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完美的音乐 “音乐与文化”音乐系列鉴赏活动第二场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第一单元两个章节共六首作品。
其中第一节共两首,一首中国声乐作品《一杯美酒》(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和一首外国器乐作品《轻骑兵序曲》(德奥作曲家的轻歌剧序曲)。
这两首作品极具代表性,需引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听赏体验和适度的艺术表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感知、分析、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对特定的音乐语汇和形式要素进行不断变化发展,从而推动音乐情感表达的和创作思想抒发的”,为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更为每一位学生终身的音乐艺术之旅开启大门。
【教材分析】一、《一杯美酒》(1)风格:维吾尔族在文化和历史方面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这种融合性在音乐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维吾尔族音乐融合了中原、印度、波斯-阿拉伯及欧洲的音乐语言,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2)题材: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歌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历史歌曲、生活习俗歌曲等。
《一杯美酒》属于爱情歌曲题材。
这种题材的歌曲在维吾尔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歌曲是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民歌之一。
(3)调式:维吾尔族音乐常以波斯-阿拉伯调式、欧洲大小调式及中国五声调式等各种调式为基础。
不同风格的调式、调性经常在一个作品中交替出现,是维吾尔族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风格更加突出。
全曲建立在f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只是在第三乐句出现了和声小调的特色音级升7级音,但是它并没有像欧洲音乐体系一样向主音解决,二是下行二度到6级音上,这样的增二度音程色彩又体现出波斯-阿拉伯的调式特点。
这也就是维吾尔族音乐极具融合性的体现。
(4)节奏:《一杯美酒》属于固定节奏型中的麦西热普节奏型。
(5)节拍:维吾尔族音乐常用弱起节拍。
其民歌的韵律主要依据唱词的重音变化。
在这首歌曲中,除了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之外,每个乐句都始于弱起拍。
这更能体现出隔着对所爱之人的真切心意核对甜蜜爱情的美好憧憬。
(6)旋律线条:音乐旋律线条有上行、下行、波浪形等进行。
歌曲和文案完美诠释了作品内涵

歌曲和文案完美诠释了作品内涵音乐文案目前尚无统一、正规的定义,但在现实中又经常应用到。
音乐文案是一种艺术文案,可认为她是泛广告文案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而创意的渲染性、引导性、宣传性的艺术文案。
下面拿笔者给浪漫二胡大师贾鹏芳的作品专辑《一抹天香》创意的音乐文案为例,简要说明一下音乐文案的写法。
第一步:明晰音乐文案的特殊性因为音乐文案所宣传的主题——音乐作品的特殊性,也就带来了音乐文案的特殊性。
音乐作品既是商品也是文化品,带有非常强烈的感性色彩,故消费这类产品——欣赏时,也必将带有非常明显的个色彩。
这是为音乐作品主体服务的音乐文案在创意时,从战略上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的高度。
音乐文案属于不是谁都能写的艺术文案,从其本身特点来说,音乐文案肯定要比广告文案更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品质性、诗意性。
道理很简单:消费音乐作品的,哪怕是那种文化程度不高的,当他们在浏览、购买、欣赏音乐作品时看到的音乐文案、文案标题等等,是不希望有和他购买牙膏、鞋垫儿、吸尘器、轿车等物品时看到的广告文案那样的境界和情怀的——毕竟音乐作品是一种文化品、艺术品、精神品、灵魂品,更偏重于形而上的意境感受,而不是落地的实用。
第二步:明晰音乐文案的内涵及目的音乐文案不是音乐评论,但里面又势必加入一些音乐评论的内容,以增强音乐文案在解释音乐作品时的权性。
音乐文案不是硬广告,但里面又必须得隐含地有某种广告、品宣的作用,以满足音乐作品在市场、品牌维度传播的诉求。
音乐文案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艺术作品,是一种表面上披着艺术文案的外衣,骨子里巧妙地隐含着音乐评论和广告、宣传功效的特殊文体。
只有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算明晰了音乐文案的内涵和目的。
从权重上来看,音乐文案的艺术维度要占50%以上,乐评和广告的比重加起来不超过50%,具体如何平衡这三者的比例度,需根据实际情况与沟通确定。
第三步:精确掌握音乐作品内涵,诉求,市场定位其实不光是音乐文案,即使写广告文案,这三点也是文创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前提。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种教学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
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 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
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
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 E 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
普通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教材《音乐鉴赏》探索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文教研究普通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教材《音乐鉴赏》探索王一涵(丹阳六中,江苏镇江212300)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音乐鉴赏》的新教材变更,对于年轻教师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作为一名经历着教材变更的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成为经营好课堂的根本。
关键词:新教材;教材分析;音乐课堂体验;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6-023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6.117一、《音乐鉴赏》新旧版教材的基本区别新版教材是由赵季平、莫蕴慧担任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19年7月第一次印刷,整本书共分为序篇:不忘初心以及其他十八个单元:学会聆听、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乐器、京剧、歌曲艺术、影视音乐、舞蹈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文人情致、新音乐初放、光荣与梦想、共筑中国梦、复调音乐的巡礼、古典音乐的殿堂、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国家情怀的民族乐派、色彩斑斓的印象派、传统风格的解体、爵士掠影。
光从单元的标题就能体现出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内容丰富且新颖。
与旧版《音乐鉴赏》相比,新版《音乐鉴赏》在此基础上适量地增加政治爱国音乐的内容,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序篇中的《不忘初心》开篇明确积极思想,倡导中学生“不忘初心、不忘祖国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的正面思想。
在不改变知识点:音乐的功能、音乐要素、音乐语言、音乐的情感及情绪等的基础上,新版《音乐鉴赏》的内容中增加了许多现代音乐的多元化,众多影视音乐作品:《大宅门》、《百鸟朝凤》、《星球大战》、《艾米莉的华尔兹》列入音乐课堂认知,抛开陈旧的音乐思想,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给高中音乐教师的课堂增添学习氛围。
在保留世界民族音乐的同时,拓展了中国特色国粹音乐的学习,旧版中国粹被两首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一略带过,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分拓展国粹音乐内容,而新教材中单元内容更加的丰富,知识要求也较具体,分为传统戏和现代戏两大类,传统戏中《空城计》、《打龙袍》、《群英会》分别选一代表性曲目要求鉴赏,现代戏歌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京剧《杜鹃山》同时加入教学内容。
音乐社团的活动总结优选13篇

音乐社团的活动总结优选13篇音乐社团的活动总结1春节期间,音乐社团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
活动包括音乐会、街头表演、音乐工作坊等,旨在展示社团成员的音乐才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进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
在音乐会上,社团成员们带来了各种类型的表演,包括合唱、独唱、器乐演奏等,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街头表演则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音乐工作坊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音乐知识的平台,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春节生活,也提高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音乐社团的活动总结2我校音乐社团组建以来,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时间训练,通过循序渐进。
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活跃了身心,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将本期音乐社活动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
进行了简单的识谱教学,学生很想自己能够识谱唱歌,学习时积极性较高;教学了四二拍的节奏,教学时,选用了低年级教材上的一些旋律节奏来进行教学,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掌握四二拍的节奏;教学了休止符、装饰音等音乐术语和记号。
二。
加强科学发声训练,激发合唱兴趣。
歌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
训练学生唱歌要统一的姿势,训练队员正确、统一的呼吸,在练习中向学生时时提及气息的控制,掌握了气息的控制后,进行发声的练习,发声练习曲由浅至深,简单到复杂。
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我采用了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
比如像“闻花香”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
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大本嗓)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
文化音乐推广方案策划书3篇

文化音乐推广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文化音乐推广方案策划书》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策划书旨在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推广方案,以提升文化音乐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促进文化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文化音乐的认知度: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音乐的独特魅力。
3. 促进文化音乐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音乐演出、唱片销售等方面的收益,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4.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通过文化音乐的推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市场分析1. 目标受众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包括中老年人、文化爱好者等。
追求个性化、高品质音乐的年轻群体。
音乐教育机构、学校等教育领域相关群体。
2. 竞争对手其他类型的音乐活动和演出,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线上音乐平台和数字音乐产品。
3. 市场机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文化音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有潜力成为文化音乐的主要受众群体。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为文化音乐的推广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四、推广策略1. 线上推广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文化音乐相关的资讯、演出信息、音乐作品等。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音乐分享、投票评选等,吸引用户参与。
与音乐类网站、论坛、博客等合作,进行软文推广和交换。
开展线上音乐直播活动,让观众可以实时观看演出,增加互动性。
2. 线下推广举办文化音乐主题展览,展示文化音乐的历史、发展、乐器等相关内容,吸引观众参观。
组织文化音乐演出活动,包括音乐会、音乐节、小型演出等,邀请知名艺人或本地乐队参与。
与文化艺术机构、图书馆、学校等合作,开展文化音乐讲座、培训、工作坊等活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
制作文化音乐宣传册、海报、明信片等物料,在公共场所、文化艺术场馆等地进行发放和展示。
3. 合作推广与旅游部门合作,将文化音乐元素融入旅游线路中,打造特色文化音乐旅游产品。
高中音乐鉴赏 《亚洲与非洲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亚洲与非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与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亚洲与非洲音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分析亚洲与非洲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亚洲音乐:印度音乐、中国音乐、日本音乐、中东音乐等。
2. 非洲音乐:非洲鼓乐、部落音乐、黑人灵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与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对亚洲与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亚洲与非洲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2. 对比法:分析亚洲与非洲音乐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亚洲与非洲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印度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印度音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聆听印度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特点。
2. 第二课时:中国音乐鉴赏教学内容:中国音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聆听中国音乐作品,分析其旋律、和声特点。
3. 第三课时:日本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日本音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聆听日本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特点。
4. 第四课时:中东音乐鉴赏教学内容:中东音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聆听中东音乐作品,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
5. 第五课时:非洲音乐鉴赏教学内容:非洲音乐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聆听非洲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特点。
六、教学活动与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2. 音乐鉴赏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写作和口头报告等方式,评估其对亚洲与非洲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音乐分析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亚洲与非洲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音乐欣赏》课程

案例:立德树人,以美育心一、案例背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师生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
在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指引下,也让中国高校教师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开启了全新的教学生涯经历——网络直播教学。
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线上音乐课堂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教学强大的互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也引发我继续探索音乐课程的思政化教学改革,在网络音乐教学中践行美育与德育的融合统一。
本次音乐思政教改项目是结合开设的两门音乐赏析类课程进行实践的。
《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旨在指导学生们通过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
《外国音乐欣赏》课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框架,了解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风格,并能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对比性的反思,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音乐网络课程设计线上教学是疫情时期的一种特殊授课方式,与传统线下授课相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做好课前调查,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教学环节,提前预判,精心设计,稳步实施。
为更好地开展线上网络授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用多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腾讯课堂授课,雨课堂提交作业,腾讯会议进行课堂交流,课程微信群发布通知,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展示学生优秀作业2、采用专题分组学习方式。
例如《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设置了与音乐课程内容结合的七大音乐文化专题:音乐与美食文化、音乐与旅游文化、音乐与教育、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电影、音乐与新媒体传播。
课后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报名自主选择,按照专题划分成小组,建立小组学习群。
每个学习小组要求进行三次讨论,并填写学习过程的讨论表,定期给老师提交讨论心得。
老师则会根据各小组专题学习情况,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关注音乐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价值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指导小组进行网络专题学习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