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雄性不育系的观察与利用

合集下载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摘要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育性变化机理,初步探讨了利用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其制种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利用得最广泛,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制种时育性不稳定影响种子质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但制种时须拔除50%可育株,费工费时,由于其制种难度大,在发达国家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单位利用并配制了杂交组合;自交不亲和性亲本繁殖困难,化学杀雄难以掌握药剂浓度及喷施时间,目前后两种方法均无大面积推广,但也配制了杂交组合。

自石明松(1973)发现水稻光温敏不育现象以来,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育种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

何觉民等(1994)提出生态雄性不育理论,认为植物雄性育性作为一个性状,必然同时受基因影响和环境制约。

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生态下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均发现了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并加以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油菜上利用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制种纯度,有效降低制种风险,其利用前景是可观的。

本文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选育、利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生态两系油菜也将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1.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杨光圣等(1987)于昆明油菜夏繁期间,在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杂交(84-1×84-2)后代中发现一个F3株系表现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经3年连续选择自交(F5)、鉴定和选择,选育出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1,表现为在武昌秋播,春天开花表现雄性可育;在昆明或西宁夏播开花表现雄性不育。

袁美等报道了双低生态不育两用系8-8112AB,该不育系由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系几乎所有的二倍体植物,不论是野生或栽培的,都可以找到导致雄性不育的核基因。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近200种植物存在着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性,其不育程度和遗传稳定性颇不相同。

育种上需要的是对环境条件不敏感,能够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主要在杂种优势利用(植物)上作母本,可以省去去雄工作,便于杂交制种,为生产上大规模利用杂种一代优势创造条件。

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须靠一个花粉正常而又能保持不育系不育特性的雄性不育保持系授粉。

杂交制种则须有一个花粉可育,并能使杂种恢复育性的育性恢复系。

这样,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分别简称A、B和R 系)三系配套,就成为利用不育系以大量配制杂交种子的重要前提。

雄性不育系主要可分两类:一、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即由控制花粉正常育性的核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不育系。

1、不育机制:一般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也有由2~3 对隐性基因互作而产生的雄性不育性(如莴苣)。

假如控制花粉正常育性是一对显性基因RfRf,则由于隐性突变,杂合体Rfrf自交后将会分离出纯合基因型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

大麦、玉米、高粱、大豆、番茄、棉花等很多作物都有这样的突变体。

但偶尔还发现有杂合的显性核不育现象。

其正常可育的基因型为msms,而经显性突变后产生的杂合基因型Msms会由于Ms的显性作用表现为雄性不育,当它被正常育性植株msms授粉结实时,其子代按1:1比例分离出显性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并依此方法代代相传。

1972年中国在山西省发现的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就属于此类。

2、利用:因隐性核不育系难以找到有效的保持系,故不能大量产生不育系种子供制种用;但可用杂合可育株给不育株授粉,在正常育性受 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情况下,其子代将按1:1比例分离出纯合不育株和杂合可育株。

用杂合可育株对不育株授粉,下一代育性分离仍是1:1的比例。

采用这种作法可以较大量地繁殖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混合群体。

对植物雄性不育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植物雄性不育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植物雄性不育性问题的几点认识的报告,600字
植物雄性不育性是一种由基因引起的植物繁殖异常,它可以阻碍花粉的发育和花药内孢子的受精,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繁殖。

本报告旨在简要介绍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几个重要方面,对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去解决办法。

首先,植物雄性不育性是由于植物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这种突变可能是来自外界的致病因素,也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

其次,这种病变会导致花粉的不发育,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繁殖。

花粉变性或枯萎、未能萌发,会导致花粉的正常发育、花药内孢子的受精,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繁殖。

同时,植物雄性不育性在农业生产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雄性不育可以阻碍植物的正常繁殖,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草种植和农作物物种混合,保证农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此外,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生殖性状,例如增加营养价值以及抗逆性,更好地控制和开发现代农业。

最后,为了解决植物雄性不育性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可以改变植物性状的转基因技术和植物杂交育种技术,以解决植物的雄性不育症状,也为更有效的农作物繁殖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植物雄性不育性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植物繁殖异常,它可以阻碍花粉发育及花药内孢子受精,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繁殖,并且在农业生产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可以改变植物性状的转基因技术和植物杂交育
种技术,以解决植物的雄性不育症状,也为更有效的农作物繁殖提供了可能性。

植物及其雄性不育性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及其雄性不育性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及其雄性不育性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植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粮食作物到药用植物,均为人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活资源。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植物资源,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植物育种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常用的育种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雄性不育性的定义和分类雄性不育性是指植物花粉形成异常,不能成熟、不能释放或者不能与雌蕊结合,最终导致种子无法结实的一种遗传特性。

根据其发生的原因,雄性不育性可以分为自然雄性不育性和人工雄性不育性两种类型。

自然雄性不育性是指由于植物染色体的基因突变或基因组组合变异而导致的雄性不育性现象。

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性稳定。

人工雄性不育性是指通过人工手段诱导植物的雄性不育性,主要包括化学诱导、物理诱导和遗传诱导等方法。

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遗传性相对不稳定。

二、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雄性不育性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育种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固定、纯系品种的选育以及遗传分析等方面。

1. 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固定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植物种质利用率和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常规的种子杂交法存在以下问题:①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不一定能得到保留或遗传稳定;②有些杂交植物还会产生不育性后代,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而使用雄性不育性材料进行杂交,则可以显著提高杂交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稳定性,同时保证后代的杂种优势能够固定传承。

2. 纯系品种的选育纯系品种的选育是指通过长期的选择和筛选,培育出具有一定特征的产业品种。

如果这些纯系品种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征,可以进一步进行基因纯化。

而使用雄性不育性的植物材料,则可以在不同自交代之间,减少亲缘关系的重叠,从而提高基因纯化的效率。

3. 遗传分析雄性不育性子代与正常子代的比较,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雄性不育性的发生机制,进而为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7 0天 不育 株 经 6年 选 育 获 得经 济 性状 稳定 , 不育 株 率 达 10 , 育 度近 11 个 别年 份 由于 0% 不 0 %( 3
调 查 不 育 花 的 发 育 状 况 、 腺 大小 、 实性 、 育 蜜 结 不
株率 ( 不育 株/ 查总 株 数 ) 不 育度 ( 育 花数/ 调 、 不 调
查总 花 数 )耐 热 性 、 病 性 、 齐度 、 熟 期 、 、 抗 整 成 花球
质 量 和产量 等 。
2 选 育 结 果
Br e i g a d Ap l a i n o u il we a e se i t n ed n n p i to f Ca l o r M l— t rl y Li e c f i
Ab t a t S e i i e 9 7 — 8 3 6 h s a se l ln a e f 1 0 sr c t r e l 0 0 2 — — a tr e l n i p a t r t o 0 % a d O I l p si n n I I i l Ta t.
维普资讯
花椰菜雄 l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生
李远甫 李福 韦顺 恋

要 不育 系 9 7 — 8 3 6的不 育株 率 达 10 , 育度 近 10 雄蕊 退 化 , 正常 花 粉 , 蕊 正 002—— 0% 不 0 %, 无 雌
常, 蜜腺 退 化 . 蜜蜂 不喜 欢 , 自然 传粉 困难 , 目前 采 用人 工授 粉 制种 , 9 7 — 8 3 6不 育 系配 制 的“ 旱 由 00 2 — — 特 5 0天 ” 已在 国 内生 产上 大面积 应 用 。不 育 系 9 5 — — — 4 0 8 5 3的不 育株 率达 10 , 育度近 10 , 花正 常 , 0% 不 0% 开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Ke r s: Eur e n c ulfowe y wo d op a a il r;c t l s i a es e i i s p e lne t a f r i y op a m cm l t rl lne ; ur i ; r nse rng e
花椰 菜 于 1 9世 纪 中叶传 人 我 国 ,2 O世 纪 7 0 年代 从美 国引进 的一些 杂交种 明显 强于 常规种 ,从 此我 国育种 工作 者也 开始研究 花椰 菜杂 交育种 ,主 要用 自交 不 亲 和 系 制 种 ,但 杂 交 种 纯 度 很 难 达 到 1 0 , 自交 不 亲和系要 用人 工蕾期 授粉 ,花工 大 、 0
c mb n t n r s e t h l t r e l e r b a n d t r u h f l c e n n . o i a i s c o s d wih t e mae s e i i s we eo t i e h o g i d s r e ig o l n e
福 建农 业 学报 2 ( ) 5 0 8 ,0 0 5 5 :8 ~5 3 2 1
F ja o r a f Ag iut r lS i c s u inJ u n l r l a c n e o c u e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0 0 5 8 — 0 0 8 3 4 2 1 )0 —5 0 4
成本 高 ,并 且 经过 连 续 多代 自交 生 活 力 会 逐 渐 衰
退 ,制种 困难 ,杂种优 势减 弱 ,更 主要 的是 品种权
得 不 到 保 护 ,利 用 雄 性 不 育 系 制 种 可 克 服 上 述 问
须 加快花 椰菜胞 质雄 性不育 系 的选 育 ,配制 一代杂

雄性不育的利用.

雄性不育的利用.

雄性不育的利用
(一)三系法
三系配套的一般原理是首先把杂交母本转育成不育系。

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已有的雄性不育材料与该母本材料(此时其作父本)杂交,如果该材料的基因型为N/(rfrf),则连续回交若干次(一般4~5次),就得到该母本材料不育系。

其次是繁殖不育系,此时雄性正常的、用于回交的该亲本材料即成为新的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它除了具有雄性可育的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新不育系完全相同,它能为不育系提供花粉,保证不育系的繁殖,同时保持系自交可繁殖自己。

再次是制种,不育系与恢复系(基因型为S/RfRf或N/RfRf)的杂交为制种。

如果原来欲作杂交的组合父本本身就带有恢复基因,经过测定证明后,可以直接利用配制杂交种,供大田生产用,同时恢复系自交可繁殖自己。

否则,也要利用带恢复基因的材料,进行转育工作。

转育的方法与转育不育系大同小异。

图1应用三系法配制杂交种示意图
(二)两系法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具有在长日照周期诱导不育、短日照周期诱导可育的特性,因此这种不育水稻可以将不育系与保持系合二为一,为此我国学者提出了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生产杂交种子的“两系法”,这种方法目前已在我国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2基于光敏核不育水稻的杂交制种示意图。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真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

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

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

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

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

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

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

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观察与利用
一、实验目的 明确植物雄性不育“三系”概念,认识雄性不育系的一般特 征及鉴别和利用。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 玉米“三系”材料、1%碘液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1.观察不育系的穗部形态花药形态,并与保持系作比较; 2.镜检不育系花粉粒形态及碘液反应,与保持系和恢复系作比较; 3.操作:分别取出不育系和保持系或恢复系的花药,放到载玻片中央,滴上一 滴碘液,用解剖针挤压出花粉,去除花药壳等杂质后镜检。观察不育系和保持 系或恢复系的花粉粒形态、大小以及着色深淺等。 五.实验报告 1.绘图示不育系和保持系或恢复系的花粉粒形态,并说明碘染结果。 2.绘图示玉米“三系”利用的方式并说明原理。
“三系”法利用方式
繁殖区 制种区
♀S(rr) ×N(rr)♂
N(rr)
自交
N(R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交 N(RR)
♀S(rr) × N(RR)♂
S(rr)
N(rr)
S(Rr) 生产利用
“二系”法利用方式 光敏核不育系: 短日照可育 ♀长日照不育 × N(RR)♂ F1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