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声的利用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2-3 声的利用(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2-3  声的利用(含答案解析)

专题2.3 声的利用课前预习1.可以利用声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

2.可以利用声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利用回声定位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如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位置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

5.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知识点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例题1】(2019湖南怀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D.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走出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A.调节手机音量是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响度。

故A正确;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但声音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C错误;D.铃声提醒同学们下课时间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D正确。

知识点二:声可以传递能量。

【例题2】(2019湖北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解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3 声的利用(导学案)-【上好课】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教师版】

2-3 声的利用(导学案)-【上好课】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教师版】

第3节声的利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2. 通过学习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学习重点】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学习难点】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的区别。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大象之间的交流靠次声波,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是因为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

2. 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声呐、B超、超声测速仪等都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3. 声波不但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合作探究】探究一、声与信息1. 声音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想一想】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归纳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①现在,同学们正在探究“声与信息”,靠什么进行交流?②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

③铁路工人只要敲击铁轨就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

【归纳】以上事例表明:人们都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想一想】以上是可听声传递的信息,那么超声、次声能否传递信息?2. 次声波传递信息(1)次声波传递信息的现象【阅读】回忆次声波的概念,阅读教材P38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即使在几千千米以外,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

②次声波的特点:破坏力强、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2)次声波传递信息的利用①利用所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

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②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2-3 声音的利用

2-3 声音的利用
课题
2-3声音的利用
课型
讲授
授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反思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教学难点
会判断生活中所用到声音的用途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反思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用锣做吹蜡烛的实验,观看蜡烛火焰情况;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S=U声t/2=340m/s×1.2/2=204m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3、作业布置及讲评在讲练测资料上
教研组长日查
教务主任周查
校长随机查

2-3 声的利用(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

2-3 声的利用(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

2.3 声的利用(专题训练)【五大题型】【题型1 回声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题型3 声与信息】 (6)【题型4 声与能量】 (8)【题型5 声音的综合利用】 (10)【题型1 回声认识】1.(2023•陇县模拟)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会上,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C.参会人员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D.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有许多像蜂窝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装饰礼堂,美观好看2.(2022秋•太原期中)如图是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内的唐代古塔﹣莺莺塔,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塔内甬道相通,四周回廊环绕,形成内部中空、外部合壁的结构。

游人立于塔的周围,叩石或击掌,会听到“咕哇咕哇”类似青蛙叫的回声。

产生这一奇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的反射B.次声波的效果C.发声体的特殊材质D.人的听觉功能3.(2022秋•奉贤区期中)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盘(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因为这类材料对声波的(填“吸收”或“反射”)能力较强。

4.(2022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若人的反应时间为0.1秒,要能够区分出原声和回声,障碍物至少离人米。

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剧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5.(202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反射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以及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简化理论知识,使其更容易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讲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

3.讨论法:学生讨论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应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实例,如电话、广播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同时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声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实际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声的利用的意义,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在介质中的速度;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真空罩、手机、闹钟、水槽、音叉等;2. 多媒体素材:展示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应用视频;3. 板书设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表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利用声音的例子,如:(1)医生用的B超机。

(2)医学上除去人体内结石的超声碎石。

(3)渔民用来捕鱼的高频震动声波的渔船。

(4)用来探测鱼群的位置的声纳。

(5)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通过提问:大家知道什么?声纳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来探测鱼群位置的技术。

它通过发出声波,然后接收并分析回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雷声同样也是天气变化的预告之一。

它预示着雷电的到来,而雷电通常伴同着降雨。

这是因为当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雷。

雷声的出现通常是由于空气中存在水滴或其他导电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反射和传播声音。

因此,当我们听到隆隆的雷声时,我们可能会预感到一场大雨的到来。

同样地,声纳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感到鱼群的活动。

通过应用声纳,我们可以探测到水下的物体,包括鱼群的位置和大小。

这对于渔业和水下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你对于声纳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有什么想法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的信息吗?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掌握声音的反射、折射以及衍射现象;3. 能够应用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界声音的欣赏能力。

八上物理2-3学法大视野讲解

八上物理2-3学法大视野讲解
八年级物理课外辅导——第2章
3、声的利用
衡东六中 李中桂
课堂探究 ☎
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 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 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雷达能准确的告诉他距离障碍物有多远,这是因为 声音能 传递信息 ,晚上小芳想在家里好好复习今天
的内容,可是讨厌的蚊子的声音总是那么刺耳,这 是因为蚊子的 音调 高。
7、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填 “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道 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 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就可以提高 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 “响度”)
3、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4、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 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平时说的“B超” 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 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能 量”)
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 要介质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 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设备就是利用 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掌握声音的特点、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3.了解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2.播放器和音乐设备;3.实验器材和材料,如弹性绳、橡皮球等;4.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1.课本和笔记本;2.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声音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方式。

知识讲解(2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介绍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振动导致周围介质的颤动,从而产生声波。

2.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媒质传播,如声波、水波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无线电波、光波等。

3.探讨声音的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声音是由频率、振幅和波长等要素构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4.介绍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播、电话、音响等音频设备;–声纳、超声波等医学和工业检测设备。

实验演示(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进一步理解声音的利用。

2.实验步骤:a.在教室对角的两个墙面上固定两个橡皮球,中间拉一根弹性绳。

b.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边用手扯动绳子,发出声音。

c.让另一个学生站在另一边接收声音。

d.观察学生之间传递声音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学生之间通过声波传递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可以传播和接收的。

深化讨论(20分钟)1.带领学生讨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音速在不同介质中是否一致?–音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什么关系?3.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解释。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小结声音的特点和传播过程。

2.提问学生,声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3.带领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音频技术和设备?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 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D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 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 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能量的是:( A )
பைடு நூலகம்
3、B 超
分 类 及 依 据
日常生活 日常工作 医疗 军事
挑西瓜 机器内部检察 B超 雷达
? ?
以上分类是不是唯一的?有没有更科学 的分类?
大象之间靠什么交流的? 雷达又是靠什么知道敌人的飞机的?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 ?
大家还记得这些器材能做什么吗?
它们是:一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可乐瓶, 蜡烛,气球,火柴。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 会破裂出血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 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A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学习目标
•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 的应用。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8页到30页的内容,注 意: • 1、全班分小组讨论,每小组在规定 的时间内说出一个“声利用”的事 例。 • 2、对大家自己所说的例子,可以分 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 5分钟后,比哪个小组举的事例多
对大家自己所说的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 样的依据来分好?
敲橡皮膜、铁皮碗或盆有什么用?
气球和火焰摇动说明了什么? 大家看到了什么? 木棍拍水面和拍橡皮膜的能量给了什 么物体?谁传递的?
当堂检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 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 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能传递信息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 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 17 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 速取340 m/s)
小明和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他们 兴奋地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 声。爱动脑的小明想测出他们所在的地方 与对面山崖的距离。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 小明应怎样做最为简单?
实验题提示:小明只要对着山崖大 喊一声,同时用手表记下发出喊声到 听到回声的时间t,就可用s=vt/2计算 出所要测的距离(v约为340m/s)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 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 摇摆 声波能传递能量递 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C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