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地理《区域地理日本》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等。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了解其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4.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特点4. 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5. 日本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 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介绍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4. 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介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5. 讲解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介绍日本农业发达,稻米、畜产、蔬菜、水果等产量均较高。
6. 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介绍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其他方面,如科技、教育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粤人版地理七下7.5《日本》教案设计

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记住日本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四大岛屿),并能正确填图。
2.使学生记住日本的地形特点。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胡原因,以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4. 记住日本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2.结合日本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突破:学生读图、讨论、比较,自己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图片展示日本和服、樱花、茶道。
问:以上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文化?答:日本。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
【板书】第五节日本一、一衣带水的邻国,位置,组成1、【指导读图】读日本地图,读图要求:(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本首都。
(2)日本濒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首都是东京。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2、【指导读图】读日本地形,读图要求:(1)找出日本主要的山脉、平原和河流。
(2)归纳日本地形的特点。
学生回答:山脉:奥羽山脉、赤石山脉、越后山脉、飞弹山脉。
平原:关东平原。
河流:信浓川。
日本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
3、【板书】文化【展示图片】城市街景中的招牌上的汉子、具有中国唐朝建筑风格的唐招提寺、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与和服。
【启发提问】为什么日本的和服与中国古代的服装非常相似?阅读课本P29自然段。
学生回答:因为日本与中国相邻,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指投影讲解】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国家,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受西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
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板书】二、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指导读图】日本民居图、具有防震设计的建筑图【启发引导】(1)日本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多采用较轻的木结构?(2)为什么日本现代建筑要有防震设计呢?【指投影讲解】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复杂历史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于日本的一些特定地理现象和问题,如地震、火山、经济模式等,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通过绘制和分析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日本的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图片: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3.地图: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地图4.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什么了解和看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日本作为一个与中国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国家,其地理特点、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
3.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地理知识的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日本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初一地理教案:日本地理导学案

日本导学案日本导学案●一、【情景导入,目标定向】〔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图中的服装是哪个国家的特色?(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日本是我们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
〔二〕【目标定向】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2、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主要的工业部门3、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4、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㈠:东亚岛国1、日本位于亚洲的部,太平洋部,与中国隔海相望。
请在课本图中标注日本海、太平洋、俄罗斯、韩国。
2、日本领土由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在课本图中标出四个大岛名称。
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3、日本的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4、日本面积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形成很多优良港湾。
5、请在课本图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沪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日思考:课本66页活动题⑶㈡:日本地形特征1、日本的地形以______、为主,2、日本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3、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㈢: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带和带气候。
2、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1)气温: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东京36 °n 3.7° 25.1° 21.4° 1610mm北京40 ° n -4.7° 26.1° 30.8° 636mm(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多还是少)。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日本。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国旗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中的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并总结出日本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说课稿2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还介绍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学生可能只有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来深化对日本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掌握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理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难点: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3.案例分析:分析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讨论:讨论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日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日本》1-3课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课题 日本:地理导•学案单位:东营区第一中学撰写人:① 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你能根据所学说出它们的海陆位置吗?② 两国的海岸线都比较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和英国有哪些方面 有利的影响?③ 日本属哪种气候类型,你能说出气候特点吗?对种植哪种(粮食作物) 非常有利,所以日本主要粮食是什么? ④ 英国属哪种气候类型,你能说出气候特点吗? 对牧草的生长特别有利,所以英国的生产部门中, 哪种产业占重要地位?英国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他们的食品中常见有哪些?(四)1、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结合亚洲气温大陆 的降水分布图 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讨论:(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 降水量,哪一个多?(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2、 因为温和湿润的气候,使一种花在日本生长的十分旺盛,它就是日本 的国花,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樱花?3、 不仅日本有国花,我们中国也有国花,你知道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你还知道其他国家的国花吗?4、 对比日本和英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说明这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 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分布 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富士山)5、①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北部 ② 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贸易 ③海洋性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大米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畜牧牛排奶油奶酪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东京 3.7 25.1 1610毫米北京—4.7 26.1 636毫米5、读日本和英国轮廓图,对照两国地图判读后,回答问题:参考地图册的相关地图,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节所学,并让同学们和你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生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1、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日本》导学案
高一14班邹峰
【学习目标】: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日本的位置和范围
1.经纬位置:
日本:大致位于25°N—45°N,130E°—145°E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2.海陆位置:
日本西临,东临,是一个岛国,海岸线,多。
二、日本的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境内,狭小——是最大的平原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是最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季风显著,包括北部的气候和南部的气候,具有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夏季较为,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3).河流: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
(4).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
2.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特点: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日本工业的主要部门有、、、和以及。
③布局:工业区集中分布在,
主要工业区:、、、、。
(2).农业和渔业
①人多地少,农业以为主,机械化程度,单产。
主要粮食作物是,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等农作物。
②丘陵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③濒临太平洋,海产丰富。
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3).主要城市
首都——,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科学城——(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最大港口——硅岛——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预习自测】
1.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3.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A.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肥,单产高
B.渔业发达,但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
C.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属“石油农业”
D.水果、蔬菜为主要出口农产品
4.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岛国,地广人稀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大量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D,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5.日本渔业资源丰富,下列关于日本渔业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的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本州岛附近
B.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C.日本的捕鱼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D.日本大量的捕鲸对世界的生态平衡有好处
【探究案】
一、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右图,对比东京和北京气候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差异:
原因:
探究二:读下图,分析东京和富山降水季节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差异: 原因: 探究三:分析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原因?
探究四: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这些区域有哪些区位优势?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
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 下表中反映的日本经济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产品
钢铁 汽车 船舶 集成电路 产量
约1亿吨 约1300万辆 约l100万吨位 占国际市近40% 位次 1 1 1 1
A. 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
B. 工业水平较低
C. 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D.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2. 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B.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 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D. 矿产资源缺乏
3.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也比较发达。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日本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丰富,科技发达,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B.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D.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阔国际市场
5.日本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原因是( )
东京 富 山
A.稻米的营养价值高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条件好
C.日本的平原面积广
D.不能种植如小麦等其他粮食作物
二、课后巩固提升
1.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
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右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2-3题。
2.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3.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
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4.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
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5.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岛屿:③海洋:④
(2)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沿岸的狭长地带。
(3)下列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
B. 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C. 矿产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
D. 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输入
(4)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
(6)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1、完成作业:
2、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