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活动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_王斌_蒋洋杨_焦加国_刘满强_陈欢_胡锋_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一)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一)摘要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不仅能促进废弃物分解,有机物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还可以促进微生物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修复。
该文探讨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期为改良贫瘠土壤、发展新兴饲养业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蚯蚓;土壤生态系统;重要地位;生态修复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soilecosystem,earthwormsareabridgebetweentheterrestriallives andsoilecosystem.Notonlycanearthwormspromotethedecompositionofgarbageandthemineralizat ionoforganicmatter,increasesoilnutrientcontent,improvesoil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butals opromotemicroorganism’sgrowthandimprovetheyieldorqualityofcrop.Theecologicalresorationwas advancedtoo.Therefore,Theimportantpositionofearthworminthesoilecosystemwassummarizedint hearticletoprovidesomenewideasaboutimprovingpoorsoil,developinganewhusbandry. Keywordsearthworm;soilecosystem;importantroles;ecolgicalrestoration蚯蚓属大型土壤动物,其生物量占土壤动物总量的60%,属腐食性动物,特别喜食发酵后的畜禽粪便、腐烂的瓜果、富含钙质的枯枝落叶等。
综述-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摘要:本文从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土壤结构形态、土壤结构性质以及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及机制。
关键词:蚯蚓土壤结构团聚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寡毛纲(Oligochaeta) 环毛属(Pheretima)陆生动物,是分布非常广泛的土壤动物,在温带土壤无脊椎动物中,其生物量是最大的。
蚯蚓种广类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蚯蚓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229种。
同时,蚯蚓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一般有三种:消费者、分解者、调节者,通常认为,它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土壤结构是指初级土壤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具有不同起源、尺寸和形状的组合单元(土壤自然结构体或团聚体)。
土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团聚体或自然结构体,是颗粒内或颗粒间的结合程度高于外部环绕颗粒的土壤颗粒联合体。
土壤结构由土壤孔隙和团聚体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构成,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持续、联合的各种作用下,其成分单元不断破坏和更新。
大气变化、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生物作用等外力作用,是土壤结构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力,不仅可以促进较大土壤颗粒破碎成细小的颗粒,而且可以促进小颗粒之间的黏结。
其中,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它的取食和掘穴行为形成的生物孔隙和团聚体,强烈地影响了土壤结构。
1. 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影响黄福珍(1979)在早期为了了解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速度及不同科、属蚯蚓的加工能力,采集了北京、安徽、武汉、福建四个地区的环毛属、杜拉属和异唇属蚯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地区的蚯蚓,除异唇属外,每天形成土壤团聚体的重量为蚯蚓本身体重的1.3倍至2.9倍,平均可达本身体重的1.7倍左右。
曲蟮对土壤的影响

曲蟮对土壤的影响
蚯蚓能破碎、分解和混合有机质。
蚯蚓的取食活动加强了植物残体分解中的生物过程,富含易水解氮的蚓粪又加快了周围凋落物的矿化过程。
蚯蚓活动能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并能将有机质与矿质土混合,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微粒,为有机质提供物理保护。
蚯蚓能提高土壤中可利用氮和磷的水平,原因是蚯蚓消费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加速了微生物组织的矿化和周转。
蚯蚓主要通过其排泄物及孔道影响土壤结构,能促进土壤团聚过程,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蚯蚓的活动还能对土壤pH值、氧化还原状态、土壤温度等土壤调节因子有所影响。
如蚯蚓排泄物pH 值明显高于周围土壤,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蚯蚓在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土壤充分的混合,矿物质成分在蚯蚓体内受到研磨和各种的消化作用,从而发生了变化,排出体外以后,这些物质就会更容易被分解,就有利于植物的吸收,提高土壤的养分。
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生态平衡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维持着土壤生态平衡 ,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
物质循环
蚯蚓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 中有机物的循环利用,将植物残体 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土壤质量监测
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状况可以作为土 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土壤的健 康状况和肥力水平。
蚯蚓在土壤中产生的排泄物能够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颗粒的 粘结,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蚯蚓对土壤肥力的提升
蚯蚓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腐殖质,从而提高土 壤的肥力。
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为 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蚯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蚯蚓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如细菌、真菌、昆虫等,增加土壤 生物多样性。
蚯蚓的活动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02
蚯蚓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
蚯蚓作为有机肥料
蚯蚓能够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肥料,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 蚯蚓粪便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酶,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在有机种植中,蚯蚓能够促进土 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
蚯蚓的活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降低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的发生。
蚯蚓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减少化 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
染。
03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值
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活化机理研究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活化机理研究刘德辉;胡锋;胡佩【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3(023)011【摘要】通过盆钵生物试验研究了秉氏环毛蚓( Pheretima pingi .)在红壤基质中对稻草、花生秸、油菜秸3种有机物料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了蚯蚓活动对红壤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人工接种蚯蚓提高红壤有效磷的效果及其活化机理.研究结果揭示:①蚯蚓活动促进了有机物料的分解,加速了磷素的生物归还作用;②方差分析示明,在培养期间所有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中有机物料接种蚯蚓的3种处理分别与其不接种蚯蚓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③蚯蚓活动有改善红壤酸度状况的趋势,同试验前比较(原土的土壤pH(H2O)=4.34),在培养试验后期,3种物料接种蚯蚓的土壤pH(H2O)值分别提高了0.17单位(稻草接种蚯蚓处理)、0.35单位(油菜秸接种蚯蚓处理)和0.44单位(花生秸接种蚯蚓处理);方差分析显示,花生秸组两处理间和油菜秸组两处理间的土壤pH值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150d的培养期内,3种有机物料接种蚯蚓的处理与其不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时,土壤pH值的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④蚯蚓活动增加了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有机物料接种蚯蚓的处理与不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⑤蚯蚓活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蚯蚓的吞食、排粪等生理过程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类型及其数量;蚯蚓活动提高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磷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蚯蚓活动及其特殊的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素有效性明显提高.【总页数】8页(P2299-2306)【作者】刘德辉;胡锋;胡佩【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相关文献】1.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及磷素农学与环境学指标比较研究 [J], 魏红安;李裕元;杨蕊;高茹;石辉;张满意;吴金水2.菜茶果园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以及磷植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J], 陈国潮;何振立;黄昌勇3.秸秆还田情况下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土壤磷素的影响 [J], 王霞;胡锋;李辉信;沈其荣;王丹;刘永刚4.磷素活化剂对红壤磷形态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J], 李杰;陈智文;石元亮;张清;李筱琳5.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J], 刘德辉;胡锋;胡佩;成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蚯蚓对土壤环境的指示作用及其功能的影响

2020年12月Dec.2020第40卷第12期Vol.40,No.12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浅谈蚯蚓对土壤环境的指示作用及其功能的影响①邢益钊②(海南省土壤肥料总站海南海口5711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土壤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影响土壤质量的土壤生物研究也备受关注。
蚯蚓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农田土壤中充当着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的角色。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蚯蚓对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土壤有机污染物等的指示作用以及蚯蚓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蚯蚓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蚯蚓;土壤;指示作用;功能中图分类号S151.9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0.12.015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Bioindication and Function of Earthwormin Soil EnvironmentXING Yizhao(Hainan General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Haikou,Hainan 571100,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afety awar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afety of soil quality.Earthworms play the role of consumers,decomposers and regulators in farmland soil due to their unique biological traits.The researches on the bioindication of soil fertility,soil heavy metal,soil organic pollution with earthworms and the effect of earthworms on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traits were reviewed,based on which an outlook for research on establishment of an earthworm evaluation system related with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mad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Keywords earthworms ;soil ;bioindication ;function近年来,人们对土壤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影响土壤质量的土壤生物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
蚯蚓Eisenia foetida对水稻土中Cd的富集及其氧化应激

作为一种原位“仿生”技术,其所测得的有效态金属含 量与其毒性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6]。因此,可选
浓度设 3 盆,每盆 500 g(干重),在每盆土中放入 10 条清肠后的蚯蚓,盆口用尼龙纱网包裹。蚯蚓驯养和
择 DGT 有效态 Cd 含量作为生物暴露剂量来衡量其 毒性效应。
暴露实验均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温度(20依1) 益,湿度 75%依2%,400耀800 lx 16 h 光照和 8 h 黑暗循
2014 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 示,7%的调查点位 Cd 超标[1],Cd 已成为导致我国土壤 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除了污染范围广外,Cd 还是最有
收稿日期:圆园15原04原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237001);江苏理工学院青
年科研基金项目(KYY13024) 作者简介:陈 娴(1981—),女,江苏宜兴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
至 MWHC 的 60%,放置 2 d,然后提高至 MWHC 的 100%稳定 24 h;在 20 益环境下,将 DGT 装置轻压入 土壤表层,24 h 后取出 DGT 装置中的吸附膜,用 1
土壤 Cd 的有效性与 Cd 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及毒性效 应之间的关系,为土壤 Cd 污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基础。
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毒性的关键因素[3]。土壤理化性 为 0.40耀0.50 g 的成年(有环带)蚯蚓,清洗后置于铺
质,如有机质[4]和 pH[5]等都会影响金属的有效性。在各 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中,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暗处清肠 24 h。 将不同污染浓度的老化土分装至塑料盆中,每个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NexION 300X, 美国 PerkinElmer)测定。以 NIST SRM 2711a 蒙大拿
正确认识“蚯蚓”对土壤的贡献!没有它的土壤都有毛病

正确认识“蚯蚓”对土壤的贡献!没有它的土壤都有毛病哈喽,大家好!这里是种地人!今天我们聊聊”土壤动物“土壤动物作为土壤养分的制造者之一,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积极同化各种有用物质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境。
这些动物活动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在土壤中穿孔打洞,这些穴洞和孔道有助于土壤的通气和排水,另一方面他们把所食的植物枯枝落叶加以浸软和嚼碎,并以一种较易为微生物所利用的形态将之排泄出来,同时他们还把这种浸软的植物残落物连同一些微生物传播到土地的各个角落。
在种类繁多的土壤动物中,蚯蚓、线虫、蚂蚁,昆虫等,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土壤动物“蚯蚓”:土壤动物“蚯蚓”介绍:说到蚯蚓,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几乎都知道它的形态。
由于近些年大量大化肥,农药的投入可能大家在农田里很少能在看到蚯蚓的身影了。
那么,蚯蚓到底在土壤中都做些什么,对于土壤和作物健康它又贡献了什么?下面来看: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变松,并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蚯蚓能够松土,它经常在地下钻洞,使土壤疏松多孔,外界的游离气体就容易深入土中,促使微生物滋生,植物的根就很容易发育,地面上的水分或者肥料也容易深入土中,庄稼得到养料,长得就好。
特别重要的是蚯蚓的活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土壤得到充分的混合,矿质成分在蚯蚓体内受到机械研磨和各种消化酶类的作用发生变化,排出体外的物质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蚯蚓粪中的含有大量的氮素、有效态磷、钾等被植物利用和吸收。
蚯蚓对环境反应敏感,在干旱、霜冻、土壤黏重、通气性差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中生长受到抑制,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蚯蚓喜钙,一般不耐酸,在交换性钙含量高的石灰性土壤中活性最高。
蚯蚓活动对植物根系生长、植株发育和作物高产都有促进作用。
同时,还可以促进植物有益菌的分散并可改变它们的菌落结构、抑制植物害虫、寄生虫、病原菌的数量和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出版时间:2014-09-09 14:08网络出版地址:/kcms/doi/10.5846/stxb201311202775.html第35卷第14期生态学报Vol.35 , No.14 2015年7月ACTA ECOLOGICA SINICA Jul. ,2015DOI:10.5846/stxb201311202775蚯蚓活动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王斌1,2 , 蒋洋杨1 , 焦加国1 , 刘满强1,3 , 陈欢1 , 胡锋1 , 李辉信1,3,*(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合肥 230031;3. 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95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威廉环毛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的异同。
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可显著改变土壤氨基酸含量,爱胜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5.08 g/kg和7.72 mg/kg,环毛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3.86 g/kg和4.44 mg/kg。
各处理酸解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所占比例为最大(平均51.9%),酸性氨基酸次之(平均23.3%),而含硫氨基酸(平均14.4%)及碱性氨基酸最少(平均10.4%)。
各处理游离氨基酸同样以中性氨基酸为主,平均54.4%,而以碱性氨基酸含量最少,平均仅为7.2%。
蚯蚓活动并未改变土壤氨基酸可检出种类,各处理分别检测出16种酸解氨基酸和14种游离氨基酸。
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蚯蚓作用下均有明显改变:加入爱胜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天冬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高,均在85.7%以上,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增幅较小在40.7%-62.7%间波动;加入环毛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甲硫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和丙氨酸增幅较大,均在71.9%以上,甘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增幅适中,分别为56.8%、55.6%和54.9%;丝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增幅最小,均在40%以下;游离氨基酸组分中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在加入爱胜蚓后增加的幅度较大,增幅在150.0%以上,增幅较为缓和的氨基酸组分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介于58.8%-92.1%之间;环毛蚓作用下,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幅最大,分别为184.2%、173.3%、163.0%和116.6%;苏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缓,介于52.3%-92.7%之间;谷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甲硫氨酸增幅较低,均在33.1%之下;而半胱氨酸在蚯蚓作用下显著降低,降幅为11.8%。
对比两种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可知,土壤氨基酸总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在爱胜蚓和环毛蚓作用下的增加或减少趋势相同(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结氨酸除外),但改变幅度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爱胜蚓作用效果优于环毛蚓。
关键词:蚯蚓; 土壤; 酸解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Effects of Earthworm on Constituent and Amount of Amino Acid in SoilWANG Bin1,2, JIANG Yangyang1, JIAO Jiaguo1, LIU Manqiang1,3, CHEN Huan1, HU Feng1, LI Huixin1,3,*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jing A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efei 230031, China3 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Solid Organic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earthworm (Eisenia foetida and Metaphireguillelmii) on content and constituent of soil amino acids in lab.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content of soil aminoacids was modified by addition of earthworm, as the amount of acidic hydrolysable amino acid in soil was increased 5.08 g/k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06)*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uixinli@and 3.86 g/kg by activities of Eisenia foetida and Metaphire guillelmii respectively, and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 was enhanced 7.72 mg/kg and 4.44 mg/kg in addition of Eisenia foetida and Metaphire guillelmii respectively. 2) The proportion of neutral amino acid to acid hydrolysable amino was the largest (average 51.9%), the acidic amino acid took the second place (average 23.3%), while the sulfur-containing and basic amino acid made up only 14.4% and 10.4% respectively. So was thefree amino acid, as neutral amino acid played the primary part of 54.4%, and basic amino acid accounted just for 7.2%. 3) Earthworm activities did not alter the species of amino acid, of which 16 sorts of acid hydrolysable amino acid and 14 kinds offree amino acid were detected. 4) The constituent content of acid hydrolysable amino acid in soil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the activities of earthworm: with addition of Eisenia foetida, the aspartic acid, arginine, methionine, alanine and lysine were increased above 85.7%, while the valine, threonine, serine, glutamic acid, leucine, tyrosine and histidine had 40.7%-62.7% increa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phire guillelmii, methionine, lysine, aspartic acid, tyrosine and alanine we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t least 71.9%; glycine, arginine and isoleucine had been increased 56.8%、55.6% and 54.9% respectively; the smallest increasing below 40% appeared in serine, leucine, threonine, glutamic acid, histidine and phenylalanine. 5) Addition of earthworm changed the constituent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 obviously in the same time: under Eisenia foetida activities, the histidine, arginine, glycine, leucine, isoleucine and alanine had the greatest growth (more than 150%), but aspartic acid, threonine, serine, valine, glutamic acid and phenylalanine were increased gently of 58.8%-92.1%. Because of addition of Metaphire guillelmii,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184.2%、173.3%、163.0% and 116.6% appeared in aspartic acid, arginine, serine and isoleucine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of threonine, leucine, valine and glycine were from 52.3% to 92.7%; The increasing of glutamic acid, histidine, phenylalanine, alanine and methionine were below 33.1%, while cystei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11.8%. Obviously, two biotypes of earthworm showed the same trend in total and constituent content of soil amino acid,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nsity. Overall, Eisenia foetida did better than Metaphire guillelmi.Key Words: earthworm, soil; acidic hydrolyzable amino acid; free amino acid作为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氨基酸占土壤中全氮的15-60%[1],是土壤氮素循环和作物养分供给过程中重要的“库”和“源”,可通过矿化作用提供可利用氮源来不断地满足作物氮素营养的需求[2],也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前体通过土壤微生物代谢途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进而刺激植物生长,调节植物生理过程[16];此外,它也是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源之一,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活性均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