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2讲 专题1

合集下载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2讲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 )A.司马迁 B.屈原C.李白D.苏轼【答案】B【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先河的是楚辞,排除C项;《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没有反映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排除D项;据“归于正诚”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

3.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这反映出他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诗文证史 B.考古证史C.文物证史D.图像证史【答案】A【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

从材料中“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可知陈寅恪先生用诗文证史。

其它选项与题目中的“唐诗”关系不大。

4.赵壹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汉赋作家,他在《刺世疾邪赋》中写道:“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主要反映了作者( )A.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B.厚古薄今的思想意识C.对人民疾苦的同情D.对尧舜之世的歌颂赞扬【答案】A【解析】通过分析题目《刺世疾邪赋》和其中的句子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5.中国传统的艺术充满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有学生在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中要选择材料来论证这一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班田收授法、国 家政治体制改 革的内容及出 处。 3.改革的影响: 理解“历史大飞 跃”的含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遣隋使和遣唐使 1.条件 (1)地理: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公元6—7世纪,中国的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 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目的: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的发展。 3.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 4.方式: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6.作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5.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2345
12345
(1)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制度 土地制度
唐朝
日本 公地公民制度
赋税制度
中央官制
二官八省制
最高统治者 皇帝
(2)为什么说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参考答案:(1)均田制 租庸调制 班田收授法 三省六部制 天皇
(2)经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1.背景 (1)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政治前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措施 (1)经济方面: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把全国的 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接受土地 的农民负担租庸调。 (2)政治方面: ①确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掌管国家祭祀的神祇官 和掌管行政的太政官两机构,太政官下设大藏、刑部等八省,在地方 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 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③神化天皇,以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张居正改革
岳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 丛生、步履蹒跚起来。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 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 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 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 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 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 没能妙手回春呢?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 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 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 善于用人。
谢谢观看!
但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 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 抑制贤能,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 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 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 罚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军事:实施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3)土地兼并、催征搜刮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澳门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
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
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配套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配套ppt课件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三、中国古代金融货币的发展
商 朝 商朝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主要是贝类,如:海贝、 骨贝、石贝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以铜为材料,铸造货币,也使用黄金 和白银 秦朝用圆形方孔铜钱和黄金作为统一货币 唐朝时出现了柜坊(早期银行的雏形)和飞钱(类似于汇 票) 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1)明清时期形成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 货币流通制度 (2)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也经营金融活动,晋商在乾 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业务,也为 官府代解钱粮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4.(2017课标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 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 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 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 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 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 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7课标全国Ⅱ)右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 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ppt课件

阐述他的治
国主张和改
革思想,但
未被采纳。
1572年明神
张居正
宗继位,张
居正任内阁首辅,发起了变 法革新运动。
明神宗朱翊钧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 政治:整顿吏治
措施: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俞大猷相配合,
戚继光
于1565年,基本
肃清东南沿海的
倭寇。
戚继光训练水师处
边防新政的效果
抗倭名将俞大猷 戚继光、俞大猷 平倭寇。
火炮与多管火炮
名称 秦长城
修建目的 抵御匈奴
东端 辽东
明长城 防止蒙古骑兵南 鸭绿


西端 临洮
嘉峪 关
长度
五千多公 里
六千多公 里
边防新政的效果
鞑靼俺答汗与三娘子
明朝每年节省军费 不下百万。边防新 政取得巨大成功。
J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即地丁银制度——按单 一的田亩数目收赋税,彻底取消人头税。
第四,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沿革规律 (或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A.我国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 人头税在赋税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B.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C.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D.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 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E.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二)、但是,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 端,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吏治 的腐败又与封建君主专制密切相关,所以张居正改革 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材料1反映了债权人有权对偿还不清的债务人进行拘留等处 罚。
(2)材料2反映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3)材料3体现了罗马法重证据,不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4)材料4反映了罗马法对外来民族的开明性。 (5)通过以上材料的有效信息,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
利益,维系共和国和帝国统治的本质及调节矛盾,稳定秩 序的社会功能。
罗马法律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秩序,解决社会冲突,维 护罗马奴隶主统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2)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 陪审、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3)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 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都基本上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 运转,因而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繁荣的大帝国。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 内容
文明交 流方式
①殖民建立新 的城邦 古希腊 ②吸收并拓展 希腊文明
国家形式 政治体制 特点
分散的城 邦制,小 国寡民, 长期独立 自治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项目 内容
文明交流方式
国家形式
政治体 制
特点
古罗马
①兼并战争扩大
共和
疆域
统一的集权制;
——《人权宣言》
(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法律文献的 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2)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 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 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 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 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 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论证该观点。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名师课件 选修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名师课件 选修

(4)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农战”和“法治”。其重农 主张影响深远,从根本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 生产力发展。以严刑峻法治国能够彻底打击旧贵族势力, 但激化了社会矛盾,教训被后世所吸取。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世宗诏令:“应逃户(逃亡他处者)庄田, 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 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 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 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辽国)人户,自 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 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 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摘自《旧五代史》
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从在下者起” 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商鞅 变法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 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
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பைடு நூலகம்法
近代部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俄 历2月19日),开始农奴制改革。 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群岛,改为冲绳县。 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 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05年签署《朴茨茅斯和 约》。 1914年,参加一战,进占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1941年,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5年,战败投降,后进行民主改革,并重新走向复 兴之路。

4-1-2商鞅变法

4-1-2商鞅变法

刑而可以;劝赏而可以。险带 ,不化善可以,不厉名被而 河四以固 ,塞为 ,利便畜殷。公以狼 地形,积富孝欲虎之
势吞侯故鞅法焉 而诸,商之生。 — 《南 — 淮子 · 要略》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材二 料 乡大。 邑治
(变法)行 十 之 年 „ 民 于 战怯 私 , „ 勇 公 ,于 斗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典题示例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09 20· 材一 料
浙江高考)阅 下 材 : 读列料
秦公商。以晋狭贫秦广 孝任鞅鞅三地人,地
人,草尽,利尽。是三之,其 寡故不垦地不出于诱晋人利 田宅„ (使其)务 于 , 使 人 敌 外 故 井 , „ 本 内而 秦 应 于 。废 田 制陌任所,限少数之,富强天 阡,其耕不多。年间国兵, 下敌 无。 — 《 典 ·货 — 通 食》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案 答 】 () 措 : 励 功 奖 耕 , 视 业 1 施奖军;励织重农。 成原:革态坚,取人的任 功因改者度决获了民信。 () 弊 : 律 于 酷 认 : 革 要 德 用 2 病法过严。识改者法并, 不施严峻。 能行刑法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3 个,设令县 1 县县县、
展壮 了 事 量增 ,大军力,强 ③
②改 了 会 气 维 了 会 安 变社风,护社治。
由实严法,定度增了民灾。 于行苛律一程上加人的难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历史 ·高考总复习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来自下而求索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2讲 走向现代化的改革
专题一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 标 展 示
基础梳理
巩固演练
课标展示
1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 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
②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
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1.实质:欧洲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
组织,实质上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改
革运动。 2.作用 (1)在政治上 ①促进了天主教会内部改革。 ②促进了宗教的宽容。 ③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2)在思想上,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在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 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④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2)影响 ①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武器。 ②组织严密,主要在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家传播。
3.英国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亨利八世改革:建立民族教会,通过《至尊法案》,解 散修道院,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②伊丽莎白一世改革:重申《至尊法案》,通过《三十九 条信纲》,把《圣经》定为信仰的惟一标准。 (2)特点 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地进行。
实质。 3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 历史作用。
基础梳理
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1)经济方面 ①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超过 1/3 的土
地。
②天主教会从西欧各国搜刮巨额财富用来挥霍。
(2)政治方面 ①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地位最高。 ②教权高于主权,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
中心。
(3)思想方面: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异端”分 子。
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4 、 15世纪,欧洲近代资 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受到天主教会阻碍。 3 .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
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
的焦点。
宗教改革的内容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主张 ①提出“因信称义”思想,《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根据。 ②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影响 ①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创立了新教派路德教,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
2.加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主张信仰得救,《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②提出先定论,否定天主教会作用。 ③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巩固演练
(点此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