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9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合集下载

《木兰诗》拓展阅读及答案

《木兰诗》拓展阅读及答案

《木兰诗》拓展阅读及答案《木兰诗》拓展阅读及答案「篇一」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

()(1分)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3.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1.B(1分)2.C(2分)3.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

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好的景物,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喜爱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

(4分)二:(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初春。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机最美好。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感情(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另一版本答案(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该词
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忠孝的精神和女子勇敢坚强的形象。

这首词是白居易通过对唐代著名传说的再创作,既忠实地表达了原作的主题,又借鉴了宋词风格,既有唐诗风骨,更兼以宋词清新婉丽的特色。

词中所使用的“决绝”一词,意指断然果敢,勇敢果敢,富有决策力,而“柬友”一词,则表现了词人寻求友谊和交流的愿望。

通过直接写给友人的信,作者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以及生活态度淋漓呈现,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的女性形象的崇敬和认可。

在艺术方式方面,《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采用了穿插叙
事与抒情的方式,使得整首词通俗易懂,充满感染力和感人力。

在表现手法上,该词采用了夸张手法,烘托了木兰女决心从军,慷慨激昂地颂扬了木兰的勇气和才智,展现了女性应有的美德和争取平等的理念,给所有的女性带来了鼓舞和勉励。

古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标签闺怨、命运、分手、悲叹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阅读答案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阅读答案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阅读答案篇一:台州市书生中学 2021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模拟(三)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21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模拟卷(三)亲爱的同学: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台州大地风光无限:泛舟永安溪,便觉神qīng(▲)气爽;听潮大陈岛,体验雄hún(▲)壮观。

游览花芯水库,品读戴复古为学为人的qián(▲)诚;踏足仙居,感受吴子熊玻璃世界中的神奇。

欣赏台州山水,感受文化台州,zī(▲)养我们文学生命。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1)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2)▲,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5)▲,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6)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7)纳兰性德在《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本应相亲相爱,却成了相离相弃的句子是:▲,▲。

(8)回望2021年,叙利亚暴力冲突愈演愈烈。

经历了常年的炮火和战乱,叙利亚人民骨肉离散、哀思难寄,思念之切如白居易《望月有感》中所写“▲,。

”3.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其一犬坐于前▲(2)先帝不以臣卑鄙...(3)稍稍宾客其父▲(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不足为处人道也中峨冠而多髥者为东坡B.躬耕于南阳胡不见我...于王.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虽然,受地于先王然志犹未已....5.名著阅读(6分)(1)《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杨志因为脸上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故名为“▲”。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5068儿童网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5068儿童网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鉴赏及赏析 - 5068儿童网《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注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大全)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在花木兰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那么关于木兰诗的阅读理解题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木兰诗古文阅读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出相应的动词。

(1)描写爷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阿姊: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小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木兰的赞颂。

2、(1)扶将;(2)理;(3)磨;(4)开、坐、脱、著、理、帖3、写出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朴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5、动词的连用,写出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有亲切之感。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当年杨贵妃和唐明皇在骊山上盟誓要生生世世,不料在马嵬坡杨贵妃却被唐明皇缢死,但杨贵妃始终没有怨恨。

这哪像薄幸的唐明皇,比翼连枝的.话只是在甜蜜之时说说而已。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注释⑴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词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我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有“满清第一才子”的称誉。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情真意切,情深不寿。

康熙十六年其妻子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哀伤痛绝,写下了戚凉哀转的悼亡之词,后人不能超越。

〖诗词主题〗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应该是纳兰词中流传最广的。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也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诗词赏析〗
诗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以旧题发新声是古代诗作常见的方式,“柬友”则表示目的。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和“柬友”之意。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诗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

初恋总是美好的,纯净纯洁而又一见钟情,相许终身。

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而难以忘怀的,诗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但“若只”表示假如只是有,表明以后将经历变故,感情褪色。

一个假设,平添了无限的感叹和失望之意,夹杂了些许的愤恨。

“何事”表示转折,何事:为何会有,何故会有。

“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示“若只”有初见,怎会有秋天“悲画扇”的悲剧呢?“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抒发被弃怨情,后人遂以秋扇喻女子被弃或冷落。

初恋预示的相亲相爱,最终却成了相离相弃。

后句又将诗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诗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悔恨。

故人:当初的人;等闲:无端,平
白地。

前句本为“等闲变却故心人”,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连起来表示是人平白无故的变了,却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爱情就是这样:当你在乎我时,不管我有什么样无理的要求你都会答应;当你不在乎我时,我无论怎么哀求,你也只会冷言冷语。

不是心容易变,而真的是人变了心。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

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

上凭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做了生动的描写。

七夕半夜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表明纳兰始终如一。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为显贵者所穿。

锦衣郎,薄幸:薄情,负心。

薄幸锦衣郎这里指唐玄宗。

这里用“何如”反问对方: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从另一面说明对方心易变而且就是个薄情善变之人。

全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阅读训练〗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

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共同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或:这首词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

也有人认为,是以女子见弃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或:这首词通过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表达了一腔怨情,深婉动人。

或者词人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2.①反映了人们内心里一种普遍的期待和对真挚纯洁感情的向往;②语言通俗,便于传诵。

(意对即可)
〖参考资料〗
纳兰容若与沈婉的故事
沈婉是一名江南艺妓,不过颇有才名,著有《选梦词》。

来容若很是喜欢这位娇柔貌美,又不乏灵动气质的江南才女。

两人相爱相恋,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尴尬,容若的工作特殊,加上满汉不通婚,社会地位悬殊等时代和流俗的制约,两人的结合,自然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私下行之”。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顾贞观受容若之托,携沈宛进京,同年底,容若纳其为妾。

然而,纳兰相府是容不得这样一位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不但不能进纳兰府,甚至连个妾的名份也不给。

容若也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可不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就匆匆离开人世。

容若死后,待沈宛产下遗腹子后,纳兰相府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将其“请回”江南。

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名正言顺,归入纳兰家族的族谱,并得以善终。

在他七十年的时候,还被乾隆邀请参加了太上皇所设的“千叟宴”。

至于他的母亲,纳兰家族却绝口不提。

〖相关阅读〗
纳兰性德的影视形象:
在《烟花三月》中纳兰性德由陈浩民主演;在《康朝秘史》中由钟汉良主演;在《御前四宝》(ps:这个有点喜剧)中由王九胜饰演。

虽然都是戏说,但两部正经剧中,相比之下,陈版就略逊色一畴,陈版的少了许纳兰性德独有的文才和贵族气息,而钟版,才当真让人有那种对纳兰的遐想。

《御前四宝》则是一部原创清朝搞笑喜剧,该剧是以清康熙年间为背景的,讲述了一个荒诞爆笑的“无厘头”式故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