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围手术期输血指南 共32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围术期输血指南

VO2
个体化输血
二.新鲜冰冻血浆
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研究表明北美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30%凝血 因子浓度或不稳定凝血因子仅需维持 5%~20%, 就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况
输注FFP的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 创面弥漫性渗 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 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禁忌证
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 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 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可 一次或分多次);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两次 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 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 要出血步骤开始前, 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 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同时输入胶体液或一定 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使手术出血时血液 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作完成 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 给患者。
红细胞输注指征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 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
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
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 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 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80 g/L的水平;
个体化输血
二.新鲜冰冻血浆
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研究表明北美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30%凝血 因子浓度或不稳定凝血因子仅需维持 5%~20%, 就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况
输注FFP的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 创面弥漫性渗 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 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禁忌证
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 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 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可 一次或分多次);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两次 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 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 要出血步骤开始前, 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 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同时输入胶体液或一定 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使手术出血时血液 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作完成 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 给患者。
红细胞输注指征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 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
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
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 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 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80 g/L的水平;
小儿围术期输血输液管理指南ppt课件

严重创伤、肠梗阻、伴有胸、腹水的患儿可能存在进行性 的血容量的丢失和第三间隙的液体转移。术前有发热、呕 吐和腹泻等临床情况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婴幼儿可 通过观察粘膜、眼球张力和前囟饱满度对失水程度进行粗 略评估(表4)。儿童体重减轻是判断脱水的良好指征。进 一步的生化检查将有助于确定脱水的性质:低渗性(血浆 渗透浓度<270 mOsm/L, 血钠<130 mmol/L)、等渗性(血浆 渗透浓度270~300mOsm/L, 血钠130~150 mmol/L)或高渗 性(血浆渗透浓度>310mOsm/L, 血钠>150 mmol/L)。
(三)输液种类的确定
围术期可供选择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应根据患儿的需要,并考虑液体的电解质、含 糖量和渗透浓度进行选择(表7)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围术期输液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 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补充术前禁食和手 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 注和组织氧合正常。
(五)监测要点
1、健康小儿行择期手术前无需检测血清电解质。 2、术前需要静脉补液的儿童,。 3、尿量能较好地提示输液是否适宜,至少应能维
持1ml/(kg.h)的尿量。 4、应注意监测收缩压的变化,必要时可建立有创
(三)输液种类的确定
围术期可供选择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应根据患儿的需要,并考虑液体的电解质、含 糖量和渗透浓度进行选择(表7)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围术期输液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 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补充术前禁食和手 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 注和组织氧合正常。
(五)监测要点
1、健康小儿行择期手术前无需检测血清电解质。 2、术前需要静脉补液的儿童,。 3、尿量能较好地提示输液是否适宜,至少应能维
持1ml/(kg.h)的尿量。 4、应注意监测收缩压的变化,必要时可建立有创
围手术期输血快捷指南

2
凝血制剂
如凝血酶原 复合物、抗 血友病因子 浓缩Ⅷ、Ⅺ 因子用于各 种凝血因子 缺乏的病人
3
免 疫 球 蛋白和转 移因子
含多种抗 体可增加机 体免疫力
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相 关 监 测
1.失血量监测 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 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 3.凝血功能监测 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纤维 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评估
输 入 指 征
输冷沉淀 使用说明
①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 原 ②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 剂 ③冷沉淀物应在过滤后快速输注,速 度 >200ml/hr 。解冻后尽可能在 6 小 时内使用。
血小板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 它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血小板的生成 受血小板生成素调节。正常人血小板存 活期为8~11天;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存活期仅 48~230分钟, 其总转换率为正常的4~9倍。 血小板性质脆弱,离体后很容易发生 变形、破坏、影响输后体内存活期。
输血小板指征
①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 ②血小板介于50~100×109/L之间时,是 否输入取决于 • 术中出血是否不可控制 • 腔隙内手术有继续出血可能 • 其他相关因素,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 衰竭等 ③实验室检查证实血小板功能低下且有出 血倾向者
血小板输注方法
• 按每10kg体重输血小板2个单位计算, 1 个 70kg 体重患者输血小板 14U ,相 当于 3000ml 新鲜全血所含的血小板 数量。 1 小时后可使血小板数上升 50×109/L。 • 如有脾脏肿大、感染、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时,宜加大剂量至1.5~ 2.0U/10kg。 • 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立即输用, 输注速度越快越好。
2019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血指征; F.急性大失血无同型血源时,建议参考“特
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可适量输入O型血 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分离血小板、机
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注血
(2)使用FFP的指征: A. 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
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FFP,
5ml/kg ~8ml/kg); E.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
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 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血 小板;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 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注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 的限制;
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 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 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
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可适量输入O型血 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分离血小板、机
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注血
(2)使用FFP的指征: A. 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
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FFP,
5ml/kg ~8ml/kg); E.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
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 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血 小板;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 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注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 的限制;
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 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 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
围术期输血指南

浓度; ③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
原缺乏 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④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 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1.5 g/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 出血情况决定补充量。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 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 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对慢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或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使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5、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 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
碍;
➢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 每单位FFP可使成人增加约2%~3%的凝血因子,或
使用10~15 mL/kg,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态,同时 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
围术期输血指南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条件: ➢Hb>100g/L,不需输红细胞。 ➢以下情况需输红细胞:
①Hb<70g/L; ②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 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 B12治疗无效者; ③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 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 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6、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
7、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原缺乏 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④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 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1.5 g/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 出血情况决定补充量。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 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 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对慢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或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使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5、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 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
碍;
➢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 每单位FFP可使成人增加约2%~3%的凝血因子,或
使用10~15 mL/kg,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态,同时 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
围术期输血指南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条件: ➢Hb>100g/L,不需输红细胞。 ➢以下情况需输红细胞:
①Hb<70g/L; ②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 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 B12治疗无效者; ③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 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 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6、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
7、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输血相关知识 ppt课件精选全文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血时要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分)
出现异常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向医师报告,及时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录。
ppt课件
19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放在病历中。 输血完毕,填写输血完毕的时间,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
②慢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10d,低热、黄疸以及血红蛋 白尿。
4. 输血后紫癜:输血后l周左右出现全身黏膜点状或斑状出
血、血小板减少。
5.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后出现呼吸苦难或呼
吸窘迫。
6. 非心源性肺水肿:输血过快或过量而出现肺水肿。
ppt课件
27
(二)处理措施
1.发生输血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 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
ppt课件
22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的 一段时间内,出现某些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 疾病不能解释者。分为急性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ppt课件
23
(一)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反应 5. 其他不良反应
ppt课件
(1)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 状呈进行性发展,应停止输血,保留输血器、剩余血 液备查。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畏寒、发冷时,注意保 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ppt课件
28
(2)溶血反应:可疑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 血器,输注生理盐水;抽取患者血标本与血袋剩余血 一并送输血科检验;密切观察肾区症状及尿液变化, 遵医嘱给予吸氧、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对尿少、尿 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输血相关知识ppt课件

7
输血操作规程
1.使用输血器输血。 2.生理盐水输血前5——10分钟时输注。 3.为了防止输血引起的变态反应,应在输血前使用抗过敏药物
(1.地塞米松输血前5——10分钟静脉注射; (2.异丙嗪应输血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4.输血时再次三查八对,无误后,将输血针头平行插入血袋挂于输液架 上,并在护理记录上书写:如:输注血浆中,告知输血注意事项,严 密观察输血反应。
2、症状:(输完前出现) 轻度(较常见)皮肤瘙痒、寻麻疹 中度 血管N性水肿、喉头水肿、 重度 过敏性休克
14
3、护理
(1)发生过敏时,轻者减速观察,重者立 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时与氧气吸入,喉头水 肿时与气管插管或切开;如发生过敏性休 克,及时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 ih;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等。
20
• 2.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 原因: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 • 症状:手足抽搐、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
动,甚至发生心跳停止。 • 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 • 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补充钙
离子。
21
(五)其它输血反应
• 1.空气栓塞 • 2.细菌污染 • 3.输血传染病:肝炎、HIV
22
谢谢
23
但需复核血型。如果72小时内采集过血标本,可不重复抽 血。 ⑶采集事最好不要同时采集2人以上的标本; ⑷一人负责采集标本,另一人负责核对,完成后共同在申请 单上书写时间并签名。 ⑸标本及时送检。
5
输血操作步骤
取血前要测量体温,超过38.5°时,暂不取 血。
取血后三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 装置
8
• 为了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 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 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输血操作规程
1.使用输血器输血。 2.生理盐水输血前5——10分钟时输注。 3.为了防止输血引起的变态反应,应在输血前使用抗过敏药物
(1.地塞米松输血前5——10分钟静脉注射; (2.异丙嗪应输血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4.输血时再次三查八对,无误后,将输血针头平行插入血袋挂于输液架 上,并在护理记录上书写:如:输注血浆中,告知输血注意事项,严 密观察输血反应。
2、症状:(输完前出现) 轻度(较常见)皮肤瘙痒、寻麻疹 中度 血管N性水肿、喉头水肿、 重度 过敏性休克
14
3、护理
(1)发生过敏时,轻者减速观察,重者立 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时与氧气吸入,喉头水 肿时与气管插管或切开;如发生过敏性休 克,及时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 ih;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等。
20
• 2.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 原因: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 • 症状:手足抽搐、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
动,甚至发生心跳停止。 • 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 • 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补充钙
离子。
21
(五)其它输血反应
• 1.空气栓塞 • 2.细菌污染 • 3.输血传染病:肝炎、HIV
22
谢谢
23
但需复核血型。如果72小时内采集过血标本,可不重复抽 血。 ⑶采集事最好不要同时采集2人以上的标本; ⑷一人负责采集标本,另一人负责核对,完成后共同在申请 单上书写时间并签名。 ⑸标本及时送检。
5
输血操作步骤
取血前要测量体温,超过38.5°时,暂不取 血。
取血后三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 装置
8
• 为了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 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 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ppt课件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注红细胞来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红细胞适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
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D.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少白红
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实时凝血功能监测,如血栓弹力 图(TEG)、Sonoclot等;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监测原则
A. 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血细胞比
容、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 输血; B. 围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要避免全身血 容量过高。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 应性和无创心排血量的监测,不应将中心静脉压 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判断血容量的唯一标准; C. 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及酸碱平衡情况,以了 解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
15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
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时,将输注冷沉淀作为辅 助治疗措施;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 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F.纤维蛋白原水平<100mg/dl的患者,当进 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作或手术前,考虑预防性 使用冷沉淀。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 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 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 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术前评估
1、即往输血史及有无输血并发症; 2、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
林、华法令等; 4、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
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 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 等; 6、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2019中国围手术期输血指南
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包括 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 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 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 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 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二、术前准备
1、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并填写《临床 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视病情停止或调整抗栓药物,必要时可推迟择期手
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对慢性贫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予术前一周使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 5、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输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少许红细胞 (2)作用:增强携氧、运氧能力 (3)输入指征: ①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②血红蛋白<70g/L,尤期在急性失血时; ③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情形贫血患者; ④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 治疗无效者; ⑤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心脏病患者(充血性
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 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混合静脉 血氧饱和度、pHi 。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T、
APTT、IN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评 估等,必要时监测血栓弹力图(TEG) Sonoclot等。
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 量的30%。 6、大量失血的药物治疗 (1)围术期首先除外外科引起的出血后,应考虑使用 去氨加压素或局部止血药 (2)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 用重组活VII因子。 7、相关因素的治疗 (1)避免围术期低温 (2)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严重酸中毒(枸橼酸中毒, 及时补充钙剂)和严重贫血
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6、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
自体血; 7、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
血量。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
(如吸龙眼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 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输冷沉淀 (1)目的: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VIII因子 (2)输入指征: ①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
10g/L; ②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15g/L 之间,应根
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补充量。 ③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
纤维蛋白原浓度; ④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患者; ⑤纤维蛋白原缺乏及凝血因子VIII因子缺乏症患者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使用说明 ①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 纤维蛋白原 ②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VIII因子浓缩剂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5、输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
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④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血指征 ⑤急性大失血无同型血源时,可适量输入0型浓缩
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输血小板 (1)输入指征 ①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 ②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 之间时,是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③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
障碍; ④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使用说明 ①新鲜冰冻血浆内含全部凝血因子及血浆
蛋白 ②每单位(相当于200ml新鲜全血中血浆
含量)新鲜冰冻血浆可使成人增加约2%~ 3%的凝血因子 ③用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剂量。 ④不应该将血浆作为容量扩张剂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输血浆 (1)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
新鲜血浆 (2)目的:补充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3)新鲜冰冻血浆输入指征: ①PT 或APTT>正常1.5 倍或INR>2.0,创面弥漫
性渗血; ②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否输入取决于: ●术中出(渗)血是否不可控制 ●腔隙内手术有继续出(渗)血可能 ●其他相关因素,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③实验室检查证实血小板功能低下且有出血倾向者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使用说明 ①手工分离血小板含量约为2.4×1010/L,
保荐期为24小时;机器单含血小板 2.5×1011/L,保存期为5天 ②每位机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成人增加约 (7~10)×109小板数量
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脏病患者心功能III IV级,保持血红蛋 白100~200g/L,以保证足免的氧输送 ⑥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是否输入红细胞取决于: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患者心肺功能代偿 ●有无代谢率增高 ●有无进行性出血 (4)注意生白细胞抗体者 ③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锡疫性溶血和对血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