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16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16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一)(一)有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

彗星的尾5月11篮”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4.5.6.色。

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是所能看到的距离。

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就越远。

⑤人们在揭示了白色的奥秘之后又不断地对单色光进行研究,终于在1960年制成激光器而产生了激光。

激光是一种频带很窄的单色光,是用特殊物质受激光辐射产生的。

激光比白光的能量容易集中,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进行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用小天线便可产生窄波束,光的方向集中,比探照灯要强许多倍,如同一个神枪手可瞄准5公里之外苍蝇的眼睛,激光通信的另一优点是通信容量大,一个激光通信线路,可同时供一万多对用户打电话。

直接1.2.3.说明文写作也讲求详略。

激光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写,激光的重要用途、激光的优点是属于___________写。

详略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docx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docx

例 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 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 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 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由主到次的顺序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 /⑦B.①②③ / 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 /⑤⑥⑦D.① /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 1. 制作过程; 2. B; 3. 分类别、列数据; 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 5. D例 2. 阅读选文,完成1— 6 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 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题训练5篇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题训练5篇带答案

4. (2020·江苏镇江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3D生物打印新突破尚凯元①最近,以色列特维拉夫大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人体组织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3D打印心脏,给需要通过“换心”来延续生命的晚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②自上世纪60年代前后的首例肾脏和心脏移植手术相继成功以来,器官移植的临床技术日臻完善,手术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在很多国家,器官等待者和捐献者的数量相差很大。

即便有幸等到合适的器官并成功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也仍然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多年来,实现器官的完全“复制”,成了医学界的梦想。

③2010年,全球首台生物打印机使用培养的人体细胞制造出首例血管,使得3D打印人体器官成为可能。

2013年,一位心脏病专家完成了第一颗3D打印“心脏”,不仅外观与患者心脏高度吻合,还能够怦怦跳动。

不过,这个用塑料制成的“心脏”,仅可用于研究手术方案。

确切地说,它只是一个“心脏模型”。

④最新打印出来的这颗3D心脏不仅有细胞、心室和心房,还有着纵横交错的血管。

本次打印所用的“墨水”,源于患者体内提取的脂肪组织。

其中,分离出的细胞在经过编辑之后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之后又分化出构成心脏主体的心肌细胞和构成血管的内皮细胞。

分离出的非细胞成分则被转化为了“个性化凝胶”,它如同盖房子的“水泥”,能够固定细胞的位置,并起到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促进这些“小砖头”发育生长,建立连接,最终重组为功能器官。

由于打印“原料”来自患者自身,因此不用担心排异反应的发生。

⑤不过,这颗3D心脏目前仅具备收缩功能,研究人员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培养,“教”会心脏细胞协同工作以实现泵血功能,之后再进行动物移植实验。

距离真正应用于人类心脏移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除了心肌细胞和血管之外,心脏还包括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等,如何调和不同种类细胞的生长环境尚有待研究。

此外,由于心脏扫描技术和打印机的分辨率有限,目前..还不能打印出心脏中的所有血管。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精练(一)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精练(一)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精练(一)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筝——写在云端的千年传奇①风等,又名纸鸢、纸鹞等,是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大约在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

在风筝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风筝工艺不断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②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变化。

根据史书记载,风筝最初用于军事。

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

随着风筝逐渐走向民间,它的类型也丰富起来。

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在扎制和装饰上也都有了很大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风筝制作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期,我国风筝发展进入鼎盛阶段,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等,除了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③此外,放风筝还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和民俗活动。

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

风筝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诸多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

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和扎绘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技艺方面。

④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极好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有老寿星风筝、寿桃风筝、百寿图风筝等;鸳鸯风筝、日月龙凤风筝、龙风呈样风筝等,则用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美好礼愿。

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精工细做,作为寿礼、贺礼相赠。

⑤因风筝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故有“南鹞北鸢”之说;但由于各地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受当地诸多民俗文化和地缘关系的影响,风筝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在我国,放风等的季节还受岁时节令的影响,南方放风争在重阳节前后,北方放风筝在清明节前后。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12月月假八年级语文训练题――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共12分)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

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

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

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八年级说明文阅读题1:腰围上的中国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着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

根据他的跟踪测量,他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

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中国男人的腰围粗了20%。

更令人震惊地是,其中40~50岁的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了86.2厘米。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②其实,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2亿人超重,其中大约6000万人肥胖。

这个庞大群体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03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

③“仅仅在20多年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们却在拼命减肥。

”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一位作者马修middot;格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④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增长了近40%,肥胖率增长了近100%。

⑤“啤酒肚”所体现的腹内积聚脂肪,即所谓的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中心性肥胖将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更高,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存在这种肥胖类型。

在中国,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

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初,我国35~74岁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6.1%,女性患病率为37.6%。

换句话说,我国已有近4000万名男性和9000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

心脑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锈迹。

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下期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 阅读《〈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回答下列小题《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可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课外文段阅读,完成1—6题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
..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
..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
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
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
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

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

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

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

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
没有解决,新的问题....
又产生了。

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
排放渠道。

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

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

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

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

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

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

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

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

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答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文中第②段加点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答旧的问题指: 新的问题指:
3.(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
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2)据此,请你说说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在③段中横线上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答: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是开放性试
-----------------------------------------------------------题,没有唯一答案。

(二)
1、奇妙。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也可)。

4、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不断发展演变。

(三)
1、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

森林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2、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为悬河,河水泛滥)。

河水受到污染。

3、①黄河受污染的程度极其严重。

②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农业和化肥。

4、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

5、不能。

“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