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是一本为高中学生编写的语文学习指南,旨在提供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

该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介绍语言的定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如语言的独特性、表意性、交际功能等。

2. 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讲述语言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探讨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介绍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如语法规范、词汇用法、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4. 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介绍修辞手法的基本定义和分类,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及修辞语言的运用和效果。

5. 诗歌、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阐述诗歌、散文和小说
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和审
美特征。

6. 文学常识和历史知识: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名著
和作家,了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时代背景。

7. 阅读和写作技巧:提供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只是语文学习的入
门资料,学生还需要结合课本、习题和实际阅读实践来深
入学习和提高语文水平。

高三语文知识点提纲

高三语文知识点提纲

高三语文知识点提纲高三语文知识点提纲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 文言文基本阅读技巧
2. 文言文修辞手法和普通话对照
3. 文言文名篇赏析和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1. 现代文基本阅读技巧
2. 现代文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3. 现代文名篇赏析和解读
三、作文技巧
1. 作文基本要求和写作结构
2. 写作思路和逻辑推理
3. 修辞和表达技巧
四、诗词鉴赏
1. 诗词的基本要素和结构特点
2.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3. 名篇诗词的赏析和解读
五、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方法
六、古代文学常识
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3. 古代文学与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七、现代文学常识
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3. 现代文学与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八、文学常识
1.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
2. 名著和名家的生平和作品
3.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九、修辞和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2. 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选择
3. 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
十、散文阅读和写作
1. 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 名篇散文的赏析和解读
3. 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十一、小说阅读和写作
1. 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名著小说的赏析和解读
3. 小说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高三语文常见的知识点提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标准简体汉字。

1.2 基本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汉字的构造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表示一个字的左边和右边的构造部分,上下结构则表示一个字的上边和下边的构造部分。

了解汉字结构对学习汉字的书写和识别非常重要。

1.3 汉字的基本笔画与笔画顺序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等。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助于提高字的书写和辨识能力。

此外,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也是书写汉字的关键。

第二章:语法基础知识2.1 词语的基本成分与语法功能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词语的基本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不同类型的词语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例如,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等。

2.2 句子的基本成分与语法结构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基本成分构成。

句子的语法结构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语法结构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2.3 时态与语态时态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几种形式。

语态则表示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则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第三章:修辞与修辞手法3.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增强语言表达力的艺术手法。

修辞可分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多种类型,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2 比喻的作用与形式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3.3 排比的用途与表现形式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来增强表达力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节奏感更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有什么内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有什么内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有什么内容
一、古代文学
1.1 古代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的起源
•古代文学的发展
•古代文学的特点
1.2 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形式
•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1.3 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的特点
•代表性的古代散文作品
二、现代文学
2.1 现代文学概述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文学的特点
2.2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特点
•代表性的现代诗人及其作品
2.3 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的流派
•代表性的现代散文作品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概念
•各种修辞手法的分类及特点
四、古诗文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古代名句的解读与欣赏
五、现代文学作品分析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分析
六、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的概述
•世界文学史的概述
七、写作技巧
•作文基础知识
•作文写作技巧总结
八、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总结
•阅读策略与技巧分享
九、名著导读
•中国古代名著的梗概介绍
•世界名著的概述及选读
十、语言知识
•词语搭配与运用
•语法知识梳理
十一、学科拓展
•语文学科相关拓展知识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以上内容仅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部分章节,详细内容请查阅实际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设计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设计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设计一、字词解释1. 同义词:拥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语。

2.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3. 词组: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固定意义的表达方式。

4. 成语:由一定的词语组合而成,形成独特的意义,具有固定语法和篇章结构的语言形式。

5. 俗语:亦称谚语或格言,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含有一定道理和经验教训的短句或句群。

6. 隐喻:运用比喻方式进行修辞,通过暗示、隐晦的语言表达手法让读者理解更深入。

7. 比喻:运用直接的类比关系,通过明确的语言表达手法来增强修辞效果和表达强度。

8. 借代:用代词、名词、动词等具体的词语来代替泛指的事物或概念。

9. 排比:通过将相同结构或语法的句子并列使用,增加修辞效果和语言表现力。

10. 现象: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行为或现象的总称。

二、修辞手法1. 比拟:通过比喻,将两个或者多个感觉相似但实际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

2. 夸张:为了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结果而增加其表现力,通常用在口语或文学作品中。

3.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以达到强调、反驳或修辞目的。

4. 修辞疑问句:通过疑问句的虚拟和反问,表达说话者自问、或嘲讽、质疑、夸大等情感。

5. 对等比较:运用具有相同结构、语法或形式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6. 意象:通过描写具体的感观印象或形象,使读者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7. 排比句:通过并列使用相同或相似句式的句子,加强修辞效果和语言表现力。

8.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部分颠倒位置,以达到排比、疑问或强调的目的。

三、修辞技巧1. 排比句:对比效果明显,能增加写作的辞格,使文章更加生动。

2. 反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倒装句:能增加句子结构的多样性,使文章更具艺术感。

4. 比喻和夸张: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5. 用词准确:正确使用词语,避免重复和模糊不清的表达,使文章更加精确。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第一章:文字解释1.1 词语的意义词语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符号。

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字面意义是词语直接表示的概念,而引申意义则是在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词语意义。

1.2 运用词语的技巧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词语的技巧可以丰富表达,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一些常见的运用词语的技巧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阅读的三个层次阅读可以分为浅层阅读、深层阅读和推理阅读三个层次。

浅层阅读是对文字表层的直接理解,深层阅读则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推理阅读则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2.2 阅读理解的技巧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理解能力。

比如,重点标记关键词,抓住作者的主旨和观点,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三章:作文技巧3.1 作文的结构和要点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作文结构和掌握几个基本要点可以使文章通读流畅、内容丰富。

一个典型的作文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而要点包括清晰的思路、合理的组织和准确的表达。

3.2 作文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作文的质量。

如,运用修辞手法、适当使用引语、采用合适的句型和词汇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可以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第四章:修辞手法4.1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艺术方式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技巧。

在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比、排比、拟人等。

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2 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章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修辞效果。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运用拟人手法,使景物更具生动性;在描述人物时可以运用比喻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目的来进行选择。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基础概念1.1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和思考的活动。

它是一种文化载体,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1.2 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修养素质等多个方面。

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语言文字2.1 语言的功能语言有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思维功能。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受,还可以进行思维活动,推理和创造。

2.2 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是指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形式,它更加规范、正式。

口语是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更加口头化、自由。

学生需要学会并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2.3 语言变异语言是生活的产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都会有一定的变异。

这种语言变异表现为方言、口音、用词等方面的差异。

三、修辞与表达3.1 修辞手法修辞是修饰语言的一种艺术技巧,用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质量。

3.2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用语、句式和结构等方面的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以及合理的结构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文学艺术4.1 文学体裁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表现形式。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4.2 文学作品分析学生需要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包括对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五、文化素养5.1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了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2 世界文化与交流世界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理论版)胡锦珠/整理(按:本博客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提纲,请同学们针对提纲条目逐一学习,或者查阅有关的基础知识手册书籍。

)【第一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第一部分字音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一)语言文字(二)现代汉语(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四)普通话(五)方言概况(六)语音(七)音节(八)音素(九)元音(十)辅音二、汉语拼音方案(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用途(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三)有关知识1.声母 2.韵母 3.零声母 4.韵头、韵腹、韵尾5.韵母和韵的区别 6.声调符号的标写 7.隔音符号 8.反切三、拼写知识(一)大写(二)连写和分写四、朗读知识(一)停顿(二)重音(三)句调(四)音变五、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六、多音字读音的辨析方法附录一多音字辨析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集录附录三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附录四姓氏、地名、山河名中容易读错的字附录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变及特殊字音第二部分汉字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三、汉字笔画名称四、汉字笔顺规则五、汉字的结构六、汉字的有关知识(一)偏旁与部首(二)独体字与合体字(三)繁体字与简化字(四)同音字与多音字(五)多义字与形似字七、纠正错别字八、字典(工具书)(一)常用工具书简介1.《尔雅》2.《说文解字》3.《方言》4.《释名》5.《广韵》6.《康熙字典》7.《中华大字典》8.《辞海》9.《辞源》10.《新华字典》(二)检字法1.部首检字法 2.音序检字法 3.笔画检字法 4.四角号码检字法(三)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附录一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附录二易混字辨析附录三常见的别字集录附录四常见两字词语与四字词语中的易混字集录附录五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附录六常见异形词整理第三部分标点符号一、标点符号的种类二、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用法(一)作用(二)用法I.句末点号 1.句号2.问号3.叹号Ⅱ.句内点号 1.逗号2.顿号3.分号4.冒号Ⅲ.标号 1.引号2.括号3.破折号4.省略号5.着重号6.连接号7.间隔号8.书名号9.专名号三、表示次序的词语、数字、字母之后如何用标点符号附录一16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附录二标点符号歌附录三标点符号的位置歌诀第四部分词语一、语素二、词和词汇(一)词的概念(二)词的构成(三)词汇三、词义(一)词的性质(二)词义的分类(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四)词义的古今发展变化四、汉语中的新词语五、怎样解释词六、熟语(一)成语(二)惯用语(三)谚语(四)格言(五)歇后语七、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一)实词(二)虚词(三)成语附录一易混实词辨析附录二易混虚词辨析附录三褒贬两用成语集释附录四贬义与自谦共用的成语附录五多义成语集释附录六容易错解错用的成语集释附录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八常见熟语集释附录九最新流行词语集释第五部分句子一、词的分类二、短语(一)短语的种类(二)结构特殊的短语(三)短语层次的划分三、句子(一)句子的分类(二)句子成分(三)单句1.单句的种类2.几种特殊的单句 (1)把字句(2)被字句(3)连动句(4)兼语句(5)是字句(6)存现句(7)双宾句3.单句的附属成分 (1)插入语(2)呼应语(3)拟声语4.复杂单句分析(四)复句1.复句类型 2.紧缩句 3.多重复句(五)句群1.句群的特点2.句群的类型3.句群和段4.句群的分析四、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辨析病句的方法(二)检查病句应注意的问题(三)常见病句类型I.语法错误: 1.词语用错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成分赘余5.语序失调6.句式杂糅7.几种特殊句式的语病Ⅱ.语意错误: 1.歧义(表意不明) 2.逻辑错误(不合事理)(四)辨析病句的十八个注意点(五)修改病句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六)修改病句的难点和方法附录一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附录二数字用法常见错误举隅附录三关联词语搭配形式一览表附录四逻辑基本知识简介第六部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扩展语句(一)扩展语句的题型(二)扩展语句的解题方法(三)几种常用的扩展方法二、压缩语段(一)压缩语段的题型(二)压缩语段解题方法第七部分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一、选用句式二、仿用句式(一)仿用的基本形式(二)仿用的原则(三)仿用的步骤及方法三、变换句式(一)长句与短句的变换(二)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三)肯定句与否定旬的变换(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五)常式旬与变式句的变换(六)整句与散句的变换(七)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八)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第八部分修辞格一、《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修辞格(9种)(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夸张(五)对偶(六)排比(七)反复(重现)(八)设问(九)反问二、其他修辞格(27种)(一)双关(二)反语(三)引用(四)对比(五)映衬(衬托)(六)顶真(顶针、联珠)(七)移用(移就)(八)通感(移觉、联觉)(九)婉曲(委婉、避讳、讳饰)(十)回环(回文)(十一)呼告(十二)互文(十三)歇后语(十四)摹状(十五)倒装(十六)警策(十七)示现(十八)仿词(十九)转品(二十)飞白(二十一)跳脱(二十二)镶嵌(二十三)复叠(二十四)层递(二十五)节缩(二十六)析字(二十七)空符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一)套用(二)连用(三)兼用附录对联第九部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一、语言简明(一)不说多余的话(二)易理解二、语言连贯(一)话题统一(二)表述合乎事理、语境(三)语句前后照应(四)成分完整,音节和谐附录一语序排列的方法附录二梳理语句的方法三、语言得体(一)用语要看对象(二)用语要注意场合(三)用语要注意表达方式(四)用语要考虑目的附录一常用谦辞与敬辞补充附录二成语中的谦辞和敬辞集锦第十部分语言表达创新题型一、短信二、公益广告词三、节目串台词四、新闻衔接词五、解说词六、图(表)文转换七、编写宣传标语八、编写题解九、编写贺卡词十、拟写推荐语十一、应用短文写作十二、写读后感十三、拟写颁奖词十四、论坛留言和贴吧回复十五、时事评论十六、新闻点评【第二编】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部分的要求第一部分作家作品一、中国古代作家1.先秦作家2.汉代作家3.魏晋作家4.南北朝作家5.隋唐五代作家6.宋代作家7.元明作家8.清代近代作家二、中国古代名著三、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四、中国现代、当代重要作品五、外国作家·欧美部分六、外国作家·亚非拉部分七、外国作品·欧美部分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2.英国文学3.法国文学4.德国文学5.俄罗斯、苏联文学6.欧洲其他国家文学7.美国文学八、外国作品·亚非拉部分九、作品并称十、作家并称附录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思潮第二部分文学体裁一、散文1.古代散文2.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3.现代散文4.现代散文的分类5.散文中的特殊样式二、传记三、小说1.小说的概念2.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3.小说的分类4.古典小说的几种形式四、戏剧1.戏剧的特点2.我国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3.戏剧的分类附录明清传奇和元杂剧的比较五、诗歌1.诗歌的概念2.诗歌的特点3.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4.诗歌的分类5.我国古代诗歌的几种样式六、其他集释1.赋 2.骈文3.原4.辨5.说6.论7.奏议8.序跋9.赠序10.铭11.祭文12.八股文13.杂记14.游记15.碑记16.童话 17.民间故事18.寓言19.神话20.传说七、史书体例第三部分诗文名句一、先秦名句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名句三、唐五代名句四、宋金名句五、元明清名句六、近现代名句第四部分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二)谦称、敬称、贱称(三)名、字、号(四)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五)年龄称谓(六)作品命名二、官职和科举(一)官职 1.中央官职 2.地方官职附录官职变动词语集释(二)科举 1.汉代实行征辟和察举制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3.与科举相关的内容4.学校与教师三、地理常识(一)地区名(二)政区名(三)山川关隘名(四)城市村镇名(五)其他四、宗法和礼俗(一)宗法(二)礼俗(三)尊卑(四)忌讳(五)避讳五、服饰和器物(一)服饰1.头衣2.体衣3.胫衣、足衣及其他4.官员的服饰5.佩饰(二)器物1.食器2.酒器3.其他器物六、历法和刑罚(一)历法1.纪年法2.纪月法3.纪日法4.纪时法(二)刑罚1.髡、黥、劓、笞、杖、刖、膑、宫刑2.大辟、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极刑七、古代音乐(一)音乐知识1.五音、六律2.十二律3.宫调4.八音5.雅乐6.俗乐(二)古代名曲1.经首2.六幺3.霓裳4.桑林5.无射6.阳春白雪7.下里巴人8.中国十大古曲八、古籍注释体例(一)传(二)注(三)笺(四)疏、正义(五)诠(六)义疏(七)义训【第三编】古代诗文阅读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第一部分文字一、文字读音(一)多音字附录文言文中常见多音字集录(二)异读字1.破音异读附录文言文中常见破音异读字集录2.通假异读3.古音异读附录文言文中常见古音异读字集录第二部分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一)词义扩大(二)词义缩小(三)词义转移(四)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五)名称说法改变(六)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七)偏义复词附录中学课本常见偏义复词例释二、通假字附录中学课本常见通假字集录三、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二)异体字第三部分文言虚词第四部分文言句式第五部分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第六部分文言文文意理解第七部分古诗词鉴赏【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阅读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四部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第五部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技巧(详细知识点以人教版为序,如下:)【第六编】写作(以人教版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