怎么黑了?还能吃吗?”不知怎么的,刚才拿出来还红红的皮,现在怎么也都黑了?我站在那儿十分尴尬,哭笑不得。

妈妈走过来一看,笑得合不拢嘴,说:“冻柿子得用凉水拔,不能用热水泡。

冷热相差太大,起了化学反应,所以柿子黑了!”妈妈说完,又一次哈哈大笑起来。

我呆呆地站着,原来一个好端端的柿子,让我这么一折腾,成了黑不溜秋的一摊“泥”了。

事情虽然过去五年了,但是每当想起吃冻柿子这件事,还觉得非常有趣。

原来这都是我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的结果啊!点评作者小时候用热水泡冻柿子之事,既有趣味又有一定的意义。

当读者在为一个小孩子的幼稚行为捧腹大笑时,会从中体会到孩子们的认识能力是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逐渐提高的。

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所以此文做到了选材新颖,中心突出。

文章按“发现冻柿子——————______________——”的顺序具体叙述,同时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反映了事情的情趣。

文章结尾点明中心,从中可以看到小作者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升华: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是不行的。

童年趣事星期天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到街上购物上,家里只留下我(当时上二年级)和妹妹。

呆着真没意思,干点什么呢?我望着姥爷那只小黄鹂出神。

突然,我像发现了什么,拉着妹妹指着小鸟说:“这只黄鹂身上脏兮兮的,咱们给它洗个澡吧!”妹妹拍手叫好!“哥哥,用水管子洗太费水了,不如用喷水枪和针管吧!”我听这个主意好,连忙吩咐:“你去准备‘武器’,我准备‘弹药’。

”说完,我搬来了一盆水,准备“战斗”。

随着我的一声枪响,给鸟洗澡的战斗打响了。

可是黄鹂太机灵,一躲,没打着。

我接着又打了一枪,还是不中。

这回妹妹抢了先,没等黄鹂站稳,开了一枪,结果打中了,她高兴地喊:“打中了,哥,你真笨!”我不服气,心里想着计策,目光移到了针管上,连忙把针管灌满了水,在笼子四周架起来。

我先朝小鸟虚打一枪,让它进入我的一根针管的射程里,然后随着一道光亮的水线射出,小黄鹂终于被射中了。

就在这一瞬间,我又扣动喷水枪的板机,小黄鹂又挨了一枪。

一盆水用完了,小黄鹂成了“落汤鸡”,全身发抖地蹲在笼子底下,一动也不动。

“快,用吹风机把它吹干。

”妹妹真机灵,我赶紧拿出吹风机,插上电源,这一下,小黄鹂成了“小刺猬”了。

就在这时,姥爷回来了。

他赶紧对小黄鹂进行“抢救”。

事后,姥爷哭笑不得地教训我们:“有你们这样做好事的吗?真拿你们没办法,鸟儿不能这样洗澡!以后可不许胡闹了!”“这是胡闹吗?”妹妹还在不解地问,我和姥姥、姥爷都笑了。

点评童年的生活是充满遐想,令人回味无穷的。

童年的我们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

小作者的童年虽比不上童年捕猎的闰土那样充满神奇,然而小作者与他妹妹的行动足以让人忍俊不禁。

这件趣事的确很有意思。

小兄妹俩本想做件好事,但终因年幼无知而事与愿违。

事情紧张而有趣,作者开门见山,直插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准备——给鸟洗澡——给鸟吹风——大人抢救”的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描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仿佛两位天真、勇敢的“小战土”就在我们面前。

小作者克服了写“童年生活”经常以“那是发生在我××时的事情”为开头的写法,而结尾也戛然而止,给人以整洁、流畅的感觉,使得一对纯情少年形象较为突出的跃然纸上。

三、训练设计在过去的五年里,你曾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或有意义的事,请你写出来。

第二讲身边人物——悟中写一、习作指导同学们在家庭、社会的关爱下幸福生活,健康成长。

每天,我们都接触许许多多的人,有无微不至关怀你成长的家长,有诲人不倦的老师,有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那些熟悉的或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清洁工人……他们的言行影响教育着你。

这次习作就是要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你最敬佩的人,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成功的人物描写要一人一个模样,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

要让所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请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所谓典型事例是指在表现人物特点上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选择的“谈碰壁”、“救车夫”、“关心女佣”、“谈《水浒》”等几件事例就非常典型,它让我们了解了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2、要抓住人物外部的形貌特征描写,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要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一般要抓住人物的容貌、姿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

例如:我的爸爸是胜利油田的石油工人,今年37岁。

他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得像钢浇铁铸一般,纯补和善的面容总是带着笑。

这段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我们已从句中体会到小作者的爸爸是一个身体健壮、和蔼可亲的人。

外貌描写要注意三点①要为突出中心服务;②要有一定顺序;③要抓典型特征。

3、让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应力求语言个性化。

人物的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简单地说,就是写人物“怎么说”、“说了什么”。

老舍先生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

”这句话说明了语言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的钥匙。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经历等不同,语言也应有差异,这就是个性的鲜明性。

例如:爸爸会干木匠活儿,经常有人找他帮忙,有一次哥哥发牢骚说:“爸,你做的都是义务工,何必这么卖命!”爸爸脸一板,训斥道:“你小孩子懂什么!人家上门求咱们帮助,是看得起你,信得过你,是觉得你人好!“爸爸的话朴实、自然,合乎身份,表现了他淳朴、乐于助人的精神。

4、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得体,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揭示。

例如:《景阳冈》一文,作者写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看看怎么样。

”这里虽有犹豫,但还是揭示出武松勇往直前的豪气。

5、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具体体现。

例如:《景阳冈》中,在写武松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时,休现了武松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总之,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要让人物自己闪亮登场;让文中人物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动作,作者不掺和、不包办代替。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勃勃有生气,给读者留下鲜明和生动的形象。

二、佳作欣赏不一样的老爷爷街上又飘起了烤红薯的香味,我不禁想起了那个老爷爷。

以前,在我读书的桃园学校门口东侧,有个卖烤红薯的爷爷,跟别人相比,他有很多的不一样。

爷爷大概五六十岁,虽说天天跟煤灰打交道,他却经常穿着一套白衣白裤,干干净净的,就像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衬着那张黝黑脸,真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