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弹幕文化研究
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

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在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弹幕”是一种独特的编码和解码方式,它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并成为一种新的交流和表达方式。
“弹幕”最早起源于日本的视频弹幕网站,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它指的是观看视频时,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评论和弹幕消息发送到屏幕上,形成一种滚动显示的效果。
这种方式不仅为观看者提供了实时评论和互动的机会,也为视频内容添加了更多的趣味和悬疑性。
在编码过程中,青年亚文化的用户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表情符号、梗或口头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这些编码成分往往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需要用户具备对亚文化社群的了解和参与。
当一个视频中出现一个有趣的画面或情节时,观众们会使用一些表情符号,如“666”、“哈哈哈”、“辣眼睛”等来表达他们的兴奋和笑声。
除了文字和表情符号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是弹幕的颜色和大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弹幕显示的颜色和大小。
这种编码方式使得弹幕在屏幕上更加醒目和突出,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效果。
在解码过程中,观众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来解读弹幕的含义。
由于弹幕的字数有限并且速度较快,观众需要快速地捕捉和理解每一个弹幕的意思。
观众还需要对亚文化社群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理解其中的梗和隐喻。
这使得弹幕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又有限的语言形式,只有具备相应背景知识的观众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交流方式。
它通过特定的表情符号、梗和口头禅来表达情感和观点,并通过颜色和大小来强调和突出信息。
在解码过程中,观众需要快速地捕捉和理解弹幕的意思,同时需要对亚文化社群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这种编码和解码方式不仅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效果,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和表达方式。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弹幕文化是指在网络视频播放过程中,观众通过发送在视频屏幕上方或者其他位置的实时弹幕消息与其他观众互动的一种文化现象。
弹幕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理解当今的青年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弹幕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逃避和解压的方式。
年轻人面临的压力较大,社会竞争激烈,学业和工作压力也较大。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渴望找到一种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的方式。
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并发送弹幕,年轻人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投入到虚拟的弹幕世界中。
他们可以通过发送各种幽默、搞怪、调侃的弹幕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弹幕文化也提供了一种与他人共享喜好和情感的方式,通过与其他观众一起观看和评论视频,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和共同体的存在,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弹幕文化是一种文化创造和个性表达的方式。
通过发送弹幕,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造诣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表达出自己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甚至通过创造一些新颖的弹幕表达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弹幕文化中,一些经典的弹幕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例如“第几遍”、“感同身受”、“感觉嗷嗷嗷嗷嗷嗷”等,这些文化符号成为了年轻人之间的共享和沟通方式。
通过发送个性化的弹幕,年轻人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文化认同,也发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了一种文化共同体和话题圈子。
弹幕文化也是一种对于网络视频的参与和评价方式。
通过发送弹幕,年轻人对于视频内容和制作风格可以进行评价和批判。
他们可以在弹幕中表达对于视频的喜爱或者不满,评论演员的演技、剧情的发展以及产品的质量等方面。
发送弹幕不仅是观看视频的过程,更是观众对于视频的主动参与和对于作品的评判权的行使。
这种评价形式让年轻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弹幕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年轻人群体互动和社交的方式,又是一种逃避和解压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和个性表达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它给予了年轻人参与和评价网络视频的权力和满足感。
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

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编码与解码近几年来,弹幕已成为互联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弹幕指的是在视频、直播、音频等媒介流媒体内容的上面滚动显示的评论,这种评论以速度快、段子多、贴合内容和互动性强为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本文将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弹幕编码与解码的文化内涵。
首先,弹幕编码的文化内涵。
弹幕的编码方式多样,如文字、表情、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种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融入了年轻人的多元文化,反映了他们的多元思想,弹幕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平台,能够允许年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通过表情、图片、音视频等元素的运用,青年人在漫画、游戏等领域中所独有的“二次元”文化、“萌系”文化等,也得以在人群间得到传播和反映,这些元素成为了弹幕编码文化的核心内容,表达出年轻人独特的审美和审视方式。
其次,弹幕解码的文化内涵。
相较于弹幕编码,弹幕解码则更显精妙,更有趣味性。
在解读弹幕时,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特定的文化符号、行话,达到内部组织化的目的。
这些文化符号与行话可以表达出与特定领域相关的信息,但是并不方便传达给非相关领域的人。
因此,弹幕文化也成为了当代青年社会的一个独特的口头表达形式。
年轻人们通过解读弹幕中的语言符号和文化意涵,进一步精细化了他们的想象和理解方式,深化了他们对内涵和外部信息的敏感度和领悟力。
弹幕编码与解码也有着反映当代青年社会观点的功能。
不断涌现的弹幕评论可以反映出观众对视频、音频内容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对社会事件和文化震荡的反应,因此弹幕也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关注和借鉴的文化的情感指标。
当今社会,弹幕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标志。
它体现着青年的文化审美和人情世故,概括出年轻人对于生活、文化和社会的想法和态度。
弹幕被视为一种社交现象,与文化、艺术等挂钩,表明了现代互联网时代青年人创造力的精髓,这也正是它在年轻人中越发盛行的重要原因。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近年来,中国的网络文化发展迅猛,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一种亚文化形式便是“弹幕文化”。
作为中国网络青年常见的一种社交方式和互动形式,弹幕文化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弹幕文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与网络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弹幕文化作为一种属于网络青年文化的亚文化形式,其特征和传播途径值得研究。
作为一种直播、动画、视频等网络媒体形式上的互动方式,弹幕文化以文本弹幕的形式在屏幕上出现,参与者可以实时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吐槽、心情等。
这种即时回显的特性使得用户可以在观看的同时参与到内容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互动性和用户参与感。
其次,弹幕文化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具有重要的电子传媒学意义。
弹幕评论的即时性和呈现方式,使得弹幕文化成为了一种新的信息表达方式。
通过观察弹幕评论,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对于内容的真实反馈和观点,同时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来获得用户对于内容的关注点、情感倾向等信息,这对于内容生产者和传媒机构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再次,弹幕文化对网络青年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子。
弹幕评论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用户可以通过发表弹幕和同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形成了一种虚拟的社区关系。
在这个亚文化圈子中,用户可以通过弹幕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个性化,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感和社群认同感。
通过网络上的弹幕互动,他们可以找到与自己思想、价值观相同的朋友,也可以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有趣的碰撞与争论。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弹幕文化背后的商业意义。
随着弹幕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传媒机构开始重视弹幕评论的作用。
他们通过分析用户的弹幕评论,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以此来改进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
同时,一些弹幕广告也悄然出现在视频弹幕中,利用互动性强、点击率高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
因此,弹幕文化也成为了一种商业价值的体现。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文化探析

2020·8(下)《科技传播》168作者简介:袁之砚,河南大学。
当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文化探析袁之砚摘 要 在互联网全球化时代,弹幕这一新兴媒介技术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青少年是使用弹幕的主要群体,他们相互交流、情感共享,将自身的风格和行为方式融入其中,逐渐形成弹幕亚文化现象。
文章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探究弹幕的诞生与发展,进而从亚文化的“仪式性抵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分析、“娱乐至死”的价值偏离3个角度分析青年弹幕族亚文化现象成因,并引导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 弹幕;青年亚文化;使用与满足;仪式性抵抗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5-0168-02信息技术的助推使人类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时代。
伴随Bilibili(简称B 站)的发展,弹幕技术和弹幕视频在我国兴起,逐渐形成特有的弹幕文化现象。
弹幕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具备实时性、娱乐性等特征,成为青年群体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和娱乐活动之一,逐渐形成网络亚文化现象。
1 亚文化概述1.1 亚文化亚文化研究起源于芝加哥学派。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芝加哥城市学派对城市青年的“越轨”行为进行研究,以“民族志”的考察为研究方法,从社会心理层面研究“越轨”行为的原因,开启了亚文化研究。
芝加哥学派认为:“亚文化的身份是由一个人所处环境决定的。
”社会学教授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这样界定亚文化:“当一个社会或某一群体既拥有亚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具备其他群体所不包括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
”[1]亚文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的、边缘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它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相融互补,并与主流文化一同构建整个社会的文化。
1.2 青年亚文化20世纪社会的主流意识是精英主义,亚文化作为小众群体一直是被忽视的存在。
现代大都市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催生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文化问题,青年亚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子系统。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弹幕”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观看方式,常常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上。
该文化形式源于日本的“弹幕式弱精视听”,在中国流行起来后逐渐演变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弹幕”文化采用了弹幕技术,观看者可以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通过输入文字、表情、图片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情感和评论,这些弹幕以滚动方式呈现在屏幕上方。
这种文化方式给予了观看者更加积极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并且加强了观看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青年文化对“弹幕”文化有着强烈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
年轻人往往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更加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正是这种特质让青年对于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形式更加敏感。
因此,“弹幕”文化充分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需求,成为了一种反映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分析“弹幕”文化,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弹幕”文化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化。
观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屏幕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无论是对于视频内容的赞美、抨击,还是对于人物角色的评价,都可以在弹幕中得到体现。
由于是个人主观的表达方式,因此每个观看者的弹幕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独特性。
其次,“弹幕”文化具有社交性。
观看者对于同样的视频内容会产生不同的评价,这些观点又可以被其他观看者花式地转移、强化、质疑、吐槽乃至辩驳。
弹幕相当于在原始内容上增加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使得观看者之间可以通过交流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彼此。
第三,“弹幕”文化具有生命力和变革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趣味、文化背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弹幕”文化自身的多样性和开放性,能够吸收更多的文化因素和个人主观感受,不断地推动文化创新和变革。
总的来说,“弹幕”文化是一种反映年轻人文化需求和审美心理的新型文化方式。
从它的诞生到流行,再到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合和新生,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在青年亚文化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一文化现象,感受文化进步和变革的心声。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弹幕文化是指在网络视频播放时,观众可以在播放窗口上方实时发送和显示的弹幕评论。
这种互动形式在青年亚文化中十分流行,因为它可以让观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下面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弹幕文化。
弹幕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即时性和互动性。
观众可以实时发送弹幕评论,而其他观众也能够立即看到并回复。
这种即时性和互动性符合了年轻人喜欢即刻回应和与他人互动的需求,使观看视频成为一种更加活跃和有趣的体验。
弹幕文化为观众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随时发送和展示自己的弹幕评论。
由于观看的是网络视频,观众不用考虑现场观众的反应和社会规范,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自由表达的平台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的需求。
弹幕文化也带来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
弹幕评论本身就是观众创造的内容,而观众之间通过弹幕评论的互动也产生了更多有趣和独特的内容。
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表达情感、分享观点、传递信息等,这种用户生成内容的互动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参与感和创造感。
弹幕文化也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的娱乐和幽默风格。
弹幕评论往往有着幽默、搞笑、损坏等元素,观众通过发送和阅读这些评论来获得娱乐和乐趣。
这种娱乐和幽默的风格符合了年轻人追求快乐和放松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愉快的观看体验。
弹幕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自由表达的平台、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以及娱乐和幽默的风格都符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和喜好。
弹幕文化的兴起不仅创造了全新的观看体验,同时也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网络视频更加自由、开放,内容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
而在各种网络视频平台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弹幕,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
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来看,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不仅是一种新兴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青年精神和文化态度的集中体现。
网络视频弹幕,最初源于日本,是一种在视频播放页面上,用户可以实时发送短小的文字、表情符号、甚至是图片和gif动图等多种形式的评论,这些评论会以不同的动画方式漂浮在视频画面上。
弹幕凭借着其吸引人的独特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喜爱,因此迅速在中国大陆等地流行开来。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代表了一种审美和文化追求。
在青年亚文化中,个性、自由、开放是年轻人们的主要价值取向。
传统的电视节目多为固定的、线性的播放形式,而网络视频弹幕则打破了这一局限,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即时的互动和评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这种非线性、多元化的审美体验,能够满足青年观众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和审美的开放态度。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还代表了一种对于娱乐和创造的态度。
在网络视频弹幕中,观众不仅可以进行文字评论,还可以发送表情符号、颜文字、图片和gif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从而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发布弹幕,观众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评价和看法,还可以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作中去,为视频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创意。
这种以观众为中心、开放式参与的娱乐模式,体现了青年人对于创造性和自由的娱乐方式的追求。
网络视频弹幕文化也反映了一种对于社交和共享的需求。
在网络视频弹幕中,观众可以看到其他观众发布的弹幕,还可以通过对弹幕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互动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基于观看视频内容的共享和社交,不仅拉近了观众们之间的距离,还增加了观看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以说 是 多 种 文 化 的杂 糅 ,一 方 面基 于模 仿 日本 N i c o n i c o
C G 文 化 ,另 弹 幕 的鼻 祖 是 日本 的N i c o n i c o 动 画 ,它 的产 生 与 御 视 频 所体 现 的 弹幕 文 化 以及 我 国 发展 已久 的A 方 面 则 是 基 于 我 国 网 络 文 化 及 用 语 习 惯 , 二 者 相 辅 相 宅族 息 息相 关 。御 宅族 是 一个 对 “ A C G ”有着 狂 热 情绪 、 成 ,共 同构 成 了具 有我 国本土 特 色 的弹 幕文 化 。 甚 至 极 端 的群 体 , “ A C G ” 可 以说 是 御 宅 族 的 代 名 词 ,
簧 C - 复 . U A N B O Y U B A N Q U A N
… / U I 7 , 年 平 删 第 / 期 总 ¥ 5 0 期 删
亚文化视 野下的中国弹幕文化研究
刘 美忆
【 摘 要】 “ 弹幕 ”是 一种来源于 日本基 于视频分 享的表达 形式 ,引入 中国后经历 了萌芽到 茁壮成 长,形成 有
有 文 化 行为 的 总和 ” 。
( 三 )走向规约
以B i l i b i l i S a 例 , 其 规 约 一部 分借 鉴 了N i c o n i C O 视 A c F u n *  ̄ B i l i b i l i 是 我 国最 早 引进 弹幕 的营 利 性 弹幕 频 的社 群 自 治 方 式 , 随 后 在 自 我 发 展 中 不 断 丰 富 和 完 视 频 分 享 网 站 ,A c f u n 建站 于 2 0 0 7 年 ,B i l i b i l i 建于2 0 0 9 善 。规 约 一 类 针 对 视 频 内容 , 比如 连载 新 番 时 要 公 平 竞 年 ,两 家 网站 都 是 以A C G 文 化 为 主 的 。 虽 然 弹 幕 文 化 是 来 争 行 为等 ; 另一 类 也 称 “ 弹 幕 礼 仪 ” ,这 是用 户 需。 虽然 弹幕 已成 为主 流 媒 体 不容 小觑 的后 起 之 秀 ,但 是 作 为二 次元 群 体 亚 文化 ,弹 幕 对 大 众
依 然是新奇而 陌生。解释弹幕是什 么并分析 弹幕在 中国的现状 ,论述 中国与 日 本 的弹幕 文化有什 么不 同和创新 ,
阐述 弹 幕 文 化 兴 起 的 成 因 ,最 后 指 出弹 幕 文 化 的 未来 发 展趋 势 。 【 关键 词】 弹幕 ; 亚 文化 ;狂 欢理 论 ; 注 意 力 经 济
二 、中国弹 幕文化 的演进
源 日本 的 “ 舶来 品 ” ,但 在 发 展 过 中愈 来 愈 体 现 着 我 国 体 力 行 进 行 自 律 的 跳 跃 , 比 如 谢 绝 发 送 与 视 频 无 关 内
传 播 相 结 合 的 文化 形 式 ,并 包 含 了弹 幕 视 频 的 生 产 、传
然 而 在 日本 , 除 N i c o n i C O 视 频 外 ,很 少 有 视 频 站 点 提 供 弹 幕 功 能 , 弹 幕 依 然 是 只 受 御 宅 族 青 睐 的 小 众
形式。
播 、 消 费等 每 个 阶 段 队及 弹 幕 用 户 在 此 过 程 中进 行 的所
“ A ”指 的是 A n i m a t i o n 动漫 、 “ C” 指 的 是 C o m i c 漫 画 以 及 “ G ”— — 七a 』 n e( 电子游 戏 )。
( 二) 传统变革
在 我 国 , 当弹 幕 视 频 网 站 呈 井 喷 式 发 展 时 , 由于 弹
从 弹幕 文 化 种 类 来 看 ,它 是 一 种 基 于 网 络传 播 的亚 幕 带来 的 商业 价 值 ,特 别 是 用 户价 值潜 力 巨大 , 以土 豆 文 化 , 也是 御 宅文 化 的衍 生 文 化 。 “ 亚文 化 ”这 一概 念 和 爱 奇 艺 为首 ,传 统 主 流 视 频 网 站 拉 开 了 走 向弹 幕 时 代 最早 由美 国芝 加 哥 学 派 正 式 提 出于 2 O 世纪4 O 年 代 ,他 们 的序 幕 。从 个 人 层 面 上 讲 , 弹幕 是 一种 虚 拟 的互 动 ,在 认 为亚 文化 是 通 过 风 格 化 的符 号 ,对 主流 文化 进 行挑 战 观 看 弹 幕 时 ,受 众 产 生 了沉 浸 式体 验 ,提 高 了 自我 满 足 的 附属 性 文 化 ,并 具 有 某 种 风 格 化 的 抵抗 且 具有 边 缘 性 感 , 弥补 了 心灵 上 的 孤 独 , 并 收 获 归属 感 及 认 同感 ;从 的 文化 样 式 。 …伯 明翰 学派 则认 为 亚 文 化 不 仅 指 生 活 方 视 频 网站 的角 度 讲 ,受 众 的 观 看 行 为提 高 了对 网站 的忠 式 ,还 指 文 化 群 体 。 因此 , 弹幕 文化 应 定义 为 “ 发 端 诚 度 ,增 强 了用 户 黏 性 ,这 正 好 是 弹幕 网站 蓬 勃 发 展 的 为 弹幕 视 频 网 站 、基 于 弹 幕 视 频 形 成 的 屏 幕传 播 与文 字 动 力 。
[ 作
者】 刘 美忆 ,郑 州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一
、
什么是 弹幕
品 , 引 发 了 其 他 用 户 的 追 捧 和 吐 槽 ,在 网 站 成 为 ~ 种 流 行
“ 弹幕 ” ( B u l l e t C u r t a i n )本 是 军 事术 语 ,指 战 趋 势 ,并逐 渐 形成 了带 有 日本 御 宅文 化烙 印 的弹幕 文化 。 相 对 而 言 , 我 国 弹幕 文 化 的组 成 部 分 更 为 繁 杂 ,可 场 上 密 集 子 弹 形 成 的 火 力 网 ,现在 多用 于 指 代 视 频 中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