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品】最新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doc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存货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
对于合并的整体:A和B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购进时的成本,和B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借:营业收入(母公司账上的)贷:营业成本(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
由于存货未售出,B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和成本,B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的存货账面价值=A的收入。
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的收入和成本,将B的存货价值降至A购入时的价值。
因此有借:营业收入(A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A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收入——A成本”那段。
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 收入——A成本”中的“A收入——A成本”段,因此,“A收入——A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
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
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见下图:本应只冲销的假设损益全部实现时已经冲销的即本应冲销的A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成本和B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
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衢州财务管理实务相关内容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方法总结如下: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低价内部交易。
当内部销售价格低于内部销售成本时就出现了内部销售亏损。
为此,《第27号国际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第十七条规定“由集团内交易产生的未实现亏损也应抵销”,第十八条规定“在计算资产账面金额时扣除的,由集团内交易形成的未实现亏损也应抵销”。
然而,据笔者了解,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中,都没有关于内部存货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抵销的相关规定和论述。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抵销内部销售亏损的同时要将亏损销售资产的价值恢复到内部交易前的水平,这样就虚增了资产的价值,有悖谨慎会计原则。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合并会计报表中“存货”数额反映在内部交易前内部销售企业该存货的账面价值V,而“存货跌价准备”数额反映期末根据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V相比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额)。
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本文主要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以下用R表示)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以下用C表示),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以下用K 表示,K=C-R)的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的两种抵销方法。
一、内部存货交易的分析抵销法。
所谓内部存货交易分析抵销法(以下简称分析抵销法),就是根据内部存货的实际流转情况不同,将全部内部存货交易拆分为若干部分后,分别编制抵销分录的抵销方法。
当内部销售价格小于内部销售成本时,分析抵销法的六种类型如下:1.本期购入的内部存货,全部转为本期期末存货。
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处理作者:王巧琳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9期摘要:合并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难点,为了与国际接轨和更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09年《企业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也有些改动。
本文主要对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内部损益进行探讨,通过编制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会计分录,结合企业集团账务处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消和调整分录,以了解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质。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存货跌价准备一、初次编制内部存货购销业务的抵消分录合并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母、子公司各报表项目简单的加总,必然有重复计算的因素导致虚增或减少利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08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70%的股份,能够对乙实施控制。
08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实现收入1000万元,毛利率30%,乙对外售出70%。
并实现收入1200万元。
年末,乙对剩余产品计提60万元跌价准备。
甲、乙公司所得税率均为25%。
对甲、乙个别报表的内部购销业务进行简单加总的分录:借:银行存款1200营业成本1400贷:营业收入2200存货 400企业集团内部发生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与内部销售成本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
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商品购销活动实际上相当于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即不会实现利润,也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所以,应抵消期末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企业集团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1200贷:营业收入 1200借:营业成本 490贷:存货 490(一)08年抵消分录(1)抵消未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可以根据上述甲、乙个别报表加总的账务处理结合企业集团会计分录进行调整,编制抵消分录;也可以直接计算未实现利润90万元[1000*30%*(1-70%)]。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会计分录处理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会计分录处理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
(1)存货内部交易的界定
只有内部交易的买卖双方都将交易资产视为存货时才可作存货内部交易来处理
(2)七组固定的抵消公式
1)内部交易的买方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并未售出时: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2)内部交易的买方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售出时: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部分卖一部分
①先假定都卖出去: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②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消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4)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留存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
5)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售出
1。
关于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抵销的会计处理

关于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抵销的会计处理【摘要】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就是将母子公司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在这个会计中不应该存在的交易和事项要抵销掉,而在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包括存货的交易,站在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来看,就要抵销。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存货;抵销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消【例1】甲公司系A公司的母公司。
甲公司本期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中有2 000万元,系向A公司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其商品成本为1 4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0%。
A 公司本期从甲公司购入的商品本期均未实现销售,期末存货中包含有2 000万元从甲公司购进的商品,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600万元。
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2000贷:营业成本1400存货600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贷:营业成本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首先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抵消分录为: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抵消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分录为:借:营业成本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最后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数与上述余额的差额,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或做相反分录。
三、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一)确认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即列报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所得税税率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站在合并财务报表角度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即集团内部销售方(不是购货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结果。
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为集团内部购货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二)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合并报表中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

合并报表中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作者:王月华王洪艳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23期摘要:合并财务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站在整个集团角度编制的报表,因此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劳务提供活动所引起的存货价值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本文以举例的形式,通过比较企业个别账务处理与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对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从而对抵销分录进行阐释,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尤其是初学者加强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存货内部销售抵销处理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其编制过程通常是首先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加总,然后通过编制抵销分录将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最后合并财务报表的数额。
对集团内存货的内部交易,由于其具体业务不同,抵销分录也不同。
一、当期购进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时的抵销处理例1: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S公司2×12年向P公司销售商品200 000元,其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该商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0%。
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12年全部实现对外销售,其销售收入为250 000元,销售成本为200 000元(公司各自的应交税费不会因为合并而改变,为简化核算,本文不考虑与购销有关的增值税问题,并假设公司销售业务均以银行存款结清。
由于抵销分录抵销的是报表项目,故将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替换成对应的报表项目,以下同)。
1.购进商品时,P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存货 200 000贷:银行存款 200 000销售商品时,P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250 000贷:营业收入 250 000借:营业成本 200 000贷:存货 200 0002.销售商品时,S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200 000贷:营业收入 200 000借:营业成本 160 000贷:存货 160 0003.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将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信息相加,则该笔业务在账面上反映为:借:银行存款 250 000营业成本 360 000贷:营业收入 450 000存货 160 0004.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该业务仅为一个简单的销售业务,其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250 000贷:营业收入 250 000借:营业成本 160 000贷:存货 160 0005.由上可以看出,“营业成本”多计200 000元,“营业收入”多计200 000元,因此应编制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 200 000贷:营业成本 200 000二、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并形成存货情况下的抵销处理例2: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S公司2×12年向P公司销售商品200 000元,其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该商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0%。
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分录理解

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分录理解(最新版)目录1.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的理解2.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重要性3.内部交易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4.权益法下内部交易损益的会计处理5.案例解析: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内部交易损益6.结论正文一、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的理解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是指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对于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投资方在个别报表中进行的一种会计处理。
内部交易是指交易者与其他有关联的交易对手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因为有关联关系,所以称为内部交易。
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重要性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
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对于后续的另一个难点合并财务报表也有很多的帮助。
三、内部交易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内部交易可以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两种类型。
顺流交易指投资方购买被投资方的商品或服务,逆流交易指被投资方购买投资方的商品或服务。
内部交易可能导致被投资方虚增利润,因此需要采用某种会计方法把这部分虚增利润给处理掉。
四、权益法下内部交易损益的会计处理在权益法下,内部交易损益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指投资方按照持股比例对被投资方的利润进行调整。
在顺流交易中,投资方虚增的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在逆流交易中虚增的是存货。
在合并报表中,可以抵消真正虚增的项目和金额,把个别报表的替换科目予以恢复。
五、案例解析: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内部交易损益例如,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子公司向母公司购买商品。
在个别报表中,母公司虚增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子公司虚增了存货。
在合并报表中,可以抵消这些虚增的项目和金额,恢复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存货。
六、结论总之,权益法内部交易抵消是指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对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
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
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抵销分录的原理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收入与本期发生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成本。
抵销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初和存货两项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将上述抵销分录分为:
1、将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营业成本
2、将本期内部商品销售收入抵销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将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提示】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可以应用毛利率计算确定。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未实现销售收入-未实现销售成本
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购货方内部存货结存价值×销售方毛利率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 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 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 贷:存货A 为母公司,B 为子公司 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
对于合并的整体:A 和B 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 购进时的成本,和B 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 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 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 借:营业收入 (母公司账上的) 贷:营业成本 (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
由于存货未售出,B 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 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 记了收入和成本,B 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 的存货账面价值=A 的收入。
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 的收入和成本,将B 的存货价值降至A 购入时的价值。
因此有 借:营业收入(A 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 贷:营业成本(A 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 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 收入——A 成本”那段。
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 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 收入——A 成本”中的“A 收入——A 成本”段,因此,“A 收入——A 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
0 0成本 库收入收入库 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
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 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 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 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 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见下图:即本应冲销的A 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 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 成本和B 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
即借:营业成本(B 账上:B 的成本=A 的成本+存货利润) 贷:营业成本(A 账上:A 成本) 存货(B 账上:存货利润) 化简一下就是:借:营业成本(存货利润) 贷:存货(存货利润)编连续合并报表时,也要先假设内部交易的存货已全部售出,即,按上期存货内部交易的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为什么借的是未分配利润——年初,贷的是营业成本呢?因为对于A 的个别报表来说,由于上一年的内部交易,虚增了“A 收入——A 成本”那一段,计入了“未分配利润——0 0成本 库收入收入库 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收入 0 0成本 库收入收入库 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未实现收益年初”,因此,本年合并报表中应冲掉这一段,即借:未分配利润——年初(A 收入——A 成本);当存货售出,存货价值转到B 成本中。
在B 个别报表中显示的收益是“B 收入——B 成本”段,但对于整体的合并报表而言,实现的收益应该是“B 收入——A 成本”段,因此应将成本降到A 成本的水平上,即贷:营业成本(B 成本——A 成本)。
而A 收入——A 成本段=B 成本——A 成本段,也就是上期内部交易存货的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存货利润) 贷:营业成本(存货利润)事项会计处理(1)抵消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倒挤)存货(期末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销售企业的毛利率) (2)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抵消差额≤内部销售的毛利)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内部购入方计提数-企业集团应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3)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所得税税率]贷:所得税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只需看前面(1)、(2)步所做抵消分录中,“存货”项目(不需考虑其明细项目的差异)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抵消分录不影响存货的计税基础,所以“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金额,就产生了相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该差异乘以税率,即为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事项 会计处理(1)抵消期初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该分录实际是将上期所做抵消分录中的损益类项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同时假定上期期末存货已全部售出,因此贷记“营业成本”,截至本期期末实际未售出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下面第(3)步中统一抵消 营业外收入←本期折旧管理费用 营业外收入←上期折旧未分配利润——年初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第三方售价 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但实际上实现的收入并没那么多,有一部分被折旧冲掉未分配利润——年初成本 库收入收入库 成本 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合并报表应确认收益B 个别报表确认了的收益 合并报表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2)抵消本期发生的内部存货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借: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的金额)贷:营业成本(3)抵消期末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成本贷:存货(4)抵消根据内部购入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上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以前多提数)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期末结存存货多转回的跌价准备)营业成本(本期已销存货多转销的跌价准备)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冲销数)(5)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这一步是将上期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抄下来,相当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初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累计增减变动额×所得税税率-期初余额)贷:所得税费用◆看前面各抵消分录使“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计税基础不受抵消分录影响,因此该账面价值变动额即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以该余额乘以税率,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即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为负数,即转回,编制相反分录)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一、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一)当期未实现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通过以下练习,巩固以上知识点:【例试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1)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借:营业成本200贷:存货200(2)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对外销售400万,取得销售收入500万。
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销售毛利率=(1 000-800)/1 000×100% =20%借:营业成本120贷:存货120(600×20%)(3)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例试题】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假设20R8年S公司向P公司销售产品15 000 000元,S公司20R8年销售毛利率与20R7年相同(为20%),销售成本为12 000 000元。
P公司20R8年将此商品实现对外销售收入为18 000 000元,销售成本为12 600 000元;期末存货为12 400 000元(期初存货10 000 000元+本期购进存货15 000 000元-本期销售成本12 600 000元),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 480 000元(12 400 000×20%)。
【答案】P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当期抵消处理减值准备抵销处理的思路:第一步,分析个别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
个别企业比企业集团多计提或多冲减的减值准备,就是应抵销的部分。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抵销多转回的内部跌价准备则做反向分录。
内部存货交易有关抵销分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可变现净值小于或等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
二是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小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
三是当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
内部跌价准备的计算公式:【例试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2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
销售毛利率=(1000-800)/1000×100%=20%【答案】当期减值第一步,分析P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P公司成本1 000-700=300(万元);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集团成本800-700=100(万元);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
P公司多计提了跌价准备200万元,应予以抵销。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应用公式:1 000-maR(800,700)=200(万元),一步到位。
图示法计算方法:三点分成两段,上半段应抵销。
暂不考虑未实现损失。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以后各期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发生后的以后各期编制合并报表时,既要对当期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进行相应的抵销和调整,还要对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期初数予以调整。
三、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产生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差异,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而言,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