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合集下载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ppt

三、西周的兴衰
1.周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
西
周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镐京 战役: 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兴衰
1.周朝的建立
周公旦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 旦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三、西周的兴衰
2.周朝的制度: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夏:50多万平方公里
商:100多万平方公里 西周:250多万平方公里
三、西周的兴衰
3.西周的灭亡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课堂小结
朝代
夏
商(殷商)
周(西周)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 代替禅让制,“公天 下”变“家天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bó)
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分封制 周厉王国人暴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B 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D 5.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
史真相的是(
)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封建统治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D.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C 6.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为
亡国之君 灭亡原因
夏桀
商纣王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周幽王
教训/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练习巩固
1.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在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夫食邑,士食田,……。”
直接 管辖
王畿(镐京+洛邑)
诸侯的义务
1.镇守疆土,定期朝觐周天子 2.向周王进献贡赋, 3.服从周王调遣军队
诸侯的封地称“国”
卿大夫的义务 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 向国君纳贡赋并服役
卿大夫的封地称“采邑” 士的义务
要服从家主之命,纳贡赋与服役
士的封地称“禄田”
(2)影响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夏朝 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 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商王汤以毫为都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1)内容
周天子
天子的权利
授民授疆土(将王畿之外的土地人口分封诸侯) 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 分封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功劳的大小
诸侯的权利
诸侯
仿效天子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将土地、人
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卿大夫的权利 卿大夫 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 士
3.商朝衰亡 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
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 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 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 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他 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直接 管辖
王畿(镐京+洛邑)
诸侯的义务
1.镇守疆土,定期朝觐周天子 2.向周王进献贡赋, 3.服从周王调遣军队
诸侯的封地称“国”
卿大夫的义务 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 向国君纳贡赋并服役
卿大夫的封地称“采邑” 士的义务
要服从家主之命,纳贡赋与服役
士的封地称“禄田”
(2)影响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夏朝 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 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商王汤以毫为都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1)内容
周天子
天子的权利
授民授疆土(将王畿之外的土地人口分封诸侯) 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 分封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功劳的大小
诸侯的权利
诸侯
仿效天子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将土地、人
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卿大夫的权利 卿大夫 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臣属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 士
3.商朝衰亡 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
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 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 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 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他 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商西周的更替
1 2 3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商朝兴起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 建立了商朝,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
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 军队,建立了西周,进一步完善了奴隶制国家管 理制度。
手工业技术
这一时期,手工业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青铜器、 陶器和玉器等工艺品制作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 技术水平。
城市和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 现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发展水平。
06
总结与思考
本课重点回顾
夏朝的建立与意义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变革与历史影响
社会制度变革
经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替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管理制 度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夏商西周时期的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手工业、农业、商业 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文化繁荣
历史影响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青铜器、甲骨文、诗歌、音乐等方面都 取得了重要成就。
商朝时期,商业交流十分活跃 ,商人通过长途贩运,将各地
的商品进行交换和销售。
甲骨文
商朝时期,甲骨文成为了中国 最早的文字之一,为中华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起源
西周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是夏商时期的一个部落,逐渐发展壮 大。
周武王伐纣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发动战争,打败商朝军队,建立西周王朝。
2024版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预习

2024版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预习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时间及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形成: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影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夏朝的统治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中心区城: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4、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5、夏王桀的暴政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使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商朝的统治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徙到殷,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灭亡: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战,对内严刑酷法。
西周的兴衰1、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3)分封标准: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4)分封制的内容:诸侯的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可以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遣。
(5)等级:分为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夏、商、西周的更替

至今仍相传的“千金买笑”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夏商西周的更替
国家 夏 商 西周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都城
禹 汤 阳城 亳、殷
末代 君主
桀 纣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幽王
以夏、商、周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国家暴 政连连、战争不断,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 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还是无奈的倒退? 为什么?
分封制和等级制
谁被分封在今天的北京地区?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 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积极:开发边远地区,巩固统治,维护了西周 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秩序
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裂
天子
西 周 等 级 示 意 图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3、西周的结束
商纣王的暴政 滥用民力造宫殿、制酷刑 周文王灭商准备 重视农业、任用贤才 1、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西周的建立:定都 镐京
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
2、西周分封制 3、西周的结束
“牝pìn鸡无晨”自出牧野之战这场战争之前的动员词。
【解释】:母鸡不报晓。比喻妇女不掌朝政。
相关故事 ◎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
指古代帝王下台后,将位置转给自己的儿子, 把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 传承
人人平等、共 同劳动、选贤 任能
帝王把国家政权据 为己有,世代相袭
历史的进步,标志着部落由分散向国家统一 演进, 王位继承由模糊向固定,各阶层分工明确,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课件

他们管理封地内的政务。
甲骨文与卜辞制度
商朝人迷信鬼神,经常通过占卜 决定国家大事,并将卜辞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形成甲骨文,成为 商朝记录和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
商朝的文化与科技
青铜器文化
商朝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 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青铜器文化,
成为商朝文明的象征之一。
玉器文化
商朝时期,玉器制造工艺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玉器成为权力和地位 的象征。
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01
教育体系
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官学和私学等多种
形式,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02 03
教育内容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礼仪、音乐、武艺等方面的知识,这 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
教育思想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 “礼乐教化”、“以德为先”等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土地的使用
夏商西周时期,土地的使用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耕种、放牧 等多种利用方式。
阶级关系的变革
阶级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逐渐明晰,形成了奴 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阶级的差异
奴隶主和奴隶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 巨大差异,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
阶级的冲突
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了多次 大规模的起义和战争。
天文与历法
商朝人对于天文和历法有一定的研 究,如日食、月食的预测和置闰等。
商朝的灭亡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政治腐败
甲骨文与卜辞制度
商朝人迷信鬼神,经常通过占卜 决定国家大事,并将卜辞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形成甲骨文,成为 商朝记录和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
商朝的文化与科技
青铜器文化
商朝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 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青铜器文化,
成为商朝文明的象征之一。
玉器文化
商朝时期,玉器制造工艺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玉器成为权力和地位 的象征。
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01
教育体系
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官学和私学等多种
形式,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02 03
教育内容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礼仪、音乐、武艺等方面的知识,这 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
教育思想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 “礼乐教化”、“以德为先”等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土地的使用
夏商西周时期,土地的使用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耕种、放牧 等多种利用方式。
阶级关系的变革
阶级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逐渐明晰,形成了奴 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阶级的差异
奴隶主和奴隶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 巨大差异,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
阶级的冲突
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了多次 大规模的起义和战争。
天文与历法
商朝人对于天文和历法有一定的研 究,如日食、月食的预测和置闰等。
商朝的灭亡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政治腐败
第4课_夏商西周的更替

历史的进步,标志着部落由分散向国家统一演进, 王位继承由模糊向固定,各阶层分工明确,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5、灭亡的原因: 暴虐成性、荒淫无度
夏桀
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材料二:《史记· 夏本纪》记 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 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 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 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 镐京(今西安) 4、统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的经济发展
政 治:分封制
4、西周的政治、经济
农 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 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 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 级进行阶、建立者: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1、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3、都城: 阳城
4、政权机构:
建立军队、制 定刑法、设置监狱
人人平等、共 同劳动、选贤 任能
帝王把国家政权据 为己有,世代相袭
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 此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春秋
2、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 B、齐恒公 C、启 D、禹
3、西周时期,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交纳贡 税、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 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 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 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 周实行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 文明发展水平。
二里头镶嵌绿 松石的铜牌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青铜爵
一、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百姓弗堪。”“夏桀淫骄
(穷奢极欲),乃放鸣条。
”
(夏桀)—残—贼司海马迁内《,史赋记敛》
7
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7 从周王调兵
7.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
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课堂检测
8.甲、乙两段文字是关于“武王伐纣”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义务 受封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实质
确立了周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 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影响 ( (“积消礼极极乐影影响响制))”保诸以证侯强周势化王力等朝不级对断地增方强的,控威制胁周,同王时室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三、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4.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
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课堂检测
5.西周建立后,面对广阔的东方大地,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全面控制并非易事,于是周天子
二里头镶嵌绿 松石的铜牌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青铜爵
一、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百姓弗堪。”“夏桀淫骄
(穷奢极欲),乃放鸣条。
”
(夏桀)—残—贼司海马迁内《,史赋记敛》
7
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7 从周王调兵
7.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
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课堂检测
8.甲、乙两段文字是关于“武王伐纣”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义务 受封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实质
确立了周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 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影响 ( (“积消礼极极乐影影响响制))”保诸以证侯强周势化王力等朝不级对断地增方强的,控威制胁周,同王时室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三、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4.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
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课堂检测
5.西周建立后,面对广阔的东方大地,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全面控制并非易事,于是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