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入学率看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基于关中地区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根据调查,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特点: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较为简陋,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有限。

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学习环境较差: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落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差,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许多农村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

此外,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学生可能会受到农忙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专心学习。

4. 学习资源匮乏: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比城市学生有限,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少、图书供应不足等等。

这使得学生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视野拓展有一定滞后。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2. 增加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供师资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4. 提供学习资源:通过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推广电子图书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农村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总的来说,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多方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调查报告

课程设置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完善 ,但与城市相比,部分课程如英
语、计算机等存在一定差距。
教学质量
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上有待 提高,与城市相比,学生的考试成 绩和升学率普遍偏低。
教学设施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普遍更 新缓慢,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率较 低。
05
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得到改善
地域差距
不同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 普及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但整体上差距不大。
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情况分析
教师数量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相 对充足,基本能够满足教 学需求。
教师质量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普 遍提高,但高学历教师比 例仍低于城市。
教师流失
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较差, 教师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分析
结合实地访谈和观察,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实行 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网络搜索和政府公开数据,获取相关政策和统 计数据作为参考。
样本信息
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 义务教育学校作为样本,涵盖 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水平的 农村地区。
共发放了1000份学生家长问卷 ,有效回收了800份问卷,回 收率为80%。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存在诸多问 题,亟待深入调查和研究。
调查目的
02
01
03
了解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行情 况。
02
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 长进行问卷发放和收集数据。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4篇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4篇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4篇一、我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77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全日制小学340所,全日制中学37所。

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所。

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聋哑学生55人。

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4709人,专任教师4284人(其中小学2619人,初中1359人,职业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学校8人),有小学代课教师673人。

全县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263个,成人教育专职干部32人。

(一)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坚持以两基工作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导下,掀起了两基攻坚热潮,新建了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217328件,为148所中小学安装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500人次。

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无教室的困难和矛盾,全县在校学生从1997年的8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1万人。

2021年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

(二)科研兴教战略初见成效。

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县在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确立了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目标教学改革,邀请了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秀举办学术讲座6次,举办新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业务培训40余场次,共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8000余人次。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教研课题10个,县级教研课题19个,其中中小学目标教学推广实验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改革三等奖。

2021年10月,我县教研机构建设率先通过市政府评估验收,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获优良等次的县级教研室。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一】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

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

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

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15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一)教师分布不合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整理完整版)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整理完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成果报告题目: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姓名:吴鸿展成国森张展通伍炯城萧海彬林士祺学号: 5112291112040133。

51120373120401065112290212040142 ,51122890120401345112289412040135, 5112291512040129 班级:12自动化一班完成日期:2012.12.24指导教师:李翠芳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摘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日益明显,教育资源的失衡已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现状;成因;对策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据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与当前城镇教育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一、家庭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楼院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而许多贫困的城市家庭教育支出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中国乡村教育调查报告针对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报两名记者历时三个月,走访了我省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专家学者中国的乡村,始终是叫人牵挂的热土。

当这一社会始终注目的焦点乡村与另一个焦点教育勾连起来时,热土中的焦点愈发炽烈。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人人有学上到现今学杂费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学,伴随着这个漫长过程的是中国乡村教育不可忽视的现实: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学校大班额比比皆是。

这一系列问题,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值得关注和思考。

带着这一课题,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报两名记者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

这里为读者呈现的相关调查报告和个案解剖报道中反映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县城的教学质量好,家住红旗小学隔壁的白永霞将儿子转到了县城上学今年秋季开学,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红旗小学只剩下了4个学生。

和很多西部县城的乡村小学一样,下二十里铺乡的书所乡村小学也不得不面对生源荒的残酷现实。

当生源一点一点衰减的时候,经受考问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以及乡村老师们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迟早的事,红旗小学的老师几乎都这么认为。

这所距离榆林市清涧县城约15公里的山村小学正在走向空壳。

尽管学校曾有高峰期400多名学生的辉煌历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 6个老师10个学生的凄凉。

2023年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

2023年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

2023年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2023年城乡教育差距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并揭示城乡教育差距的真实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详尽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城区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教师素质、学生表现等方面展开了综合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一、教育资源差距在教育资源方面,我们发现城市教育资源的配置远远优于农村地区。

城市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方面都更加齐全。

城市学校还能够提供更广泛的选修课程和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地区缺乏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更新。

一些农村学校设施陈旧,图书馆资源匮乏,甚至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接触先进教学方法和资源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困难,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素质差距教师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城乡教师素质差距较大。

城市学校更容易吸引优秀的教师,因为城市相对较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这些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业指导和个人发展辅导。

与之相比,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一些困境。

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较少有晋升的机会,导致一些高素质的教师选择到城市去从教,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师素质差距。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吸引到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这也加大了教育质量差距。

三、学生表现差距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也在学生表现上得到了体现。

我们的调查显示,城市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学科竞赛方面普遍优于农村学生。

这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教育资源和教师素质的差距所致。

城市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这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农村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教师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业上面临诸多困难。

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学习机会有限,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引言•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现状•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目•改善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录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背景通过调查了解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调查背景与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教师等进行了调查。

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的农村地区,包括贫困县、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

调查方法与范围范围方法共收集了XX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农村学生。

样本问卷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数据来源调查样本与数据来源总体受教育程度总结词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

详细描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仅停留在初中及以下阶段,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说明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机会的提供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的偏低。

总结词性别差异明显。

详细描述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村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导致的性别教育不平等现象。

这种性别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女性在教育、就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劣势,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词年龄分布不均衡。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调查发现,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布不均衡特征。

具体而言,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而中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这种年龄分布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难度,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

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导致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费用,如学费、书本费等,从而影响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丨西部教育X 本文为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070)从高中入学率看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基于关中地区的调查报告 宫浩家 田丽娟 马德云 聂雨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摘 要】 本文在新一轮“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对高中入学率的影响,聚焦于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显著性因素。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旬邑县两镇三校历时一周的实地调查发现:由于受教育主体家庭原生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学生与教师方面的主观性因素,加之缺乏对校园霸凌问题的有效解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较低。

对症下药,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高中入学率提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关中地区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在中国青少年的求学之路上,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教育在于完成青少年的基本知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并通过高考机制将人群分流,一部分流入高等院校,另一部分流入职业院校学习职业技能,还有一部分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与生活。

一般来说,完成高中教育并通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使大部分人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从而有效提升高素质人口的比例。

当前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现实是,受教育人口的高中入学率低,这相当于阻断了贫困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高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农村教育的研究,并得出研究结果:中国大陆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有上过,与之相比较的是城市中93%的孩子是上过高中的,这一比例甚至高于美国城市孩子的高中就读率。

而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中国3-5岁的儿童数量中,城市占据1/4的数量,农村占据3/4的数量,而儿童数量中的1/2生活在贫困农村。

[1]从儿童数量的分布与当前农村教育现状的对比,不难看出,农村教育的繁荣能充分发挥中国未来的人口资源优势,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

事实上,提升农村受教育人群的高中入学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会有效提升受教育人群的素质,从而使初中考入高中的人数增加,最终提升高中入学率,形成良性循环。

令人欣慰的是,农村教育专项资金的增加与政府力量的支持,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初中的教学管理、师资水平以及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持续拉大。

特别是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导致的部分学校生源减少,以及随之兴起的部分地区撤点并校,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受阻。

因此,为了分析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显著因素,我们在陕西旬邑县的张洪镇中学、底庙镇中学、底庙镇中心小学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

通过回收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监护人状况、教师的教学观念、校园霸凌等因素,对在校学生的受教育状况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问题所在与形成原因,进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与高中入学率的提升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分析2016年,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97万所,其中,普通小学17.76万所,农村小学占全国小学总数的85.02%;普通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21万所,农村初中占全国初中总数的77.16%。

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2亿人,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数量仍然占全国的主要部分。

[2]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其一是撤点并校的政策下,就近无学校接受教育及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而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学习动力更大,这导致农村教育阶段生源方面数量和质量的缺失;其二是更多的小孩到乡镇接受更好的初中教育,结果是乡村进城小学生(语数外)成绩高于未进城学生,但低于县城(或乡镇)当地学生;乡村进城初中生(语数外)成绩既低于县城学生,也低于乡村学生,而且他们感知到的教师关心程度、对县城(或乡镇)学校的适应性均是最差的,想离开当前学校的比例最高。

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城乡与地域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数量大,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较低,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高低对高中入学率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表一 被调查学生的监护人状况 监护人情况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父母都在身边12957.858.158.1父母一方在身边5625.125.283.3父母都不在身边3214.314.497.7其他5 2.2 2.3100.0总计22299.6100.0缺失系统1总计223100.0问卷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个人与家庭情况、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环境等方面对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的性别与学习质量和接受高中教育的意愿密切相关。

女生愿意接收更高的教育的比例约为78%,而男生为57%。

此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低,家庭年收入在0-2万的占49.8%,基本快到一半的数量;有14.4%的学生,父母都不在身边(如表一)。

父母受教育程度以文盲和小学文化占很大比率,家庭中与父母关系不畅而导致的生活压力的比率是33.5%,以上这些来自家庭方面的现状,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无机会接受义务教育或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47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08月中旬刊J 48西部教育丨X表二 老师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歧视程度频率表你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歧视程度如何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没有7232.332.432.4很少有6227.827.960.4一般6227.827.988.3很严重2611.711.7100.0总计22299.6100.0缺失系统1.4总计223100.0学校方面是造成农村义务质量偏低的另一个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因上学距离远而有生活压力的学生的比率是19.9%,班级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上的比率在83.3%,而一个教师带两门以上主课的比率是47.3%。

对教师课程的满意度调查中,全部和少数课程满意的比例是28.4%,将近1/3,而教师对成绩较差学生存在歧视的比例是67.6%(如表二)。

此次研究的创新点是对校园霸凌的关注。

校园霸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尤其对家庭情况较差学生的心理、学习、观念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忽视的一面。

数据显示,近三年内,有68.9%的学生听到、看到或亲自参与到校园霸凌之中,对整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校园霸凌最重要的影响是心理创伤,其次是对学习的影响;而家庭收入在0-2万的学生中,约有36%的学生认为校园霸凌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学业。

对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来说,除了经济生活上面的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校园霸凌对精神、学业进步的恶性影响,这两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导致部分农村学生辍学。

三、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将问题所涉及的主体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及家庭,二是学校。

基于这两个主体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1、个人及家庭方面的因素(1)性别差异和观念影响。

从性别来看,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从近一个世纪308名专家对100多万名儿童进行考察数据中,也得出了女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优于男生,其主要原因是男女之间心理、生理的差别和应试教育等。

通过对被调查者的性别与接受高中教育的意愿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显著相关(其中相关性数据p=0.005<0.01),并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发现女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意愿程度比男生更为强烈,且女生的成绩总体好于男生。

此外,初中毕业后男生的选择范围要大于女生的选择范围,这是导致男女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意愿程度差异的原因。

现阶段,读书难、就业难等问题,加上机会成本,“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

通过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进行分析发现,被调查者中男生认同此观点的人数大致为女生的2倍。

(2)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其受教育程度会在学习、教育观念等方面影响孩子。

相关调查表明,家庭收入不平等,造成孩子在受教育程度和成绩上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分析被调查者的学业成绩水平与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的相关性,发现均存在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8、0.02,均小于0.05)。

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水平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父母关系不和谐、气氛紧张的家庭环境,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被调查者学习之外的生活压力,发现家庭收入较低(占总体百分比30.3%),与父母关系不畅(占总体百分比33.5%),是较为集中的两大压力来源。

这表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恰当处理对减轻子女的思想压力、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益。

调查发现,当下农村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仅仅停留在关注孩子的分数层面上,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对分数的过度关注导致对子女再度施压。

家庭两代之间平等和谐的沟通,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方面的因素(1)学校教学。

班级人数过多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相关调查,15人的班级是最理想的班,30人以下算是比较标准,一般情况下不准超过30人。

但根据对被调查者所在班级人数的频率分布表来看,样本量中30人以上的有效百分比加起来超过83.3%。

这就说明我国农村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这样班级的教学质量就会降低。

撤点并校和教育经费不足是此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不足,一般而言,一名教师教授的课程数目增多会分散其精力,减少其专注于一门课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

根据对被调查者的教师所带课数分析发现,一个教师带多门主要课程的有效百分比是46%,可见教师兼任多门课的比例较大。

教师的学历、年龄、学科、职称、性别结构不合理会加剧师资缺乏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其学习效果。

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存在歧视的比率是67.5%。

对优秀学生的资源倾斜和特别关注,使更多成绩一般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即便是有能力学习的学生,也有可能因为和教师关系的处理不当而导致不理想的后果。

教师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更好的高中学习的意愿,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相关性分析(P=0.013<0.05),表明二者显著相关。

教师总是对学生态度不好甚至恶劣,使得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附衬品”,容易形成隔阂、分化和对立,形成师生的“精神隔阂”,使得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影响课堂纪律,更深层次会影响甚至打消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得学生逃避和厌恶学习。

(3)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程度,从侧面反映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对课程的满意程度也作用于学生自身,对课程越满意则学习效果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