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 教学过程vertical side of the horizontal line. (3) establishing the datum plane (vertical): after the base perpendicular to a baseline level determined, in the formation of vertical lateral plane (vertical plane). That's why we established baseline, all the mullions on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二、章节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兴起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兴盛4. 西周的衰落与灭亡5. 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理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难点: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提醒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新课导入】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 讲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1. 讲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与兴盛1. 讲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西周兴盛的原因。

四、西周的衰落与灭亡1. 讲解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五、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1. 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

2. 讲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影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课后作业】1. 记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思考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商西周更迭的知识点。

六、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七、章节内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西周的文化与艺术3. 西周的宗教信仰与礼仪制度4. 西周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5. 西周的内外政治状况与灭亡原因八、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案0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例如通过考古资料、古籍记载等来了解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夏商西周王朝更替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夏商西周的历史经验。
在测试环节,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通过学生的测试结果,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作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我会仔细阅读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答案: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的阶段性变化,奠定了后世王朝的基础。其次,夏商西周的更替使得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最后,夏商西周的更替也为后世王朝的更迭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 论述题2:请论述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2) 选择题2:以下哪项是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A. 商朝的政治治
D. 商朝的军事力量强大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3)战役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建立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了解夏朝的起源,掌握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夏禹的治水成就和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衰落: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夏朝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夏朝的文化和传说中的夏朝历史人物。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夏朝的建立、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夏朝的地位和影响。

图片展示法:展示夏朝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第二章:商朝的兴起与衰落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原因。

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兴起:了解商朝的起源,掌握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原因。

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的起义和商朝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衰落:分析商朝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商朝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商朝的文字和宗教信仰。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商朝的兴起、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商朝的地位和影响。

图片展示法:展示商朝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第三章:西周的建立与衰落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掌握西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衰落原因。

理解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了解西周的起源,掌握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西周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周武王灭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衰落:分析西周衰落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

西周的地位和影响:探讨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西周的文化和礼乐制度。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课前预习】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8、重要大臣:9、夏朝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看P18图:桀把人当坐骑)三、西周的分封制10、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合作探究】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P17动脑筋)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P20动脑筋)3、看P21地图:周初形势图,找出各诸侯国分布的地点。

4、看P21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分封制),标出各级的身份(P22活动与探究2)【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原创精品】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原创精品】夏商西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程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识别“桀把人当作坐骑”、“牧野之战”、“西周等级示意图”,提取历史信息.表格概括夏、商、西周三朝的主要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2、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和认识【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历史朝代歌: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对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环节一】展示目标:同课标【环节二】自学检测:完成《金榜》填空部分【环节三】合作解疑2、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请用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事实予以证明?(1)得民心:大禹治水、商汤灭夏、武王伐纣……(2)失民心:桀的残暴政导致夏朝灭亡、纣的残暴导致商朝灭亡、周厉王的暴虐无道导致国人暴动、周幽王的昏庸导致西周的灭亡……【环节四】激励引导:西周分封制1、阅读教材P24第一段,指出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内容、诸侯义务、分封制的作用?2、阅读教材P24“西周等级示意图",指出分封制形成主要等级及其关系?3、阅读教材P23和P31页地图,指出分封制实施后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4、你认为分封制可能存在怎样的弊端?【环节五】总结检测1、小结:结合板书总结本课知识,记忆重点.2、练习:《金榜》【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三代的更替二、西周分封制1、分封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分封对象:亲属、功臣3、分封内容:土地、平民、奴隶4、诸侯义务:(1)服从命令(2)交纳贡品(3)镇守疆土(4)带兵作战5、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一、“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

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
3、国家机构的建立:设置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国家机构建立的实质: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4、夏桀的暴政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夏桀残暴统治的文字,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人民要反抗夏桀。

给学生讲述关于夏桀的残暴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1.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600年
2、暴君商纣“炮烙”之刑《封神榜》
3、武王伐纣,建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
4、牧野之战
讨论: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教师总结,并且让同学观察地图来进一步理解各朝代的发展,总结在朝代更替中蕴含的小成语故事。

三、周初分封制
1、让学生阅读,带问题思考,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西周疆域十分广大,周王很难对所有的地区特别是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的范围: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觐、交纳贡税等义务。

3、分封的作用:①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
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②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与分封制紧密联系的是继承法。

周朝的继承法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与名分的制度,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他诸子的分封制。

继承法规定,周天子的王位嫡长子继承,世代不变。

其他诸侯的封爵也嫡长子继承,五世而迁。

继承法是维系分封制度的。

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以血统关系衡量亲疏远近,其实它的真正目的,不在分别亲疏,而在通过亲疏的血缘关系确定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

所以,继承法是分封制的基础,它们都是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支柱,继承法的实质是为巩固统治秩序服务的。

4、西周的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直接原因:犬戎的入侵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四.课堂小结:让同学们根据所上内容制定一个大事年表
朝代都城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夏阳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桀商亳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纣周镐京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
思考讨论:周幽王点烽火戏弄诸侯的故事反映了周朝
分封制的内容: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保卫王室的义务。

所以当周幽王点起烽火发出被敌人入侵的信号时,邻近的诸侯必须马上赶来救驾。

周幽王视军事为儿戏的做法,必然损害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引起诸侯们的反感。

幽王戏弄诸侯,结果却戏弄了自己。

后来犬戎真的来侵犯了,诸侯们以为还是在戏耍他们而不再派出援兵,周幽王最终招致杀身灭国之祸。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学生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诚信是做人之本。

从本课几个朝代的更替中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课后总结:本课内容是容语文和地理相互渗透的一节课,让学生从中来感受科目之间联系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