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评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下能正确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A. B. C. D.2.南宋著的抗金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臣诬,以莫须有的罪被杀害。
后来,的冤狱得以平。
在他墓门上一副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就是()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李自成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把杭当汴州.”请据诗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的历期是)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4.学生参加电节目知识竞赛,有一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他难确定其中表述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元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5.如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A.①B.②C.③D.④6.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如图)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7. 目前,我国有23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你知道我国最早建立行省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A.战国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8.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诗)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唐杜甫诗)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9. 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
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①坊和市严格分开②非常繁荣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11.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12.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
2020_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

2021春四川岳池石垭中学部编历史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含答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为了防止出现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A.重农抑商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休养生息2、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 )A.宋高宗赵构B.宋真宗赵恒C.宋徽宗赵佶D.宋太祖赵匡胤3、《宋史:太组本纪》记载: “请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B.郦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 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 )A.北宋的实力遭到削弱B.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辽宋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5、澶渊之盟带给两国最大的好处是()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6、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里的“胡”应指()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7、南宋都城临安是今天的哪个城市()A. 河南开封B. 浙江杭州C. 江苏南京D. 陕西西安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A.玉米 B.占城稻 C.葡萄 D.马铃薯9、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兴起于()A.唐朝蜀地 B.宋代江浙地区 C.宋代蜀地 D.宋代的海南岛10、下面是元大都平面图,图中有“孔庙”“太庙”“社稷坛”等。
这反映了 ( )A.元朝统治者借助儒学来维护统治B.元朝仍采用中央集权制度C.元朝统治者重视民族交融D.元朝统治者注重城市规划11、蒙古军队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割据政权,实现大一统的顺序是( )A.西夏—金—南宋B.金—南宋—西夏C.西夏—南宋—金D.金—西夏—南宋12、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测试(部编版)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提升检测卷)〔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山东青岛中考,12,★☆☆)“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这个“大王朝”的建立者是( )A.刘邦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2.[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022山东潍城期中,14,★★☆)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
该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意在强化专制集权C.形成了三权分立D.导致政权动荡3.(2021湖北武昌期末,4,★★☆)如图碑刻(复制品)展示的是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模仿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整,笔画繁冗。
从西夏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两宋时期( )A.都市生活丰富多彩B.党项族与汉族文化交融C.社会经济蓬勃发展D.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4.(2022河南濮阳二模,6,★★☆)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给双方长达二十多年的争战画上了句号。
此后,宋辽双方弥兵敦好,“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
上述观点认为该盟约( ) A.使北宋的财政负担加重 B.是北宋政权软弱的表现C.使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促进了宋辽之间的和平5.“群山转翠半已春,岳王庙前渐游人。
风波亭外臣子恨,西子湖畔武穆魂。
重整河山终是梦,精忠报国只羁身……”下列事件与诗中“臣子”有关的是(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郾城大败金军主力D.澶州之战6.(2022山东诸城期中,17,★★☆)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
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
复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A.水稻产量跃居首位B.政府提倡南稻北移C.南方经济得到发展D.南方自然环境优越7.[跨学科·数学](2022北京中考,7,★★☆)以下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5.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3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
……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8.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A.①④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宋史•岳飞传》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藏族B.维吾尔C.蒙古D.回族2.我国历史上曾经山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铁木真②松赞干布③阿骨打④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3.西藏开始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 B.宋真宗 C.宋高宗 D.宋太祖5.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①瓦子里看杂耍②用交子买东西③使用瓷器饮茶④因为读诗词入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从唐朝灭亡到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8.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A.大理B.吐蕃C.辽D.西夏9.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灭亡这个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0.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二、填空题11.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______”;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
2023-2024学年7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C.统一全国D.基本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2.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到了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和城邑。
这一史实说明A.契丹族迁入中原,适应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B.契丹族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C.契丹族与汉族的杂居相处,学会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D.汉族政权灭掉了契丹,强行将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广到契丹社会3.小明要上网查询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以下关键词合适的是A.西域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宣政院D.驻藏大臣4.《梦溪笔谈》的作者是()A.毕升B.郭守敬C.沈括D.张衡5.下列地区中,元朝时开始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是()A.新疆B.西藏C.青海D.台湾6.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时为加强对澎湖和琉球(台湾)的管辖,设立的专门机构是A.巡检司B.中书省C.宣政院D.都护府7.元朝时期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个机构是A.台湾巡抚B.台湾省C.台湾府D.澎湖巡检司8.元朝设立负责西藏地区行政事物的机构是A.驻藏大臣B.西藏将军C.宣政院D.西藏自治区9.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都有了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0.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①瓦子①夜市①岁币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1.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炎黄战蚩尤12.2013年10月3曰,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为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风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宋史本纪-—赵匡胤》.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A)A.宋太祖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2.“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D)A.秦朝的御史大夫B.西汉的诸侯王C.唐朝节度使D.北宋的通判3.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B)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4.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并且与北宋并立。
其建立者是(B)A.松赞干布B.耶律阿保机C.元昊D.完颜阿骨打5.“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点苍山会盟B.和同(为)一家C.澶渊之盟D.经济重心南移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词语与下列哪位英雄有关(D)A.文天祥B.韩世忠C.寇准D.岳飞7.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A)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A.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9.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C)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10.(2018·湖北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A)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铁木真曾经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下列事迹与他有关的是(A)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金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这段歌词所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宋代(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3.“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南下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8.“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0.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C.纸币与铜钱并行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11.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
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回纥族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3.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②金③西夏④蒙古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14.《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今湖南省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
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1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唐诗、宋词B.唐诗、宋词、楚辞C.唐诗、宋词、元曲D.楚辞、唐诗、元曲17.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18.右图中,科学家沈括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造纸术B.“交子”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6分)(3)材料三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请引用材料三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
(6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1)“靖康耻”代表着北宋的灭亡,其发生于何时?(4分)材料二岳飞苦战了10年,金人士气大为沮丧,正值他要直捣黄龙府打败金人的时候,朝廷下了12道金牌,岳飞班师。
岳飞激愤伤心至极,东向再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2)列举出令“金人士气大为沮丧”的史实一例。
你认为岳飞领导的军队为何能够令金人胆寒?(4分)(3)你认为面对宋高宗的12道金牌,岳飞是否该班师回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4)时过境迁,但人们没有忘记岳飞。
今天,人们依然以各种形式纪念岳飞。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4分)2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2分)(2)图2所示发明在战国时期被称为什么?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2分)(3)图3所示发明出现于何时?何时在战争中开始广泛使用?(2分)(4)图4所示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2分)(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2分)(6)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分)(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2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3分)材料二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
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尤其是没有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等祸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现平平,但也无损国家的繁荣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连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3分)(5)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2分)【以图话史】材料三《宋代说书图》(右图)(6)右图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场所?(2分)(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找出身边与宋代的城市生活相关的实例。
(2分)第二单元测评一、选择题1.D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等,可知这与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
故选D项。
2.D3.A 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备选项,A项本身错误。
阿保机在916年称帝,生活于872—926年,辽发动的大举进攻北宋的澶州之战是在1004年,此时阿保机早已逝世。
4.C5.A 由材料中“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礼”是指辽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后,宋每年给辽和西夏“岁币”,再分析各备选项,其中②表述有误,因为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是在北宋重挫辽军的背景下签订的。
6.A 东晋是西晋灭亡之后,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而南宋是在北宋被金灭亡之后,北宋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故选A项。
7.B 岳飞一生主要是从事抗金斗争。
诗中的“匈奴”不是指历史上的匈奴统治者,而是指当时金的建立者女真贵族。
8.A9.C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选C项。
10.D A、B、C三项都符合南宋的情况;D项说法是错误的,当时人口多达百万的城市不是广州,而是杭州,故D项符合题意。
11.A12.D 图1是秦朝的行政机构设置;图2是唐朝的行政机构设置;图3是元朝的行政机构设置。
13.C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西夏政权建立,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
14.C15.B 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东京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6.A17.D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杂剧、散曲和南戏等。
杂剧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等,故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