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第5课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第五章:机械能第5课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复习:备注:考点一: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考点梳理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两根.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12m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2 mm 就无关紧要了. 5.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6.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d n +1-d n -12T,不能用v n=2gd n 或v n =gt 来计算. 7.验证方案方案一: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v 2B -12mv 2A 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v 2B -12mv 2A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若是从起点开始,则v A =0)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v 2n 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二:图象法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 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 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例题1、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50 Hz ,n.则:(1)如用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2)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转)重新做实验D.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1、h2、h3…h n,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v nF.分别算出12mv2n和mgh n,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看是否相等2、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图2(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m/s;(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 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J;(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3)若某同学作出12v2-h图象如图3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图3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恒有mgh=错误!m v2。
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内下落的高度x n-1和x n+1(或用h n-1和h n+1),然后由公式v n=错误!或由v n=错误!可得v n(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若选第1点O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错误!m 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错误!m v错误!-错误!m v错误!=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答案】 (1)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距离h26 第1点到第3点之间的距离h13 第5点到第7点之间的距离h57 第2点的瞬时速度v2 第6点的瞬时速度v6 mgh26=12mv6 2-12mv2 2 (2)ADBCEF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 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 种.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物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 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 即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 骤:
A.重锤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2)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 速度为g.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 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锤由B点到D点 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动能增加量的表达式 ________.
解析:(1)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重锤下落的高度,通 过计算得到的是与下落高度相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2)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s3-s1), vB=2sT2 ,vD=s42-Ts2, 故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12mvD 2-12mvB 2
=12ms42-Ts22-12m2sT2 2=ms48s4T-2 2s2
计算B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v
2 B
=2gxOB,乙同学用vB
=
xAC 2T
,其中所选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同学;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运动到B点时动能的增加
量等于________J,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________J(计算结果
部编版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实验原理与操作◆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动能的增加量为12mv 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之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 个点速度的方法:测出与第n 个点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 或v n =h n +1-h n -12T算出,如图所示。
◆ 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 实验步骤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
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v 2B -12m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大于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2019高考物理复习实验0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Δ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 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 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 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 (2)用 ΔEk=12mv2 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
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 0.010 0 s,则钢球
有些时间,总让你阵痛一生;有些画面,总让你影像一生;有些记忆,总让你温暖一生;有些离别,总让你寂静一生。其实,我们都不能要求明天怎么样,但明天一定会来,这或许就是人生。 时间,带来了一切,又悄然地带走了一切,有如那一片云,轻轻地飘过你的头顶,有不留痕迹的去向远方。云,只是自然的一分子,而人却是红尘的精灵,有血有肉,有魂有灵,会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种。花开有悦,花落低迷,我们人为地给花儿的一生粘贴了悲喜的标签。岂不知,即便是洒向大地的天使—雪花,可以清晰地感知,扑向大地的一瞬间,就注定了它的死亡,不管它是圣洁的,还是唯美的。
的速度为 v=____________m/s.
(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ΔEp(×10-2 J) ΔEk(×10-2 J)
4.892 9.786 5.04 10.1
14.69 15.1
Hale Waihona Puke 19.59 29.38 20.0 29.8
他发现表中的ΔEp与ΔEk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 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 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30 Hz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巩固练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以提供输出电压为6 V的交变电流和直流电,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测量并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他进行了下面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其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2)这位同学进行正确测量后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D、E、F为六个计数点.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得出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约为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他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v2为纵轴、h为横轴画出2图像,应是下列图中的______.A B C D【答案】(1)C B(2)1.84(3)C【解析】(1)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故B错误,操作不当;因为是比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先约去再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C没有必要.较mgh、1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B点的速度大小v B=x ACt AC =0.216 8-0.143 12×0.02m/s≈1.84 m/s.(3)他继续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图像,根据12v2=gh,所以应是C图.2.(2023年佛山一中模拟)甲、乙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1)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填“甲”或“乙”).(2)某同学用关系式mgh=12mv2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他采用较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完整纸带,将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A点,第二个点标为B点,后面依次类推,分别标为C、D、E、F、G、H、I,则在D点时重物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9.80 m/s2,比较重物在A、D间的势能变化ΔE p和动能变化ΔE k 的大小关系为ΔE k______ΔE p(填“>”“=”或“<”),分析造成的原因是_【答案】(1)甲(2)0.90(在0.90~0.92范围)(3)>实验时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即A点的速度不等于零)【解析】(1)甲好一些.因为用夹子固定纸带,可以避免由于手的抖动会造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被拖长或位置不能确定;另一方面,用夹子固定纸带,便于将纸带调整为竖直方向,以避免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2)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则v D=x CE2T=0.90 m/s.(3)从起点A到打下计数点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 p=mgh=m×9.8×0.0350 J≈0.34mJ.动能的增加量ΔE k=12mv D2=0.41m J,可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实验时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即A点的速度不等于零).综合提升练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利用频闪仪(频率为每秒20次)给自由落体的小球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所标数据为小球到达各位置时下落的高度),则:(1)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做能量守恒实验具有更好的条件.假设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上述计算值,小球的质量为m ,则小球从O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E 处增加的动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距离用OA 、AB 、BC 等字母表示,频闪时间间隔为T ).从O 点开始下落到E 点的过程中减少的势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用g 月表示),由照片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并判断出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答案】(1)1.6 (2)ΔE k =18m DF 2T 2 ΔE p =mg 月OE 守恒4.(2023年广州一中模拟)某同学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把带孔的重金属球套在“L ”形轻杆的直角弯头上,把球拉到一定高度后,由静止释放,在重力作用下,重球和轻杆一起绕转轴O 自由下摆.(1)如图乙所示,在轻杆转动轴的正下方装有一个横挡杆,把重球拉高当球的重心到达A 点时由静止释放,当“L ”形轻杆运动到竖直位置时,被横挡杆挡住,重球便离开“L ”形轻杆沿水平方向抛出.用游标卡尺测量重球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重球的直径d =______mm.(2)该同学测得的物理量有A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H ,球的重心最低点B 距离地面的高度h ,重球落地点到B 点的水平距离x ,重力加速度为g .设重球在B 点的速度为v ,由于重球不能看作质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v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用h 、g 、d 、x 表示).若满足关系式x =________(用H 、h 、d 表示)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答案】14.15 √g 2h -dx =√2(H -h )(2h -d ) 【解析】(1)由题图丙可知,主尺刻度为14 mm ,游标尺第3格与主尺刻线对齐,且该游标卡尺为20分度,精度为0.05 mm ,游标卡尺不估读,所以其读数为14.15 mm .(2)重球在落到水平地面后,重球的尺寸不能忽略,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竖直方向有h -d 2=12gt 2,水平方向有x =vt ,联立解得v =x √g2h -d .若想验证机械能守恒,需满足关系式mgH -mghmv2,将v代入整理得x=√2(H-h)(2h-d).=1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含答案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实验原理与操作◆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动能的增加量为12mv 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之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 个点速度的方法:测出与第n 个点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 或v n =h n +1-h n -12T算出,如图所示。
◆ 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 实验步骤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
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v 2B -12m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大于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第五章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 (取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下落时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__ m/s2, a________g(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本题是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的基础考察,考察了实验器材和误差分析, 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落实该实验的双基要求, 准确理解和把握该实验。
【例3】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 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 “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 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
- -
1 由测得的 h、d、b、M 和 m 数值可以计算出 2-s 直线的斜率 k0,将 k 和 k0 进行比较,若其 t 差值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点评】 本实验是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的深化与创新,
研究对象变成了M与m组成的系统,即本实验的目的 在于验证M与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光电门的引 入使得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实验还考查了数据处理、 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①任取两点 A、B 测出 hAB,算出 ghAB。 1 2 1 2 ②算出 vB - vA 的值。 2 2 1 2 1 2 ③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 如果 ghAB= vB - vA , 则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正确的。 2 2
法三:图像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 h,并 1 1 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 v2,然后以 v2 为纵轴,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v2 2 2 -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 g 的直线,则验证了 机械能守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1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两根. 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 (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mm 的纸带.②用12mv B 2-12mv A 2=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接近2mm 就无关紧要了.5.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1.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v n 2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d n +1-d n -12T,不能用v n =2gd n 或v n=gt 来计算. 3.验证方案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v B 2-12mv A 2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v B 2-12m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象.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16·北京理综·21(2))利用图2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图2(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_______.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2)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A.交流电源B.刻度尺C.天平(含砝码)(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3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__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 k=__________.图3(4)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A.利用公式v=gt计算重物速度B.利用公式v=2gh计算重物速度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D.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5)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h ,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 ,描绘v 2h 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答案 (1)A (2)AB (3)-mgh B 12m (h C -h A 2T)2(4)C (5)不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 (1)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该实验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A 项正确.(2)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要选A.需要测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还需要刻度尺,选B.根据mgh =12mv 2-0可将等式两边的质量抵消,不需要天平,不选C.(3)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ΔE p =-mgh B ,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v B 2=12m (h C -h A 2T )2.(4)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是因为重物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C 正确.(5)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 的过程中,若阻力f 恒定,根据mgh -fh =12mv2-0,则v 2=2(g -f m)h 可知,v 2h 图象就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要想通过v 2h 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率是否接近2g .1.(2016·全国Ⅰ卷·22)某同学用图4(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 、30Hz 和40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a)(b) 图4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2)已测得s 1=8.89cm ,s 2=9.50cm ,s 3=10.10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 答案 (1)f 2(s 1+s 2) f 2(s 2+s 3) f 22(s 3-s 1) (2)40解析 (1)由于重物匀加速下落,B 点的速度v B 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s 1+s 22T由于T =1f ,故v B =f2(s 1+s 2)同理可得v C =f2(s 2+s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ΔvΔt故a =v C -v B T=f2[(s 2+s 3)-(s 1+s 2)]1f=f22(s 3-s 1)①(2)重物下落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阻=ma ② 由已知条件F 阻=0.01mg③由②③得a =0.99g 由①得f =2as 3-s 1,代入数据得f ≈40Hz 2.如图5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g 取9.80m/s 2)图5(1)选出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6甲所示,其中O 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频率为50Hz 的交变电流.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得OA =12.41cm ,OB =18.90cm ,OC =27.06cm ,在计数点A 和B 、B 和C 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kg.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J ;此时重锤的速度v B =______m/s ,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J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6(2)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 ,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 ,然后以h 为横轴、以12v 2为纵轴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 A .19.6 B .9.8 C .4.90图线未过原点O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1.85 1.83 1.67 (2)B 先释放了纸带,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开关解析 (1)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 =mg ·OB =1.00×9.80×18.90×10-2J ≈1.85J ;打B 点时重锤的速度v B =OC -OA 4T =(27.06-12.41)×10-24×0.02m/s≈1.83m/s ,此时重锤的动能增加量ΔE k =12mv B 2=12×1.00×1.832J ≈1.67J.(2)由机械守恒定律有12mv 2=mgh ,可得12v 2=gh ,由此可知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g ,故B 正确.由图线可知,h =0时,重锤的速度不等于零,原因是该同学做实验时先释放了纸带,然后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开关.3.某同学用如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发现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该同学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前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铁球下落通过光电门时球心能挡住激光束.实验时,小铁球从A 点自由下落,经过光电门B 时,通过毫秒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记录挡光时间t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A 、B 之间的距离h ,用游标卡尺测得小铁球的直径d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________.如果测量的d 、t 、h 、g 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7答案 d t d 22t 2=gh解析 由于小铁球很小,挡光时间t 很短,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所以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dt.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小铁球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mgh 等于增加的动能12mv 2,即mgh =12mv 2,将v =d t 代入化简得d22t2=gh .即如果测量的d 、t 、h 、g 满足关系式d 22t2=gh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例2 某同学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t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图8(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9所示,其读数为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m/s.图9(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p k 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答案 (1)B (2)1.50 1.50 (3)不同意 理由见解析(4)见解析解析 (1)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钢球球心到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之间的竖直距离,故选B.(2)遮光条的宽度d =1.50cm ,钢球的速度v =d t=1.50m/s.(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ΔE k 小于ΔE p ,但表中ΔE k 大于ΔE p .(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 和l ,计算ΔE k 时,将v 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 ′=l Lv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0甲所示.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 、B ,滑块P 上固定一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 、B 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图10(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Δt 1______Δt 2(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 ,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 =______mm.(3)滑块P 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钩码Q 相连,钩码Q 的质量为m .将滑块P 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Δt 1、Δt 2和d 已知,要验证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应测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答案 (1)= (2)5.0 (3)滑块质量M 和两光电门间距离L (4)mgL =12(m +M )(d Δt 2)2-12(m+M )(dΔt 1)2解析 (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Δt 1=Δt 2时,说明滑块已经匀速运动,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 ,则d =5.0mm.(3)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d Δt 2和dΔt 1,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L ,故要验证的关系是mgL =12(m +M )(d Δt 2)2-12(m +M )(d Δt 1)2,故还应测出滑块质量M 和两光电门间距离L .(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mgL =12(m +M )(d Δt 2)2-12(m +M )(d Δt 1)2,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砝码的系统机械能守恒.5.(2016·全国Ⅱ卷·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1(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12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图12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解析 (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v =Δx Δt =2.58×10-20.02m/s =1.29 m/s ;由动能定理ΔE k =12mv 2,据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M 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6.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3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和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图13(1)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2)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d 图象如图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1)(M +m )b 22t 2 (m -M 2)gd (2)9.6 解析 (1)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12(M +m )v B 2=(M +m )b 22t 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mgd -Mgd sin30°=(m -M 2)gd . (2)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 -M 2)gd =12(M +m )v 2,即g =2v 2d ,代入数据得g =9.6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