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一节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教案苏教版

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一、教学内容分析: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这些管道来完成的。

本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这节内容的学习为学习下个课时的血液循环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由于心脏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因此本课除利用视频资源突破难点外,同时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心脏的结构简图。

三、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六、教学策略及整合点:(一)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观察ppt区别三种血管,了解心脏结构图,利用媒体动画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习方法1、指导观察ppt心脏结构图,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与血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血液与血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血液与血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血型的学习,学生能够阐述输血的原理通过无偿献血的学习,学生能够关注无偿献血【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无偿献血的学习,学生愿意长大后无偿献血二、教学重点:输血的原理三、教学难点:输血的原理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时间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7 mi n 导入同学们都有流血的经历,但是一般情况下失血量少于总血量的百分之十,不需要输血;失血量大于人体总血量的百分之三十,需要输血。

复习上节课内容,边读边复习。

通过平常经常见到的出血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习的旧知识符合遗忘曲线的规律。

10 mi n 一、血型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并且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会发生凝集反应。

那么大家思考:A、B、O、AB血型的血清中含有的凝集素的种类是什么?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血型。

怎么分成四种血型的呢?红细胞表面有凝集原,根据凝集原的不同分成四种血型,比如红细胞表面是A凝集原被称为A型血,B凝集原称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称为AB型血。

依次类推,没有凝集原称为O型血。

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并且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会发生凝集反应。

经过小组讨论得到:A血型的血液中含有的凝集素是抗B凝集素,B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的凝集素是抗A凝集素,AB血型的人的血浆中不含有任何凝集素,O型血的人的血浆中含有的凝集素是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血型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先做介绍,然后层层深入的问问题,学生就可以对血型的规定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反应能力的考验学生更加有参与的激情。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2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2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

人体的血液循环
探 究 展
示 15min 活动二: 区别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 养料、带走二氧化碳等
废物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获得氧气,把二 氧化碳排出体外
联系 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通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处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
考 题 反 馈
如图为哺乳动物心脏的纵切面结构模式图,其中数字表示结构。

请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
教学反 思
(1)⑤中血液通过肺循环循环,经【②】肺静脉回流至心脏,短暂停留后进行体循环。

(2)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心室和心房。

(3)若往新鲜离体猪心的④中注水,水将从④(填数字)处流出,原因是动脉瓣,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请再举出一个例子该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

小肠的皱襞和绒毛
① ②

④ ⑤。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1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1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二)技能目标尝试亲自动手进行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献血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的血型。

2、教师准备:探究实验“模拟‘血型鉴定’”的材料用具。

3、FLASH:(1)血液组成;(2)血型的鉴定过程;(3)安全输血的原则。

巩固练习1、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

输血一般应以输为原则。

2、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A.18周岁以上B.18--35周岁C.18--45周岁 D.18--55周岁3、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各不相同。

若用A型血清检查,乙和丁的血液可被凝集;经交叉配血实验,乙只能接受甲的血。

据此推测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依次分别是( )A.A、B、AB、O型 B.O、A、B、AB型C.O、AB、A、B型 D.O、B、A、AB型作业板书设计10—1 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第1节《血液和血型》学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第1节《血液和血型》学案

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难点: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问题导学】一、自主学习1、(1)A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是,呈色。

图中的为,呈色。

图中的为,呈色,其主要功能是。

(2)B试管出现的是现象。

图中的是,图中的是,其颜色为。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所示的部分。

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以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菌的存在于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中。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为,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是。

不易找到后者,因为。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原因是。

二、合作探究模块一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1、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动脉血是指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的血液,而静脉血则是指血液中的含量量的血液。

动脉血与静脉血指的是血液,动脉与静脉指的是血管。

模块二血常规化验:3、4 位患者和一位正常人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体检者项目检查结果A(男)红细胞计数(RBC)3×1012个/LB(男)白细胞计数(WBC)15×109个/LC(女)血小板计数(P L T ) 4×1010个/LD(女)血红蛋白(H b) 80g/LE(女)红细胞计数(RB C ) 4.5×1012个/L1.A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2.B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类型疾病?3.C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出现什么病症?4.D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5.E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模块三贫血的原因4、当血液中的________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的含量过少时,人就出现贫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1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1 (新版)苏教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三、教学难点:
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输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一节血液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一节血液教案苏教版

第一节血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征、功能.3、认识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关注健康,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征、功能。

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难点: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询课外相关书籍、网上搜索等途径初步了解有关血液的知识.2、教师准备:(1)人血涂片玻片标本、光学显微镜.(2)多媒体课件。

(3)血常规化验单,三种血细胞特征比较表.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你想知道,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你想知道,血液究竟有什么物质吗?你想知道,看病时医生为什么要验血吗?【新授】(一)血液的组成[观看视频]:血液的分层现象。

[教师提问]:装有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血液的成分有什么?[学生回答]:略。

[动画模拟]:血液的分层现象.[教师明确]:(1)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中层:白色——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红细胞。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1、血浆[学生阅读]读教材,了解血浆的组成物质及血浆的功能。

[学生回答](1)血浆的组成: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废物(少量)等。

(2)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教师补充]血浆中有一类蛋白质,叫可溶性纤维蛋白原.2、血细胞[分组实验]观察人血涂片。

[学生观察]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有什么不同?(1)红细胞(RBC)[教师讲述]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颜色呈红色的是红细胞。

[教师提问1]红细胞除了数量最大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教师提问2]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学生回答]红细胞中有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教师补充]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能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一节 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一节 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1年整理)

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一节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一节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临泽县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一节心脏与血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材单元4课时第10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总课时2课题人体的血液循环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核心知识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4.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可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预设目标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重难点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知识联系纵向心脏的结构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横向将八大系统协调统一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相联系.学情分析易理解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教学策略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进行的,并且通过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和,运走等废物。

二、血压和脉搏: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的动脉血压。

正常值在:12/8。

0到17。

3/12Kpa(千帕)范围内。

2、脉搏: 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通常可在腕部的摸到,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与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进行的,并且通过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和,运走等废物。
二、血压和脉搏: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的动脉血压。正常值在:12/8.0到17.3/12Kpa(千帕)范围内.
2、脉搏: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通常可在腕部的摸到 ,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与相同。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预设
目标
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重难点
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描述血 液循环的过程。
知识
联系
纵向
心脏的结构与血 管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材单元
4
课时
第10章 第二节第二课时
总课时
2
课 题
人体的血液循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核心
知识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描述 血液循环的过程。
4.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可控
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自主
学习
一、血液循环的过程:P42
1、体循环:→→全身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
的→各级静脉→→。
在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营养物质和供细胞利用,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会使血变成了血。
2、肺循环:→→肺部毛细血管网→
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进入血液,血液中进入肺泡,血变成血。
循环途径叫循 环,经此过程血液由血变成血。
④在不破坏心脏结构的前提下 ,区分心房和心室的简便方
法是的壁比较厚,其中,的壁最厚。
反馈阶段
归纳
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
检测
ppt课件,自我评价,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循环和肺循环是先后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的?
2.动脉之中一定是动脉血、静脉之中一定是静脉血吗?
3.心肌细胞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获得的?
展示
交流
1.右图心脏结构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问题:
①体循环的起点是(),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里面流动的血液是。
②若血液从g流入心脏后,最终从()流出心脏,
横向
将八大系统协调统一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相联系。
学情
分析
易理解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心脏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究点
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自学阶段
确立
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总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 为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2.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
①心脏有四个腔,图中[8]是,内流血;[5]是心室,内流静脉血。
②由于有[C]和[D]这些的存在,所以心脏中的血液只能由→心房→心室→ 。
③血液由起点[ ]射出,流经[2]、[3]至[ ]终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