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第第44课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更迭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在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

二.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2.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本课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夏朝建立标志国家建立的史实,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史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会用哪个成语学生一言九鼎教师一言九鼎是说一个人说得话有九个鼎那么重,什么是九鼎九鼎有什么象征意义这就要夏商西周的历史说起。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2.学习新课(1)“家天下”的夏朝教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后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涂山召见部落首领,划九州,筑九鼎。

学生看地图,明确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课本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禹死后谁来继任(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禅让制再选出一个继任者伯益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大禹死后是他的儿子启即位,和与之前禅让制通过推举的方式不同,启通过武力征服了那些不服从他的人,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2.阅读教材《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西周的分封制。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三字经中的一段,提问学生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和人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夏朝的建立。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找出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武王。

探究新知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一)夏朝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夏朝形势图》和夏朝建立的相关表格,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填写完成表格,知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通过观察地图,知道夏朝的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夏朝是国家而不是部落联盟的证据。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的提示,归纳答案。

【教师总结】夏朝修筑城池和宫殿,制定历法(夏历),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监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

(二)世袭制与“家天下”【教师活动】出示动画,提问:启的继位方式与此前的尧、舜传位方式有何不同?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讲解世袭制的含义。

【学生活动】认识到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

(三)夏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教师活动】出示图片《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讲解图片信息,提问: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反映了什么?出示图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讲解图片信息,提问:精美的青铜器反映了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分别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的文明进程。

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四)夏桀暴政【教师活动】出示两则材料,讲述夏桀奢侈腐化、骄横暴虐,引起民众的反抗。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3)战役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懂得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西周的分封制。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搜神记》里,有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其意思是: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奔向月宫。

将去之前,嫦娥请有黄用蓍草给她占卜。

有黄占卜后说:“大吉大利。

你独自轻轻地往西边去吧。

如果遇到天色灰暗,你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以后会美好起来的。

”于是,嫦娥就飞进了月宫,这就成为月宫里的蟾蜍。

《搜神记》提到的嫦娥和后羿据说都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当我们学习完本课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新课学习(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重点内容。

教师:夏朝是谁建立的?学生:禹教师:夏朝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公元前2070年教师:当时采取的是什么制度?学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格局。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更替”,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王朝的历史更迭。

具体内容涉及: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包括夏朝的建立背景、主要君主如大禹、夏桀等,以及夏朝的衰落和灭亡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包括商朝的建立、商汤的改革、商朝的繁荣与衰败,以及商纣王的暴政和商朝的灭亡。

3. 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周文王、周武王的努力、周朝的制度建设、周朝的对外关系等,以及西周后期的问题和衰败。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这三个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位置。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的能力,例如通过考古资料、古籍记载等来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理解朝代更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及其原因。

3. 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深入了解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板书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课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复习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新课导入【图片+问题】展示图片:“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日夏后,姓姒(si4)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三、解读目标教师展示素养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讲授新课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介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商朝,创造了青铜器、甲骨文等文明成就。

西周时期,奴隶制成熟施行分封制。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

(P21)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阅读课本p22-23页,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卡片(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人物:禹(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5)中心区域: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6)末代国君:桀2.家天下“公天下”变“家天下”: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公”和“家”,分别指的是什么?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 小组
第 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学习目标】: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3、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
【学法指导】:1、学习注意前后联系。

2、独立学习、合作探讨。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谁?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什么?这种方式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请大家回顾上节课内容并预习课文相关内容。

一、自主学习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建立的时间是;都城是;第一个国王是;他建立颁布,设置,完善了国家机构,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

2、禹死后,传位给,从此“”的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的统治引发人民强烈不满。

商汤灭夏
4、商朝建立的时间是;起兵灭掉,定都,后来迁到殷;第一个国王是;最后一个国王统治时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武王伐纣
5、周文王重用,国力迅速壮大。

6、周武王继位后,在公元前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史称“”,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西周后期,周厉王在位时发生了。

公元前年,在位时,西周灭亡。

西周的分封制
7、分封制的目的:西周初年:为了,实行分封制度。

8、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分封给、、。

受封者必须服从的命令,定期向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9、分封制的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增强了国力。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
1.怎样理解“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前者是以私有制的奴隶占有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增多,是历史的进步。

2.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顺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西周的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右图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 B )
A.黄帝
B.禹
C.伯益
D.汤 2、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D )
A 、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 、生产力不断提高
C 、出现了私有制
D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A 、黄帝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4、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C )
A.舜传位给禹
B.禹传位给伯益
C.禹传子,家天下
D.汤战胜桀 5、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B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6、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 、《三国演义》
B 、《封神演义》
C 、《隋唐演义》
D 、《西游记》 7、“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

目前我们的课本即采用了这一成果。

据此,请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统治的时间为( A )
A.470年 554年 275年
B.407年 550年 260年
C.450年 554年 275年
D.470年 550年 275年 8、读“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 (2)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 有何作用?
西周等级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9、通过自学、讨论,按照下列表中提示,将知识归纳起来填在表中。

朝代建立时间国都立国之君亡国之君重大事件
夏朝约公元前
2070年阳城禹桀世袭制取代
禅让制
商朝约公元前
1600年
殷汤纣盘庚迁殷
西周公元前
1046年
镐京周武王周厉王牧野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