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永湖规划

5) 其他轻污染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各类助剂:塑料加工助剂、混凝 土添加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以及其他助剂等,生物柴油,以及 部分精细化工原料,如甲醛(作为胶粘剂原料)、苯酐(作为塑料加 工助剂原料)、有机硅材料等。
第十四条 项目准入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和《消防法》 的规定,化工基地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通过安全、环保、 消防等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
稿 第十章 城市“四线”控制................................................11
第十一章 安全控制.......................................................... 12
示 第十二章 村庄发展指引 .................................................. 16 公 附录:文本用词说明........................................................ 18
1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2) 《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0-2000)
2
第四条
13)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14)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 1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16)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5) 17) 《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建设厅 2005) 18) 《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9)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 《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21) 《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总体规划(2013-2030 年)》 22) 《惠州市鸿海化工基地产能调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1) 23) 《惠州市鸿海化工基地安全条件论证报告》(2008)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大亚湾开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大亚湾开发区)(公示稿)2014年11月目录第一节总则 (2)一、评估目的 (2)二、评估范围和期限 (3)三、评估依据 (3)四、评估原则 (4)五、区域概况 (4)第二节 2006版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5)一、2006版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 (5)(一)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5)(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5)二、06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分析 (6)(一)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实施评估 (6)(二)城市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评估 (6)(三)非强制性内容落实情况评估 (8)(四)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评估 (9)(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10)第三节版总体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 (12)一、总体规划实施的积极作用 (12)二、总体规划实施的偏差及成因 (12)(一)规划实施偏差 (12)(二)偏差影响因素 (12)第四节评估结果与实施建议 (13)一、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13)(二)进行土地调查,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13)(三)强化公共性设施的配比及空间保障 (14)(四)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体系 (14)(五)提出城市空间优化方案 (15)前言《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12年)》(以下简称“2006版总规”)于2006年完成上报稿,2012年获国务院批复。
在近年的城市规划建设中,2006版总规在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对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实施和重大项目的安排布局意义重大。
但在2006版总规编制实施的几年间,出现了诸多未预测到的情况,包括在实施过程中的区域发展环境的变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国土部门新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惠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等,使得2006版总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介绍)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

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将建新的城市级中心区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草案)出台核心提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惠州的两个中心区惠城区和大亚湾区被连接了起来,其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战略意义突出。
如何整合惠城和大亚湾的区域优势?怎样规划惠州城市南拓的格局?惠州发展能否抓住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机遇?近期公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让惠州市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远景。
本报讯近日,《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绌规划》(草案)在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规划》将惠澳、惠淡大道沿线长约50公里、宽约36公甲的南北向带状地带作为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地区进行了总体规划。
有关专家指出,轴线发展、双核集聚的策略将为惠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划》定稿历时两年《规划》指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联系惠州市惠城区和大亚湾区两个中心城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城市开发进程加速。
同时,该轴线也是直接承担深圳东进、惠州南拓的主要空间发展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这一地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空间协调发展,是在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中保证惠州城市功能继续提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统一该地区的建设标准、保证该地区的空间协调发展、保障空间环境品质、形成地区开发建设行为的统一秩序,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制定此规划。
据悉,《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件详细规划》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编制,方案经多次征求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等各区和国土资源局、发改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意见,于今年7月7日原则通过了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近日在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
将惠州融入惠深港城市带《规划》对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的定位是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规划期限和《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致,远期为2020年。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基于卫片执法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

图 3 惠阳区 2017—2021 土地卫片图斑变化情况 Fig. 3 Changes of land satellite image spots in Huiyang District from 2017 to 2021
表 1 惠阳区 2017—2021 年卫片数据统计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satellite image data of Huiyang District from 2017 to 202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期
刘欢等:基于卫片执法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12
农业大数据学报
第5卷
违”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这是住宅用地面积占比 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第二,交通运输用地主要为公路用地。2018 年以 来多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比如河惠莞高速公路、丛 莞高速公路、广汕高速公路和深汕西高速公路,均是 国家省重点项目,占地面积大。为积极对接深圳都市 圈建设,惠州市也出台丰字交通建设规划,深惠城际、 深莞惠红色干线、新清大道和惠州市四环路等均开工 建设。惠阳区自身基础道路建设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进 中,东华大道、云新大道和白云路等 20 多条市政道路 均已开工建设,这是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比重大,并逐 年攀升的主要原因。
第三,工矿仓储用地主要是工棚等仓储用地、厂 房等工业用地和采矿用地。近年来,惠阳区坚持产业 立区,高质量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加快推进三 和象岭片区、新圩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和新圩金 融科技城等一批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优质产业项 目,保障工业项目供地,同时,作为临深片区,承担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总则和空间规划第二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三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综合交通规划第四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五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总则和空间规划2012-02-20 10:51:00惠州日报编者按2012年1月12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获国务院批准,惠州的城市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新一轮《总规》的实施必将为惠州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为全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平台。
为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总规》,本报联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全面展示规划成果。
新一轮《总规》文本成果包括九大部分,本报将按照“总则和空间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政基础与公共设施规划”等重点规划内容分期介绍,敬请关注。
次区域(城市组团划分图)用地规划图第一篇总则和空间规划总则城市规划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
根据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需要,将规划区分为四个次区域: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北部山区次区域。
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主要职能:石化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业、临港产业、轻型制造业聚集地;沿海城市,广东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外圈层重要的增长极,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重要的区域交通运输枢纽。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维白片区[QCWB单元(草案)-Huizhou

惠州市惠阳区秋长维白片区[QCWB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2016年6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2)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2)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3)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6)第八章城市“四线”控制 (8)第九章“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要求 (9)附录:文本用词说明附表: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惠州市惠阳区秋长维白片区(以下简称规划区)建设的科学引导与管理,保证规划区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结合现状情况及规划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充实完善》、《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惠阳中心城区)(2011-2015)》、《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等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编制而成。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秋长街道的西北, 东临观园路、老围路,西临布仔河,北侧与叶挺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接壤,南为规划环城西路,总面积为552.48公顷。
第四条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文件有关规定。
本文件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惠州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本文件是进行下一层次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惠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报批稿】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编制原则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4)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二、土地利用特点 (5)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 (8)一、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 (8)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二、土地利用布局 (11)I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6)一、耕地布局与调整 (16)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 (17)三、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18)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2)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 (22)二、合理确定城镇工矿用地 (23)三、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 (24)四、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用地 (24)五、强化采石场砖厂的复绿 (25)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 (26)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6)二、土地用途分区 (29)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和重点项目 (35)一、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35)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3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9)II二、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9)三、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1)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3)一、乡镇调控主要内容 (43)二、乡镇发展指引 (43)三、乡镇指标分解 (46)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9)一、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背景 (49)二、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49)三、土地生态用地布局 (50)四、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途径 (5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52)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53)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54)四、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55)III附表 (57)附图 (68)IV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管理,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惠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结合惠阳区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3、《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5、《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6、《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7、《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10〕30号);18、《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11、《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报批稿);12、《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2006-2020年);13、《惠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4、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划。
三、规划编制原则1、依法编制区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
2、统筹兼顾区级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应不对或尽量减少对相邻地区产生负面影响。
3、上下结合区级规划编制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与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2局与用途分区过程中,应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
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上应同步编制。
4、充分协调区级规划编制应与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做好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5、公众参与区级规划编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
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惠阳区行政辖区,包括淡水街道、秋长街道、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和惠阳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91559.82公顷。
五、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其中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本规划采用广东省2010年3月11日向国土资源部上报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惠阳区成果作为规划基础数据(简称“二调数据”,下同),全区土地总面积91559.82公顷,其中农用地70283.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76%,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4072.71公顷,园地面积9840.13公顷,林地面积40403.32公顷,其他农用地5967.08公顷。
建设用地12260.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9%,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0554.7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204.94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500.81公顷。
其他土地面积为9016.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85%。
文本中采用基数转换以后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全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1。
单位:公顷、%4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惠阳区的土地利用形成明显的地域差异。
北部平原丘陵区土地开发强度小,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为主,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主要集中区域;南部平原区土地开发强度高,土地利用主要以城镇建设为主,是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区域;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强度中等,土地利用主要以工业建设为主,是工矿用地主要集中区域,形成北弱南强的格局。
(二)农用地利用正逐步向城市型生态农业转变1996-2009年惠阳区农用地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79045.46公顷下降到2009年的70283.24公顷,但是农业产值却逐年提高,从1996年的19.1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6.2亿元。
(三)区域位置变得优越,外向型土地利用特征明显随着“惠州滨海城市”的重要组团战略实施,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已在或5即将落户惠阳区。
这些重点项目虽然落户惠阳区,占用惠阳区用地,但自身服务区域却是以整个惠州市及整个珠三角为主,如深圳市和东莞市。
而且这些项目具有建设时间跨度长、建设规模大、空间分布广、投资规模大和经济影响深远的特点,从而使得惠阳土地外向型利用特征非常明显。
(四)土地利用的市场化特征明显1992年惠州市全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来,惠阳区土地利用的市场化特征明显,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向多层次、全面开放的市场型转化。
在市场经济机制的驱动下,土地资源配置开始向城市经济建设的方向转移,农用地内部结构也在市场经济导向下不断优化。
(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2009年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有6700.00公顷,其中具备开发为耕地潜力的有2334.94公顷,其中园地山坡地2145.42公顷。
根据《惠阳区园地山坡地改造整理补充耕地规划》的投资测算,实施园地山坡地整治的单位投资成本7.5万元/公顷,总投资需1.65亿元。
投资成本大,加大了惠阳区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闲置存量土地规模较大惠阳区存在较大规模的闲置存量土地,达到2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为75.89万元/公顷,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58.18%,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闲置存量土地主要分布在淡水街道、秋长街道和惠阳经济开发区。
(二)工业用地布局集约化程度低惠阳区工业用地布局较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选址随意性强,缺乏整体规划。
主要分布在新圩镇和镇隆镇。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布局不合理2009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3886.8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1.70%,占城乡建设用地的36.83%,2009年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达189.69平方米,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一、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根据《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惠阳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制定惠阳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详见附表1。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一)近期目标任务1、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至2015年末,惠阳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3152.00公顷。
规划期间,惠阳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007.00公顷。
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至2015年末,惠阳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17878.47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766.23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12.24公顷以内。
3、补充耕地目标至2015年末,全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少于1180.61公顷。
4、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目标至2015年末,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不超过246.00平方米。
5、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至2015年末,全区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不小于127.11万元/公顷。
(二)远期目标任务1、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至2020年末,惠阳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3152.00公顷。
规划期间,惠阳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007.00公顷。
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至2020年末,惠阳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22475.00公顷。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212.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63.00公顷以内。
3、补充耕地目标至2020年末,惠阳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少于2146.56公顷。
4、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目标至2020年末,惠阳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不超过243.00平方米。
5、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至2020年末,惠阳区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不小于169.02万元/公顷。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农用地至2015年末,惠阳区农用地面积67446.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6%;至2020年末,全区农用地面积65125.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13%。
其中:耕地:至2015年末,耕地面积14195.49公顷,到2020年耕地面积14295.95公顷;园地:至2015年末,园地面积8299.49公顷,到2020年园地面积7038.96公顷;林地:至2015年末,林地面积39302.54公顷,到2020年林地面积38401.91公顷;其它农用地:至2015年末,其他农用地5649.20公顷,到2020年其他农用地5389.11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