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_孙艳红

合集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孙姗姗【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冷刺激、吞咽治疗仪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合针灸、冷刺激、吞咽治疗仪等综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2(021)006【总页数】1页(P532-532)【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作者】孙姗姗【作者单位】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存活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吞咽功能的障碍[1],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长期禁食或进食不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对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观察了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1-02—2012-02在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8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不能进食,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查体可见伸舌困难,舌肌无力,但无萎缩,咽反射存在。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

治疗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6.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0.6岁。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治疗。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常规进行溶栓、抗凝及神经元保护剂治疗;脑出血患者常规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再运用以下综合康复治疗。

1.2.1 口、面部肌肉训练嘱患者做吹纸片、吹蜡烛、微笑、皱眉、开闭颌、闭唇、噘嘴、鼓腮、吹气等动作。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分析 孙艳红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分析  孙艳红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分析孙艳红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情况。

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为23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组一般性专科护理干预,护理1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

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1.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9.6%,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自主摄食能力和生活质量,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据调查,30%到50%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而该病症会引起患者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1]。

为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应采取针对性、积极的护理干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46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探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精神类疾病诊断标准[2]。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3例。

研究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64到87岁,平均(78.4±1.7)岁;吞咽功能级别评价为:II级6例、III级10例、IV级5例、V级2例。

常规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65到86岁,平均(77.4±1.3)岁;吞咽功能级别评价为:II级5例、III级11例、IV级4例、V级3例。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心肝肾及脑血管疾病患者、重度痴呆及精神性疾病。

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情病程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

研究组则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日常饮食训练,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在进食前进行空吞咽动作的训练,一般饮食用时限定为45min左右,在进食中进行一侧转头吞咽,每餐进行3到5次,饮食完成后进行仰脖和前屈动作,以便食物更快更好的进入消化道。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评价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评价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评价季红娟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8)020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洼田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洼田氏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9% (48/4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87.8% (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01).结论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总页数】2页(P2478-2479)
【作者】季红娟
【作者单位】226001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J], 孟玲;徐江;陆敏;彭军
2.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便秘、睡眠及吞咽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评价 [J], 李丹莉;黄敏仪;叶清维
3.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J], 盛娴
4.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J], 陈萍
5.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分析 [J], 郭延芳;冯学伟;贺春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2 2 食物选 择 .. 选 择有 适 当的粘性 , 易松散 , 不 通过 咽部 及食 管 时容 易变形 , 不残 留在 黏膜 上 的食 物 。可 给予半 流质 或糊 状 的食物 , 次食入 的一 口 每 量 约为 3 ml酌 情 增 加 。进 餐 时 指 导 患 者 保 持 ~5 , 下 巴 向下 的位 置 , 以刺 激 吞 咽 动作 , 物 要 从 健侧 食 进入 , 入食 物后 用 匙 背 轻压 舌 部 , 激 吞 咽促 进 放 刺
每 次 1  ̄2 mi。 5 0 n
停 喂食 , 呼 吸平 稳 后 再进 行 。摄 食 后 , 宜立 即 待 不
进行拍背和刺激 咽部 的动作, 口腔护理 、 如 口腔检
查, 以免 引起恶 心而 误吸 。
常州
作者单位 :1 0 3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230 谈 晴雯 , ,9 4年出生 , 女 17 本科 , 主管护师
背 抬高 运动 或 阻力 运 动 。还 可 用 压 舌板 或匙 在 舌
部 按摩 或 嘱患者 将 舌 伸 出时 用 纱 布 轻轻 把持 舌 进 行 上下 左右 运动 , 日 3 。 每 次
2 1 2 咽部 冷刺 激法 .. 用 冰冻好 的圆形 勺柄 轻轻 刺 激患 者软腭 、 弓、 根及 咽后 壁 , 次停 留 3 腭 舌 每 ~ 5 , 空吞 咽动 作 , 效 强化 吞 咽反 射 , 日 3次 , s作 有 每
吞 咽 困 难 又 称 球 麻 痹 , 脑 卒 中 的 并 发 症 之 是

2 1 3 发音 训 练 ..
让患者发“ ”呀”我” 字 , 啊 “ “ 等

其 发生率 为 5 ~7 [ 主 要表 现 为 进 食 呛 1 3 ,
利 用单 音字 进行 训 练 , 过 张 闭 口动作 , 声 门开 通 使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

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吞咽功能训练、营造良好就餐环境、改变吞咽姿势、合理饮食搭配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康复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而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保证了患者营养支持,并减少了吞咽相关并发症,从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标签:脑卒中;护理;吞咽障碍;康复吞咽是躯体最复杂的反射之一,各种原因致食物不能经口腔到达胃的过程称为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有增加患者发生肺炎、营养不良的概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影响功能恢复的最重要原因[1]。

我们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42~79岁,平均(66.21±11.46)岁;住院均≥3 w;按病种分:脑出血27例,脑梗死59例。

本组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或经上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

入院时吞咽障碍按饮水实验法[2]分为3级12例、4级35例、5级39例。

入选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认知障碍,能理解指令,但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排除精神异常、吞咽通道结构异常及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神经营养、改善脑循环及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在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黄秀红

早期康复护理在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黄秀红

早期康复护理在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黄秀红发布时间:2023-07-03T09:16:01.410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7期作者:黄秀红[导读]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神经脑血管内科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次基础上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SSA)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S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45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神经脑血管内科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次基础上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SSA)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S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95.00%的治疗有总效率优于对照组75.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

结论:对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疗效急性脑梗又称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目前,大部分卒中患者经临床救治皆能成功脱离危险。

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虽然能够存活,但神经功能受损所遗留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预后[1]。

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有研究报道[2],37%~78%的卒中患者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当吞咽障碍发生后,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和康复措施,容易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甚至恶化疾病的转归,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崔燕春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体会。

方法:参
照洼田氏饮水试验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有效进食,避免了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满足了机体代谢的需要。

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吞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重建,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13-114)
【作者】崔燕春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J], 杨春玲;王曼玉;李佼阳
2.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杨雪梅;陈霞;宋小贝
3.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改善作用[J], 田延收
4.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J], 刘晓杰
5.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黄杏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

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2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

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30%~65%有吞咽障碍,而者吞咽障碍发病率为16%[1]。

吞咽障碍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将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与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患者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咽反射存在。

患者经MRI检查均排除延髓及脑皮质病变,生命体征平稳,可配合检查及治疗,排除失语、严重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5±4.5)岁,病程(21. 22±4.32),其中诊断是脑出血5例,脑梗死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2±4.7)岁,病程(21. 12±4.22),其中诊断脑出血4例,脑梗死14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后相关检查操作的重要性, 并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以避免遗漏疾病。

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等, 排除患者的担忧, 使得患者做好术前心理准备, 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 2. 2 在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麻醉情况, 为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每隔1 h 测试1次, 一直到患者的病情稳定, 注意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 如果切口周围的皮肤出现红肿、触痛现象, 患者有跳痛感或者是涨痛感, 则考虑是切口感染。

对此,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的切口情况, 当发现手术切口发生肿胀、发红现象时, 需要减去缝线, 将切口扩大, 清除脓液, 排除异物, 进行充分引流。

如果患者的炎性渗出物比较少, 可以给予患者促使肉芽组织生长的药物, 以促使手术切口的愈合, 缩减治疗时间[2]。

1. 2. 3 在手术后, 等患者的肛门排气之后, 给予患者果汁、米汤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随之逐渐改为鸡蛋糕、鱼肉等半流食以及软食等, 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禁止食大量牛奶及甜食等, 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出现腹胀。

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以促使胃肠蠕动, 避免出现肠粘连, 促使血液的有效循环, 增进腹腔渗出液吸收, 促使伤口的有效愈合。

1. 2. 4 在手术后, 患者容易出现疼痛现象, 特别是麻醉消失后, 此种情况下, 患者经常会出现不良情绪, 严重者则会出现水肿、原发病灶缺血情况, 影响睡眠休息, 进而影响手术切口的恢复。

因此, 可以按照医嘱, 针对患者的情况, 给予患者止痛药物, 如果患者手术后3 d 仍然表现出严重的疼痛现象, 需要认真查明原因, 注意是否是切口感染, 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除此之外, 术后, 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排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心理, 多给予患者关怀、体贴和理解, 使得患者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能得到鼓励与安慰, 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 确保患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促使早日康复。

2 结果 本组的8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 均康复出院, 住院时间最短的是3 d, 最长的是22 d, 平均住院时间是(7.1±2.4) d, 没有出现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感染等异常现象。

在患者出院后, 对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 本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3 讨论 阑尾炎手术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 相对于其他手术来说, 此种手术过程、方法比较简单, 时间短,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 常常不会引起医疗工作人员的重视, 但是, 若处理不当, 容易出现不良的后果, 严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最近几年, 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与观察, 临床人员深刻体会到, 在以后手术治疗中, 无论手术类型大小, 都要高度重视, 认真护理, 多观察, 多思考, 多和患者沟通, 加强患者的巡视工作,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患者科学的临床护理。

在本次的研究中, 可以得出, 对于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 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健康教育, 在手术后, 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注意患者的切口感染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以增强手术效果, 避免出现手术并发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张秀芳.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30):51.[2] 苏巧红.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5例观察与护理.临床误诊误治,2010, 23(7):687. [3]李伟, 李倩, 丁玉香.人性化护理工作的误区与举措.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12):1214.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孙艳红【摘要】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

方法 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8例,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2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

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作者单位: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30%~65%有吞咽障碍, 而者吞咽障碍发病率为16%[1]。

吞咽障碍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将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与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 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

患者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 咽反射存在。

患者经MRI 检查均排除延髓及脑皮质病变, 生命体征平稳, 可配合检查及治疗, 排除失语、严重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8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64.5±4.5)岁, 病程(21. 22±4.32), 其中诊断是脑出血5例, 脑梗死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5.2±4.7)岁, 病程(21. 12±4.22), 其中诊断脑出血4例, 脑梗死14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措施如下。

①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厌食, 甚至拒食心理, 易激怒或抑郁, 失去信心, 因此主动与患者沟通, 通过巧妙的言语宣传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 安慰鼓励患者, 告知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稳定患者情绪, 建立病人信心, 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

提高其主动意识, 配合康复治疗护理。

② 空吞咽训练 进餐前做空吞咽动作, 每天3次, 每次做10下。

指导患者并鼓励完成, 以改善吞咽功能。

③ 口腔操 ① 嘱患者尽量张口, 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 逐渐加快速度。

②唇运动, 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抬。

③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次/ d, 3 min/次。

根据患者耐受及配合程度增加训练时间, 教会患者并监督完成。

④ 咳嗽训练 进行深吸气、憋气、咳嗽的训练, 连续锻炼5 min 2次/ d, 提高排出气道异物的能力。

⑤ 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 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进食前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进食时完成食物吞咽后再次进行空吞咽动作, 由于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进餐速度较常人要慢。

一般每次用餐时间保持40 min为宜。

②侧方吞咽:每次迸餐让患者向左右侧方转头, 同时进行吞咽动作, 每餐进行侧方吞咽各3次。

③点头样吞咽:每次进餐后通过颈部的后仰和前屈, 并在前屈的同时完成吞咽动作, 各进行2次, 以便清理咽部残留食物。

⑥ 想象疗法 是指患者在内心反复模拟进食、咀嚼及吞咽动作, 而不伴有明显身体动作。

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后, 诱导患者感觉美味的食物, 想象自己正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尝食物。

⑦ 摄食训练 ①体位, 患者取易于摄食舒适的体位。

常用体位半卧位—躯干上抬30~40℃, 颈部转向偏瘫侧, 头颈前屈, 偏瘫侧肩用枕垫起。

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 便于进食, 减少食物残留在梨状窝处;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取坐位进食, 这样容引起吞咽反射。

②食物的形状及食物的形态,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情况, 原则上先易后难, 细烂食物最易吞咽。

进食顺序是从粘稠芝麻糊、烂米糊、果冻、冻状酸奶、蛋羹等半固体食物开始, 逐渐增加固体食物, 最后到正常饮食。

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

③根据一口量原则, 一般先以少量(3~4 ml)为宜, 然后酌情增加到1汤匙大小, 以上训练2次/d, 每次20 min;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 引导患者再熟悉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

反复想象, 熟练这一过程。

1. 3 疗效评定标准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价,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实验标准[4], 即玻璃杯中盛常温水30 ml, 嘱患者在不呛咳的情况下一口咽下, 测定口腔含水至咽完的时间(以喉头运动为标准), 进行测试, 计时间。

I级为< 5 s, Ⅱ级为6~l0 s, Ⅲ级为Ⅱ~15 s, Ⅳ级为>16 s, V级为不能咽下。

达I, Ⅱ级者可拔除鼻饲管而正常进食, Ⅲ, Ⅳ, V级仍需留置鼻饲管以辅助进食。

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1 d进行评定。

2 结果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吞咽功能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Ⅵ级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Ⅵ级对照组18 6 8 2 2 6 6 3 3观察组18 5 7 3 39 5 1 1 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提高。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由于大脑神经传导束受损, 导致患者咽部感觉、咽反射功能减退, 以及所支配的咽、喉、舌肌、软腭、下颌等运动功能障碍。

早期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如吞咽肌训练能促进吞咽皮质代表区面积扩大, 通过进行吞咽训练、康复护理等有助于激活与吞咽准备过程及吞咽动作相关的运动区, 逐步改善吞咽肌群的运动控制功能及协调性, 使吞咽过程得以顺利进行[5],运动想象训练是受训集群产生收缩, 将信息反馈给大脑有助于正常吞咽模式的形成, 增强大脑感觉信息输入, 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活化, 降低神经元功能损伤程度, 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6]。

通过咳嗽训练增强胸腔内压, 及咳嗽反射的形成防止呛咳。

通过体位及进食指导使其掌握一定技巧减少误咽及呛咳, 增强患者信心, 促进患者舒适。

通过护理干预心理暗示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充分认识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主动性有利于康复。

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应定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