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 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老王》教学实录(班级分小组坐)师:好,同学们咱们要上课了。
大家会感觉到这样的一个坐的样式比较新鲜。
咱们这节课呢是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一篇课文。
下边呢我先做一些准备工作,现在是一共几个小组呢,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好,同学们记住了,我刚才给大家排了一下序号,你看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用手指明)。
记住了吧自己是哪个组?生:记住了。
师:记住了。
好,现在每个组的同学呢抓紧时间选一位组长,来,抓紧时间选一位组长。
你们自己选。
(生各自选组长)师:好了,好一组的组长举手。
一组的组长举手是谁啊,你们选的谁啊?(生举手)师:噢,是你。
好的。
好,请放下。
二组的组长举手(生举手),好,请放下。
三组的组长举手(生举手),好,请放下。
四组组长,四组的组长(生举手),噢,好。
五组?五组组长?(生举手)噢,好。
六组?(生举手)好的。
七组?七组的组长?(生举手)噢,好,是你。
八组?(生举手)好放下。
九组?(生举手)好。
十组?(生举手)哎好。
好咱们同学比较多。
恩,热闹啊。
同学不要坐得这么板正,不要这个样子,坐得随意一点。
不要把手放那么板正干什么。
往前趴一趴往后仰一仰往左右晃动晃动都不要紧,不要那么板。
好的。
下边儿我再说一下,同学们,组长的任务啊是要组织本组的同学好好的交流讨论。
如果这个组有同学不交流讨论,是局外人,那就是组长有责任,组长得抓紧提醒他:你得要讨论了。
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咱们这个同学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
咱们今天上课,同学们说,这节课上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关键是看什么呢?同学们知道吗?关键是看什么呢?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生:就是,就是大家好好讨论然后积极发言。
师:哎很好,你说得很好。
我们这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不是看我。
同学们表现好了我们这节课就成功了,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师:声音不洪亮。
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哎,对!这才好。
老王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挖掘老王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底层光芒。
深入理解“活命”“愧怍”的含义,提升学生对作者崇高境界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见过蹬三轮车的人蹬三轮车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吗?那是一种什么状态?生:为了生活拼劲了全力的状态。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老王》一文中的老王也是一个拉三轮车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老王》(二)、读课文,说老王1、师提问:文中主要人物有哪几个?文中哪句话把两个人进行了分类?幸运的人是谁?不幸的人又是谁?2、为什么把老王说成是“不幸的人”呢?体现在哪里?1)齐读课文第二段。
2)假如现在你就是老王。
请把第二段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
讲给坐在他车上的杨绛听。
请一生改变人称转述!预设: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我“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唉!“人老了,没用了”。
教师补充:“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这就是一个拉破三轮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王。
学生齐读“这是一个不幸的老王”!教师板书:社会底层拉破三轮3)比较第二段末尾,读一读,他的家庭状况如何。
看看老师改写的一句表达可以么?比较!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老王》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____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回答后,我板书:苦、善。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生集体:有——师: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才蓦然发觉:辛劳的、苍凉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泛起温情的波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二、介绍作者(生瞪大眼睛)师: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学生不解。
)师: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师放映幻灯片)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一学生答“有”,其他学生都回答“没有”)师:很好,你可以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同学,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师:好,让我们一起听故事。
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学生听读课文。
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马上回答:善良。
师: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比如:从职业的角度说他是——生:踩三轮的老王。
师: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从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性格方面来谈。
一学生:善良的老王。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前言老王是一位资深的高中物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授课精湛,因此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敬重。
通过观察老王上课的过程和方式,将其教学实录总结如下,供广大教师、学生和教育研究者参考。
第一课时老王上物理课的第一课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概述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描述教学计划时,老王充分尊重了学生,尽可能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强调了每一项任务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同时也温和地管理了课堂秩序。
接下来,老王介绍了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术语,这些概念为后续探索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老王的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避免了过度的细节和废话,同时还注重解释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并对相对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在第二节课堂上,老王讲授了如何在实验中应用在第一节课中介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堂前,他仔细安排了实验室设备,并且非常严格地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王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评估和分析,这些步骤是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王还带领学生探讨了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难点和复杂情况。
他通过谈论关于实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老王还通过提问和讨论,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第三课时第三节课提供了一个小组讨论的机会。
老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课程注意事项和几个练习题。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充分考虑了问题的深度和范围,总结了他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老王思考问题非常深入。
他耐心地等待学生们自己找到答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在课程的讨论和总结中,他强调了所有小组的贡献和努力,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同时表扬了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他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结语通过观察老王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每一节课堂上都展现出了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老王》教学实录

王是 个怎样 的人 。 ( 读课 文 。 ) 生
以他 常 会 有 失 群 落 伍 的 惶 恐 , 身 跳 读 课 文 , 出 文 中 “ ” 老 王 交 他 找 我 与
体 残 疾 , 应 得 到 同 情 , 被 人 恶 往 的 几 件 事 。 看 这 样 两 个 地 位 悬 本 却 看
乘 特 殊 的 年 代 ,一 起 走 进 老 王 的 世 因 为 只 有 一 只 眼 , 客 们 都 不 愿 坐 当 时 的 情 况 下 , 者 非 但 毫 无 幸 运 作
界。
他 的车 , 以他 只 有 住 在 塌 败 的 小 可 言 , 且 就 如 文 中 所 说 , 一 个 所 而 是
《 老王》 教学实录
⑩唐
( 景音乐 , 背 营造 气 氛 。 ) 师 : 学 们 !你 们 每 天 都 生 活 同
在 幸 福 之 中 。 而 就 在 你 们 享 受 幸 然 福生活 的同时 , 是 否 留意 到我们 你
琦/ 执教 、 整理
该 是 多 么 幸 运 。 而 在 故 事 发 生 的 然
那 只 送 生1 :我 眼 中 的 老 王 是 个 病 魔 远 蜷 缩 在 不 为人 知 的 角 落 。 他 是 人 大 一 倍 , 收 一 半 钱 ; 默 存 上 缠身、 家境 贫 寒 的人 。
师 : 从 哪里看 出来 的? 你
怎 样 引 起 杨 绛 关 注 的 ? 绛 又 是 一 医 院 , 要 钱 : 我 们 送 鸡 蛋 、 杨 不 给 香
个 怎样 的 人 呢 ?有 哪 位 同 学 能 说 说 油 。
师 : n , 王 总 关 心着 我 们 , 是 阿 老 生 1著 名 作 家 。 :
生 1 病 魔 缠 身 是 从 “ 的 另 一 你 所 知 道 的 杨 绛 ? : 他 只 眼 是 田 螺 眼 ” 出 来 的 ; 境 贫 看 家 寒是 从 “ 面 有几 间塌 败 的小屋 ” 里 看 出来 的 。 ( 件 展 示作者 简介 。 ) 课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圈点批注理解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愧怍”的深层内涵,领会本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情感和态度】1、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传播爱心。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深刻地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是,一想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现在先请大家观看上面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放映图片,教师解说)。
这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就是在如此破落不堪、泥泞坑洼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有的甚至是以石条为椅,以木板为桌;这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每天风餐露宿,在喧闹的街头卖艺求生,就只为了填饱肚子;这是一个可怜的乞丐儿,她饥肠辘辘,就只能趴在地上乞讨,她瘦骨嶙峋,乞讨不到东西时,就只能去捡路边的残羹剩饭。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非常沉重。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情?生(齐答):是师:看来大家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一起走进杨绛的一篇散文,去关注一个和他们一样不幸的人。
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老王师:对了,那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老王的,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生(齐答):能师:在课文的哪个地方?生(齐答):最后一段。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朗读出来。
生(齐答):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很好,这里强调一个字音(板书“愧怍”一词)。
生(齐答):愧怍(zu)。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 爽)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老王》课堂实录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屏显作者照片。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师: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个词——愧怍。
师:很好,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很显然,这里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生2: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呢?生9: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师:老王是回民。
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被埋在了沟里,污秽不堪。
他生得如此屈辱,死得又如此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
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老王真不幸!三、深入挖掘,理解情感师:请同学们再看结尾的这句话。
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就要产生愧怍的情感呢?“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生1:惭愧。
师:人在什么状况下会惭愧?生2:做错了事,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儿。
师:字典上对“惭愧”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杨绛觉得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儿,或是没有尽到责任,才对老王产生了“愧怍”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生1: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生2: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坐车,拿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八上《老王》教学实录(娄爽)《老王》课堂实录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屏显作者照片。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师: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个词——愧怍。
师:很好,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很显然,这里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生2: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可见老王无亲人,无依无靠。
生3:“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可见老王身体残疾。
生4:“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看出老王别无生活来源。
生5:“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师:“塌败”是什么意思?生6:塌陷破败。
师: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后来当“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老王是如何回答的?生7:“住那儿多年了。
”师:如果有人问我们“那里是你的家吗”,我们通常会回答“是我的家”或者“不是我的家”,老王为什么不这么回答而要说“住那儿多年了”呢?生8:那个小屋可能根本就不是老王的家,只是他暂时居住的地方。
师:这个塌败的小屋也许本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罢了。
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多么渴望能有一个家呀。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命运很惨,他是个多么不幸的人啊!他生的时候是这样,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生9: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被埋在什么沟里。
师:老王是回民。
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被埋在了沟里,污秽不堪。
他生得如此屈辱,死得又如此狼狈。
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
他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渺小得如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似荒野中的小草,老王真不幸!三、深入挖掘,理解情感师:请同学们再看结尾的这句话。
是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就要产生愧怍的情感呢?“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生1:惭愧。
师:人在什么状况下会惭愧?生2:做错了事,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儿。
师:字典上对“惭愧”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杨绛觉得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儿,或是没有尽到责任,才对老王产生了“愧怍”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生1: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生2: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坐车,拿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师:每一次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杨绛都在经济上帮助他。
不只是杨绛,还有杨绛的家人,都在关心着老王,有什么情节可以体现?生3:杨绛的女儿发现老王是夜盲症之后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师:注意修饰词语,什么样的鱼肝油?生3:大瓶的。
师:看来杨绛一家对老王很好。
我们着实看不出来杨绛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儿,可以让她在若干年之后对老王产生愧怍的情感。
而且这里杨绛虽然把自己说成是“幸运的人”,但实际上,她在和老王的交往过程当中,有一个阶段是不幸的。
我们注意文中的细节,开篇第一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在第6自然段,作者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不是矛盾吗?发生了什么事儿?她为什么不敢坐了呢?生1: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别人看到会说她。
师:说她什么?生2:坐在三轮上就是欺负劳动人民。
师: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黑暗的时期。
杨绛一家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承受着赤裸裸的灵魂虐杀。
她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坐在劳动人民的三轮车上就是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有人发现就会揭发、诬陷他们一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绛还一如既往地关心老王,为老王做了很多事儿,现在回过头来看,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请大家速读8-16段,概括一下老王为杨绛一家做的三件事。
(生速读课文。
)生3:第一件事儿是老王给作者家送冰;第二件事儿是老王送杨绛的丈夫去医院;第三件事儿是老王给杨绛家送鸡蛋和香油。
师: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杨绛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众):送香油和鸡蛋。
师: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部分。
(生读。
)师:我们看文中的这幅插图,画的应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样子,这幅图画是否准确地把文字内容表现出来了?(屏显老王插图。
)生1:这幅插图表现得不准确,因为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是弯着腰的。
师:很好,你抓住了两个:“直僵僵”、“镶嵌”。
这两个词表现了老王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状态?生2:“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
“僵僵”突出了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的特点。
“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老王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像个干瘪的东西一样嵌在门框里,也能看出他的瘦弱。
师:你分析词语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镶嵌”的分析很到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老王身体的瘦、薄、干瘪和无生气。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他的“直”、他的“硬”?生3:“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生4:“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生5:“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僵尸”和“骷髅”突出老王什么样的特点?生6:病得十分严重,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师:大家再来看看这个“绷”字,表现出什么?生7:表现出老王非常的瘦,而且皮肤还非常干燥。
师:这个“绷”,字典里的解释是大的针脚别在上面。
我们可以想象老王已不年轻了,皮肤很松懈,皮包骨头,稀松的皮没有一丝水分。
很显然,这幅插图没能准确地表现出老王已经病入膏肓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图画远不及文字有表现力,我们要细读文字本身,才能读出味道。
在这段文字中,杨绛用最质朴的语言给了我们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
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老王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生1:他是想报答杨绛一家,他非常感谢他们。
师:好,感谢是持续在心中的情感。
表达谢意的方式有很多,他同院不是还有老李吗?老王身体都僵硬了,为何不让老李替他捎来,而非要亲自送来呢?生2:这样能表现出他的诚意。
生3:因为如果老李来了,他一定会告诉杨绛一家老王的状况,这会引起他们的担心。
师:他既然不想让杨绛担心,那亲自来,不是更暴露了自己病入膏肓的状态了吗?请大家思考,老王应该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在临死前一定要亲自来见杨绛,并送来香油和鸡蛋,可见杨绛在老王心中有着怎样的位置?生(众):是最重要的人,像亲人一样。
师:既然是临终前的告别,为何还收下了杨绛的钱呢?生4:他不想让杨绛内心不安。
师:你的发言洋溢着人性的温暖。
老王拿了钱,是不想让杨绛因没给钱而觉得亏欠什么,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来说,钱已经不重要了,但他还处处为别人着想,实在难能可贵。
文中与钱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二件事中,他送钱先生去看病,“我”执意给他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为什么把声音放得很低呢?生5:他怕让杨绛感到尴尬。
师:因为杨绛现在经济上拮据了,老王担心杨绛会觉得窘迫,还有什么原因?生6:当时处在文革时期,老王害怕别人告发杨绛一家坐三轮车。
师:你结合背景来分析文本,这一点很好。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王还是站在杨绛的角度考虑问题,小声说是避免给杨绛带来政治上的灾难。
请这位女同学把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下。
(生读对话。
)师:你准确地抓住了人物心理,读得很精彩。
大家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缺少钱也最需要钱的老王却把真情奉为无价,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一声“你还有钱吗”,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使我们相信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板书:真情。
)师:他想帮人,并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也不掂量自己的能力和“本钱”,只是捧着一颗心来,希望人们需要他,接受他。
我们可以看到老王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恰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那个是非颠倒、人情冷漠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丝亮色。
他贫困却不低贱,卑微却不渺小。
此时再看到“老王”的称呼,我们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
(板书:小人物的光辉。
)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杨绛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对老王为什么会产生愧怍的情感呢?生1:我觉得杨绛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不只因为老王对她真心帮助,还因为她的家庭情况也确实比老王好。
生2:杨绛觉得愧怍是因为她的行为不仅没能报答老王对自己的好,反而用钱玷污了这份真情。
师:大家的思考都很深入,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
她为什么称自己是幸运的人呢?从杨绛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
但如果从文革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杨绛是不幸的,她称自己是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于苦难的超越和淡定的态度。
而且在这段时间当中,她获得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所以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她为什么愧怍呢?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杨绛的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是,在这个真情当中,还包含了什么?生(众):同情。
(板书:同情。
)师: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
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的表达与赠与。
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她在对人和对事上都坚守着一种原则,那就是绝不欠别人的情,物化为金钱给予回报,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微不足道,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
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却没有做到,从这些理由上看,杨绛俨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杨绛的崇敬,再读结尾的这句话。
(生齐读。
)师:老王刚死去的时候杨绛内心就感到愧怍了吗?生1:开始感到不安。
师:由“不安”到“愧怍”经历了一个过程,结尾这句话中哪两个短语可以表现出这个过程?生1:“几年过去了”、“渐渐明白”。
师:这就是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
读到这里,老师一下子想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封建士大夫的自我反思,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
鲁迅在做这样的反思:“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