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命题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6种类型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提升
创新大课堂
[题型归类突破] 类型一 寓言故事类 [题型解读]
技法点拨· 攻克难关
佳作赏读· 明理悟法
这类材料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 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类材 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含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 定审题重点,然后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 时代的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回返生活,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提升
创新大课堂
技法点拨· 攻克难关
佳作赏读· 明理悟法
[典例剖析] 2.(2018· 上海市八校联考)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登上高山,也许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也有人说,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也许世界显得更 美。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提升
创新大课堂
技法点拨· 攻克难关
佳作赏读· 明理悟法
力和乐趣的; 站在山腰看世界, 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看到的世界和风景最美好。站在山腰看世界,是一 种通达圆融的处世之道,是一种博大睿智的人生观,与人亲切 而不失自我,对人不卑不亢。 可立意为:①积极作为,实现自我;②超越自我;③不畏 险难,努力攀登;④高处不胜寒;⑤中庸平和的处事态度。
佳作赏读· 明理悟法
第三步:由果及因分析,弄清象征意蕴。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思考为什么会 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第四步:由物及人及事,聚焦现实生活。 围绕故事的中心作相似联想,或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 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 确定立意。
第五部分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是三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它们在题材、结构和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写作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一、命题作文的特点与区别命题作文是指根据给定的主题或命题(通常为一句话或一个问题),进行写作的文体。
命题作文要求围绕主题展开,通过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进行写作。
命题作文的特点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主题明确:命题作文在开始时就给出了明确的命题或主题,要求按照主题进行写作,确保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题相符。
2. 独立思考:命题作文要求作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论证,通过自己的观点、事例或论据来支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想和分析能力。
3. 逻辑严谨:命题作文要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各个段落之间有明确的连接关系,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4. 程序化要求:一般来说,命题作文需要按照一定的写作结构进行表达。
通常包括引言、论点、论据和结论等基本要素,以及段落分明、篇章连贯等写作技巧。
二、话题作文的特点与区别话题作文是指根据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的文体。
与命题作文不同,话题作文通常没有明确的命题要求,只给出一个广泛的话题,要求作者触类旁通,展开思维,自由发挥。
话题作文的特点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开放性:话题作文给予了较大的自由度,要求作者自主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和深度,能够在话题范围内自由发挥,展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表达。
2. 阐述与探究:话题作文注重对话题的阐述和探究,要求作者通过举例、比较、分析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观点,对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 多样性:话题作文涉及的话题范围广泛,可以是社会热点、文化问题、科技进展等各个方面,因此作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话题进行阐述,展现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能力。
三、材料作文的特点与区别材料作文是指在写作过程中给出一定的材料(如图表、数据、文章摘录等),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进行写作的文体。
材料作文题的命题意图、审题重点与写作策略

作文命题意图:
• (1)让每一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确保公平; • (2)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
点; • (3)导向教学,引导学生阅读。 • (4)命题情境化、生活化。
1.情境化:遵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 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 知情境。”
• 李华不仅有个人身份,更代表全校师生的身份,有使命。
(5)情境设计的交流指向——读者意识
• 对读者对象的规定由隐形走向显性,由泛社会化 群体走向特定的个人、群体。“外国青年”“未 来的18岁一代”、学弟学妹、全校师生。
• 在写书信、发言稿、演讲稿、辩论稿、倡议书等 实用文体时,要不时使用呼告手法,真实交流。
材料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审题重点与写作策略
市统测2021年的作文为例
2021年高考市统测作文真题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国务院颁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旨在促进全
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 社会文明进步。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到《朗读 者》,从书香校园到阅读周活动,从整本阅读到群文阅读,从 《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篇目到教师开的阅读书单,我们或多 或少都阅读了一些作品,都有自己真切的阅读体验,也有不少 阅读收获,懂得阅读的重要性。 • 复兴中学将举办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 请你以李华的身份,为活动撰写自己的阅读故事、阅读感受与 阅读收获,在活动的开幕仪式上作为代表发言。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命题中材料的作用

材料作文命题中材料的作用咱就说,每次写材料作文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琢磨,这命题里给的材料到底有啥用呢?这材料可不只是随便摆那儿凑数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去啦!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次作文比赛来说吧。
那次的材料是关于一个小镇上的面包店老板的故事。
这个老板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准备新鲜的面包,而且他对每个顾客都特别热情,总是会多送一点小点心啥的。
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他有点失落。
有一天,一位游客偶然路过,买了他的面包,然后在网上发了一篇夸赞的文章,结果这面包店一下子火了,顾客盈门。
看到这材料的时候,我一开始还有点懵,这能让我写出啥来呀?可仔细一想,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首先,这材料给了我一个写作的方向和范围。
就像这次,它围绕着“坚持与机遇”这个主题展开。
要是没有这个材料,我可能就像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儿飞,说不定就乱写一通,跑题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其次,材料里的细节能帮我丰富作文的内容。
比如说,那个老板每天早起准备面包的场景,我就能详细地描写出来。
“天还没亮,整个小镇都还在沉睡之中,只有面包店的厨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老板穿着那件有点旧但干净的围裙,熟练地揉着面团,额头微微渗出汗水,眼神里却满是专注和期待。
”你看,有了材料里的这些提示,我就能把画面写得更生动,让读者好像能亲眼看到一样。
而且,材料还能激发我的灵感和思考。
从这个面包店老板的故事里,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准备了好久,可一开始也没啥信心。
结果没想到,在比赛现场,一位老师偶然看到了我的画,对我赞不绝口,还推荐给了其他老师。
最后,我竟然得了一等奖。
这不就和材料里的老板有点像嘛,都是在坚持中等待着那个意外的机遇。
再有啊,材料能让我在写作的时候有据可依。
比如说,我想论证“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观点,就可以直接拿材料里老板每天精心准备面包的细节来说事儿,这可比自己凭空编造例子要靠谱得多,也更有说服力。
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就紧紧围绕着材料展开。
家乡变化的作文如何命题

家乡变化的作文如何命题
1. 《我的家乡大变身》
2. 《家乡的新模样》
3. 《我们的家乡变美啦》
4. 《家乡的奇妙变化》
5. 《家乡越变越棒啦》
6. 《我眼中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大变身》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变得可不一样啦!
以前,家乡的路是那种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水,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弄得身上全是泥。
现在可好了,修成了又宽又平的水泥路,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能轻松地在路上行走和骑车。
还有啊,以前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破旧的小土房,看上去又矮又暗。
现在呢,好多人都盖起了漂亮的大砖房,有的甚至是小洋楼,外面贴着好看的瓷砖,里面装修得又干净又舒适。
以前,我们买东西要去很远的小镇上,那里的商店东西也不全。
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小超市,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想买啥都能买到。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真喜欢现在的家乡!
《家乡的新模样》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要跟你们讲讲我的家乡,它现在有了新模样!
以前,家乡的小河里水脏兮兮的,还能闻到一股臭味。
因为大家都往里面倒垃圾。
可现在不一样啦,人们不再乱丢垃圾,还把小河清理得干干净净。
河水变得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以前,村里没有广场,大家想玩都没地方去。
现在有了一个大大的广场,一到晚上,好多人都来这里跳舞、玩耍。
爷爷奶奶们在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滑滑梯、荡秋千,可热闹啦!
以前,大家种地都是靠人工,又累又辛苦。
现在有了各种机器帮忙,轻轻松松就能把地种好。
我爱我的家乡,希望它变得越来越好!。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整理精校版)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辅导0218 09:52::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求“意在笔先,立在思后”。
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结合材料所承载的内容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审准词语含义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
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
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
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
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
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二、善于化大为小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提供的材料共两句话。
第一句是解释“见证”这个词的含义。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
命题类型(一)解释材料类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五大命题类型及备考策略

深刻内涵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是功利是短视;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是目光长远;把得与
失看成过程,是较高的境界。
事物联系 辩证地看待“得与失”,“得”可能就是“失”,“失”可能就是“得”,今日的挫折就
是明天成功的基础,明日的成功又或是将来失败的根源。
一个有思想、有境界、有抱负的人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会是一个能“感到欣慰 和富足”的人,所以我们应当让自己登上高处。托尔斯泰说:“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 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的朋友,你呢?
经典论断
[真题在线](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 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跳舞”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
事物联系 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有沉稳务实的脚步才可
以拥端舞蹈,即云端的舞步
[以例学文]
登上高处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 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将自己放在低处才能稳稳当当。然而,因怕失足坠落而 不敢登上高处的心态,我以为十分不妥。倘若人人怀有“登高必跌重”的念头, 个人何以进步,社会又何以发展? 在思想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有人说:“人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否则将会变成毫无希望的枯井。”是 呀,人如果不能登上思想的高地,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境况!蜀后主刘禅就是 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让思想登上高处,所以胸无大志,缺乏主见,赏罚不明, 最终葬送了刘备打下的江山。人只有从一个较高的思想层面想问题,才能把 问题想得透彻,才会看得比别人更远。
最后,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 确立意。
中考作文命题热点-审美鉴赏话题材料作文

写作支架优秀范文文章从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美德这些具体的传统文化入手,记录了作者在成长中对传统文化由不知到了解、热爱的过程。
文章选材丰富,贴 近生活,多处引用诗文名句,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
我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智慧结晶 。
它代 代相传,历史悠久,既包括物质文化,如传统建筑、文物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如艺术、民俗等 。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仍然在我们身边, 无处不有 。
①小时候,每逢春节,我就会回到老家,爷爷奶奶也总会贴春联、包 饺子 。
那时候我还不懂这一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只知道这时七大话题——我与传统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 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会鼓、天琴; 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 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继之 。
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以“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为线索,叙述“我”参观或亲自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
请围绕“我与传统文化 ”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人、缘人记事、 因事生说明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影响。
构思时应回扣生活 仔细思考 唤醒记忆 立足于“我”与优秀传统情,写一篇记叙文 。
, , ,要求:( 1)拟好标题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600 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文化之间具体的联系,以此观照生活,并以合适的文字表达。
考 场 作 文 一作文类型:话题作文中考热点主题 审美鉴赏①开篇简单介绍传统文化, 引出“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我与传 统文化教 师 推 荐 语 传统美德传统乐器 传统节日姑八大姨都齐聚一堂,喜笑颜开,小孩子还有压岁钱拿,热闹极了。
② 待长大些,在课文中学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的诗句,我才明白这一年一度的佳节是为了送走旧年迎新年,寄托 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