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人体坐姿模板侧视图制作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运用

以5%和95%百分位的人 体尺寸确定车身室内各部件
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驾驶员
座椅的调节行程应能保证:
当座椅调整至最前端时,能 满足5%百分位的人体尺寸要 求;当座椅调整至最后端时, 能满足95%百分位的人体尺 寸要求
布置设计能满足从5%到95%百分 位之间的人体尺寸要求,即符合90%的 使用对象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车身设计中,驾驶员的各种操纵装置应布置在人体 的操纵范围内,并使其驾驶操纵处于最佳的动作和施力 状态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4.1 手的操纵范围
手的操纵范围是车身设计中确定方向盘、综合操纵杆、 各种控制按钮、开关键等的必要条件
研究
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人体工程学的手操纵范围中心
汽车室内手操纵装置和操纵钮键的布置
垂直距离
踵点位置 驾驶员人体模型布置 驾驶员人体设计H点位置
人体布置的轮廓形状曲线 座椅靠背的压缩量 座椅靠背的厚度
驾驶员座椅水平及垂直调节量
前座舱布置空间的后部设计界限
■考虑室内长和高设计指标,协 调空间大小与驾驶姿势的关系 ■比较三种百分位人体布置的 各关节角度变化和坐姿位置变
?人体伸腿空间
化的情况,确定各H点位置和
标准ISO4513适于下列尺寸范围的车身
座椅靠背角
5°~40°
最后H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 127mm~457rm
座椅垂直102rm~165mm
最后H点到踵点的水平距离 ≥508rnm
确定眼椭圆的方位角: 眼椭圆的空间位置是倾斜的,在侧视图上 的眼椭圆倾角为-6.4° (长轴前低后高); 在俯视图上的眼椭圆倾角为5.4° (长轴向 右偏转)
注意: 车身设计应使实际H点位置完 全反映设计的H点位置,只有这样驾 驶员入座后,其驾驶姿势才能是室内 布置设计姿势的反映,即保证舒适 驾驶
RAMSIS驾驶员坐姿与SAE标准坐姿对比研究

RAMSIS 人体各部位有空间的体积,四肢和躯干各部位的 粗细也由统计数据得出,其中 95 百分位的人体腰围较大,身材 偏胖。采用 RAMSIS 摆放的人体坐姿占据空间,可以用于分析 身体和周边环境的接触情况。
座椅参考点仍然选择 SAE 的第 95 百分位坐姿的 H 点。把 人体 H 点约束到座椅行程框中,左右大拇指根部约束到方向盘 上的定位点,左脚掌约束到歇脚板面,右脚掌约束到油门踏板, 使 RAMSIS 生成最舒适的人体坐姿。
图 3 某车型的 95 百分位 SAE 人体布置与 RAMSIS 人体布置的对比
1 驾驶员人体布置概述
1.1 驾驶员人体结构简化 人体尺寸符合正态分布,驾驶员人体采用第 5~95 百分位之
间的人体。人体手握方向盘的坐姿包含了躯干的倾角、脊柱的弯 曲、手臂和腿部、脚掌在空间中形成的角度关系、头部的状态、 眼点的位置。
SAE 标准 人体主要 针对坐姿,将人体简化为头部、躯干、 大腿、小腿和脚四段。对坐姿来说,关键参考点是髋关节点,称 为 H 点 (hip point)。H 点在骨骼结构上应当理解为股骨的上关 节球头中心点。通过软件人体建模可以规定 H 点的位置 [1]。
人 的 躯干 姿 态 包 括 脊 柱 的 弯 曲、 肩 部 的 位 置, 驾 车 坐 姿 一 般后倾,驾驶坐姿的躯干轴线一般后倾 25°。 1.2 SAE 驾驶员人体布置方法
SAE 驾驶员人体布置基于踵点和人体百分位尺寸推算 H 点 位置,不同坐高的 H 点须位于座椅舒适型曲线上。座椅靠背角 一般设定为 25°,腿部等身体各关节的角度设为固定值。车辆 内部空间的推算基于此标准布置方法,缺乏对舒适型的评估。
汽车人机工程学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H点人体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图1 H点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车
座椅上时,人体模型上左右两H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 汽车实际H点是与操纵方便性极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 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重位置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也是确定座椅参考点R(H点与R点重合)的基 准; ☆ 汽车实际H点的位置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人机工程学
上下车方便性
• 车门立柱倾斜度
图12 立柱与座椅相对位置推荐值
PPT文档演模板
图13 车门立柱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汽车人机工程学
上下车方便性
• 通道尺寸
☆ 影响上下车方便性结构主要是车门,座椅及车门槛。对于 前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0(前门槛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H74(在方向盘中心平面内,方向盘到未压坐垫的 最小距离)、HY1(R点到前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18 (前入口的足部空间,前门最大开度时门内边缘或在门槛之上 102mm的立拄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大 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不 管车型大小,前门上下车尺寸都以驾驶员的要求为中心的,不 同级别的尺寸大小相当。推荐值如下:L18>450mm H130<400MM H74>150MM HY1>750mm。
PPT文档演模板
图3 驾驶员前方180 °内视野评价
汽车人机工程学
驾驶员视野设计
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教案16周X2学时

授课教案(2015-2016 学年第1 学期)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总学时:36授课年级:2014级授课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开课单位:艺术系制定人:审核人:制定时间:2015年8月30日教案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教案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3.上新课和新上课的教师要求写详案。
4.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案。
注:1.每2学时至少制定一个教案。
2.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人体三视图

人体三视图
人体三视图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种显示人体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功能的绘图手段,其含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也即绘制人体各部位的鸟瞰图。
这是通过立体几何和最佳方便快捷的手法来显示这些高度复杂的人体部位:例如躯干、头部和四肢等等。
人体三视图的总体结构定义是根据不同的角度把各自的风格简单地融合到一起
去得到的,如正位、肩位以及背位。
其中,正位即以物体放置到一个水平面上进行示范,用以进行宏结构的清晰辨别;肩位则主要侧重于表示完整的半身,背位更为侧重层次,可以清晰地展现背部的外部结构和其内部细节;而一切的核心宗旨都是让使用者快速地认知到人体的构造。
更进一步地,在人体三视图的设计上受益于多重工具,从而消除了光影之间的变化,实现准确和有效地表现。
如通过应用颜色模型,大大加强了图像层次之间的明暗对比,从而更为精准地展示出各自的要素;通过使用各式标记,使整个图像充满了交互性,也让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既可以较为轻松地扫视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性地观察所需的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体三视图在让使用者更浅显地认知整体结
构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以优雅理性为中心的以及艺术感染力极强的视觉体验。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新媒体艺术、医学研究等等,这也是人体三视图的应用价值的一步壮大的见证。
人机工程学第6章

2.眼—视屏界面
在眼—视屏界面上,首先要求满足人的视觉特点, 即从人体轴线至视屏中心的最大阅读距离为710~760 mm,以保护人眼不受电子射线伤害;俯首最大角度 不超过15°,以防止疲劳;视屏的最大视角为40°, 以保持一般不转动头部。 眼—视屏界面的另一要求是,选用可旋转和可移 动的显示器,建议显示器可调高度约为180mm,显示 器可调角度为-5°~+15°,以减少反光作用;如 设置固定显示器,其上限高度与水平视线平齐,以避 免头部上转。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多媒体教学
2011-6-9
12
§6.1.3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一、手工作业岗位的类型 在工业生产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岗位 称为手工作业岗位。按工作任务的性质,也 分为三种类型。国标GB 14776—93中对三种 类型的手工作业岗位的设计提供了有关的基 本原则和确定尺寸的基本方法。
2011-6-9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多媒体教学 25
3.手—键盘界面 键盘界面
在手—键盘界面上,要求上臂从肩关节自然下垂, 上臂与前臂的最适宜的角度为70°~90°,以保证肘 关节受力而不是上臂肌肉受力;还应保持手和前臂呈 一直线,腕部向上不得超过20°。 在手—键盘界面设计时,为适应所有成年人的使用, 可选择高度固定的工作台,但应选择高度可调的平板 以放置键盘。键盘在平板上可前后移动,其倾斜度在 5°~15°范围内可调。在腕关节和键盘间应留有 100mm左右的手腕休息区;对连续作业时间较长的文 字、数据输入作业,手基本不离键盘,可为其设置一 舒适的腕垫,以避免作业者引起手腕疲劳综合症。
图 6-3
2011-6-9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多媒体教学 15
3.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指在解剖学研究中,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特意设计的一套标准姿势。
这些姿势可以帮助解剖学家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有助于医学教学和临床诊断。
在解剖学教学中,学生也需要掌握这些标准姿势,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体标准解剖姿势的分类。
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将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分为头颈部、胸腹部、四肢和躯干部分。
每个部位都有相应的标准姿势,以确保解剖学研究和教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头颈部的标准解剖姿势包括坐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坐位是指被解剖者坐在解剖台上,头部直立。
仰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仰面躺在解剖台上,头部向上仰。
俯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俯卧在解剖台上,头部向下俯。
这些姿势可以让解剖学家清晰地观察头颈部的结构,包括颅骨、颈椎等。
胸腹部的标准解剖姿势包括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
仰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仰面躺在解剖台上,胸腹部向上。
俯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俯卧在解剖台上,胸腹部向下。
侧卧位是指被解剖者侧卧在解剖台上,胸腹部向一侧。
这些姿势有助于解剖学家观察胸腹部的内部结构,如心脏、肺部、肝脏等。
四肢的标准解剖姿势包括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
在这些姿势中,被解剖者的四肢会处于不同的位置,以便解剖学家观察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结构。
躯干部的标准解剖姿势包括坐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这些姿势可以让解剖学家更清晰地观察躯干部的结构,如脊柱、胸腔和腹腔等。
总的来说,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在解剖学研究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这些姿势,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结构,为医学教学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帮助。
因此,对于解剖学学习者来说,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解剖学研究和教学时,需要严格遵守人体解剖伦理规范,尊重被解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解剖活动的合法、规范和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解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总之,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解剖学研究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姿势,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为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正确的坐立行姿势ppt课件

精选ppt
16
行——行如风:头要正,肩要平,眼看前方挺 起胸,两臂前后自然摆,两脚向前直线行。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2、怎样的立姿最好?为什么?
❖ 3、怎样的走的姿势最好?为什么?
精选ppt
3
不良姿态对视力的影响: 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使眼晴与书本的距离过近,增加眼晴肌肉
的紧张,时间长了会使眼晴工作的能力下降形成近视眼。
精选ppt
4
不良姿态对身体骨骼生长的影响: 儿童骨骼是由短变长、由细变粗、由软变硬逐浙发育生长的, 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学生时期形成的,如果坐着时经常歪着脖子, 扭着身子,站立时斜着肩,驼着背,行走时低着头,弓着腰, 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脊柱则弯、斜肩、 驼背等不良姿态,这些不良姿态会使胸腔、内脏器官受到扭曲、
压迫、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精选ppt
5
正确的坐姿
头正 身直 肩平 足安
精选ppt
6
正确的坐姿
头正:
头摆正,不能 向左或向右偏。
精选ppt
7
正确的坐姿
身直:
胸挺起,背撑 直,上身和桌子 有一横拳的距离。
精选ppt
8
正确的坐姿
肩平:
两பைடு நூலகம்齐平,不能 一边高,一边低。
精选ppt
9
正确的坐姿
足安:
精选ppt
12
看她们站的多整齐
精选ppt
13
瞧她们走得多神气!
精选ppt
14
文明、美观坐立行姿势
坐——坐如钟:头要正,肩要平,脊柱伸直稍 挺胸;脚分开,腿平行,双手放在大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瓦楞纸材质实现一定重量负荷的座椅设计
专业:小组成员:_______ 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人机工程学知识初步应用于具体设计上的思路。
2、认识产品材质,并结合相关的结构分析。
3、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理的选择(倾向和取舍)。
4、掌握基本功能尺寸和心理尺寸、造型审美需求等之间的平衡性。
二、实验要求:
1、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制作美观、线条圆滑流畅,无毛刺。
3、能承受一定重量负荷,且允许各种坐的姿势。
4、简单记述制作流程及体会。
二、实验条件
实验设备及材料:瓦楞纸、剪刀、美工刀、胶带纸、粘合剂、直尺、圆规、人体测量学数据表,以及相关辅助材料。
三、制作过程(实验步骤,并附上自己所制作人体模板尺寸图)
1、查找《GB/T15759-1995》、《GB/T14779-93》、《GB10000-88》,将自己选定的与坐姿相关的人体数据查出并记录下来,填入下表。
2、分析承重功能材质的特性
3、确定最大重量负荷和预期最佳重量负荷
4、设计座椅的主要负荷结构,同时考虑设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5、参考人体模板,以坐姿进行实测,并进行调整
6、完善设计,并绘制座椅三视图(含尺寸)
7、写实验报告。
表1:参考的人体相关尺寸(单位:mm)
四、实验小结(100-200字):
五、实验成果展示(图片)
1、三视图(含尺寸)
2、座椅制作过程及成果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