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研究方法评述

循环经济研究方法评述

循环经济研究方法评述作者:张立超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6期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和自然资源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要求既要满足人类需求,又要实现环境保护。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生态足迹分析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及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

生态足迹是一形象化概念。

生态足迹模型主要用来计算在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耗所必需的生物生产面积。

因此,任何一个已知人口(某个个人、某个城市或某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即是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将生态足迹所测量的人类生存所需的真实的生物生产面积其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就能够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

(二)投入产出表及模型分析。

所谓投入,是指生产活动中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资金、劳动力等资源(或要素)的消耗或占用,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条件;所谓产出,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即生产产品的总量以及它们使用的去向和数量,其中包括生产或社会活动的使用(中间使用),生活消费、积累和出口等(最终使用)。

(三)能值分析。

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系统能量分析先驱H.T.Odum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

其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及其转换单位是能值转换率。

辽宁矿产资源的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析

辽宁矿产资源的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析

个稳定 的、良性的矿业经济循环结构 ,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上的各种
突发情况 。缺少政策性 的支持是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瓶颈。在转 变
矿业 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课题上 ,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应 的政策法规 ,这也 是矿业经济发展艰难转变 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矿企开展 了多元化的煤
炭产品渠道 ,但是始终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 。部分优惠政策实施的力度
也不够,落实不够到位。
二 、辽宁矿产资源获得的重要成效
近年来 ,辽宁省相继制定 了具有法律效力 的矿产资源政策 , 将矿产 资源的勘查 、开发 、利用 、 保护等多方面工作有效提升至法制层面 。由 于受到相关 政策 的鼓励与法律条例的约束,使得辽宁省矿产 资源在勘查 开发及综合利用上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在 以 下 几个方面 :
①地质勘查。 目 前 ,已勘探清楚 了大量矿产资源,例如在本溪市的徐家
堡子矿区与鞍山的黑石砬子矿区所探明的铁矿资源 、在捌 顷地区红透 山
铜矿 中所探明的铜金属资源、在阜新地区八道壕煤矿 中所探 明的煤炭资
源等。②矿产开发 。通过对现有矿山展开综合性整治工作 , 大大增强 了 矿山综合性开采能力 , 并提高 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③选矿冶炼。辽宁
我 国经济的发展 已经驶入了快车道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必须加大产量 , 才能满足市场发展 的能源需求。在这种形式下 ,就出现了私挖乱采 、无 节制 、不合理的开采现象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同时也
对我 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矿业经济结构还有待优化 。
情况的产生使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太过寄托资源的高投入 ,以至造成
辽宁矿产资源的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析
王 业公 司 辽宁

浅谈生态效率

浅谈生态效率
资回收期缩短到18 个月。该生态效率工程不仅全
面改善了公司的环境绩效,也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 围,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益,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
业机会 。
生态效率在循环经济中的应

从2002 年开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国 内学者已就循环经济的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 (1) 确立了“3R”即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为循环 经济的操作原则; (2) 把循环经济视为环境与发展 关系的第三阶段,它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线性经济 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 (3) 从可持续生产的角 度出发,对企业内部、生产之间和社会整体三个层 面的循环进行整合; (4) 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审视 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环境 和社会三赢的发展模式。
国际范围企业生态效率的实

德国大众汽车: 朝向生态效率目标设计产品。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1999 年推出了生态效率型轿 车Lupo ,该车型的设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优化, 除了车轮之外的所有部件都重新设计,整个车身都 采用循环使用的材料,汽车经废弃物和污染减量化 处理,使用到年限时,支持简易拆卸和循环使用过程 处理。Lupo 汽车不仅在使用时耗能少(每100 公里 省油3 升) 、排放尾气少,而且驾驶舒适、价格便宜, 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
不同组织提出的定义
其中,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 的定义 被广泛接受,即“通过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服务和商品, 在满足人类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将整个生命周期中 对环境的影响降到至少与地球的估计承载力一致的水 平上,简单说来,就是影响最小化,价值最大化”。
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生态效率不但要表征所研究对象的环境影响,而且评价 其经济价值。
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的年下降率。研究表明, 只有当t值等于下式的tk值时,环境负荷或资源 消耗才会与GDP 增长“脱钩”。这个公式是:

辽宁省主要农业废弃物年排放量估算及利用分析

辽宁省主要农业废弃物年排放量估算及利用分析
1 玉 米 秸 秆 为 1 : , 粱 秆 、 草 为 21 表 l 2 1 辽 宁省 , . 1高 2 谷 :。 为 0 0年
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表 。
从 表 1中 呵以 看 出 , 0 0年 辽 宁 省 秸 秆 产 量 2 9 21 t 0万 t 占 ,

1 _ 0
董 等:宁 主 农 弃 年 放 算 利 分 雪. 辽 省 要 业废 物 排 量竹 及 用 析
资 期 总 8期 村 与 技21 第2卷 3 ( 第2 ) 2 9
辽宁省主要农业鹰弃物年捧放量估算及和用分析
董 雪 , 立群 , 葛 崔 莹 ( 宁省农 业科 学院农 村经 济研 究所 , 宁 沈 阳 10 6 辽 辽 11)
[ 摘 要 ] 据 2 1 辽 宁省 统 计 年 鉴数 据 估 算 了辽 宁省 主 要 农 业废 弃 物 年排 放 量 , 果 表 明 全 省 全 年 秸 秆 产 量 根 0 0年 结 29 1 0万 t 畜 禽 粪 尿合 计 量 达 9 8 . 、 2 41万 t辽 宁 省农 村 生 态环 境 面临 着 巨大 的 生 态 压 力 。 此 对辽 宁省 农 业 废 弃 物 循 环 , 据 利 用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辽 宁省 农 业 废 弃 物 循 环 利 用 发展 路 径 建 议 。 提
农持生括覆弃钧
全 国秸秆产量 的大约 3 %左 右 。是 我 国主 要 的 秸 秆 产 区 之 一 。
2 1 辽 宁 省秸 秆资 源利 用 率 仅 为 3 % ,0 的秸 秆 资 源 都 被 0 0年 0 7%
圉 1
废 弃 或 焚 烧 。秸 秆 燃 烧 产 生 温室 气 体 排 放 , 重 影 响 空 气 质 量 , 严 秸 秆 燃 烧 成 为 我 省 非 能 源 利用 中最 重 要 的 温 室 气体 释放 源 。辽 宁省 的 主要 农 作 物 秸 秆 以 玉 米 秸 秆 为 主 , 总 量 的 6 % , 以 占 3 所

生态文明背景下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背景下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生态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唯有先打好绿色发展的基础,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选择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方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辽宁省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濒临黄海和渤海,西接河北省,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及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

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辽宁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分析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总结得出对策建议。

二、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一)辽宁海洋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绿色化不断发展辽宁近年来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3年,重点船舶企业手持订单量增长17.9%,大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启动建设,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

辽宁海洋经济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中海洋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海洋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与此同时,辽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取得显著成效,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大幅提升,海岸线修复、海岛生态保护、退养还湿等项目持续开展,辽宁生态文明背景下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常文榕李圣楠乔翔〔内容提要〕海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省是我国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上升,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存在清洁能源替代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海洋污染等问题。

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辽宁省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关键词〕生态文明;辽宁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注:本文系2021年辽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动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L21BJY006)的阶段成果。

循环经济视域下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论文

循环经济视域下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论文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及学习。

基于此,有经济学家提出了应该发展循环经济。

将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应用于城市建设,那就是要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城市生态建设主要是以城市生态规划为基础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以及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对策引言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学习。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当前时期下应该发展循环经济。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更应该将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

本文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以及对策。

1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分析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城市均是在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的过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二者均要解决人口、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都强调在实际的城市生态建设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有所不同的是,循环经济重视的是如何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以最终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的总体目标,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而生态城市体现的则是一个区域或是范围的概念,与循环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具体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循环经济是建没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2)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绝佳基地。

2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对策由如上关于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规划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可知,目前应该积极地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这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是摆在城市规划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一、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的背景介绍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类型三、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四、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展望和挑战一、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的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成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途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多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类型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模式。

根据循环经济对资源利用的不同方式,循环经济可分为内循环经济、外循环经济和闭合循环经济。

内循环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自给自足,通过内部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废弃物等资源,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外循环经济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循环的联系,共同利用资源,如同城市的垃圾互换等。

闭合循环经济则是指将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其目标是将所有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再生利用。

三、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基于国情的创新:中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于国情的适应性很强,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点。

2.资源的高效利用:中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始终坚持“节约为本、保护环境”的原则,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市场化的实践:中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采取鼓励、进口、补贴等多种政策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4.政策的支持: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较为完善,政府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多元化的成果,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等,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辽宁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辽宁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辽宁省城 市循 环经济发展水 平综合评 价
冯 艳
( 阳师范大学 , 宁 沈 阳 10 3 ) 沈 辽 04 1

要: 国的许 多城 市 已经 面临越 来越严 重的责源、 我 环境和发展 的 困境 , 通过循 环经济 建设 可 以改 变城 市的发展
模式 , 高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对循环 经济 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 发展 循环 经济的一 个必要步骤 , 充分考虑 经济 提 在
3%, 1 铁矿石 3 %, O 水泥 4 %… 。发展循 环经 济是我 国社 O I 会经济可 持续 发展 的迫 切要 求 。 目前 , 国已有 部分城 我
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辽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是 大范围、 全方位进行的, 全省 l 4个市都制定了工作方案,
有领导 、 有计 划 、 有步骤 地进 行实施 。在建 设循环 经济型
消耗 的能源 和原 材料 所 占的 比重却 是 : 油 7 4 原 煤 原 . %,
生产—— 消费——废弃物排放 ) 基础 上构 建 , 偏重 于
关注经济的增长和结构转变, 对资源节约和荐循环利用
等方面缺乏考虑 , 对今天循 环经济 新模 式 的引进 、 和 实施 控制 已失去 意义 。因此 。 急需研 究 并 建立 新 的循 环 经济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考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
评价 工具 。国 内一 些学 者 已经 开始 了这方 面 的研 究 . 周
国梅借鉴 了生态 效率 的 概念 。 对循 环经 济 的评 价指 标体 系进行 了初步设 计 ; 铁 宁则建 议 在 国 家生 态市建 设 指 崔 标 中强化 循环 经济 的指 标 ; 元炯 亮 认 为生 态 工业 园是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 卷第 16 期 2011 年 8 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1,No. 16 Aug. ,2011
韩瑞玲,佟连军,宋亚楠. 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 生态学报,2011,31(16) :4732-4740. 4732-4740.
Han R L, Tong L J, Song Y N. Analysis of circular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eco-efficienc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 31 ( 16 ) :
Analysis of circular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eco-efficiency
1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HAN Ruiling1,2 , TONG Lianjun1,* , SONG Yanan1,2
Abstract : Eco-efficiency and circular economy are complement for each other. They have much in common i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goals, guiding ide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level.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As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eco-efficiency and circular economy is scarce, this paper takes eco-efficiency theory as the basis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bas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its industrial foundation is solid, but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So, Liaoning Province is typical to b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08 and using TOPSIS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we choose two indicator categories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the earliest experimental province that adopted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Liaoning, as one of the old industrial
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Fra bibliotek分析韩瑞玲1 ,2 ,佟连军1 ,* ,宋亚楠1 ,2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摘要: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㊂ 基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是考量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又基于目前对于循环经济与生 态效率结合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 发展作以综合衡量㊂ 通过生态效率度量模型与循环经济度量模型, 以辽宁省 1990 辽宁省的循环经济 2008 年数据为基础, 运用基于熵权的 末端治理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
environment quality to calculate the resource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eco-efficiency of Liaoning Province during 19 years. Secondly, taking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as indicators and using eco-efficiency model, Liaoni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measur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during the 19 years, Liaoning 1992) to end-of-pipe treatment mode (1993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rom material increasing” traditional mode (1990 2002) to material decreasing” circular mode (2003 2008) . It is mainly
期刊基本参数:CN 11-2031 / Q*1981*m*16*316*zh*P* ¥ 70. 00*1510*35*2011-08
封面图说: 在长白山麓低海拔地区的晚秋季节,成片的白桦林用无数根白色的树干㊁树枝烘托着林冠上跳动的金黄色叶片, 共 生的柞木树冠用更浓重的颜色显示了它的存在,整个山梁层林尽染,秋意浓浓㊂ 彩图提供: 陈建伟教授 国家林业局 E-mail: cites. chenjw@ 163. com
TOPSIS 方法,分别计算了 19a 间辽宁省各年的资源效率㊁环境效率㊁ 生态效率, 进而综合评价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轨迹㊂ 研 19a 间,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态总体上处于循环性不断增强的状态, 即经济发展的同时, 环境压力不断减小㊂ 研究证明了辽 宁省 2002 年实行循环经济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全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 意义㊂ 关键词:生态效率;循环经济;TOPSIS;辽宁省 究表明:在 19a 间,辽宁省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SHENGTAI XUEBAO )
生 态 学 报
目 次
第 31 卷 第 16 期 2011 年 8 月 ( 半月刊 )
人工和天然湿地芦苇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比较 ……………… 汪仲琼,王为东,祝贵兵,等 (4489) 不同土壤水分下山杏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 ……………………… 郎 莹,张光灿,张征坤,等 (4499) 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丘陵茶园夏秋茶和春茶产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 …………………………………………………………………………… 秦志敏,付晓青,肖润林,等 (4509) 镉胁迫对烟草叶激素水平㊁光合特性㊁荧光特性的影响 …………………… 吴 坤,吴中红,邰付菊,等 (4517) 条浒苔和缘管浒苔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比较 ……………………………… 蒋和平,郑青松,朱 明,等 (4525) 盐胁迫对拟南芥和盐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 ……………………… 庞秋颖,陈思学,于 涛,等 (4534)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高菊生,曹卫东,李冬初,等 (4542) 基于水量平衡下灌区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及平衡的分析 ………………… 杜 军,杨培岭,李云开,等 (4549) 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种子特征及实生苗生长 …………………………… 徐伟伟,王国祥,刘金娥,等 (4560) 基于 AnnAGNPS 模型的三峡库区秭归县非点源污染输出评价 ………………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 (4568) 镉污染对不同生境拟水狼蛛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应激的影响 …………… 张征田,庞振凌,夏 敏,等 (4579) 印度洋南赤道流区水体叶绿素 a 的分布及粒级结构 ……………………… 周亚东,王春生,王小谷,等 (4586) 长江口滩涂围垦后水鸟群落结构的变化 以南汇东滩为例 …………… 张 斌,袁 晓,裴恩乐,等 (4599) 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 FAII) 评价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健康状况 ………… 毛成责,钟俊生,蒋日进,等 (4609) 基于渔业调查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 朱国平,吴 强,冯春雷,等 (4620) 水稻模型 ORYZA2000 在湖南双季稻区的验证与适应性评价 …………… 莫志鸿,冯利平,邹海平,等 (4628) 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 / 碳平衡 …………………………………… 王小彬,王 燕,代 快,等 (4638) 宁夏黄灌区稻田冬春休闲期硝态氮淋失量 ……………………………………………… 王永生,杨世琦 (4653) 太湖沉积物有机碳与氮的来源 ……………………………………………… 倪兆奎,李跃进,王圣瑞,等 (4661) 日偏食对乌鲁木齐空气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影响 …………………………… 马 晶,孙 建,张 涛,等 (4671) 灰飞虱与褐飞虱种内和种间密度效应比较 ………………………………… 吕 进,曹婷婷,王丽萍,等 (4680) 圈养马来熊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的季节变化 ……………………………… 兰存子,刘振生,王爱善,等 (4689)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干扰状况与林隙特征 …………………………………… 韩 路,王海珍,陈加利,等 (4699) 珍稀植物伯乐树一年生更新幼苗的死亡原因和保育策略 ………………… 乔 琦,秦新生,邢福武,等 (4709) 垃圾堆肥复合菌剂对干旱胁迫下草坪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 多立安,王晶晶,赵树兰 (4717) CLM3. 0-DGVM 中植物叶面积指数与气候因子的时空关系 …………………………… 邵 璞,曾晓东 (4725) 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 ………………………………………… 韩瑞玲,佟连军,宋亚楠 (4732) 专论与综述 土壤食物网中的真菌∕细菌比率及测定方法 ………………………………… 曹志平,李德鹏,韩雪梅 (4741)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周传斌,戴 欣,王如松,等 (4749) 问题讨论 不同胁迫条件下化感与非化感水稻 PAL 多基因家族的差异表达 ……… 方长旬,王清水,余 彦,等 (4760) 研究简报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 王 迪,陈丕茂,马 媛 (4768) 人工恢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 董凯凯,王 惠,杨丽原,等 (4778) 基于地统计学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估测及空间格局分析 ………… 刘晓梅,布仁仓,邓华卫,等 (4783) 晋西黄土区辽东栎㊁山杨树干液流比较研究 …………………………………… 隋旭红,张建军,文万荣 (4791) 小兴安岭典型苔草和灌木沼泽 N2 O 排放及影响因子 …………………… 石兰英,牟长城,田新民,等 (4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