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范文5篇)

课堂实录(范文5篇)课堂实录(范文5篇)课堂实录(一):《老王》课堂实录地点:xx学校时间:20xx年4月上课班级:初二(xx)班执教者:xx师:同学们,我们今日一齐学习《老王》,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
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读书的情景。
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你这样概括的理由。
比如说,我用的一个字是”穷”,我的理由是老王仅有一辆三轮车赖以活命,并且生意也不好,只能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生:我觉得能够用”惨”字来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第一个原因是他无亲无故,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肯定不会照顾他了。
还有是因为他是一个人力三轮车夫,眼睛不好,有一只眼睛瞎了,晚上看不见,别人也不爱坐他的车,所以我觉得他十分的”惨”。
师:好,请坐。
其实这个”惨”字能够概括出老王整个的生活境遇。
他刚才说到”老王瞎了一只眼”,我们能够用哪一个字更准确地来概括呢?生:不幸。
师:用一个字概括。
生:苦。
师:我用的一个字是”残”。
”残废”的”残”,你认为是不是能够?还有同学来说吗?生:我用的是”苦”字。
课文第三段讲到”老王仅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从那里能够看出他瞎了一只眼睛,这给他造成了谋生的困难。
还有76页第6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从那里能够看出他营养不良,瞎了一只眼睛。
从他的身世无人知晓,不被人重视,也能够看出他的”苦”。
师:把你的话概括一下,就是生活没有着落。
是不是?生:对。
生:我也想用”苦”字。
因为这个”苦”字能够代表艰苦,他生活中的艰苦。
它还能够代表另一种”苦”,就是”心苦”。
你看那里的第3自然段,”仅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从那里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工作的时候是十分艰苦的,并且其他人也不愿坐他的车。
《老王》教学课堂实录完美版

《老王》教学课堂实录鄢家河中学胡晓岚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老王》,作者杨绛。
请大家读课题及作者两遍。
学生读。
师:杨绛何许人也?让我们来熟悉她。
大屏幕出示杨绛及钱钟书的相关资料,学生读。
师:通过读资料,大家知道了夫妇二人有哪些作品?生:杨绛翻译了《堂·吉诃德》,写有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
钱钟书写有小说《围城》,文艺著作《管锥篇》等。
师: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这几部作品享誉国内外,是大家之作。
若大家以后有幸遇到这些书,请一定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一为积累本课字词;二为在四读模式的基础上学习一种读书法:读薄读厚法。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来检阅一下。
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读、理解、识记。
师:大家找出“伛”所在的句子。
“伛”在这个句子里是以单音节形式出现的,你能借助工具书,为它组词吗?学生查工具书,为“伛”组词,并明其义。
师:请再联“塌”的形近字。
生:蹋,踏。
师:为“取缔”、“愧怍”找近义词。
生:取消,惭愧。
师:好!下面我们就走近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屏幕出示的思考题。
学生读,思考。
师:大家又读过课文了。
那么大家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生:(浏览课文后)苦、善。
师:老王的日子苦,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生: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三轮车。
生: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更简洁的概括为什么?生:孤苦伶仃。
生:无依无靠。
师:对,孤苦无依。
这是一种更大的苦。
生:还有老王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里,居住条件极为恶劣。
师:可见,老王确实是个苦命人,属于弱势群体。
可老王又是个善良人,他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生: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
师:从中看出老王的什么品质?生:忠厚老实。
生:送钱先生看病,不要车费钱。
生:在临死前一日,还给我们送来鸡蛋与香油。
师:老王为什么要送鸡蛋、香油给我们?生:感谢杨绛一家对他的体贴照顾。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能够分析并评价老王的人物形象。
(3)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与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2)如何从对比阅读中鉴赏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老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提供相关文本,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2)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鉴赏文本。
5. 课内外资料搜集与整合:(1)让学生搜集关于老王的相关资料。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分享。
6.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底层人民。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老王的人物形象。
2. 写一篇关于作者对老王态度的感悟文章。
3. 搜集更多关于底层人民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分析《老王》文本,重点关注老王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尊重。
名师教案课堂实录一等奖《老王》特级教师

名师教案课堂实录一等奖《老王》特级教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老王》。
本文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与邻居老王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的记叙文。
主要内容包括:老王给自己送来香油和鸡蛋、老王帮自己家拉车、去世前给作者送来香油和鸡蛋。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表现了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导入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关爱我们的人,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课文《老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问题2:作者对老王有什么样的感情?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讨论话题:从课文中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老王的特点。
练习题2: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老王》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对老王的印象。
2. 作业答案:略。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9篇老王教学实录 1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
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
如: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
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老王教学实录 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韩军《老王》课堂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弱势群体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老王》。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作品及相关历史背景。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延伸。
7. 课堂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老王》课堂实录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分析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 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04
课堂练习与巩固
课文段落背诵
01
总结词
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02
详细描述
通过背诵课文段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 结构和语言特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词汇与语法练习总结词巩固基础知识详细描述通过词汇与语法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 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老王的生活背景是一个贫 困的农村,社会环境的不 公和压迫导致他无法摆脱 贫困和困境。
教师答疑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表达 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探究老王的人物性格和命 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题目
讨论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 活状态。
下节课的预告与预习指导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老王》中的 主题和思想,请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 容。
提醒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材料, 如笔记本、笔等。
建议学生阅读作者杨绛的其他作品, 以更好地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01 学生提问
老王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02 学生提问
老王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他的性格和 命运?
03 学生提问
作者通过老王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情感 ?
教师答疑解惑
01
02
03
教师答疑
老王是一个善良、朴实、 勤劳的人物形象,他代表 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
教师答疑
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
总结词
培养综合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培养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运用 语言的能力。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老王》。
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咱们班已经学过。
老师教过很多遍,还常常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同学们你真读懂《老王》了吗?到今天,我还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对老王,杨绛用几年时间才逐步明白。
同学们,看看杨绛明白了什么?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师:“幸运者”是谁?“不幸者”又是谁?生:杨绛、老王。
师:“那”又是指什么?生:她内心感到不安。
二、初读感知师:幸运者的幸运文中没有正面提及,不幸者的不幸倒是描写了很多,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老王不幸的几个关键词。
生:失群落伍。
生:单干户。
(板书“单干户”)生:没亲人。
生:老光棍。
师:能不能把“有人说”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语气平平,教师范读。
)师:“老光棍”是口头语,我们将老而无妻的人称之为——生:鳏。
师:对,我们称之为“鳏身”。
(板书“鳏身”)生:一只眼是田螺眼,另一只眼瞎了,看不清。
(板书“瞎眼”)三、细部研读师:一个幸运的大学教授,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生:杨绛是他的客户。
生:主人与佣人。
师:我们可叫做雇佣关系。
(板书“雇佣”)表达在何处?生:给我家送冰。
生:他没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生: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仅仅是雇佣关系吗?生:还理应是朋友关系。
(师板书“朋友”)师:验证一下。
生:“我常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说明杨绛很关心他。
生:杨绛“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从这个“烦”字能够看出来,有请朋友协助的意思。
生: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也能看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朋友看。
生:“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从中可看出他们经常闲聊,这是朋友关系的表达。
生:“我”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师:老王有没有送什么给我们?生:香油和鸡蛋。
师:他们之间有互赠,所以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师:“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送他鱼肝油,从很多车钱,所以“我”心里怎样?生:心安理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当你们走地繁华的街头,或许会碰到这样的些人:顶着烈日换送液化气的工人,冒着严寒蹬三轮的车夫,迎着寒风清扫街道的阿姨,淋着冷雨叫卖青菜的老人
你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的无奈吗?他们是否曾触动你的心灵?
师:今天我们和杨绛女士一起走近一位小人物
老王。
(师板书:《老王》)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你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吗?
生:她是钱钟书的夫人,我看过电视剧《围城》,就是根据钱钟书的小说拍成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善于了解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同学们放声朗读一遍课文,划出你不熟悉的字词及不太懂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提出字词,教师引导明确读音及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师:快速朗读一遍课文,说说你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据是什么?读后同桌间可先交流一下。
生
1
:老王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不幸的人。
从文章二、三段可以看出来。
生
2
:老王是一个贫困的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甚至比不上骆驼祥子。
(众同学笑)
生
3
: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愿意给作者带来冰,车费减半,而且在冰价相等的情况下,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
生
4
:我也认为老王一个善良的人,他送钱先生看病,坚决不要钱。
生
5
:我认为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受到了作者一家的帮助,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大家有分析很到位,也很精彩。
老王虽是这样一个卑微、
贫困,但很善良的不幸者,作者却对他给予足够的关注。
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1
:别人不愿坐老王的车,作者坐,照顾老王的生意。
生
2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坚持给钱。
生
3
: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他大瓶的鱼肝油。
女儿也善良,真是
有其母必有其女
啊!(众生鼓掌)
生
4
: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为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
四、品读精段,换位体验
师:是啊,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
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文中
老王送蛋
这一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用心阅读这一段,来个换位体验。
师:一直到文末,作者还在
愧怍。
假如你是作者,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在哪些方面会做得更好?
生
1
:我会请老王进屋歇会儿,给他倒杯水。
生
2
:我不会坚持给他钱,要让老王知道我领他的情,日后再给他一些帮助,礼尚往来嘛。
(众生微笑点头)
生
3
:我会搀扶老王下楼,一直目送他离去,而不会一直站在楼梯口看着。
师:但愿大家真能这样做。
文中老王能理解杨先生的做法吗?我们不妨来揣摩一下老王的心理:杨先生那样对我,我会怎么想?
生
1
:老王会这样想:我拿香油和鸡蛋送她,是表达我的一丝谢意,没想到杨先生非要给钱,她是真正关心我,帮助我啊。
生
2
:老王想:我的时日已不多,香油和鸡蛋吃了也糟蹋了。
我送给杨先生,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谢意。
她执意给我钱,也太不领我的情了。
生
3
:老王想:我多么想同杨先生多聊上几句,让我这个孤老头子感谢她的善心。
五、迁移拓展,抒写心声
师:读完杨绛的《老王》,我们能够体察出作者要关爱不幸老的呼吁。
的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愿我们的善良与真爱能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走过街头,看到哪些送气、拉车、扫地、卖菜的平凡而辛劳的人,你的心头难道就不应该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吗?此时,拿起手中笔,面对他们,说出你内心的感触和愿望吧!(生动笔写作,抒写心声)
生
1
:每天清晨,我迎着晨风走向校园,总会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女环卫工在清扫马路。
她一身深蓝色工作服,头发凌乱地披着,两臂有节奏地挥动。
每当我经过她身边时,她总会停下手中的扫把,脸上现出浅浅的笑容看着我。
此刻,一阵暖意涌上我的心头。
生
2
:天蒙蒙亮,凛冽的寒风中,一辆辆板车早已
一
字排开。
停在车旁的汉子们不停地搓着双手,眼睛不停扫视周围,眼神满是期盼。
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又会有多少收益?
生
3
:我想对城市中的
蜘蛛人
说几句话:你们用一要细绳将自己的生命悬系在半空。
空中的风很大,吹起了你们身上褴褛的衣衫,像一片树叶在空中摇荡。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儿正伫立村口,痴痴地眺望着村外的那条小路,她们正期待熟悉的身影出现。
而此刻,城市里已是万家灯火,浓浓暮色中你们仍在蠕动
教学反思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十分成功。
2.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对文本的理解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创新。
3.
迁移拓展环节不够成功,学生抒写心声多空洞与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