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精讲(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高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通用版知识精讲

高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及后续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正确地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化学计量和计算的前提,但氧化还原反应往往比较复杂,有必要掌握其配平的方法。
本讲就是有关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的基本技巧。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二.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 观察法一个简单方程式的配平,可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观察法即可配平。
如: Cu+O 2→CuO ,Fe+O 2→Fe 3O 4,等等。
但如42243424244SO K O H MnSO )SO (Fe —SO H KMnO FeSO +++++这样的反应,观察法显然力不从心,因为各项关系复杂,相互制约,“一动无有不动”,很难能够观察而配平。
这样的反应是不是就束手无策?2. 化合价升降法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有升必有降,有得必有失,得失必相等”。
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电子得失,必然遵循这个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如果找出参加反应的元素原子,按照这个关系,就把握了主要矛盾,这就是配平的依据。
下面就对上例配平作说明,请大家体会。
例1. 42243424244SO K O H MnSO )SO (Fe —SO H KMnO FeSO +++++ 10,2,8,5,2,8,1练习A 组: 1. O H O MnSO SO K —SO H O H KMnO 2244242224+↑++++ (2,5,3,1,2,5,8) 2. O H S SO K MnSO —SO H KMnO S H 24244242+↓++++(5,2,3,2,1,5,8)例2. O H Cl CrCl KCl —HCl O Cr K 223722+↑+++(1,14,2,2,3,7)练习B 组:1. O H Cl MnCl KCl —HCl KMnO 2224+↑+++(2,16,2,2,5,8) 2. O H Cl KCl —HCl KClO 223+↑++ (1,6,1,3,3)例3. O H KClO KCl KOHCl 232++∆+ (3,6,5,1,3) 练习C 组: 1.O H SO K S K KOH S 2322++∆+ (3,6,2,1,3) 2. NO HNO —O H NO 322++(3,1,2,1)例4. O H NO AgNO —HNO Ag 233+↑++ (3,4,3,1,2)练习D 组:1. __Cu +__HNO 3—__Cu (NO 3)2 + __NO +__H 2O (3,8,3,2,4)__Ga + __HNO 3—__Ga (NO 3)3 +__NO 2 +__H 2O (1,6,1,3,3)例5. O H NO SO H )NO (Cu HNO S Cu 2422332+↑++∆+(3,22,6,3,10,8)练习E 组:As 2S 3 +□HNO 3 +□□—□H 2SO 4 +□H 3AsO 4 +□NO (3,28,4H 2O ,9,6,28) □SnS +□NaNO 3 + □Na 2CO 3 —□Na 2SnO 3 +□Na 2SO 4 +□NaNO 2 +□CO 2(1,5,2,1,1,5,2)例6. 2M nO 3O KCl KClO 2+∆ (2,2,3)练习F 组:1. □(NH 4)2CrO 4-□NH 3↑+□N 2↑+□Cr 2O 3 +□□ (2,2,1,1,5H 2O )2. O H N HNO NO NH 22334+↑+∆ (5,2,4,9)例7. □(NH 4)2MnO 4 +□Zn +□□—□MnCl 3 +□ZnCl 2 +□NH 4Cl +□H 2O (2,3,16HCl ,2,3,4,8)练习G 组: 1. O H NO CO HNO C 2223+↑+↑∆+ (1,4,1,4,2) 2. 42222SO H HCl —O H SO Cl +++ (1,1,2,2,1)小结:通过上例和练习,应该明白这种方法配平的本质就是抓住反应的内在规律,先解决主要矛盾,然后解决次要矛盾的方法。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目标要求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始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2.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题组一确定元素价态或物质组成1.现有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 B.+3C.+4 D.+5答案 B解析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物质是Cr,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2SO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化合价为+n)。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有0.05 mol·L -1×0.024 L ×(6-4)=0.02 mol·L -1×0.020 L ×2×(6-n ),解得n =3。
2.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规律及配平

化学
6.关于有缺项的方程式的配平:(缺项一般是酸、碱或水) KMnO4+ KNO2 + _____ —— MnSO4+ K2SO4+ KNO3+ H2O
练习: Mn2+ + S2O82-+ H2O —— SO42- + MnO4- + ________
化学
7.关于字母型方程式的配平 Clm + OH- —— Cl-+ ClOn-+ 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化学
1、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 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即: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化学
1、已知3个SO32-恰好将2个XO4- 还原,而SO32-被 氧化为SO42-,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化学
试从化合价角度分析下列粒子的性 质。在Fe3+、Fe2+、Al3+、H+、S、Cl- 等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F_e3_+_、_A_l3_+_、_H,+ 只 有还原性的是_C__l-____,兼有氧化性和还 原性的是_F_e_2_+_、_S___。
3、强弱规律 化学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 4×3
3
0
Pt
+
4
H+N5 O3
+18
HCl
3
H2P+4tCl6
+4
+2
NO
+ 8H2O
化合价降低 3×4
练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4+HNO3+H2O——H3PO4+NO↑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计算

课时8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计算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类型一 正向配平法(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
)1.(1) NaBO 2+ SiO 2+ Na + H 2=== NaBH 4+ Na 2SiO 3(2) KI + KIO 3+ H 2SO 4=== I 2+ K 2SO 4+ H 2O(3) H 2S + KMnO 4+ H 2SO 4=== K 2SO 4+ MnSO 4+ S↓+ H 2O答案:(1)1 2 4 2 1 2 (2)5 1 3 3 3 3(3)5 2 3 1 2 5 8[方法技巧]该类方程式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按以下五个步骤配平。
类型二 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等)2. (1) I 2 + NaOH=== NaI + NaIO 3+ H 2O(2) S + KOH=== K 2S + K 2SO 3+ H 2O(3) (NH 4)2Cr 2O 7=== N 2+ Cr 2O 3+ H 2O答案:(1)3 6 5 1 3 (2)3 6 2 1 3(3)1 1 1 4[方法技巧]适用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反应和分解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如3S 0+6KOH(热、浓)=== 2K 2S -2 + 3H 2O + K 2S +4O 3化合价降低2×2 化合价升高4由于硫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而且升降总数相等,所以K 2S 的化学计量数为2,K 2SO 3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确定S 的化学计量数为3。
类型三 缺项配平类(缺少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为水、H +或OH -)3.(1) ClO -3+ Fe 2++ === Cl -+ Fe 3++(2) MnO -4+ H 2O 2+ === Mn 2++ O 2↑+ H 2O(3) MnO -4+ NO -2+ === Mn 2++ NO -3+ H 2O 答案:(1)1 6 6H + 1 6 3H 2O(2)2 5 6H + 2 5 8(3)2 5 6H + 2 5 3[方法技巧](1)配平方法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由原子守恒确定未知物,再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哎,这个问题可困扰了不少小伙伴,不过别担心,我会用简单的方式带你一探究竟,让你瞬间开窍。
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首先,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一个化学反应中,有一个物质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
听起来有点复杂,不过简单来说,就是电子在转移。
一个物质失去电子,另一个物质得到电子,这就叫氧化还原反应了。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在丢掉了钱包(失去电子),另一个人捡到它(得到电子)。
1.2 怎么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你可以看看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即原子的“电荷”状态)。
氧化态的改变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比如,在铁生锈的过程中,铁的氧化态从0变成了+3,说明它被氧化了。
2. 为什么要配平?2.1 配平的意义配平方程式,就是让反应中的每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数量相等。
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简单点说,就是让反应“公平”起来,各方都得到“平等的份额”。
就像每个人的饼干要分得一样多,不多不少。
2.2 配平的原则要想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首先要搞清楚两个原则:1) 每种元素的数量在反应前后要一样;2) 反应中原子数和电荷数都得平衡。
3. 配平的步骤3.1 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首先,写出未配平的方程式。
以这个简单的反应为例:[ text{Fe} + text{O}_2 rightarrow text{Fe}_2text{O}_3 ]。
初步看,这个方程式完全没法成立,因为铁和氧的数量不对。
3.2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1. 写出半反应:将反应拆分成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例如,铁被氧化成铁离子,氧被还原成氧离子。
2. 平衡原子:先把每种元素的数量调整一致。
比如,调整铁和氧的数量使它们在两边相等。
3. 平衡电荷:调整电子数使得反应前后的电荷也一致。
4. 合并半反应:最后,把两个半反应合在一起,确认最终的方程式配平好。
高考化学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合步骤

高考化学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合步骤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可以看出有无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从而得知此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那如何来标化合价呢?对于常见的,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所学知识写出常见化合价。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首先标出常见化合价,根据已有知识:化合物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算出未知元素化合价的平均值,如:中氧是非金属应显最低负价,则三个铁的化合价之和为,每一个铁的化合价为。
二. 配平前的准备工作左右相等原则(发生化合价升和降的元素):(1)元素从一种价态到一种价态生成物只有一种,在配平前应考虑左右相等(应用原子守恒)。
例:中发生化合价升高的和发生化合价降低的,在配平前考虑左右相等。
(2)元素从一种价态到一种价态生成物不只一种,在配平前无需考虑左右相等。
例:中发生化合价降低的O由0~生成物有和,在配平前不需考虑左右相等。
(3)元素从一种价态到多种价态,在配平前无需考虑左右相等。
例:中的分别从0~生成,从0~+5生成,在配平前无需考虑左右相等。
(4)元素从多种价态到一种价态,在配平前无需考虑左右相等。
例:中的从+5~生成,中的从生成,在配平前无需考虑左右相等。
三.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一般步骤氧化还原反应有三个主要特点,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中一般抓住化合价的升等于降这一主要特点来配平,下面举例来说明这一过程。
例如:(1)标化合价变化:中从,由此可判断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左右相等原则:从一种价态到一种价态生成物只有一种,在配平前应考虑左右相等。
(3)列出变化:将升高和降低的分别放在一起升高:降低:(4)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化合价的升等于降。
取化合价升之和与降之和的最小化倍数,升之和:,降之和:,最小公倍数是54,则升高的所有元素数目扩大2倍,降低的元素数目扩大27倍:这样就配平好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5)应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观察配平四.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常见类型1. 两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无机)。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配平,是化学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配平简介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配平来解决。
二、配平原则1.质量守恒原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3.电子守恒原则: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相等。
4.电荷守恒原则:若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三、配平步骤1.一标: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二等: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
3.三定: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氧化剂(还原剂)化学计量数=降(升)价的最小公倍数÷1mol氧化剂(还原剂)降(升)价总数。
4.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五查:检查质量与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
四、配平技巧(一)正向配平此处我们使用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作为例子进行讲解: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N的化合价由-3价变至+2价,故上升5价O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2价,每个O2含2个O. 故下降2×2=4价③根据升降价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④观察法,根据已配平的物质将其他物质配平⑤根据原子守恒检查无误后完成配平【练习】(2016·天津)配平反应方程式:MnO(OH)2+I-+H+→Mn2++I2+H2O,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得MnO(OH)2+2I-+4H+=Mn2++I2+3H2O,故答案为:1,2,4,1,1,3;(二)逆向配平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配平宜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开始,即先考虑生成物,逆向配平;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歧化反应),宜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即逆向配平,原理和正向配平完全一致。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如还原性:,氧化性:。
3.例题精讲: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辨析:例1、(广州测试题)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在反应中()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答案:B、C。
点评:此类结合实例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试题,其解题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本题反应物均含有碳元素),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
例2. (全国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的判断。
答案:A、D。
点评:解此类有关概念辨析的试题应遵循“理解概念抓实质”的原则,若是再辅以具体实例,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判断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例3:(98高考试测题)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问: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填“可能”或“不可能”)。
若可能,该气体是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填“有”或“没有”。
若有,它们(或它)是。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填“有”或“没有”。
若有,它们(或它)是。
解答:题时若将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排列组合,共有6种情况,逐一分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当费时费力。
如运用发散思维从还原剂Cu粉、C粉可将O2、CO2、H2O还原成CO、H2;氧化剂CuO可将CO、H2氧化成CO2、H2O等角度来考虑,就能找到一个新角度,发现新的解法:2CO2、H2O或CO、H2存在。
答案:⑴不可能⑵有,O2⑶没有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判断:例4. (上海高考试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解析:本题是根据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规律解题。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概括为:左>右。
据此规律,由反应式(1)可知还原性 , 由(2)可知还原性 ,由(3)可知还原性。
综合(1)(2)(3)得: 。
答案:A例5. (2000年南京调研试题)已知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例3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时可先假设各选项反应均能发生,推出选项中相应微粒还原性的强弱顺序,然后对照已知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从而确定反应能否发生。
由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断规律可知,各选项有关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对比,C 、D 与此相违背,故C 、D 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 、D 。
点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其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或者说氧化性、还原性体现“以强制弱”的原则。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有关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的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
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1) 定项配平:例5、(上海高考试题)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 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 +Hg →Cu 2HgI 4+2Cu(1)上述反应产物Cu 2HgI 4中,Cu 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
(3)2+与-2+-3-解答(1)+1 (2)CuI 0.5 (3)2 5 2 1 (2) 缺项配平:例6、(上海高考试题)KClO 3(浓)→2↑2↑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倍。
解析:(1)HCl中一部分Cl-化合价不变,表现为酸性,一部分Cl-化合价升高到+1价,表现为还原性,KClO3化合价降低到+4价。
先配平发生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系数,观察得缺项为H20。
配平得2、4、2、2、1、2 H20。
(2) ②、(3)0.2 (4)根据得电子能力:5.675AN:712AN=2.63(3)依题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例7、在KI和H2SO4 溶液中加入H2O2 ,放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气泡从溶液内部放出),同时溶液呈紫红色,且可使淀粉变蓝,写出化学方程式.解析:这是一道颇为简单但却很容易出错的化学题,错误的原因大多是把实验现象看成只是一个反应的现象,其实,实验现象往往是若干个反应共同体现出来的,该题就是如此.有的同学认为产物中有I2和O2,这没有错,但如果认为这两种物质均是由一个反应得到的话,这就错了,因为在这个反应中,这两种物质均是氧化产物,哪么还原剂是什么呢?如果还原剂是H2SO4,则应该有SO2生成,与题意不符,而且稀H2SO4也没有这么强的氧化性.H2O2+2KI+H2SO4=I2+K2SO4+2H2O2H2O2=2H2O+O2↑点评:解此类题方法是:先依据题意设法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总数守恒配平其系数,再根据电荷、元素守恒配平找出并其它物质。
4.实战演练1、[高考试题]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B 2:1C 1:2D 2:32. [天津调考试题]对于反应的正确说法是()A. 属于置换反应B.是还原剂C. 是还原剂D.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3. [2000年福州测试题]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可以进行B. Z元素在(1)(3)反应中均被还原C.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是D. 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4. [1999年长沙联考试题]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若某溶液中有,可加入的试剂是()。
5. [南昌测试题]五种物质,它们是硫及其化合物,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则这些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或平均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6. [全国高考试题]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氢气。
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 [全国高考试题]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得到最多的是()8. [上海高考试题]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经测定的浓度之比为1:3,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 11:3C. 3:1D. 4:19. [全国高考试题]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